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能力称帝,为什么没有?还想问一下军事联盟编剧的能力,对话是为了剧情,还是编剧自己对当时的理解?


「世人皆错看我曹孟德」出自哪里啊

好吧,问了半天,没人理我。

这句话出自哪里不管了,不过以后千万不要在哪个影视剧或者小说里看到,否则会让我笑掉大牙的。


唐太宗有一句评价曹操的话,「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说曹操领兵随机应变不在话下,作为将领才智有余,而称帝的话才智不足。

唐太宗作为曹操的一个倾慕者,能在曹操之后大约四百年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与他那句「以人为鉴、以史为鉴」相对应的。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观魏武的一生功业,有此感叹,可能也较为客观了。

纵观曹操一生,在汉末宦官乱政的时期,曾立志报国,从他的诸多心迹和所作所为来看,他对汉朝的忠心还是很强的。平黄巾时,被封为骑都尉,位居「八都尉」之中已经非常耀眼。后来因功被擢升为济南相,秉公执法,明正典刑;他不惧权贵,又能力出众,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和重视。后来看董卓倒行逆施,于是回陈留散家财、招义兵,讨伐董卓。后来blabla巴啦啦小魔···等等一系列事。

但是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他的心理就变了。

人心通常都是会变的。通常只需一个药引子,他的心机就会暴露无遗。给了 你百万,你会想要千万,给了你官位,你会想要更高。给了你割据之实力,你会想要更大之权柄。

灭吕布,败刘备,破袁绍,北征乌桓,平三郡,克定北方之地,让他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后来他胁迫汉献帝加封自己汉丞相之位,位居三公之首,从此开府理事,组建了自己的小朝廷,将献帝权力夺尽。

然后以汉丞相之名南征,遭到孙刘联盟的抵抗,赤壁兵败。

当时,他有过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想不想做周文王倒是其次,「天下归心」才是最主要的。

天下归心的结果就是,称王称帝,一统河山。可以说这是个志向,也可以说这是个野心。

至于后来,曹操被加封为「公」,献帝不得不授予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特权,即臣子所要遵守的礼节他都可以不遵守。曹操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然后他著手建立魏社稷宗庙,并自己设立了尚书、侍中、六卿等职位,建立自己的国中之国。此时,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曹操有不臣之心了吧。

荀彧劝说他「秉忠贞之诚心,守退让之实意」,让他知足、懂进退,此番话明显让曹操很不高兴。于是荀彧这位曾被他成为「吾之子房」的超重要谋士,被他调离中枢留于军中,忧郁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

曹操此时已经极度威胁汉室权威了。大汉天子几乎名存实亡。后来伏皇后对曹操有抱怨之词家信被曹操发现,(演义中是密谋诛操)曹操立即废黜并处死了伏皇后,《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如果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恐怕曹操···

「国贼」的外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伏皇后死后,曹操以女嫁汉献帝,进一步掌控皇帝。(不料后来这个女儿和汉献帝一条心了,这是后话)

建安二十三年,也即公园217年,曹操加封曹丕为魏世子,明确告诉天下自己的权势爵位将会继承下去。汉朝老臣进一步绝望。

可惜,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挂了。估计他也没料到。

曹操对于帝位,几乎就差一步之遥。但是就因为没有迈出这一步,后人有许多替他鸣冤,说他对汉朝忠心耿耿。

emmmmm······抢劫犯掏出枪时不小心被车撞死了,然后一群人说他不是要抢劫,是要行善。

从汉末董卓专权,擅自废立,遭到汉朝老臣和诸多势力的抵抗和反扑;后来袁术自立为帝,袁绍私刻玉玺,无一例外都成了众矢之的。曹操心里很明白。

所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慢慢地发现、并剪除了自己手下仍对汉天子忠心的人物和势力。即使是他的「子房」,他也不会手软。至于其他大臣、皇后、诸侯,谁敢为汉帝发声,谁就马上家破人亡。他排除异己,慢慢地等待一个好的时机。

