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做过很真实预言未来的梦??

www.zhihu.com图标

从这个问题你能够看出来,预言梦这种事从古到今,一直是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在科学并不能够解释这些民俗学的东西的时候,怎么看待这些东西我觉得是一个很考验人类认知能力的事情。

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底层逻辑要求人们相信万物有灵,相信因果报应,相信理性之外的力量。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古到今的告诫无非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能不信,不可全信。

而目前认知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潜意识能够提供超越语言逻辑的推理能力,把心中后怕的不妙未来以梦境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也仅此而已,所以具体到曹操和仲达两个人的关系上,文学性的隐喻可能是更重要的。

曹操的事业开始于司马防的举荐,并终结于许多年后的,宴请司马防的宴会上。当我们代入到曹操本人的之后,司马防的存在对于曹操来说有著历史见证人一般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在曹操达到爵位的顶点,魏王之后,仍然要问一句司马防:

孤今日可复作尉否?

这句话表面就是问,你看我现在,还能做北部尉吗?

那么这句话就问的很有意思。

1,司马防作为他的老长官,对他知根知底;

2,曹操的文人气质又发作了,轻佻,厚重与深沉同时蕴藏在了这句追思之中。

3,甚至,如果直接看字面意思,那么曹操甚至是拿自己的一生开了一个玩笑,我这种北部尉出身的人,现在居然也成了魏王了吗?现在终于成了魏王的我,难道还回得去吗?

那么熟读经典的司马防当然会给他一个索然无味的正确答案。

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

1,我们这种凡人是看不出您当年身上的帝王气质的,您谅解。

2,我知道您可能在一瞬间文人debuff又发作了,想和我追忆往事,但是您这样的帝王是无法和我追忆往事的。毕竟,您的文人debuff可能一分钟后就消失了。

3,答案很简单,您回不去了,这个世界也一样。但我不会直接说出来。

那么这个时候的曹操自然只能大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司马二字对曹操的影响,要比一般人大得多,司马防是一个始终支持他,理解他,以局外人的身份见证了他的一生的那个人。司马防知道青年曹操的浪漫和不检点,知道中年曹操的阴鸷和痛苦,知道现在这个曹操的无奈和苍凉,曹操面对他仍然是可以开玩笑的,无非是,这个玩笑永远得不到应有的回应了。

那么对于司马防养出来的这些个儿子们,曹操也远远比一般人想像的那样要了解,和关注。

尤其是,刚断英特的司马懿(刚断英特是司马懿的专有名词,五千年就这么一个人)。

在曹操和司马懿建立起上下级关系的时候,他如果想不到自己和司马防的上下级关系,是不正常,不可信的。

无非是,和早年的曹操行为不检和爱好诗歌不同,司马懿内敛,果决,却没有什么文学上的理想。

所以,表面上的怀疑,未必是成立的。但心中的那种不信任,那种觉得仲达可能是一个更加残忍的自己的直觉,非常有可能很早就存在,并最终通过一个预言梦表达了出来——梦中不只有司马懿,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如果对比一下,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来,曹丕、曹植的灵魂强度和在高平陵之变前酣睡的某个人的灵魂强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特别是,现实中司马懿和曹丕关系很好的情况下,这种疑虑就更难以祛除。

历史不仅仅是理性的,历史充满民俗学和文学的隐喻,要求你尊重这些语言逻辑之外的东西,历史在用司马防给曹操的人生画上了前后双引号之后,又用两个梦把仲达的人生概括在了其中:

在司马懿事业的开头,曹操的预言梦差点要了他的命,他侥幸存活下来,逐渐发展壮大。

在司马懿事业的结束,王凌和贾逵的英魂充斥著他的梦境,在每个晚上嚎叫著复仇的誓言,太傅大人在新的,属于自己的预言梦中不甘地挣扎著,离开了这个走向瓦解的新世界。

那么怎么解释这个新的梦呢?

