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是六大茶类哪一类茶的话,只要多喝喝就基本都能做到,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能喝出来某个茶叫什么名字就得下点功夫了,关键问题是茶有太多种类了,说自己都喝过的10000000%是忽悠,喝过一半的都是神仙,但是要说市场上常见的都喝过,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就拿能分辨常见茶类的情况来说。

要想达到一口就知道是什么,其实需要一个「不断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些先决客观条件的,比如说:① 你喝过的某一个茶是什么、以及关于这个茶的一些确定的事情;② 有比较好的渠道能拿到「真的茶」;③ 对感觉的一些确定性,往往这种确定需要一个师傅来带。

上面说的这些是基于「喝」的角度来进阶的,但是喝过那么多茶的人都一定明白,这么喝会越喝越糊涂,最简单让自己明白的办法就是去看,看制茶的整个过程,甚至自己也要参与进去,所以你会发现很多自己会制茶的评茶师很多理论的可信度更高,因为源自实践。当然还要搞明白市场的趋势是什么,举个栗子来说,白茶近些年来茶汤的汤色一直在变淡,因为工艺在逐年调整,不懂工艺趋势的人碰到黄绿色茶汤就瞎说一通,说这个假那个假,就很可笑,且不说黄绿色对与不对,起码你在汤色上单一维度下判断就很业余。

下面我说几个实际的问题大家来看一看:

1、看干茶分辨品种

如果是鲜叶就相对好分辨,不用茶学专家,很多植物学爱好者都能分辨出来,但是制成成茶想看出来就难了点,冲泡后鲜叶伸展开,如果结合著品一品再来判断就简单些。所以岩茶有那么多品种,基本没有人能靠看干茶就能分辨品种,最多也只是分辨个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甚至有一些采摘粗老的情况就很容易混淆。其他茶类也是一样,如果想分辨准确一些,起码是要靠喝的,懂制茶工艺的人下判断的准确性就会高一些。比如这两个茶,干茶你很难分辨,但喝起来就别有洞天。

「百味茶集」【武夷金观音】传统清香乌龙茶可冷泡(120g泡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百味茶集」【武夷春兰】甘香醇厚稀有岩茶小品种(120g泡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

2、茶叶产区见工夫

这个也只有一些「究级玩家」能做到,想对产区下一些判断,需要建立在对各个产区品质相当了解的基础上,举个栗子来说,安吉白茶是用百叶1号的茶树品种制成,而百叶一号不只在浙江种植,在贵州也有相当的产量,那如果同样采摘标准、工艺的两份茶摆在面前,一份安吉、一份贵州,想下判断也只能对比来分辨,只有一份茶就来下判断产区在哪,实在是太难。而且这种判断的准确性还要考虑到种植条件,比如大棚、田茶,要考虑纬度,如果两个产区纬度相近、品种相同、工艺相同,那么判断起来的准确度是很低的,比如日照绿茶与崂山绿茶,呵呵。

看两个真正核心产区的福鼎白茶:

「百味茶集」【福鼎白茶】2020年明前花香荒野牡丹王(125g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百味茶集」【福鼎白茶】2020白牡丹豆浆香鲜醇明前(125g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

3、工艺都是跟著人走的

有很多茶友喜欢按照工艺看,比如福鼎传统日晒白茶,政和传统阴干工艺,但这些工艺上的特征不足以给产区下定义,因为工艺是师傅做的,只要制茶师在流动,工艺就在融合,所以现在各个茶叶大类都有大一统的趋势,比如小种红茶与工夫红茶界限越来越小,比如蒸青工艺也会结合一些炒青的优点,这些都是为了呈现更好的口感,也出现了很多更受欢迎的品种,比如花香小种。而对下判断来说,如果不是有特别功力的人,还真的不好判断,自然按照工艺的特征来下定义就不是很严谨。可能同样都是小种红茶,而花香小种的群众基础会更好一些。

【百味茶集/花香小种】特级武夷高山红茶鲜爽回甘(120g泡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百味茶集/正山小种】松香醇爽回甘武夷小种红茶(120g泡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

所以最后再来明确一下论题:

① 想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来是什么茶类,相对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想下进一步的判断是需要大量实践为基础的,让然一些特征非常明显的茶是比较好判断的。

② 经验这种能力是后天积累的,如果说先天能有优势也不过是对一些感受的敏感度,但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后天学习。

以上,供参考。

下面番外篇~

春桃香(岩茶)

金牡丹(岩茶)

T:上面两个都有似桃香的果香。

【百味茶集/春桃香】传统蜜桃乌龙醇香武夷健康茶(120g泡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

下面一个充分说明了:只要工艺原料好,你无法分辨是不是正山小种。

「百味茶集」【安小种】福建小种红茶口粮清香回甘(250g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

如果铁观音多一点焙火,可能从外观上你根本无法判断它与台湾茶的区别:

【百味茶集/正味铁观音】福建安溪兰花香回甘口粮(210g泡袋装)-淘宝网?

item.taobao.com图标

接著今天这个话题我多说两句:

1、鼓励茶叶从业者谦虚谨慎。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行业,没有人敢说「都懂」,如果碰到拿不准的不要张嘴就喷,谦虚一点不丢人,否则误导消费者自己砸自己饭碗。

2、鼓励实事求是。最近几年贵州茶的品质不容小觑,甚至许多专业茶友也无法将其与原产地品质区分开来,唯一遗憾的是这些茶往往都挂著「各地特色茶」的名号销售,我作为一个典型的茶友来说,并不排斥这种性价比高的好茶,反而我认为应该鼓励挂真实产地属性销售。

番外篇over。


不可以,中国过茶叶的品种千千万

私以为至今还没有人喝一口就能判定是什么品种,别把人想像得那么神通广大,不然就是夸大其词得人,牛逼都吹上天了,或者忽悠人有一套,假的说成真的,这类人倒是有,而且还不好。

如果是喝出其是属于什么品类的茶,这还是可以得,以外形比较特殊得绿茶,如龙井、毛尖等很容易分辨,滋味是比较又特点得也比较容易分辨,如:铁观音、岩茶、单从等

如果要具体到什么品种,很难,通晓一个品类的茶很多,通晓全国的茶基本上没有。

可以后天培养么?

可以,但你得活很久、很久

岩茶或者普洱茶都够你了解半辈子了,更别说全国各地都在生产的绿茶和红茶。


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都不太可能。

如果是一口喝出来是什么茶类,很简单,就六大茶类,喝多了你也可以,我现在都可以。

但是如果说一口下去知道是哪个茶树品种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我过得茶树品种太多了,虽然一山一味,但仅靠喝口感也是分辨不出来的,即使不同茶树品种的香气有区别。

如果你买茶或者跟人聊天听别人说他一口能喝出这是什么茶树品种或者说这个茶有农残的味道的话。笑笑就好。


我觉的是后天培养的,首先你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天天能喝到各种各样的茶喝多了

自然就有品鉴跟识别能力。

不管是奢侈品还是啥你只要天天跟它打交道时间久了有经验了,识别能力就强了。


除了六大茶类,中国茶叶还有很多小众的冷门品种不为世人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茶人能喝遍凤凰单丛各个产区山场的品种,武夷岩茶亦如此!就别说更大的范围了!


见多了自然就懂了,后天培养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