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问题是他的内容和手段不统一。代表了底层民众的述求,但还是作为治术希求推行。所以只能成为一时之显学却没法流传光大。所以如果墨家还是那个墨家那他就不存在能和儒家抗衡的可能,但墨家怎么改呢?我觉得只能宗教化,宗教化+兼爱+实用理性,和西方的基督教就有些象了,但第一中国没有神权与王权并立的空间,第二中国也没有西方科学理性的基础,应该也无法催生出中国的科学、自由和民主等,我们的传统发生不出这些明显比我们优秀的东西来,但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祖先们做的好,我们当然要继承吸收,没做好的东西,我们好好学、好好用不就行了,没必要在假设的基础上自我惋惜、自我安慰

郑重声明:想知道确切的内容,还是要去看原著,比二手材料性价比高很多,也不至于出太多错误。以下只是个人一孔之见,对于整个墨家思想而言,我仅仅根据题主的主题依照自己设想的倾向,写了百分之一二,不可根据这点内容就说墨家如何如何,是对己对人都不负责。

理由比较啰嗦,先说结论:好处是现代大概率会有两个「美国」。东方超级罗马和西方小罗马。麻烦是古代可能会有两个宗教裁判所,一个天主教的,一个是墨教的。

至于坊间臆断的科学精神及工业会如何如何,呵呵,有没有墨家,我们科学都很发达。反对的自己百度下各个学科以及科学发展的时间表。这个比较复杂,一个贴子写不下来,感兴趣的可以在知乎随便找一个科学哲学专业研究科学技术史的90-00后问一下。别找80后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自以为聪明的人,那个不保证答案。

为避免说我是在逃避问题,只举一小段牟宗三的话,解释下来龙去脉(引用并不代表我同意牟宗三老先生其他的学术观点):

五四前后,讲中国思想的,看中了墨子,想在墨子里翻筋斗。其他皆不能讲。既无兴趣,也无了解。原来中国学术思想中,合乎西方哲学系统的微乎其微。当时人心目中认为只有墨子较为接近美国的实验主义。实则墨学的真精神,彼等亦不能了了。彼等又大讲墨辩。盖因此篇实含有一点粗浅的物理学的知识,又含有一点名学与知识论。虽然这些理论都极为粗浅,而又语焉不详,不甚可解,但在先秦诸子思想中,单单这些已经足够吸引那些浅尝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国学者。因此,研究墨子,其实是墨辩,一时蔚为风气。钻研於单词碎义之中,校正训诂,转相比附。实则从这里并发现不出真正科学的精神与逻辑的规模。而那些钻研的人对于逻辑与西方哲学,也并无所知,连入门都不可得,更不用说登堂人室了。舍本逐末,以求附会其所浅尝的那点西方哲学,而于中国学术之主流,则反茫然不解。[1]

开正题。

引用:孙诒让《墨子闲诂》,陈柱《墨学十论》

理由:1.从组织结构上说:与其他流派不同,墨家至少在墨子去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有组织有活力的宗教或者说教派了。有固定的教义、行为规范、教主以及确定的传承方式。

「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

  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 不可。」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

  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 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殁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钜子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钜子于我矣,当听。」 遂反死之。墨者以为不听钜子不察。严罚厚赏,不足以致此。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若客也。」[2]

2.思想上说:墨家的政治组织理论与其他流派不同,或许会产生更加有开拓性的社会结构。作为宗教的理论基础也足够,只需要一个过渡。

引胡韫玉,「儒家之制欲,以法禁已然,以礼禁未然。墨子则务清其源。战争生于攘夺,攘夺生于不足,不足生于奢侈。使天下之人还淳返朴,即无不足之虞;亦即无战争之患。

什么事物可以凌驾于法律与道德之上,并且能够起到相同作用呢?

尚同之本在于法天。天之于人,兼爱兼利,无所偏倚;故父母君师皆不足法,惟天乃足法。

那「天」如何法呢?

「一主有鬼之论。以为鬼神能操赏罚之柄。人为善,鬼必赏之;人为恶,鬼必罚之。天下之乱由于人之不畏鬼。」

「一主尚贤之论。治国之要,在于兼王;兼王者,合众人之贤以为贤。」

好了,「宗教」和「民主」的种子都齐活了。

「墨子之尚同,谓人民不下比而上同乎其上,家人上同于家长,里人上同于里长,由是而天下之人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是尚同之义也。」[3]「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4]

这段说白了吧,就是「革命合理性」和「权利合法性」。

那对于「宗教之敌」——家庭呢?

「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5]

嗯,到这里离开家庭、禁欲、理性、崇拜等要素也齐活了。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如果当时墨家在汉之后能得以充分发展,以他们的协调组织能力、战斗力和重开拓的实践精神,大航海时代开辟的时候,「兼爱」一下欧洲土人,把他们的王室「尚同」一下,估计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详细看《墨子闲诂》和《墨学十论》,没有txt版,抄起来太累。)

最后说一下自己比较赞同的看法。(陈柱先生的)

天下间为什么有「伪君子」而没有「伪墨者」呢?

「统观墨子之说,洵足以治淫僻昏乱之国家。惟刻苦自厉,使人难行,异乎儒家之近于人情。故其学不昌也。近人情者,人乐其道,而从之者众。虽不能似,可以伪为;过于情者,人苦其道而不从。此后世之所以多伪儒,无伪墨也。然而以此愈见墨学之卓矣。」[6]

简单来说,历史上的墨者,大都是响当当的好汉!

参考

  1. ^牟宗三评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
  2. ^《吕氏春秋·去私》
  3. ^《墨学十论》
  4. ^《墨子·尚同》
  5. ^《墨子·法仪第四》
  6. ^《墨学十论》


那传下来的会是墨家修正主义。


第二中国也没有西方科学理性的基础,应该也无法催生出中国的科学、自由和民主等,我们的传统发生不出这些明显比我们优秀的东西来,但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祖先们做的好,我们当然要继承吸收,没做好的东西,我们好好学、好好用不就行了,没必要在假设的基础上自我惋惜、自我安慰

作者:徐晓轶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58254/answer/41678958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此表示赞同。


这个问题在于……不可能的……墨家的主张,用人大罗教授的话来讲,就像是一个高三孩子的妈妈……墨家的非乐反对娱乐,认为娱乐会耽误生产;而儒家则食色性也,这一点上,现代人的观点中,儒墨即不可能分庭抗礼;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对所有人无差等的爱,对别人父亲,犹如己父,这还不是降低对自己父亲的基础上的;而儒家亲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显然更符合人能达到的标准,因而儒家更利于传播,现代社会中,儒墨两家是不可能分庭抗礼的……


看统治者心情吧
你觉得可能会有如果吗?两者存在的时候就决定了两者的命运!
墨家思想反对等级制度,反对侵略扩张,反对铺张礼仪,注定不可能受到统治阶级喜欢哇。如果现在存在估计也只能再次慢慢消失。
还是要吃饭、要过活,还是有老爸老妈、还是有不公、、、你旁边还是有满满的人
墨家传承已绝,不能接受到深刻的浸染,所以不能辨析两者细微的差别,实在无法想像那种场景。那就与题主同问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