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了,但总得有些寄托吧。


一些答案偏题了,古代的农民娱乐活动少我知道,我也不是什么给古代招魂。您教育我,大可不必。

解释几点: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

古代农民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阶级。

在此情境下探讨他们的娱乐方式才显得有趣。

看客们,此问题下的答案,有些犀利观点在接受需三思,辩证综合的来看待。

————————————————————

大佬们来了,我哭了,我终于能长知识了。(狗头)


冬天举办各种娱乐活动是新疆各地地方伯克们主要任务之一,为了保证冬天的治安,伯克们挖空心思变著花样搞群体娱乐活动。

新疆的冬天比较长,而且冬季基本没有劳动,空闲时间十分充足。年长的百姓可能会弄点类似地毯、刀具、农具和家具之类的手工业品补贴家用。而那些精力旺盛无处安放的年轻人就闲了,不给他们找点事儿干,他们整天打架斗殴偷鸡摸狗闹翻天。

所以,伯克们和巴依老爷们出钱出物带头轮著办各种麦西来普(晚会),全民参与表演,费用由举办人出。伯克们举办马赛、摔跤、叼羊等体育运动,准备各种实物奖品鼓励参与者。巴依老爷们出钱组织艺人们整天表演木卡姆。定期组织年轻人组团去打猎好几天,猎物由全社区均分,表现好的由伯克和巴依老爷们给奖赏。

这样年轻人都有事干了,没人闹事伯克们清净。也没有人去翻巴依家的羊圈和存放水果粮食的仓库,巴依老爷们安心。

由于宗教禁止未婚男女的直接交流和见面,这种群体活动变成年轻男女们私会相好和相亲择偶的机会,父母也会在这种活动中给子女选择伴侣。


1.吃肉与饮酒。古代农民一年到头连粗粮都吃不饱,到过年时喝酒吃肉带给他们的快乐是你无法想像的,属于最重要的娱乐活动。

2.搞皇瑟。世界各地的山歌、民歌,没有不黄的,不黄的根本没人听。在这一点上,松嫩平原、红河谷地与不列颠岛都自发形成了高度一致。

想想到今日人类也没有什么进步


唐代的百姓娱乐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不仅可以看戏,耍猴戏,还有魔术和僧人表演的「脱口秀」。就算是农民,赶集进城的时候,或是遇到戏班到处云游表演都可以一饱眼福。


不知道你有没有逛过今天的大唐西市,当然今天的大唐西市,是在唐朝西市的基础上重建的,没有了高高的围墙,但「井」字形的街道依然纵横交错。


偶尔也能遇到穿著外域服装的「胡姬」,不过那都是西安妹子假扮的。


如今,在当年西市留下的街道遗址上还能清楚地看到车辙印,一道一道的,好像还能看到当年那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似的。


西市东大街遗址

西市东大街遗址
西市东大街遗址

西市距离我住的地方很近,步行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有的时候,周末我会同我家先生去西市广场上看那些穿著异域服装的美女们跳「胡旋舞」,或者在中影国际影城里看电影。


有一天,当我们看完电影走过西市风情街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觉得我们两个真像是一千多年前刚在西市的戏院里看了一出戏的一对小夫妻。

那时候我正在研究唐代的戏剧艺术,所以这种感觉非常真实。


大唐人民是没有电影可看的,但是他们却看戏。


假如我真的能带你们回到唐朝,咱们除了在西市上看热闹以外,一定还要带你们去看戏。


唐朝人看戏,首选的场所是寺院。


因为当时的寺院里流行一种说唱艺术叫「俗讲」,这其实是一场由僧人们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脱口秀。


他们把佛经里的故事结合老百姓的生活,编成一种通俗易懂的变文,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对于这种变文的喜爱程度不亚于今天的人最喜欢听的相声。


不过比起这种变文来,大唐人民似乎更爱看「百戏」。


百戏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和用于宗庙祭祀和朝会大典上的正统音乐不同,这种流传于民间的艺术更通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唐代,这种艺术有了更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到了唐玄宗时期,这位皇帝不仅会当皇帝,他还是个艺术天才,除了处理国家大事以外,唐玄宗还会一边谈著恋爱,一边搞艺术培训。


梨园就是他办的最大的艺术培训学校,当时的很多艺术家都在他的这所学校里进修,最出名的大概莫过于沈妍与李龟年。

唐玄宗一直都非常关注戏剧艺术,关注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有一年,长安城里演百戏,这位皇帝一听来了劲,爬到了城楼上就去观戏,这戏整整唱了一个多月,他看戏的热情还没有减退,搞得文武百官都觉得这太不像话了。


那么,那个时候的百戏都唱些什么呢?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30 篇内容

盐选专栏

时尚大唐:唐朝人这样过日子

王一凡 知乎「签约作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擅长用通俗有趣的文字讲述历史故事。

¥19.00 会员免费


讲个笑话。

明人冯梦龙写过一则,说古时候有个农民,和老婆两个人,肚子饿得震天响,相对无言,只好尽早上床办事,用这个快乐抵消肚子的饥饿。一晚上办了三次,结果第二天两个人都头重脚轻,晕晕乎乎摇摇晃晃的,这农民感叹到:我原来只知道这事能当饭吃,不想还可以当酒喝。

田园风光无限,田园中的人却不是。

评论里有人说饱暖思淫欲,只不过这是乐上加乐,而empty belly就是无中生乐罢了。

Diderot, Jacques le Fataliste 载 Jacques 伤膝寄居人家,夜闻主人与妇共叹贫不聊生,主人欲好合,妇曰:「每困窘时,汝辄使我育儿 (Parce qu』on est dans la misère vous me faites un enfant),宁不知正以多儿为苦耶?Jacques 因思无衣无食每多男多女,盖人之大伦,事之最俭,贫人一无所费而可以慰劳忘苦 (On ne fait jamais tant d』enfants que dans les temps de misère. Rien ne peuple comme les gueux. C』est le seul plaisir qui ne co?te rien; on se console pendant la nuit, sans frais, des calamités du jour.)


有首很古老的诗,叫击壤歌

作者不知道是谁,唱歌的人叫壤父

歌是这么唱的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诗背后有个故事,讲的就是古代农民的娱乐活动。

话说,尧帝为了体察民情,带著一大帮官员出去调研。来到一广场,

广场里50多个老人在跳广场舞(划掉),在击壤。

击壤是个啥嘞?