或许荀令君之事也令他警醒,(演义中荀攸也是忧郁而死,至于正史死因,不得明知)还有许多对汉朝忠心之人也在他的麾下、也在朝中。

再加上当时刘备以汉室正统的身份占领益州,孙权又稳守江东,他此时如果篡位,心里怕孙刘联盟,全力攻魏。他并不想像董卓袁术等人,成为众人的靶子,惶惶不可终日。

可惜,没等到,挂了。

不过,他还是为曹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才有了曹丕的篡汉自立,就不在话下了。


许邵看错了吗?曹操自己不是挺得意的?帮曹操盖被子的小官和看破捉刀人的使者有没有看错你?是你自己不想承认吧,军师联盟是个烂片。曹操不称帝和称帝实力一样,称帝反而辜负了自己事汉多年和专为国家扫除称帝之人的口号被政敌坐实,曹操自己不是图虚名的人:是以图虚名而处实祸,孤切不为之。


曹操想称帝,从他吞袁绍后,可以说是每日每夜都想称帝,毕竟曹操不似刘备那样只是建立了一个军阀集团,他培养武装、建立军队、收服士族、安抚百姓、防御边境,他建立的魏是具备完善政府管理功能的国家。

他没法称帝,因为称帝是要讲究合法性的,曹操,不合法。

荀彧这样的一个能臣,他甘愿跟著曹操混,并不是信了曹操创业时的那番鬼话(荡平天下,还政于汉,绝不称帝),或是相信曹操的人品或什么人格魅力,而是他知道曹操根本称不了帝,曹操根本就不合法,在这一基础保障底线下,你爱说什么漂亮话就说吧,我也乐意维护你的面子。

只有那些不经世事的毛头小子们,才会做出把判断基于人的人品或人格魅力的事儿,这一点,时至今天都如是。

曹操说,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毛头小子们听了热血激情,对啊,曹老大果然高风亮节,人品高端。荀彧听了,大概心里只是在想,不管你曹操初心如何,单看结果来说,由于你的努力,天下确实没有分成八九十块的,天下百姓依然自认汉民,至于你的初心嘛,哼哼,存疑,不下定语。

称帝这事儿,得了传国玉玺、禅位遗诏,都是表面功夫,纸面上的合法谁都能造假,难得是人心的合法,要让别人认可你、拥护你做皇帝,要让别人死了他也想当皇帝的心思,要让大部分人紧紧团结在以你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团之下,才能防止大家群起而攻之,不然,就算走了表面功夫称帝了也坐不长久龙椅,后世那个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不就是么,可怜袁还不如2000年前的曹更明白。

称帝,绝不是一个人想想就OK的事儿,它是一整个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的事情,这个盘根错节的集团里但凡有一条线你没屡清楚或者没安抚好,你就称不了帝,或者称帝了也永远有一颗雷。

曹操,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后来的司马家也极其明白这个道理。


曹操那句台词有点傻,当时大部分世人都知道他是堂堂的曹丞相,没有什么批评吧,批评他的都是其他想要夺取他权力的人,那些人骂他是策略,哪里是看错?


一开始要当征西将军,紧接著要当周公,没多久就是周文王。要不是赤壁和汉中战败以及身体跟不上,估计要当周武王了。他那一套在此之前只有王莽玩过。


曹操和刘备最大的利益冲突就是两个人都以匡扶汉室作为招牌混江湖,不是不想,实非不能。这不曹丕没这层顾忌立刻就篡了,刘备一看你篡了我立刻就称帝,把曹操和刘备换个位置曹操肯定也一样称帝了。


高希希三国就是三国演义,没有讨论价值,曹操强行「世人看错」,简直胡说八道。别人说他奸,这在古代根本就是辱骂与诽谤,别人骂你大S13你说别人看错你了?而且世人都这么想的?曹操调查过了?

曹操不称帝是因为一开始他还真想匡扶汉室,当时讨董卓,诸侯作壁上观,曹操把诸侯骂了一顿自己上了,差点被徐荣干掉。曹操是很重视初心的,所以才放任关羽亡归刘备,最后还给关羽厚葬。这是曹操的情怀。

我觉得曹操这个人才是最值得挖掘的人物,像孙权刘备都过于事故,没什么人性在里面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