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唐朝高句丽经营了几百年都能三代皇帝就解决,宋朝却让西夏硬生生崛起,这差距有的洗吗?


唐朝时期高句丽比西夏厉害,唐朝时期高句丽是整个东北亚的霸主,靺鞨、百济都是它的附庸国。而西夏一个附庸国都没有。高句丽巅峰时期人口69万(灭国时统计人口),西夏人口史书并没有记载。不过《辽金西夏史》里说西夏有200万~300万左右,一户5~6口。以每户6口那也是50万户,所以人口也不如高句丽。再说军事,高句丽在唐朝时期军队人数大约在30万左右。出自《新唐书/渤海传》: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西夏的军队人数根据《宋史/夏国传》记载军队有五十多万。但是这是瞎扯的,因为根据《西夏事略》和《续资治通鉴》记载西夏的军队只有十几万左右。装备方面高句丽大量装备了具装骑兵,而且骑兵的铠甲也是以明光铠为主。《新/旧唐书》、《三国史记 》、《资治通鉴》、《通典》皆记载唐军在安市城之战中击败高句丽军队后收取的明光铠有上万具。高句丽的武器方面也是装备精良,根据《北史/高丽传》记载高丽的兵器与当时的中国相差无几。说明高句丽在武器和铠甲方面皆与当时的中国差不多

西夏装备方面,宋吹吹的牛逼哄哄的铁鹞子【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山谷深险之处遇敌,则多用步跋子以为击刺掩袭之用。】【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再看看解决方法是什么呢【又步兵之中,必先择其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斩马刀,别以一将统之,如唐李嗣业用陌刀法。遇铁鹞子冲突,或掠我阵脚,或践踏我步人,则用斩马刀以进,是取胜之一奇也。】也就是说西夏的铁鹞子虽然看起来刀枪不破,但只需使用斩马刀并与其他兵种配合便可将其击败。

唐朝只用了23年便将雄据东北亚的高句丽灭国灭种,宋朝是看著西夏从一个部落慢慢变成一个「国家」。不是西夏太强而是宋朝太弱,因为在宋朝那个时代只要跟它做邻居的,基本上在蒙古崛起前都能欺负欺负宋朝。

唐朝时期的(东、西、后)突厥比宋朝时的辽/契丹强,辽巅峰时期是景宗~圣宗时期。但是在车神第一次北伐时辽国只有这么大。

车神第二次趁辽国孤儿寡母国势衰弱之际(宋吹老是喜欢黑唐朝是趁对手衰弱之际在灭掉对方国家,你宋也是如此!只不过人家衰落了依旧能暴打你宋),然后结果是宋军北伐大败,大将杨业被擒。原本宋攻辽守的局面一下子全都调转过来成了宋守辽攻了。

辽国根本不强,辽国在耶律阿保机时期就被后唐打败过,而且是以多打少的情况下被打的大败而逃。五代时符彦卿、李存勖、王晏球、柴荣都曾多次击败过契丹军,甚至在雍熙北伐前契丹压根就没有占到宋朝任何便宜。

辽国巅峰时打高丽打成这个逼样:契丹萧逊宁来侵,兵号十万。时邯赞为西北面行营都统使,王仍命为上元帅大将军,姜民瞻副之内史舍人朴从俭兵部郞中,柳参为判官帅兵二十万八千三百屯宁州至兴化镇,选骑兵万二千伏山谷中,以大绳贯牛皮塞城东大川以待之贼至。决塞发伏大败之,逊宁引兵直京城民瞻追及于慈州来口山又大败之,侍郞赵元又击于马滩斩首万余级。 明年正月邯赞以契丹兵逼京遣兵马判官金宗铉领兵一万倍道入卫东北面,兵马使亦遣兵三千三百入援。于是契丹回兵至涟渭州,邯赞等掩击斩五百余级.,二月契丹兵过龟州邯赞等邀战于东郊两军相持胜败未决,宗铉引兵赴之忽风雨南来旌旗北指我军乘势奋击勇气自倍!契丹兵奔北我军追击之。涉石川至于盘岭(契丹兵)尸横遍野,获人口马驼甲胄兵仗不可胜数,生还者仅数千人,契丹之败未有如此之甚!