可以看成古代版,原始版的投篮,扔飞镖,套圈,玩溜溜球,打撞球。。。等等

他是两个木头块——壤——,一个插在土里,另一个拿在手上

人走到离插在土里那个壤大概三四十步开外,用拿在手里这块壤去打插在土里那个

打中算赢。

就这么个游戏,真的是后世无数运动游戏的原始版。

五十多个老头老太太,不跳广场舞在一块玩这个,

可见这就是尧帝时代最终主流的娱乐活动。

娱乐活动介绍完了,咱们接著讲故事。

刚说到尧帝带著一帮官员来到这个广场了,

就在这围观老头老太太击壤。

这一围观不要紧

有个随从官员觉得表功的机会来了

他也不去采访采访老头老太太问问他们「你幸福吗?」

直接自己赞叹起来了

「大哉。帝之德也。」

「多么伟大啊,老人玩的这么开心,都是我们的君主帝尧治国有方的表现哇!」

这一赞,击壤的老头老太太们不乐意了

你谁啊,CCTV吗,就代表我们幸福起来了

有个叫壤父的老爷子性子特别直

这会刚好轮到他击壌

他一边击,一边就唱起来了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老子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起来干活。

太阳落下的时候,就回家睡觉。

用我的双手,凿井而饮

挥舞农具,靠种田养活自己。

帝尧算什么,他的治理跟我有毛线的关系?

当然帝尧最后也没怎么壤父。

壤父自己发明的歌也代代流传了下来。

并且被一代代的诗人引用

然后到了近现代,又成了无政府主义哲学的旗帜性宣言。

壤父玩的运动,也演变成了现代世界丰富多彩的各项体育运动。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4000多年前小广场上农民的一场娱乐活动。

另外我再补充个国外农民的娱乐活动

知乎有很多人一讲现代娱乐主义怎样怎样的观点就爱拿《娱乐至死》这本书来说话,

娱乐至死这本书当然没有那么肤浅,但他确实讲了很多令人惊奇的娱乐活动,比如19世纪的美国农民,他们的娱乐活动是什么呢?

你肯定猜不到

他们去听演讲。

就像现在大学里的学生去听各种讲座一样

对今天的很多的大学生来说这都是负担

但对1835年的美国农民来说,这是一项日常的娱乐活动。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

」同时,他们还为另一个现象所叹服,那就是演讲厅的普及。。。1835 年前,在美国的 15 个州中有 3000多个演讲厅,但大多数都在阿勒格尼山东部。到了1840 年,一些边远地区,如衣阿华州和明尼苏达州,也出现了演讲厅。

英国人阿尔弗雷德·巴恩在进行了一次长时间考察之后,于 1835 年写了一份报告。「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演讲厅,」他说,「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年轻的工人、疲劳的工匠、倦怠的女工都不约而同地涌进拥挤的演讲厅。」巴恩的同乡约翰森在史密森学会听过讲座,他「发现演讲厅里通常有 1200 到1500 人」。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爱默生等都是演讲厅的常客。马克吐温还提到过演讲厅演讲的报酬,乡镇演讲250美元,城市400。

听演讲这项娱乐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听政治辩论。

1858年8月21日开始的林肯和对手道格拉斯之间七场著名辩论就是在集市上举行的。乡村和城市来赶集的居民都会去听。

更早之前林肯在1854年有场长达7小时的辩论。这些古代农民观众就跟著听了7个小时,据说到下午5点的时候,林肯还建议大家回家先吃个饭。吃完饭之后,大家又来听了4个小时。

当时的情景据说是这样的:

「在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过程中,常常有人大叫著来鼓励其中一方(「告诉他,亚伯!」)或表示蔑视(「有本事你就快回答」)。如果听到什么精彩之处,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鼓掌。在奥托瓦的第一次辩论中,道格拉斯以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引来的掌声经久不息。」

而且农民听演讲并不仅仅只有林肯辩论这一个孤立事件,据尼尔·波兹曼描述:

「「树墩」演讲者在当时非常盛行,特别是在西部各州。在伐木之后的树墩边或任何一块空地上,只要有演讲者,他的周围就会聚集起一群人听他说上两三个小时。」

同时

「并不是所有的演讲者都是男人,在斯普林菲尔德持续了几天的一次集市上,「每天晚上都有一个女人在院子里作关于『妇女在当今进步运动中的影响』的演讲」。

所以你看这就是古代农民的娱乐方式。从远古到近代,从国内到国外。普通劳动者身上洋溢著社会活力的光。并不是很多高赞答案说的那样,古代农民的娱乐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晒著太阳,东家长西家短的传播谣言和非议。

他们虽然没有电视、没有网路,没有NBA、没有欧洲杯,但是一样可以活的有声有色,有力量,有智慧。并把这种力量与智慧一代代传给了我们现代人,从而衍生出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古代不知道。四十年前,农民的娱乐活动估计跟古代还是差不多的,主要的是这么几种:

凑一堆人聊天瞎扯。神鬼妖狐乡间八卦个人见闻经历随便吹。一些地区也有民间说唱,凑几个好这个的吹拉弹唱,类似现在公园常见的那种。

年轻力壮的摔跤角力举个石头啥的。

赌博耍钱。

上山套野兔打野鸡啥的。

补充一个,其实捡粪拾柴这种,也属于半娱乐半劳动性质。

//看了下这问题下的答案,发现对古代农民生存状况有误解的人太多了哈。那就再大补一下吧,哈。

学而不思则罔啊!很多人,被读的那点儿历史给误导得太深啦!

历史文献历史教材都不会过多落墨于平安无事的「常态」,而只会记录「盛世」「乱世」这两个极端。所以给很多人的印象,古代社会只有极少的盛世,大部分都是战乱饥荒。

虽然从整个历史上看,世界也好中国也好战乱几乎连绵不断(全世界看,这几年也总在打仗不是?),但是具体到一村一寨,陷于战乱实际上是很少发生的事情。抗战算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民族战争了吧?但是绝大部分村寨没发生过实际战斗。就算战争期间那些发生过激烈争夺的交通要冲战略要地,也不是天天刀光剑影战火纷飞(日本人占领了安邱好几年,鼎香楼里不照样天天有人吃驴肉火烧?《地下交通站》看一看!翻译官下乡不还是照样有人路边卖西瓜?《小兵张嘎》瞧一瞧!)。影响是影响,日子垓过还是要过的。

同样,尽管古代食品匮乏灾荒频发,但是,大多数时间里大部分地区都不过是最底层处于「不敷温饱」的「半饥饿状态」,大多数民众「尚可过活」(阿Q正传看过没?阿Q那种二流子也没饿死吧?)。如果发展到整个平民阶层活命都难,那就要流民民变进入史书了,究竟这种情况有多少,可以看看历史上因为灾荒而引起的大范围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的频次。

