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那麼牛,怎麼他奶奶活著的時候不見他敢嗆聲?


如果題主喜歡關公戰秦瓊的話。那麼也總要找兩個經歷類似的人比較一下才有意義好嗎?比如說秦始皇嬴政就和漢獻帝劉協有一點類似的人生經歷。如果把漢獻帝劉協換成秦始皇嬴政的話,那麼或許還可能有翻牌的機會,換成漢武帝劉徹就是白搭好嗎?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秦始皇嬴政,甚至包括他的父親――秦莊襄王嬴子楚本來是沒資格繼承秦王之位的,最後多虧了呂不韋的幫助,再加上呂不韋與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趙姬關係密切,又把嫪毐送給了趙姬,所以秦始皇嬴政剛即王位的時候,的確多方面受制於呂不韋、趙姬、嫪毐三人,這三個人也的確可以威脅到秦始皇嬴政的秦王之位,而秦始皇嬴政的確也通過自己的本事把這些威脅到自己的人全部剷除了: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鹹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毐等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盡得毐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餘家,家房陵。月寒凍,有死者。楊端和攻衍氏。彗星見西方,又見北方,從鬥以南八十日。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桓齮為將軍。齊、趙來置酒。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鹹陽,復居甘泉宮。〗――司馬遷《史記?十二本紀?秦始皇本紀》

同樣的道理,漢獻帝劉協作為漢靈帝劉宏的庶子,他本來也是沒有繼承皇帝之位的資格的。只不過因為幷州牧董卓覺得漢靈帝劉宏的嫡長子劉辯太懦弱,所以董卓才立了陳留王劉協的,也就是說漢獻帝劉協自己的帝位本來就不是通過合法途徑得來的。同樣的道理,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子楚也不是嫡長子,本來也沒有繼承權。如果不是呂不韋說服了華陽太后收嬴子楚為子的話,那麼秦始皇嬴政包括他的父親嬴子楚也恐怕要在邯鄲做一輩子質子了。也就是說,秦始皇嬴政和漢獻帝劉協的經歷是有一些相似處的,同時這兩個人即位的時候也一樣都是亂世,只不過前者剷除了權臣,並且成為「千古一帝」,後者一輩子受制於人,最終成了亡國之君罷了。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

呂不韋乃以五百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而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遊秦,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

(華陽夫人)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宮,不幸無子,原得子楚立以為適嗣,以託妾身。」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安國君及夫人因厚餽遺子楚,而請呂不韋傅之,子楚以此名譽益盛於諸侯。〗――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呂不韋列傳》

再說了,漢獻帝劉協還真不算一個窩囊的皇帝,他反而是一個可造之材。要知道漢獻帝劉協即位的時候年僅九歲,而這個孩子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經歷了生母王美人被何太后毒殺,張讓等殺何進,袁紹、袁術入皇宮屠戮宦官,陳留王劉協自己和他的哥哥劉辯被張讓、段珪挾持出逃,張讓、段珪自殺,兄弟二人流落民間,幾乎成了乞丐,又遇到了董卓率領的幷州軍,而董卓這隻軍隊本來就是以殘暴出名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從蔡琰的《悲憤詩?其一》中就可以看出來了:

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

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

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這也就是漢少帝劉辯看到董卓後會嚇的泣不成聲的原因。而年僅九歲的漢獻帝劉協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卻可以臨危不懼,別說是現代人九歲的時候做不到,就算是古代那些青史留名的帝王將相們,如果他們在九歲的時候就有和漢獻帝劉協一樣的經歷的話,那麼他們的表現大概就和漢少帝劉辯差不多好嗎?甚至許多成年人在遇到漢獻帝劉協那樣的狀況時,都可能直接嚇哭的好嗎?作為一個九歲的孩子,漢獻帝劉協的膽量已經可以秒殺一大批成年人了,這樣的人如果能活在和平年代,接受良好教育的話,那麼他絕對可以有更高的成就的: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歲。遷皇太后於永安宮。大赦天下。改昭寧為永漢。丙子,董卓殺皇太后何氏。〗――範曄《後漢書?孝獻帝紀》

〖卓未至而何進敗,虎賁中郎將袁術乃燒南宮,欲討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見卓將兵卒至,恐怖涕泣。卓與言,不能辭對;與陳留王語,遂及禍亂之事。卓以王為賢,且為董太后所養,卓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意。〗――範曄《後漢書?董卓列傳》

至於漢武帝劉徹,他本來就是被漢景帝劉啟立為皇太子了,他的母親王娡也是皇后,在漢景帝劉啟去世前,漢武帝劉徹已經做了九年的皇太子了,而且竇太后最喜歡的梁孝王劉武也先漢景帝劉啟而死,那個淮南王劉安想要做皇帝也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竇太后首先就不可能答應的,正因為如此,所以請問漢武帝劉徹登基後,能動搖他的皇帝之位的人有誰呢?他本來就是合法的繼承人,即使是竇太后想要廢他,也不是說廢就廢的,就算竇太后要一意孤行,也勢必會讓朝野嘩然,竇太后還不至於做那麼蠢的事情好嗎?:〖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皇太子,母為皇后。十六歲,後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田勝皆為列侯。〗――班固《漢書?武帝紀》

