独夫一枚

活该被刺


典型的暴君征服者形象,最后被刺,真是报应。


拓跋焘,15岁做皇帝,刚一上位就励精图治,使得北魏国力空前鼎盛。18岁亲率大军攻打胡夏,兼而赏罚分明,个人勇武,常常亲冒矢石,带头冲锋,所以一年之后就打到了胡夏的国度——统万城。三年之后,再征胡夏,尽夺关中之地,胡夏名存实亡。此后八年,北魏在拓跋焘的带领下,又相继使北燕、北凉臣服,十六国乱世局面就此结束,北方诸胡除柔然和吐谷浑外,尽被北魏统一。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有著不俗的成就,但由于常年战争,所以民怨四起,而且晚年经常冲动杀人,刑罚国重,还曾下诏灭佛,因此北魏几经混乱。

前半生崇佛,后期暴力施行「灭佛」运动,在南北朝时期到达了第一个高峰,北魏中期遭到了太武帝拓跋焘古今未有的暴力灭佛。

拓跋焘身边有个太监,叫宗爱,跟当时的太子拓跋晃不和。拓跋晃为政精明,有贤主之风,因宗爱的谗言挑拨,加上权力的冲突,拓跋焘杀了不少人,拓跋晃忧愤而死;拓跋焘事后知道自己犯了错,而宗爱害怕事发被杀,公元452年,弑杀拓跋焘,立拓跋余为帝,半年之后,又杀掉拓跋余。拓跋濬即位后,宗爱被灭三族。


太武帝拓跋焘,十六国乱世的终结者、元嘉盛世的毁灭者。

十五岁那年,他父亲明元帝拓跋嗣去世,拓跋焘正式执掌北魏大权。

当时的中国北方,十六国分正在纷争已经将近120年,除了北魏之外,还有北凉,北燕和胡夏。

拓跋焘先灭胡夏,再灭北燕,最后攻灭北凉。

完成了十六国时代的统一,使得北方有了一个比较安静的内部环境,同时多次带兵重创附近的外族,使得北魏国威扬名塞外。

在内政上,强力推行汉化改革,整顿吏治,亲近士族,使得北魏国力愈发强盛。

为了统一天下,两次率军攻打刘宋,但是都功亏一篑。

他晚年为了整顿财政,有了灭佛一事。所谓的「三武一宗灭佛」,本质都是为了整顿财政同时收拢人心。

而后又发觉士族尾大不掉,于是发动国史之狱,引发士族强烈不满,再加上性情愈发暴躁,最终身死于宦官之手。

总得来说,是一个文韬武略、过河拆桥、心狠手辣的皇帝。他心里想的是他的北魏天下,用的上的时候就用,如果你威胁了我,那么无论你功劳多大,都要收拾你全家。

最后,欢迎各位老铁点赞。

敬请关注微信公号:观史鉴道


【拓跋焘评价】

拓跋珪:「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魏收《魏书》:「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沈约《宋书》:「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

李延寿《北史》:「太武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夷险。平秦、陇,扫统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绝迹,廓定四表,混一华戎。其为武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

【拓跋焘简介】

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音「必」)狸,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 ,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骑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重镇要地,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虞世南:「太祖、太武,俱有异人之姿,故能辟土擒敌,窥觎江外。然善战好杀,暴桀雄武,禀崆峒之气焉。至于安忍诛残,石季龙之俦也。」

张大龄《晋五胡指掌》:「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


还真写过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总的说来,属于一代枭雄,在纷争的乱世中,带领北魏四处杀伐,最终统一了北方,并击败了宋文帝元嘉北伐,为后来后来就东西魏乃至北齐北周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他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


鲜卑建立的北魏在拓跋焘时代曾多次南侵,最甚的一次是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公元450-451年),刘宋第二次元嘉北伐失败后,拓跋焘乘胜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到长江边的瓜步,扬言渡江灭宋,这就是所谓「胡马窥江,城狐社鼠」的「佛狸祠故事」,若非臧质等在敌后死守盱眙,加上鲜卑兵水土不服,不得不北返,后果更不可设想,即便如此,此次北魏南下导致江淮之间大量人口、财富损失,《资治通鉴》说北魏兵在当地「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造成严重破坏。


代 @巴西太守 答

北齐魏收《魏书》「史臣曰」:「世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叡经纶,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

唐代某贵族「公子」(有学者认为即登基前的唐太宗李世民)与世族虞世南的对话:「公子曰:『魏之太祖、太武,孰与为辈?』先生曰:『太祖、太武,俱有异人之姿,故能辟土擒敌,窥觎江外。然善战好杀,暴桀雄武,禀崆峒之气焉。至于安忍诛残,石季龙之俦也。』」