所以,古代跟现代比,农民生活质量肯定是差多了。岂止农民,就算古代的公卿王侯比现在农民单说衣食住行也要完全被秒杀(三妻四妾佳丽三千那是另一回事儿哈哈)。但是,古代大多数时间大多数地方的大多数农民,也绝没惨到很多人刻板印象里那种衣食无著朝不保夕的程度,勉强还是能填饱肚子的。然后就是人性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能将就著填饱肚子而且有空闲时间,还是不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要追求点儿精神享受找点儿乐子的。农民,农忙之余,春种秋收夏铲耥砍柴磨米之外,空闲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实际上甚至比996的现代人多得多了。

当然了,没有电视电影朋友圈逼乎,也没有户外探险国外旅游,古代农民的娱乐方式比起现代小资那是匮乏多了。大体上也就是我说的那几种,加上赶集庙会看个什么热闹之类的。

但是,其实人获得快乐的多寡跟娱乐的形式内容是没有太多关系的。想想你小时候捡个石子打个水漂都能高兴得蹦蹦跳跳几分钟是不是?你卖了个肾拿到手了一部手机的满足感也许不比富二代终于蒙老子恩准买了台玛莎拉蒂差多少信不信?

帝王富豪也不是从早到晚笑眯眯,贫民乞丐也不是每时每刻哭唧唧。


我老家是华北农村,祖上8辈贫农。

8辈贫农不是开玩笑的话,是真贫农,荒年家里饿死人的那种。文革时我爷爷是我们村革委会主任,造反派头子,天天带人搞批斗。

跟城市的巨大变迁不同,农村的生活从古到今变化不大。

每年大概惊蛰前后,春耕开始,一直忙到秋收,播完麦种,冬天到来,这一年算是差不多忙完。在农忙的间歇,农民的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

1.东家长西家短。

看到这个,很多人内心可能就开始生起现代社会的优越感了——东家长西家短也算娱乐?

这难道不算娱乐?现代人聊QQ,刷朋友圈,论坛灌水,刷知乎,不就是换了个方式的东家长西家短吗?

范冰冰偷税了,王健林不是首富了,特朗普又发推特了,这跟你的生活有几毛钱关系?这跟农民讨论村东老王儿子不是亲生的,村西儿媳妇跟婆婆吵架了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讨论范围有大小,讨论内容有新旧,讨论方式不一样,根本上还是在闲聊,扣上个关心时事的帽子就不是闲聊了?

2.赶集赶庙会。

农村是五天一集,一个乡有一个庙会,有时候好几个乡有一个大庙会。人们在集上买东西,交换不常见的货物,交流,打听各种社会消息,在庙会上看戏,看杂耍,带孩子见世面。这是很重要的社交活动。跟现在我们逛商场,逛淘宝,看电影,看演唱会,一个道理。

相对说起来,古代农民从同一个微观事件上能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感,比现代人高得多。物质的匮乏让人们尤其珍惜获得的快乐。我小时候逛一次庙会,能开心一个月,因为这一年也不一定能逛一个庙会。庙会上看一个戏,买个好吃的,能记好几年。鲁迅是个大户人家的孩子,看个社戏到老还忘不了,还专门写篇正经文章回忆。这个事情说明,幸福感和物质丰富程度,并不是一定成正比的。

现在的人,商场淘宝随时能逛,但过几年之后,你还会念念不忘当年逛过的商场,淘宝上买到的好东西吗?

3.过年过节。

年节即是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重要的娱乐活动。在孩子,过年过节意味著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平时穿不上的新衣服。在大人,年节是家庭团圆,拜访亲戚朋友,怀念祖先,享受伦理之乐的重要时期。平时忙于干活儿,交流单调,过年过节的时候,交流内容就变得广泛丰富起来。孩子们能听到关于年节的故事,大人们坐在一起(这种机会平时不多),能够获得来自亲友的久违的关怀和较远的地方的最新消息。比如县令调任别地了,某乡地主家出什么大事了,这些消息对于农民来说,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时事新闻」。古代的钟表走得慢,地主家娶媳妇过了是三个月传到外乡,仍然算是时事,值得热烈讨论。但这不意味著24小时可以了解国际时事的我们更高级,还是那句话,扣上个关心时事的帽子,事情的本质都是传递消息。

4.简单的娱乐设施。

酒大概是最传统的娱乐设施,阴雨天,晚饭时喝酒是男人的主要娱乐。

烟出现的晚一些,大概明朝以后,烟也是男人的主要娱乐之一。农民的烟草没什么工艺,就是自家地里种植的烟叶子,晒干揉成烟末,放在烟袋锅里抽。东北的烟草在清朝开始变得精致,种类和也变得丰富。天然的烟草比现在的卷烟有一个好处:抽完嘴不臭。我回老家还能抽一点我媳妇爷爷自己种的烟叶子,辣,但是抽完嘴里只有烟草味儿,没有臭味儿。除了烟酒,男人的娱乐大概还有象棋、五子棋。

女人的娱乐比较少,她们的闲暇时间主要留给了孩子、锅碗瓢盆、织布机、女红。从我已经过世的姥姥这一辈的人身上可以看出来,娱乐对她们来说不可想像,看孩子的时候跟邻居东家长西家短,做饭的时候唠叨男人,妯娌们坐在一起做针线活儿时家长里短,这就算是娱乐了。清朝以后,东北女人还能抽个烟袋,此前女人也没有抽烟的,喝酒更不可想像。认真说起来,现在时代变化这么大,农村里的娱乐设施变多了吗?还那样,多了点健身设施,没人玩。

5.做/爱做的事的娱乐。

这确实算是一种娱乐,没人反对吧?

不过古代人没有避孕意识,也没有避孕设施,所以这种娱乐大概没那么普遍?不像现代人一样毫无后顾之忧,没有顾忌。这我也是猜测,虽然我家八辈儿贫农,这种事情我也只好猜一猜。毕竟在农村,这个话题你想找人调研也做不到。不知道说得详细的那些答主是怎么知道的?