再說了,漢武帝劉徹的確想過要反抗一下竇太后的,甚至連竇太后的侄子竇嬰都出面幫助他了,雖然如此,但是這件事的結果卻是什麼樣的呢?:〖(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趙綰坐請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免。〗――(班固《漢書?武帝紀》)。因為竇太后不管怎麼說都是漢武帝劉徹的親祖母,她也不是那種會胡作非為的皇太后,再加上漢武帝劉徹本來就是漢景帝劉啟指定的合法繼承人,他的母親王娡也在漢景帝劉啟活著的時候就是皇后了,所以竇太后也就只能把漢武帝劉徹身邊幫助他出謀劃策的趙綰、王臧、竇嬰、田蚡等人剷除掉而已,等到竇太后去世後,朝廷上還有哪一個權臣能威脅到漢武帝劉徹的帝位呢?別說是沒有董卓、曹操級別的權臣,甚至連霍光、梁冀級別的權臣都沒有好嗎?說實話,就漢武帝劉徹想要與御史大夫趙綰等人合謀,逼迫竇太后還政這件事,如果換到了漢高後呂氏執政時代,或者東漢和熹太后鄧綏執政時期的話,那麼這兩位權傾朝野的皇太后絕對直接可以把皇帝廢了,換一個新的皇帝的。如果就他這種性格,真的在亂世中遇到了董卓、曹操、司馬昭、桓溫、爾朱榮、高歡之類的權臣的話,那麼恐怕不過就是魏高貴鄉公曹髦、北魏孝莊帝元子攸那樣的結局罷了。雖然漢武帝劉徹的確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但是我們在評價一些歷史事件的時候,總是要搞清楚時代背景,以及這個歷史人物所處的困境是什麼吧?


漢獻帝是被董卓提起來的。

按照漢武帝的能力,本身是文景之治打下基礎,犯過不少錯,真的能解決劉秀都無法解決的士族問題?

東漢皇帝只有兩個不短命,劉秀和漢獻帝,細思極恐。

漢獻帝還未登基時就已經積重難返,在場諸侯哪個是垃圾?


沒用,漢獻帝自上臺伊始就是傀儡,就連上位的合法性有些軍閥都會不認,手上沒有兵權誰來都不行,漢獻帝比桓帝靈帝好太多了,但是沒有權利別人為什麼要聽你的。

漢朝的根子已經爛了,除非劉秀附身劉備,你從底層再起,說不定真能開第三個漢,但東漢是註定滅亡了


第一,很多答主說的道理沒問題,即沒有實權,不論有沒有能力都發揮不出來。第二,我反駁你們,是因為你顯然對漢代的政治鬥爭和漢武帝本人不瞭解,結論下得太輕易。

漢獻帝遇到的困境,總結起來,權臣,外戚,太監,軍權外流。如果你能瞭解一下劉徹掌權的過程可能會改變想法。

劉徹登基的時候年齡小(16歲),整個皇權兵權主要在以竇太后和長公主劉嫖為首的後宮、周亞夫為首的武將階層、竇嬰為首的外戚以及權臣階層手中,外面還有一堆劉姓諸侯國動不動就謀反,你看他怎麼一步步借著諸如攻打百越等等事件不動用虎符就調動軍隊,如何培養親信打擊後宮和外戚勢力,以及後期如何藉助外部壓力(匈奴)來打擊內部勢力(劉姓諸王),然後中央集權以後再全力對匈作戰的,簡直驚為天人。

前期設立中朝(自己百度,我懶得碼字),鞏固中央集權,打擊權臣。後來設立監察制度(自己百度,我懶得碼字),打擊地方豪強。再後來發推恩令(自己百度,我懶得碼字),打擊劉姓王爺。親自從零培養出來的親信包括並不限於:衛青、霍去病、霍光、董仲舒、張騫、司馬遷、司馬談、李廣、李陵、桑弘羊、主父偃、蘇武、司馬相如、東方朔、汲黯、竇嬰、韓安國、田千秋、李敢、公孫弘、金日?。再後來對匈全面開戰,「寇可往吾亦可往」,把匈奴逼退到漠北躲著,向北打到狼居胥山,向西北打到大宛,吞併東甌國、南越國、閩越國,衛滿朝鮮,冊封夜郎國,用都護府掌控西域四十八國。

劉徹這種人,骨子裡都透著鬥爭意識,幾千年出那麼聊聊幾個的武字頭帝王,如果晚一百年出現,就沒有王莽新朝什麼事了。如果他晚三百年出現,就沒有魏蜀吳什麼事了,千萬別小看他。漢獻帝所有面臨的困境的製造者,太監(後宮)和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張濟、楊奉(權臣或軍閥)之流,見了帶著御林軍從上林苑打獵回來的十六歲的漢武帝劉徹,我想他們應該連個屁都不敢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