北宋司马光:「(北魏)继以明元、太武,兼有青、兖,包司、豫,摧赫连,开关中,枭冯弘,吞辽碣,掳沮渠,并河右,高车入臣,蠕蠕远遁;自河以北,逾于大漠,悉为其有;子孙称帝者,百有余年。左衽之盛,未之有也。」《资治通鉴》: 魏主(指太武帝)为人,壮健鸷勇,临城对阵,亲犯矢石,左右死伤相继,神色自若;由是将士畏服,咸尽死力。性俭率,服御饮膳,取给而已。群臣请增峻京城及修宫室曰: 「《易》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又萧何云:『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 岂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土功之事,朕所未为。萧何之对,非雅言也。」每以为财者军国之本,不可轻费。至于赏赐,皆死事勋绩之家,亲戚贵宠未尝横有所及。命将出师,指授节度,违之者多致负败。明于知人,或拔干于卒伍之中,唯其才用所长,不论本末。听察精敏,下无遁情,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人,终无宽假。常曰:「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然性残忍,果于杀戮,往往已杀而复悔之。拓跋珪:「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沈约《宋书》:「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李延寿《北史》:「太武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夷险。平秦、陇,扫统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绝迹,廓定四表,混一华戎。其为武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李焘:「元魏之强,无如佛狸,其臣之贤,则有崔浩。」 张大龄《晋五胡指掌》:「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

最后加一点个人看法:

1.按《宋书·索虏传》,他的住所被雷劈,但次子晋王拓跋伏罗没有悲伤,他竟然发怒赐死了这个能领兵打仗的亲生儿子;太子拓跋晃在太武帝反攻南朝宋期间擅自抄掠营垒的事被太武帝知道后更图杀太武帝,太武帝回军时就诈死骗拓跋晃前来迎丧,并派人在迎丧路上抓住他,回平城后用铁笼囚禁他,不久更杀了他。《南齐书·索虏传》亦有载拓跋晃因谋杀太武帝而被其杀死。

司马光于《资治通鉴考异》中又引《宋略》言「焘既南侵,晃淫于内,谋欲杀焘。焘知之,烕而诈死,召晃迎丧。晃至,执之,罩以铁笼,捶之三百,曳于丛棘以杀焉。」但表明这些记载皆「江南传闻之误」,故《资治通鉴》全面取信于《魏书》的版本。但近代有历史学者却认为这些「江南传闻」却有可取信之处,如与《魏书》诸传所载结合显示到拓跋晃为当时鲜卑代人大族势力的首领,并与崔浩世族力量的政治对立情况,并成为崔浩因国史之狱而被诛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这亦显示拓跋晃监国之下已经建立到一个以其为首的政治集团,并与身为皇帝的拓跋焘政治力量出现矛盾。又据《魏书·世祖纪》载太武帝回军时于二月驻鲁口时有「皇太子朝于行宫」的记载,至三月「车驾至自南伐」时已回平城,时间上可印证《宋书》所言属实可靠,仅「大加检掠」一事应当置于拓跋焘回平城后。

太武帝是真的杀了两个儿子,还是南朝胡说八道,大家自己判断吧。

2.大臣们干掉宗爱,迎立文成帝的时候,竟然没把「弑太武帝」作为宗爱的罪状,这又是为什么呢?


 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音「必」)狸,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 ,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骑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重镇要地,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拓跋焘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从谏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

  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聪明雄断。在位期间,借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一举统一了中国北方,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时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也极为罕见。此外,他广泛搜罗汉族士人,整肃吏治,修订律令,督课农桑,崇尚儒学,推动了魏朝的封建化进程。

他比起上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前秦苻坚来说确实算是个暴君,但是客观来说不是这样一个暴君的出现中国北方诸部落的长期割据恐怕也没那么好解决。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客观上也解放了北方的生产力,这都是他的功劳。但是国史案大肆屠戮士人,南征刘宋时仍像宠信太监宗爱不仅害死年长的太子,更使自己惨遭不测。谁能想到年仅四十五岁的拓跋焘竟然是北魏活的最久的皇帝,一众早逝的皇帝使得北魏一次次陷入动乱的漩涡。

拓跋焘是个枭雄,但拓跋家作为一个枭雄倍出的家族一直在等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后来的孝文帝元宏倒确实算是个英雄,可也就仅此一人,缺少英雄的北魏终究背不起整个天下。

按人民史观来说在北魏王朝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有明显的发展。不得不说太武帝拓跋焘客观上为中国的南北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公主收藏家,娶了三国五公主,皇后赫连氏是胡夏公主,赫连勃勃之女,左昭仪冯氏是北燕公主,冯弘之女,右昭仪沮渠氏是南凉公主,沮渠蒙逊之女。另有两位赫连夫人是赫连皇后之妹。此项目拓跋焘是中国史之最。

其它功过是非留给别人评说吧。


先定个基调:秦始皇式的人物(个人认为)

原因:

是一位英勇的开拓者。

在位期间,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北逐柔然,南击刘宋,一统北方,饮马长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他和刘义隆的事)

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守业者

在位前期尚能重用崔浩等名臣,改革官制,整肃朝野,赏罚分明,推进法治建设,后期逐渐就开始残暴了,杀害三朝元老崔浩,逼死拓跋晃(虽然宗爱也有很大责任)。

总的来说毁誉参半,不过最后结局却令人唏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