很显然,诛灭王凌这件事的理由,可以欺骗全世界,但是却欺骗不了司马懿自己。

我不是为了魏国社稷。

我公开说的话,那些写在史书上的话,那句「我宁负卿,不负国家」的话都是谎言。

我害怕这些魏国的忠臣会报复我,他们真的报复我,我是抵挡不住的。但我已经回不了头了。

在这种痛苦之中,太傅大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那是一个秋天。

六年后,贾逵的孙女发出了毁灭世界的第一声啼哭。


「三马同槽」的典故出自《晋书宣帝纪》,意思指的是阴谋篡权。

《晋书宣帝纪》「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这个事情吧,按理说记入正史应该是很可信的。但曹操晚年突然做梦梦到了司马懿最后会篡权,这个实在是不符合常理的。

司马懿当时只是曹操的一个谋臣,丞相主簿。算不上什么高官,更没有兵权。况且司马懿篡权的时候,曹操都死了快三十年了。中间有任何的微小变化,司马懿都无法顺利夺权。难道曹操会料到自己儿子曹丕、孙子曹叡会死的早,托孤又都选择了司马懿?而且明知三马同槽,为何不直接杀了司马懿。非要让他去做太子中庶子,跟曹丕越混越近。曹操真想杀司马懿,曹丕阻拦的了?

所以这个记述恐怕并不可信,大概率是后人编造的,有为司马家篡魏抹白的意图。《晋书》这类编造事情有不少,想要暗示曹操对司马家先动的手,司马懿才「被迫」效忠于曹操,勤奋干活免除猜忌,日后篡权也是合情合理。

这种说法就跟陈胜吴广起义要斩蛇起义一样,都是要树立一个正当的理由去反抗,实际并不可信。


未必真实但合理。

曹操是个很感性的人。

他一边写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边又下令屠徐州。

他求贤若渴、量才取士,却因为个人好恶杀死名士边让,致使陈宫反叛;但又能多次宽恕祢衡。

他临死之际,想的是如何面对长子曹昂,以及让铜雀台里的小老婆们改嫁或者做点手工活。

东汉有个很不好的风气,谶纬之学盛行。始作俑者,便是光武帝刘秀,刘秀为了维护统治,偏偏钟情于谶纬,以致后来者做任何事都喜欢搞点预言或者童谣。比如后来谯周劝刘禅投降,就说了一大堆谶纬,季汉朝廷不少人居然就信了。当时人或多或少都受此影响。

曹操的诗人气质和感性思维,也让他时不时有点神经质。到了晚年回忆往事时,他应该会时常想起他一生仕途的起点是司马防推荐他当洛阳北部尉。他或许会时常念叨著这个名字:司马防、司马防,为什么我一生的起点是司马防呢?而根据谶纬之学,自司马始,由司马终,司马防是否预示著防司马,免不得要对司马家多留一个心眼。


这种事只能给你个「天知道」的答案。

史书里这种莫名其妙的故事多了去了。这就像地震预报,每次大地震后都有说提前预报的或是什么异象的,其实就是瞎猫撞上死耗子,没撞上耗子的瞎猫没人关注罢了。这种梦也是如此,也许是真做过这种梦还随口一说被人记住了,日后印证了给翻出来;也许就是后来事情发生后产生的假性记忆或干脆是编造。

真假无所谓,当真就输了。


曹操要杀谁,心情好一个【事佳耳】还找一个理由,心情不好像周不疑连理由都不找直接杀了。

岂会对司马懿几生杀机,还派刺客刺杀,司马懿还活著的道理?


想起了今日说法的一个案件,弟弟托梦姐姐,找到弟弟埋尸地,梦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说呀,毕竟中央台都解释不了,给放出来了。


杜撰可能性较大,具体分析可以参考上面的回答


多半是后人杜撰的,蜀汉有某种「政治正确」,很多人觉得曹操才是对的,又不敢说出来,只能借死去曹操做的梦说出来,这东西是唐朝写的,搞不好还是为了帮李世民才弄出来的。

李世民时代对「中国人」思想统一的贡献不亚于汉,把「内奸」定义为错,还是挺重要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