6.有个答主把古代的农民描绘成了愚昧的肮脏的类似野兽一样的状态,这我不能同意。

中国的农民重视卫生和教育。这种重视,不分地域南北,是普遍的。《 白鹿原》里的白嘉轩,特意让姐夫朱先生给写的门楣「耕读传家」,那是在陕西。我是河北人,见过很多祖传的老房子,还挂著「耕读传家」的牌匾。古代农民可能很穷,但在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时代,阶层地位却一直很高,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超越阶层的理想和追求。

日军侵华是多么黑暗的年代,我们乡还有教书先生,周围十里八村都有孩子跟著先生读书。60年代大饥荒,一个村饿死三分之一的人,我妈每天吃不饱饭,只能用花生饼子(花生榨油剩下的渣)、棉油饼子(棉花榨油剩下的渣)充饥,但也没忘了每天洗手洗脸穿干净衣服。

虽然古代的农民,生活的年代大部分不怎么幸福,很多时间都在为生存奔波劳苦,但他们绝不是肮脏的不讲卫生的,为了降低热量拉屎在屋里更不可想像。那是农民吗?野兽都知道不在窝里拉屎。我觉得这种回答,不是所谓的「揭示真相」,反倒接近污蔑。可能有个别的偏远落后的深山老林,还保留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的地区,会有那种情况。但既然不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存在,就不能说是真相,只是个例。这种个别的「真相」,会满足某些喜欢「颠覆三观」的人,他们就喜欢常识之外的个例。

中国能创造并且传承五千年的文化,难道依靠的只是统治阶级吗?当然不是,依靠的主要仍然是广大的平民阶层,包括农民、商人、手工业者、乃至明清以后的军户、贱户...

我不是党员,也不是五毛,这是客观的基本的事实。


古代农民的娱乐活动肯定要分阶级地位、收入水平、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

古代只要收入没有完全脱离土地,仍然居住在乡村,没有参加科举获得功名,社会身份就是一个农民。

农民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王朝时期是很高的:士农工商。

士的最低一级是秀才,可以到县衙领津贴,可以参加县一级担任文书之类的工作。有了「士」的身份就不是农民了,「士」不参与生产劳动,要穿长衫。也可以教书。

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相对来说娱乐活动就很多,主要是脱离了生产劳动。

琴棋书画,斗狗打鸟,调戏妇女等等。

富农、中农和地主不同的是自己有田产,但是收入有限,需要自己参加劳动,娱乐活动就有限了。要以生产劳动为主。

他们的娱乐主要集中在年节。所谓的赶集、看戏、琴棋书画、参加宗教活动,宗族内组织的活动等等。

贫农土地有限,需要租佃一部分地主的土地,生活负担大,年节也不能完全放松劳动,也就是喝点酒,打个牌什么的。

贫雇农完全没有土地,是佃户、长工、短工,所有的时间要全部用于生产劳动,随时服从雇主的安排,有时候喝酒喝多一点都会破产。

奴隶也就是家奴、童养媳以及市场上买来的丫头、童工等,人身自由都没有,娱乐为零。如果被主人发现偷偷耍钱喝酒,要被重罚。

古代各个年龄层和文化程度不同的娱乐方式有所不同,很多答主都说到了,就不必细说。

古代农村妇女的主要娱乐就是边劳动边聊天,聊天是最好的娱乐。

主要是古代农村妇女没有接受过教育,妇女之间的语言交流是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

比如说妇女一起结伴洗衣、编织、上山打柴,在庭院里缝补纳鞋等,手里活计不停,嘴里言语不停。

像小说《金瓶梅》里面描写的,那不是农民的生活。这些人已经脱离了土地,西门庆主要收入是商业收入,这些人居住在城市,像他们那样经常聚众饮酒逛窑子,这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古代农村的小孩,哪怕是上私塾读书,空闲时间也出去捡拾柴火和收集粪便。娱乐时间极其有限。

问题的关键是古代生产劳动效率低下,土地收入不好。农业生产获取的粮食和农副产品除了温饱以外,还要交换工业品。比如农具、盐、纺织品等等。而工业品因为不是大规模工业生产,主要是小作坊式生产,同样受生产效率低下的影响,工业品价格高昂,这就使得农村的生活雪上加霜,必须要更加努力劳动,以避免破产。

如果是灾年,土地无收,家无余粮,那么农民就只有加入白莲教、袍哥帮吃大户,抢粮食。如果当地地主武装强悍,迫于无奈只有去当流民,找一找李自成。

所以说娱乐活动在古代对于农民来说是个害人的玩意,就算是偶尔娱乐一下,只要不是年节,被人看见就会被称为「懒汉」被人鄙视。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哪怕是我们经常在书上看见的盛世,依然有吃不起饭活不下去的农民。

只有在大工业化时代来临,生产效率极大提高,让更多的人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娱乐活动。

对于中国人来说,今天我们在网上争论这样的话题,是因为我们身后的忠骨高耸入天。


古代人民三大娱乐活动:

造人

灯会

看杀头


挖各种吃的,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吃。

冬天尽量不动,减伤热量消耗,拉屎就在屋里,让狗吃。

古代几乎没有一个农民家里不打老婆孩子,家暴是必然活动。用暴力控制人来忍受痛苦,发泄痛苦。当然,不能打伤和经常打,容易让自己和家人精神身体崩盘。

学会磕头,和低头躲避目光,这是生存必然法则。

无视和习惯疾病痛苦,比如佝偻病,肠胃病,继续下地耕种,抓虫,拔草。

习惯与牲畜共存,共屋。要经常光著膀子,减少布料消耗。

屎是必需品,学会搓揉和搅拌,用于洒肥,粉墙和屋顶。尿也是很好的去污剂,肥料,记得储存和发酵。

习惯与寄生虫为伍,你一生几乎每分每秒都必须与虱子共存,体内寄生虫那更是人人必备,并且一辈子也是解决不了。

一定要习惯饥饿,古代农民最多七分饱,三成靠粮食,四成靠你的想方设法提取比如煮烂,发酵等方式来让不能吃的东西里的淀粉和油脂被你吸收。

敢于让自己累到死,来让自己孙子辈获得更多热量活下去,不要相信孝道,那是上层的东西,你没有这么多条件,学不起。

当闯王之类的来的时候,记得举起屠刀,杀掉那些抢劫你五成以上粮食的地主和文豪,这样可以让你的儿子辈获得一个生存条件稍微好点的新生社会,毕竟地主文豪减少了,经历血腥他们也不敢抢劫那么多了。

—————————————————

不知道为啥就两千赞了。。。说古代不好,其实有点偏颇,毕竟我们祖先是古代人,不好说他们,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习惯了而已。

可能还有一个残酷真相,那就是我们基本上都是大族,豪族和皇族后裔。古代农民绝种,是常见现象,我们没有继承江山,是因为即使是豪族,大族,皇族,扩张太快太多,后代也成了贱民。

—————————

原始人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一十四,是的,你没看错,不要提什么采集狩猎时代,更惨。古代包括原始社会,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值得荣誉的地方,唯一值得感到骄傲的,是人类艰苦的发展到现代文明。

农村怎么样,乐意明确的说,没有几家可以靠种田养活自己,都需要打工才能维持开支,所谓农村养活多少人,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你让农民工不打工试试。

