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那么牛,怎么他奶奶活著的时候不见他敢呛声?


如果题主喜欢关公战秦琼的话。那么也总要找两个经历类似的人比较一下才有意义好吗?比如说秦始皇嬴政就和汉献帝刘协有一点类似的人生经历。如果把汉献帝刘协换成秦始皇嬴政的话,那么或许还可能有翻牌的机会,换成汉武帝刘彻就是白搭好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秦始皇嬴政,甚至包括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本来是没资格继承秦王之位的,最后多亏了吕不韦的帮助,再加上吕不韦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赵姬关系密切,又把嫪毐送给了赵姬,所以秦始皇嬴政刚即王位的时候,的确多方面受制于吕不韦、赵姬、嫪毐三人,这三个人也的确可以威胁到秦始皇嬴政的秦王之位,而秦始皇嬴政的确也通过自己的本事把这些威胁到自己的人全部铲除了: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𬺈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同样的道理,汉献帝刘协作为汉灵帝刘宏的庶子,他本来也是没有继承皇帝之位的资格的。只不过因为并州牧董卓觉得汉灵帝刘宏的嫡长子刘辩太懦弱,所以董卓才立了陈留王刘协的,也就是说汉献帝刘协自己的帝位本来就不是通过合法途径得来的。同样的道理,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也不是嫡长子,本来也没有继承权。如果不是吕不韦说服了华阳太后收嬴子楚为子的话,那么秦始皇嬴政包括他的父亲嬴子楚也恐怕要在邯郸做一辈子质子了。也就是说,秦始皇嬴政和汉献帝刘协的经历是有一些相似处的,同时这两个人即位的时候也一样都是乱世,只不过前者铲除了权臣,并且成为「千古一帝」,后者一辈子受制于人,最终成了亡国之君罢了。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

(华阳夫人)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原得子楚立以为适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餽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吕不韦列传》

再说了,汉献帝刘协还真不算一个窝囊的皇帝,他反而是一个可造之材。要知道汉献帝刘协即位的时候年仅九岁,而这个孩子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经历了生母王美人被何太后毒杀,张让等杀何进,袁绍、袁术入皇宫屠戮宦官,陈留王刘协自己和他的哥哥刘辩被张让、段珪挟持出逃,张让、段珪自杀,兄弟二人流落民间,几乎成了乞丐,又遇到了董卓率领的并州军,而董卓这只军队本来就是以残暴出名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蔡琰的《悲愤诗?其一》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这也就是汉少帝刘辩看到董卓后会吓的泣不成声的原因。而年仅九岁的汉献帝刘协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却可以临危不惧,别说是现代人九岁的时候做不到,就算是古代那些青史留名的帝王将相们,如果他们在九岁的时候就有和汉献帝刘协一样的经历的话,那么他们的表现大概就和汉少帝刘辩差不多好吗?甚至许多成年人在遇到汉献帝刘协那样的状况时,都可能直接吓哭的好吗?作为一个九岁的孩子,汉献帝刘协的胆量已经可以秒杀一大批成年人了,这样的人如果能活在和平年代,接受良好教育的话,那么他绝对可以有更高的成就的: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范晔《后汉书?孝献帝纪》

〖卓未至而何进败,虎贲中郎将袁术乃烧南宫,欲讨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范晔《后汉书?董卓列传》

至于汉武帝刘彻,他本来就是被汉景帝刘启立为皇太子了,他的母亲王娡也是皇后,在汉景帝刘启去世前,汉武帝刘彻已经做了九年的皇太子了,而且窦太后最喜欢的梁孝王刘武也先汉景帝刘启而死,那个淮南王刘安想要做皇帝也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窦太后首先就不可能答应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请问汉武帝刘彻登基后,能动摇他的皇帝之位的人有谁呢?他本来就是合法的继承人,即使是窦太后想要废他,也不是说废就废的,就算窦太后要一意孤行,也势必会让朝野哗然,窦太后还不至于做那么蠢的事情好吗?:〖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田胜皆为列侯。〗――班固《汉书?武帝纪》