宋吹总说唐太宗灭东突厥是因为东突厥内乱和寒灾,却闭口不提宋太宗时期的辽朝刚经历了睡王(耶律察割)当政和耶律娄国、耶律德耶叛乱。宋朝统一后的局势比唐朝好的多,宋朝继承了北周留下的丰厚遗产,灭南唐后更是拿到了金钱袋。此时的宋朝可谓国富军强,要钱有钱要精锐有精锐。而唐朝在建国初期人口还不到三百万户,外面还有东突厥、西突厥、高句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灭掉这个新生的汉族政权。东突厥的郁射设的牙帐就设在灵州一带。甚至颉利可汗还曾率二十万铁骑兵临渭水,离长安城也就不到几里而已。宋朝在建国初期是自己的军队开到对方门口,然后结果都是一样:突厥和宋朝一个灰溜溜的走了,一个乘著驴车走的。

突厥没有契丹强,这是因为宋朝太弱,正是因为有宋朝这个弱鸡邻居,契丹才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恢复实力。而突厥惨的就是它碰到了隋和唐这两个搞军事和搞颜色革命最强的朝代!曾经达头可汗一度统一了东西突厥,结果被隋朝干趴了,然后又被隋朝怂恿的铁勒叛军赶到了吐谷浑。曾经乙毗咄陆可汗一度统一了西突厥汗国,面积甚至超过了统叶户可汗时期,然后被唐朝一顿暴揍后跑到中亚发泄,结果部下造反逃到吐火罗去了。曾经沙钵罗可汗一度统一了西突厥,然后挑衅唐朝,然后他就被抓到洛阳去了,然后西突厥就灭国了,然后西突厥原本的属地、属国就被唐朝划为州县了。

耶律阿保机能够创建辽国纯属运气好,当时中国混战,渤海内斗才给他作大但没做强的机会。如果他生在唐朝时期,孙万荣结局就是他的结局。要么被突厥人灭国,要么投降唐朝成为松漠都督府的一任都督。

总体来说,不是西夏、契丹太强,而是宋朝实在太弱!


如果有没大礼包,辽金比突厥弱,主要是一波波送成了比突厥强

西夏更没法和经营东北几百年的高句丽比。


时代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无法比较。

只说体量,定耕定牧辅之游牧的高句丽一点五到二倍同为定耕定牧辅之游牧的西夏。

辽游牧渔猎部分体量等于东突厥,是整个大突厥汗国的半数左右;定耕定牧体量十五分之一个北宋。

金游牧渔猎部分体量仅有半个东突厥水平,约四分之一个大突厥汗国;但定耕定牧体量堪比三分之二个南宋。

所以只从体量而言,高句丽略胜西夏,但鉴于高句丽地形易守难攻,西夏地形易攻难守,攻略难度高句丽远高于西夏。

而辽游牧渔猎部分便可抗衡东突厥,加之定耕定牧部分,可胜,但比起整个统一的突厥汗国,则胜负难定。

金游牧渔猎部分过少,比起与游牧汗国相较,更适合与定耕定牧为主,游牧渔猎为辅的汉唐等比较,若相比突厥,则胜负难定。


如果没有辽的话,夏国会早许多年被宋灭掉。宋、辽、夏是三国,夏国摇摆不定,时而和宋,时而和辽,全看情况。如果不是辽国太强的话,就夏国那点实力,还真不够看的。

辱宋的话根本不用那么费劲,就一个靖康足够了。


看题目就感觉到了对大怂深深的恶意

_(′?`」 ∠)_


辽金,其他的都是单纯部族政权,或偏安一隅。只有辽金是奔著建立大一统王朝去的。可以说是元清这样以异族而统中华的先驱尝试。

就说一个例子,辽金治下,汉族的仆从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有相当的政治地位,辽有南北院,金有伪齐和堡坞团。都是汉族的庶族官僚地主阶级与异族合作的产物。后来这些都被元朝全面继承了。

这样的统治集团是行之有效的,不是西夏、高句丽这样偏安政权所能比拟的,也不是突厥这种纯粹游牧民族能望其项背的。同样,不要被军队战斗力所迷惑,辽金能占据中国北方几百年,这本身就是战力的体现,单拎出某一时期的与其他异族比较并不客观。若论巅峰值,金也一骑绝尘,在蒙古未显时,金国就是世界最大的bug。

一句话,其他异族只是杀人,辽金是杀人诛心。


高句丽。

西夏是纯粹的游牧民族部落政权。

辽、金已经变质,汉化的非常彻底,是封建割据政权。

高句丽第一它是个农业国,始终有自己独有的语言、文化,属于「文明型国家」。


西夏和高句丽不好说,因为从制度来说他们分别是封建化和趋近封建化,都有著不弱的动员体系,军工上西夏要强些,但体量上西夏要小些。

而辽金和突厥相比,则辽金是压倒性优势。辽金都完成了封建化,动员体系高效,军工体系完整,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封建化国家,而突厥就是个部落联盟,组织性和技术先进性与辽金根本没办法比,说的直白点辽国就是唐朝的好学生,辽国打突厥跟唐朝打突厥基本是一个概念。


从最终存活下来,高句丽、辽金和突厥更强,因为后者把前者灭了,你说谁更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