——————

赞多的我头皮发麻。。。古代也有好的地方,科举没有之前,家族会选几个孩子培养,让他们去给大族老爷当家丁,管家,帮工之类的,学习武力或者文化管理。科举之后,会挑几个孩子,重点培养,争取让他们考取功名,全族供养,获得成就后,这些孩子也得回馈家族,古代驱逐出族比离婚更加恐怖。

家庭结婚,丧礼,新房,家族也会全族筹款,给予帮助,传到现在,就是给礼金,本质上是家族之间互助,这种互助开支是很大的,当然帮助也很大。

祠堂和地主过年,需要帮工,很多人就会在冬天给地主过年打点短工,混个肚子和一些钱财。地主们也会给点肉白面钱,这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毕竟地主没有三头六臂,打不过这么多泥腿子,需要施恩。

————————————————————

狗子在古代普通家庭,不是人类的朋友,而是人类的捕鼠器和肉食,狗肉一直是平民最重要肉类来源。

————————

搅拌后的牛屎,有纤维,比较凝固,古代绝大部分房顶,都是要糊牛屎的,瓦片普通人家是没有的,而稻草又轻,容易被刮走和下雨容易吸水,所以需要用牛屎压著,泥不行,容易被雨水冲走。墙壁也是糊屎,晾晒干燥给房顶备用,当燃料。人屎我确实说错了,人饮食是煮熟后消化吸收,所以有机最低,是最佳肥料,不需要放在田里很久就能无机化被植物吸收,用手搅拌,是洒肥的时候,需要先在屎里加泥巴,混合晒干打碎,然后一桶桶用手抓著捏碎洒在田里,这样施肥效果才好。

—————————

我们可以做个模拟,以北方一个中等富农为蓝本,以明朝初期休养生息为时期。一个家庭,有人口七到八口,自耕地十亩肥差地,十亩租耕地,二十亩耕地,菜地半亩。北方平均亩产,只算小麦,是平均一百斤,其他种植物虽然产量可能高,但是热量而言,比不上小麦,算高点,一百五十斤,租地要交地租五成左右。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有二千五百斤。再算纳税,三十税一的国税,十五比一的地税,地税指的是地方财政开支,总共还剩,二千二百斤。需要买盐,一户一年大概一两多的开支,相当于二三百斤的开支,还剩两千斤,再买,醋,酱油,茶,红枣之类的必备营养品和节庆食品,还剩一千七百。锄头,犁,铁锅,碗,家具打造和修补工具,还有其他生活必须要并且琐碎物品,虽然不是年年买,但是平均下来,也需要去掉二百来斤。还剩一千五百斤,服劳役,苦役,比如跳堤修路,需要自备粮食或者提前交给官员,再去每天领吃的,每年需要一个月剧烈劳动,这种开支大概也要三百斤左右的粮食。家里需要养鸡,猪,狗,鸭牛之类的,他们虽然不吃粮食,但是必须要稍微吃点,尤其长膘,劳作的时候,去掉一百斤。就剩一千多斤。脱粒磨面后,一千斤面粉顶天,七到八口人,一人一百斤多点。平均一天四两不到。这还是没有大事。这也是盛世富农,百分之八十农民羡慕的好日子,短暂的只有几代,也不是农民都是富农。

————————

中国古代农民与全世界农民有何区别,主要看生产力,种植方面,我们同样是恶性耕种,产量并不存在更本差异,种植方式并不存在更加有效的方式,只有古代农业纺织行业才过的好,种植纺织农民过的比粮食农民好,其他的不会有什么区别,毕竟生产力决定生活状态。


岁月有痕1 ,你已经心虚到把所有的反对评论全部删除然后禁止评论了?你要是毫无农村生活经验就不要瞎说泼脏水,懂个西瓜,知道个茄子,扯的都是些胡萝卜,污名化古代人污名化乡下污名化农民让你很优越是吧?(文最后我就是要全程高潮逐条扇脸)一群人还「真实」「透彻」,看了踩脸爽文优越感得到了升华?说娱乐活动你在这写一堆「搞笑痛苦」说这就是「乡下娱乐」,你写的和问题有半点关系?

自然古代我也没生活经验,但是二十多年前贫穷农村没啥家用电器电子娱乐的状态我是知道的,某高赞不过是秀优越的人上娃在扯淡而已,现在兴这个?

~~~~~~~~~~~

你可以说网上搜的一些民国民俗照是外国人在城市、在贸易要道、在富裕农村旅游拍的艺术照,但是以下我要贴的图片就是晚清一小破农村的生活照,除了没有被兵乱抢了以及教会势力控制外,生活习俗,建筑格式,人民风貌和其他广大基层农村没有区别。意思就是乱世的经济水平和治世的治安水平共存。

难民的状态。战乱中寻求教会势力庇护逃来的的外村难民。你看看难民是不是穷到没裤子?

小破穷农村的民居。你看看是不是穷到把驴养到屋里,会不会懒到屎拉在屋里,用不用屎糊墙。那个赶集的场地现在是东吕小学的操场,最右上那个房子现在还有,没人管的百年老屋村里有的是,远了不敢说,这个房子制式推到明代应该没问题。这是老百姓的房子不是乡绅老财才有。临近村庄这样废弃但是没推的百年老房子多的是。

日常劳动,流汗下土的体力劳动都是穿家里最破的那一身。推碾子的那个不是。对比一下,全家只有一套衣服的解释一下?邋遢到个把月不洗蓬头垢面浑身上下虱子奇痒难忍也不洗的解释一下男人干活带头巾女人的发型没抓乱??

关于时代,乱世军事经济背景,治世治安。

某些人也就会说说:啊晚清是近代史不算古代。好的,1839年农民刀耕火种重男轻女,1840年农民开拖拉机重女轻男,1900年农民住的平房,1899年只会盖茅草屋。

~~~~~~~~

旧式农村娱乐离不开古代社会核心任务,俩字:耕战。具体到娱乐上就三个字:吃、力、巧。

就我知道的说说:

有关吃的方面:打猎设置陷阱,掘鼠兔,掏鸟,采野菜野果,捉肉虫,等等我举不过来。

关于战的:小孩的斗鸡(单腿对撞那个玩闹),模拟打仗(真打起来,不过有代表临时认输的关键词的,喊了必须停手,一打起来)骑马打仗(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身上,和另一组攻打,模拟马战)等;大人的投石,摔跤,扔碾子(100多斤的石头碾子比扔远),这些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都还在农村流行。(大人专属游戏写的少是因为等我长大了时代变了,传承断片了,不等于就这么点。半工半娱游戏并没有年龄界限,你觉得是小孩的大人也在做,村夫不像社畜一样要面子。)

关于锻炼反应和技巧的:你们小时候都玩过的接石头跳绳丢手绢磕钱泥塑(和尿泥。。。)。。。几块石头,几条树叶梗,地上画个图,手里拿个棍,一条小路,一片树丛,一条河,一堵墙,一个土堆,几只草虫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有无数的玩法。少年闰土穷佃户出身,也能教给地主出身的迅哥儿无数种新奇游戏玩法,这就是我们小时候。你现在放下手机和电脑脑子一片空,然后就臆测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孩子活的多么惨,真是不知道怎么说你!你不要想像没手机电脑的孩子有多么悲惨,没手机电脑孩子的快乐你根本想像不到!