再说了,汉武帝刘彻的确想过要反抗一下窦太后的,甚至连窦太后的侄子窦婴都出面帮助他了,虽然如此,但是这件事的结果却是什么样的呢?:〖(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班固《汉书?武帝纪》)。因为窦太后不管怎么说都是汉武帝刘彻的亲祖母,她也不是那种会胡作非为的皇太后,再加上汉武帝刘彻本来就是汉景帝刘启指定的合法继承人,他的母亲王娡也在汉景帝刘启活著的时候就是皇后了,所以窦太后也就只能把汉武帝刘彻身边帮助他出谋划策的赵绾、王臧、窦婴、田蚡等人铲除掉而已,等到窦太后去世后,朝廷上还有哪一个权臣能威胁到汉武帝刘彻的帝位呢?别说是没有董卓、曹操级别的权臣,甚至连霍光、梁冀级别的权臣都没有好吗?说实话,就汉武帝刘彻想要与御史大夫赵绾等人合谋,逼迫窦太后还政这件事,如果换到了汉高后吕氏执政时代,或者东汉和熹太后邓绥执政时期的话,那么这两位权倾朝野的皇太后绝对直接可以把皇帝废了,换一个新的皇帝的。如果就他这种性格,真的在乱世中遇到了董卓、曹操、司马昭、桓温、尔朱荣、高欢之类的权臣的话,那么恐怕不过就是魏高贵乡公曹髦、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那样的结局罢了。虽然汉武帝刘彻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但是我们在评价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总是要搞清楚时代背景,以及这个历史人物所处的困境是什么吧?


汉献帝是被董卓提起来的。

按照汉武帝的能力,本身是文景之治打下基础,犯过不少错,真的能解决刘秀都无法解决的士族问题?

东汉皇帝只有两个不短命,刘秀和汉献帝,细思极恐。

汉献帝还未登基时就已经积重难返,在场诸侯哪个是垃圾?


没用,汉献帝自上台伊始就是傀儡,就连上位的合法性有些军阀都会不认,手上没有兵权谁来都不行,汉献帝比桓帝灵帝好太多了,但是没有权利别人为什么要听你的。

汉朝的根子已经烂了,除非刘秀附身刘备,你从底层再起,说不定真能开第三个汉,但东汉是注定灭亡了


第一,很多答主说的道理没问题,即没有实权,不论有没有能力都发挥不出来。第二,我反驳你们,是因为你显然对汉代的政治斗争和汉武帝本人不了解,结论下得太轻易。

汉献帝遇到的困境,总结起来,权臣,外戚,太监,军权外流。如果你能了解一下刘彻掌权的过程可能会改变想法。

刘彻登基的时候年龄小(16岁),整个皇权兵权主要在以窦太后和长公主刘嫖为首的后宫、周亚夫为首的武将阶层、窦婴为首的外戚以及权臣阶层手中,外面还有一堆刘姓诸侯国动不动就谋反,你看他怎么一步步借著诸如攻打百越等等事件不动用虎符就调动军队,如何培养亲信打击后宫和外戚势力,以及后期如何借助外部压力(匈奴)来打击内部势力(刘姓诸王),然后中央集权以后再全力对匈作战的,简直惊为天人。

前期设立中朝(自己百度,我懒得码字),巩固中央集权,打击权臣。后来设立监察制度(自己百度,我懒得码字),打击地方豪强。再后来发推恩令(自己百度,我懒得码字),打击刘姓王爷。亲自从零培养出来的亲信包括并不限于:卫青、霍去病、霍光、董仲舒、张骞、司马迁、司马谈、李广、李陵、桑弘羊、主父偃、苏武、司马相如、东方朔、汲黯、窦婴、韩安国、田千秋、李敢、公孙弘、金日?。再后来对匈全面开战,「寇可往吾亦可往」,把匈奴逼退到漠北躲著,向北打到狼居胥山,向西北打到大宛,吞并东瓯国、南越国、闽越国,卫满朝鲜,册封夜郎国,用都护府掌控西域四十八国。

刘彻这种人,骨子里都透著斗争意识,几千年出那么聊聊几个的武字头帝王,如果晚一百年出现,就没有王莽新朝什么事了。如果他晚三百年出现,就没有魏蜀吴什么事了,千万别小看他。汉献帝所有面临的困境的制造者,太监(后宫)和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张济、杨奉(权臣或军阀)之流,见了带著御林军从上林苑打猎回来的十六岁的汉武帝刘彻,我想他们应该连个屁都不敢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