纯消遣的斗鸡斗狗斗蛐蛐更不必说。

还有节假日,赶集,庙会,大户人家办事说书唱戏,后来还有露天电影,这都是全村出动的大事。

你觉得土?不好玩?保你玩起来爽的要死乐此不疲,要是一天时限内晚上啪啪啪和白天一群大汉摔一天只能选一个,多数人宁可选择摔一天泥巴(当然你要说十天半个月不准啪啪那另说)。不信?你们拿著手机键盘每天撸撸刀塔农药,做个假运动玩个平面争斗都跟打鸡血一样的时候你信没信?

你想一下你也知道为什么农村会流行这个,这些娱乐实际上都类似于军训性质,寓教于乐,看似在玩,实际上朝廷一征兵,马上就是杀人的基础功底,朝廷一征饷,马上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实用技术,大人一忙小孩放羊,自己解决看护问题。显然有人会会故意教化民间一些游戏,然后大家乐此不疲,流传几百辈子。说古代农村只会晒太阳打老婆啪啪啪的,你多大了?在缺乏电器的时代在农村呆过几天????我老家冀中平原,就华北平原一部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最核心文明的地方的一角,爷爷奶奶健在,从旧社会过来的,列强践踏乱民四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自然灾害,20世纪中前期放到中国历史上妥妥的乱世有木有???底层的农村村民妥妥的乱世草芥你承认不承认???老人们冬天在旱厕拉了一辈子,我在农村冬天去旱厕拉了20年,从没听过谁懒到冬天怕冻屁股在屋里拉屎叫狗进来舔干净拿屎糊墙之事,一万个人出这么个懒人也不是没可能,你张口就都这样可以?屎粉墙刷屋顶?农民手里屎是用来堆肥明年换粮食的ok?粪粉墙那是游牧民族才有的ok?而且得是植物纤维丰富的牛粪马粪ok?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村里百年老房子暴露的加固泥墙用的是秸秆和泥,用牛马粪第一纤维不够秸秆长和结实,第二,上哪找那么多牛马粪去????一堵墙好几吨,整个村子的牲口一年拉的屎够糊一面墙的吗?他就是完全扯淡,游牧民族没有作物秸秆牛马粪堆成山可以,中原农村这么搞,多少牛马?那得富成啥样?与畜牲共存共屋?盖不起房子那是没钱,有牲口不给盖牲口棚那是纯粹懒,以前都不用批违建不违建,你院子里你勤快就能盖,山上树林木头老天爷的你用没人管,为什么和猪狗牛羊住一个屋?封建社会的农民是奴隶社会的奴隶?每分每秒与虱子共存,简直胡说八道,这情况基本只存在于冬天只有一件厚棉袄没替换的穷人,冬天怕冷懒得洗头的人倒是不少,一旦发现头上有了白的虱子卵马上就得拿著篦子一天刮三回头。除了冬天,谁还不知道痒痒了要洗澡的?痒痒不难受吗?水河里井里老天爷的不要钱,你非得忍一个?根本没有时间娱乐打理生活?把农业生产想的跟社畜上班一样,你种过地吗,固定节气之外你也天天忙的脚不沾地忙生产顾不得打理生活你在忙些什么呢?农忙节气之外你都不打理生活你懒成啥样啊?忙的脚后跟打屁股蛋子的农忙节气才几天?平常需要你鸡叫干到大半夜那么苦?吃从垃圾里烂出来的油?你觉得腐败食品的原料都是厨余垃圾?你做过酱吗?榨过油吗?把不能吃的硬是炖成能吃的柴是大风刮来的不需要砍不需要买一年秸秆囤货够烧吗?有这功夫我拿著镐刨几个树根抠出来俩知了猴他不香吗??你用厨余垃圾做一个,你吃一个,这是一锅糖水,这是一斤砒霜,哗全倒进去,哇,比狗s还要粘稠,这种东西你吃吃看?大人,你都不吃农民都是猪头三吗?

对比其他沾边的最多200赞,这种胡编爽文3k多赞我这tm冰天雪地只穿内裤十米跳台3600度俯冲托马斯全旋落地大写一个「服」!让我想起来扶贫干部怼「白昼流星」,有些观众是根本不在乎农村啥样,你想看什么导演就顺著杆编,拍的越落后越好,最好是刻画成非洲大猩猩部落才有看点看著才带劲才够优越感是吧。

说我且问你抗日战争期间的农村够不够苦,日本鬼子进村扫荡老百姓都是光著屁股出逃的吗???????灾年流民够不够穷,难民都是光著屁股逃难的吗??????

你想了解古代农村什么样,其实有样板,经济闭塞,技术落后,上世纪建国至八十年代,中国广大农村比古代并不强多少,现代农业技术和工业化基本没有。农民有那个答主说的那样?让他自己问问他爷爷姥爷?我想知道他爷爷姥爷看了他的答案会不会拿起笤帚疙瘩打他屁股??

~~~~~

新中国的不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行,那晚清的可以不????我老家东吕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到不能更乡下的一个华北农村,保定府根本辐射不到的地方。晚清时因天主教会军与义和团在此战斗胜利而被封为第二个中国朝圣地(另一是上海佘山)。因此有幸很多外国神父在此地已经附近村落就拍下了很多街拍照片和详细民风民俗记载,俨然可以当做拍照版的乡村版的大型民俗清明上河图。请大家注意那个时候中国被全世界掠夺按在地上摩擦朝廷腐败拳民四起底层已经穷困潦倒了吧。现在的教会还有这些照片和文献,并印制成挂历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发售给村民,我家里有好几本,完全看不出高赞回答的那些狗皮玩意儿,你要觉得印挂历的都是教会精心筛选过的,教会博物馆里面全套照片还多的是,清晰可见就算是下地干脏活去每一个人都是有裤子穿的,就算街上推著独轮车吭哧吭哧老卖苦力的脚夫也有从头到脚一身完整的衣服,梳著整齐的辫子。被虱子咬的整天抓头能这样不我问问。

~~~~~~

你要明白人是一种不甘寂寞的动物,不要以为没有手机电脑的人就只会傻站著发愣,把人闲出屁来便必然会发明一些娱乐来满足自己,就像有些答主闲的无聊就会出来编一些臆想的内容刷优越感满足自己。

~~~~

你看那个赞天天涨的,新蜜蜂新蜜蜂,对,我嫉妒,我嫉妒,怎么有人可以如此新蜜蜂而我就不行呢。我们根据晚清、民国、解放后推测更古代,他们说你们这些不够古代你们又没看见远古不算数的。然后他们俩眼一闭毫无根据靠著一腔优越感异想天开的说的就跟他们亲眼看到了古代一样言之凿凿都是真的。把古往今来全世界各地最万里挑一的懒汉的做派拿出来言之凿凿强行代表整个古代史的全部农民阶级,强还是他们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孩童的游戏:

抓子,规则略:

下棋,不是象棋,多是民间的土棋。用树枝在地上画棋盘,拿不同质地的石子当棋子。下图为对角棋,或称「蹲缸棋」,蹲缸是厕所的意思:

对角棋

下图为猪棋,红方为老虎,仅一子;黑方为猪,十子。猪只能围困虎。虎能吃掉它紧邻的猪身后的那头猪,如果与虎相邻的直线上两个点上都有猪,两猪都被吃掉,这叫「一担挑」。

猪棋

对腿包子(膝盖):

打麻将。不是真的打麻将牌,如图的四人把腿盘结在一起,一起跳著转圈,一边拍手喊口令:「打麻将,喝烧酒;你一杯,我一杯;我在你头上撒泡尿(读sui,第四声)!」:

交流各种顺口溜,交流中创作,再传播,比如:

颠倒话,话颠倒,

石榴树上结樱桃。

东西大路南北走,出门碰见人咬狗;

掂起狗头去砸砖,布袋驮驴一道烟。

推开大天望望门,满天月亮一个星,

扛著牛,牵著耙,记著不讲颠倒话。

成人的娱乐

冬天烘火,在锅台后面挖一口火塘,烧一堆玉米芯、油茶籽壳、枯柴,大家围坐烘火,场景可参考下图:

老锅台可参考此图。砖坯砌成,外糊石灰

烘火

夏日乘凉

夏夜纳凉图

烘火乘凉的时候,要吸晒黄烟。烟袋杆为竹制,我见过用战场上捡来的子弹壳做的烟袋锅。黄烟烟丝里加了菜籽油烘制过,是真的香:

油画:拿烟袋的老人

一边吸烟,一边讲古:一班相熟的农人团坐在一起,说往年事,说鬼,说精怪。也会单纯斗嘴,互相捉弄。我听过农人口头传诵的西游记故事,简单粗陋,也别有味道。

看热闹:邻近的富裕一点的村庄请人来唱戏,或者自己组织人舞狮子,舞龙灯,翻山越岭的去看热闹。

可能要走十几里这样的小路,才能看次热闹。

赶集。无集可赶的话,如有货郎挑著外来宝货到村里,也是引发农人趣味的事:

清代油画中的乡村集市,有卖艺人在献技表演

宋画货郎图

鼓书,旧时有走村串乡的说书人,常常是盲人,由一人牵著引路,背著一张胡琴,四处说书,收点米粮。说的是三国、岳飞、隋唐、西游一类,到精彩的地方拉一段胡琴,唱上一段。胡琴往往拉的喑哑滞涩,调子都跑到东洋大海里去了。

清代油画中卖艺的乡村乐手

清代盲人唱鼓书图

农人看热闹,自己也会搞热闹,会唱,会耍狮子舞龙。他们唱的词当然俚俗的很,可参照下图中的抄本:

地方民歌《梁祝》手抄本

地方民歌《梁祝》手抄本

赌博。简单的有猜铜钱,庄家将一枚铜钱转起来,卡到大碗里。下家猜铜钱落地后朝上的一面是光(无字或字少的一面)还是麻(有字或字多的一面),此种玩法称「卡狗屌」。也有猜骰子的,还有玩牌,不是扑克牌,而是骨牌(通常是竹木做的)。规则略:

竹木制作的骨牌

喝酒:自酿的糯米酒,浑浊的酒液,米香扑鼻。不兑水的话,喝起来颇能醉人。辅以猜拳等游戏,热热闹闹,喝到「田翁烂醉身如舞 两个儿童策上船」,也是很有滋味的吧。

丰子恺画作

附1张中国乡村老照片:

过去富裕农家村落风景

《无名朝·赵大胡子的一日》

俺是无名朝无名山无名镇赵村人氏,因著扇圈般儿一部络腮胡,人顺口叫做赵大胡子。有个浑家,李氏。白日田里做活,过阵儿等蚕吐丝了夜里还得继续干。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园四时杂兴》)

从土炕上醒来,听见社长敲门,寻思著不是才纳过税吗?又要服兵役吗?俺才结束了不久啊!哦,原来是说今日上面可能、或许、大概来村里采风,因俺粮交的多,特点名采访俺。这差使推脱不得,俺只得索应付,新刷来的头巾,恰浆洗好的衣裳。让俺媳妇儿预备下黄米饭蒸鸡,再取浑酒出来,俺去做活,先吃个馍垫肚子。

村边新来个汉子,自称「五柳先生」,饶是不会干活,告知他春种。见他每日早上出门耕田,到晚上月亮升起来才扛著锄头回来,结果地里的野草比豆子还茂盛,就这还一天到晚乐呵呵滴,莫不是个读书读成了夯货?

面朝地背朝天,脚踩热土背淌汗。终于得空,辍耕到田垄歇一会儿,隔壁陈村的一个叫陈胜的碎娃,莫名其妙地,什么「苟富贵 ,勿相忘」?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做甚么,什么小鸟大鸟,关俺膫儿事?啊呀,秦罗敷要来了,去去去,甭影响俺看村花。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人忒多,都没看很清楚。媳妇儿送饭来咧,虽比不得那大鱼大肉,总比饿死强。困累滴很,上床与鞋说个再见,下午还得参加村口专门为上面准备的拔河比赛,养足精神先。

不就拔个河嘛 ,看那瞎赵四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喔达还有个旗旗儿,一面旗鸡学舞(凤凰),一面旗蛇缠葫芦(青龙),这都是个撒嘛?

拔河咋真累人的,又是不想干活的一下午。吃一碗残茶,去看看赵三他们斗鸡,斗狗,斗蛐蛐儿。赌博就算咧,刚交过粮,「两钟输一斛」,没钱!咦,这旁边年轻娃们不采桑叶,围成圈圈做啥咧?哦,原来是拉起手跳舞嘞,年轻真好,就是下脚轻点,刚耕的地。咋没见俺家爱打秋千的大姐呢?

「也不唱韩元帅偷营劫寨,也不唱汉司马陈言献策,也不唱巫娥云雨楚阳台,也不唱梁山泊,也不唱祝英台;只唱那娶小妇的长安李秀才。」(《货郎担第四折》)

这声音,看来卖货的小贩又挑著担打著板踩著点唱著词儿来了,大姐准是去挑脂粉买针线零碎咧,其实省点钱,铁杵也能成针啊!这一阵都忙著闭门养蚕,如今相遇定少不了一番叙(ba)旧(gua)。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田园四时杂兴》)

这不是赵大家卖炭那老汉么?听他说原来是去年冬天城里沃帮「傻屌」(《半夜雷轰荐福碑》)强抢了他的炭,真是把人能气日塌,咱乡下人就这么好欺负?等著俺到时候一并告知上面来采访的。

四点多咧,该吃饭。今天真是个好日子,隔壁村有人举行「昏礼」,但是俺还有个采访,回屋去。

等了许久,社长满面红光告诉俺说采访的已经来过了,说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木板上画了几个符挂在村口,带了一些鸡鸭羊鱼和新酿酒就匆忙走咧,说是菊花开了再来。天马上黑咧,也不知道他们大包小包方便走的出这重山复水不。诶,俺状还没告。

算咧,去村头听「陶真」。据说江南村里只正月里才有,今天专门酬以钱米从南方请来的,晚了就抢不到好地方咧。

「唱崖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西湖老人繁盛录》)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的,满村听说蔡中郎。」(《小舟游近村三首》)

南方方言听不懂,字字还挺押韵。感觉这老汉说唱还挺地道的,和俺们白天唱的山歌差不多,得劲,有内味儿了。

「自从盘古开天地, 几朝天子几朝臣?几朝君王多有道, 几朝无道帝王君?太祖太宗真宗帝, 四帝仁宗有道君。四十二年真命主, 佛补天差有道君。」(《包龙图断白虎精传》)

「秀才便买一瓶酒,买酒仔细看较真。他们买得清如水,我酒如何恁得浑?当时便把坊官骂,如何欺负外方人。卖酒坊官呵声打,叵耐功书秀士身。」(《包龙图陈州粜米记》)

今日真个尽兴了也, 除则个莫须有采访的。后日浑家去庙会祈祷,俺预计进城赶集,看看《窦娥冤》。浑家又提到俺梦中奇怪的呓语了,喊著「死肥老鼠你甭动俺粮!」、「土、水、虫虫儿、野草该干啥干啥,别影响俺庄稼!」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蜡祭》)

捋了捋大胡子,作为无名朝的三好庄稼汉,俺不仅寻思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呢?」


我童年期,咱们国家还没有工业化,又生活在农村,跟古代的环境非常类似。农村由于季节性很强,所以,娱乐活动集中在农闲,或者夜晚。当然,好多人,夜晚或者农闲也没有时间娱乐,比如,女人要在灯下纺棉花织布,裁衣服做鞋,有心气儿的男人会读书识字,找会认字的人教一教,大家一起切磋一下。

大部分娱乐属于孩子,少部分是男人的,成年女人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

小孩儿的玩具,都是自家做的,取材方便,有什么用什么。木头刀枪,树叶头盔,滚铁环,抓子儿,毽子,沙包,杏核,小石头,小草棍,各种花朵,席篾,……

伏天是晚上,晚饭后,大家洗澡后,妇女们在家洗衣服,老人孩子男人都到大街上乘凉,聊天。女人们洗好衣服,开始用蒿草熏蚊子,然后招呼大家回去睡觉。天太热的时候,男人,老人,小孩儿,可能睡在大街上,房顶上。

冬天冷,不出去,男人们打扑克,下象棋,几个草节和几个坷垃块儿,作为对垒的双方,下一种棋(没学会,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形容,类似于五子棋吧),……

老头儿们吹唢呐,拉二胡,下棋,找个阳光明媚的墙角晒太阳,有的识点儿字,能够半通不通地看看三国水浒什么的,也会给别人讲讲。老太太们除了帮著儿媳妇管管孙子孙女,还可以东家长西家短的串门聊天。

过年是狂热的高峰,二人转,踩高跷,唱戏,或者看戏,还有振奋人心的大鼓,敲得震天响,当然有配套的锣镲等打击乐器。敲大鼓的人,雪地里光著膀子,满头冒白气儿。

还有各种各样的仪式,习俗,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比如,正月十七,半大小子打著火把,送老鼠,这个村往那个村送,那个村往这个村送。如果两伙人碰面了,必不可少地打一架,没有碰面,绕行一周,将火把扔到对方村口,回家睡觉。

还有许多,想起来更。


我也写一点我的所见所闻。

古代青砖确实很贵,地主家才舍得用砖盖几间房,县城的城墙都是土垒的,城门那儿才有一块儿用青砖。

我妈祖上是地主,墙是用青砖垒的,有一年发大水,别家房子都倒了就他们家没倒,大伙就躲在他们家逃了一命。

穷人家就用泥垒房,现在不多见了,我小时候见过人盖这种房子种蘑菇。

这玩意用泥很讲究的,不是随便找点土就行。

盖房子的时候泥里会加干草增加强度。墙应该被夯实过,并不怕下雨,但是怕洪水,泡时间太长会垮。

房顶应该是有梁,铺上草再抹泥防水。这玩意确实怕水,多修补就可以啦,但除非一连下十几天的雨,不然不会漏,最多有几个小口子。抹屎这个确实前所未闻,主要这玩意儿也不比泥好用,也可能是我们没发展出来这种高端材料。

至于休闲,春耕秋收,农闲可以去打短工啊,冬天确实没事儿干在家织织布打点东西啥的,以前很多人算半个手艺人,自给自足,并不是粮食够吃就行。

我见过勉强算得上玩具可能就是弓,弓体是榆木或者是桑树做的,麻绳为弦,和成年人指头差不多粗,应该是打猎的工具。


晚上潜入寡妇家。


小明问爷爷:「爷爷,你们年轻时也没有电,也没有手机,还没有电脑,靠什么娱乐呀?」

爷爷:「别一天净整没用的,快去叫你十三叔吃饭!」


斗地主


就说近代吧,我奶奶小的时候娱乐活动全是围绕吃来展开的。上树掏鸟蛋,下河抓鱼。去树上摘果子,和摘能吃的的树叶。毕竟那时连饭都吃不饱,能吃饱就很快乐了。对了我奶奶是32年生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