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了,但總得有些寄託吧。


一些答案偏題了,古代的農民娛樂活動少我知道,我也不是什麼給古代招魂。您教育我,大可不必。

解釋幾點:娛樂是人追求快樂、緩解生存壓力的一種天性。

古代農民的數量遠遠大於其他階級。

在此情境下探討他們的娛樂方式才顯得有趣。

看客們,此問題下的答案,有些犀利觀點在接受需三思,辯證綜合的來看待。

————————————————————

大佬們來了,我哭了,我終於能長知識了。(狗頭)


冬天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是新疆各地地方伯克們主要任務之一,為了保證冬天的治安,伯克們挖空心思變著花樣搞羣體娛樂活動。

新疆的冬天比較長,而且冬季基本沒有勞動,空閑時間十分充足。年長的百姓可能會弄點類似地毯、刀具、農具和傢具之類的手工業品補貼家用。而那些精力旺盛無處安放的年輕人就閑了,不給他們找點事兒幹,他們整天打架鬥毆偷雞摸狗鬧翻天。

所以,伯克們和巴依老爺們出錢出物帶頭輪著辦各種麥西來普(晚會),全民參與表演,費用由舉辦人出。伯克們舉辦馬賽、摔跤、叼羊等體育運動,準備各種實物獎品鼓勵參與者。巴依老爺們出錢組織藝人們整天表演木卡姆。定期組織年輕人組團去打獵好幾天,獵物由全社區均分,表現好的由伯克和巴依老爺們給獎賞。

這樣年輕人都有事幹了,沒人鬧事伯克們清凈。也沒有人去翻巴依家的羊圈和存放水果糧食的倉庫,巴依老爺們安心。

由於宗教禁止未婚男女的直接交流和見面,這種羣體活動變成年輕男女們私會相好和相親擇偶的機會,父母也會在這種活動中給子女選擇伴侶。


1.喫肉與飲酒。古代農民一年到頭連粗糧都喫不飽,到過年時喝酒喫肉帶給他們的快樂是你無法想像的,屬於最重要的娛樂活動。

2.搞皇瑟。世界各地的山歌、民歌,沒有不黃的,不黃的根本沒人聽。在這一點上,松嫩平原、紅河谷地與不列顛島都自發形成了高度一致。

想想到今日人類也沒有什麼進步


唐代的百姓娛樂活動可謂豐富多彩,不僅可以看戲,耍猴戲,還有魔術和僧人表演的「脫口秀」。就算是農民,趕集進城的時候,或是遇到戲班到處雲遊表演都可以一飽眼福。


不知道你有沒有逛過今天的大唐西市,當然今天的大唐西市,是在唐朝西市的基礎上重建的,沒有了高高的圍牆,但「井」字形的街道依然縱橫交錯。


偶爾也能遇到穿著外域服裝的「胡姬」,不過那都是西安妹子假扮的。


如今,在當年西市留下的街道遺址上還能清楚地看到車轍印,一道一道的,好像還能看到當年那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似的。


西市東大街遺址

西市東大街遺址
西市東大街遺址

西市距離我住的地方很近,步行也就十分鐘的路程。有的時候,週末我會同我家先生去西市廣場上看那些穿著異域服裝的美女們跳「胡旋舞」,或者在中影國際影城裡看電影。


有一天,當我們看完電影走過西市風情街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時空錯位的感覺,覺得我們兩個真像是一千多年前剛在西市的戲院裏看了一齣戲的一對小夫妻。

那時候我正在研究唐代的戲劇藝術,所以這種感覺非常真實。


大唐人民是沒有電影可看的,但是他們卻看戲。


假如我真的能帶你們回到唐朝,咱們除了在西市上看熱鬧以外,一定還要帶你們去看戲。


唐朝人看戲,首選的場所是寺院。


因為當時的寺院裏流行一種說唱藝術叫「俗講」,這其實是一場由僧人們作為表演藝術家的脫口秀。


他們把佛經裏的故事結合老百姓的生活,編成一種通俗易懂的變文,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對於這種變文的喜愛程度不亞於今天的人最喜歡聽的相聲。


不過比起這種變文來,大唐人民似乎更愛看「百戲」。


百戲是一種流傳於民間的藝術形式,它和用於宗廟祭祀和朝會大典上的正統音樂不同,這種流傳於民間的藝術更通俗。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到了唐代,這種藝術有了更長足的發展。


尤其是到了唐玄宗時期,這位皇帝不僅會當皇帝,他還是個藝術天才,除了處理國家大事以外,唐玄宗還會一邊談著戀愛,一邊搞藝術培訓。


梨園就是他辦的最大的藝術培訓學校,當時的很多藝術家都在他的這所學校裏進修,最出名的大概莫過於沈妍與李龜年。

唐玄宗一直都非常關注戲劇藝術,關注到什麼程度呢?


據說有一年,長安城裡演百戲,這位皇帝一聽來了勁,爬到了城樓上就去觀戲,這戲整整唱了一個多月,他看戲的熱情還沒有減退,搞得文武百官都覺得這太不像話了。


那麼,那個時候的百戲都唱些什麼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3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時尚大唐:唐朝人這樣過日子

王一凡 知乎「簽約作者」,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擅長用通俗有趣的文字講述歷史故事。

¥19.00 會員免費


講個笑話。

明人馮夢龍寫過一則,說古時候有個農民,和老婆兩個人,肚子餓得震天響,相對無言,只好儘早上牀辦事,用這個快樂抵消肚子的飢餓。一晚上辦了三次,結果第二天兩個人都頭重腳輕,暈暈乎乎搖搖晃晃的,這農民感嘆到:我原來只知道這事能當飯喫,不想還可以當酒喝。

田園風光無限,田園中的人卻不是。

評論裏有人說飽暖思淫慾,只不過這是樂上加樂,而empty belly就是無中生樂罷了。

Diderot, Jacques le Fataliste 載 Jacques 傷膝寄居人家,夜聞主人與婦共歎貧不聊生,主人慾好合,婦曰:「每困窘時,汝輒使我育兒 (Parce qu』on est dans la misère vous me faites un enfant),寧不知正以多兒為苦耶?Jacques 因思無衣無食每多男多女,蓋人之大倫,事之最儉,貧人一無所費而可以慰勞忘苦 (On ne fait jamais tant d』enfants que dans les temps de misère. Rien ne peuple comme les gueux. C』est le seul plaisir qui ne co?te rien; on se console pendant la nuit, sans frais, des calamités du jour.)


有首很古老的詩,叫擊壤歌

作者不知道是誰,唱歌的人叫壤父

歌是這麼唱的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詩背後有個故事,講的就是古代農民的娛樂活動。

話說,堯帝為了體察民情,帶著一大幫官員出去調研。來到一廣場,

廣場裏50多個老人在跳廣場舞(劃掉),在擊壤。

擊壤是個啥嘞?

可以看成古代版,原始版的投籃,扔飛鏢,套圈,玩溜溜球,打撞球。。。等等

他是兩個木頭塊——壤——,一個插在土裡,另一個拿在手上

人走到離插在土裡那個壤大概三四十步開外,用拿在手裡這塊壤去打插在土裡那個

打中算贏。

就這麼個遊戲,真的是後世無數運動遊戲的原始版。

五十多個老頭老太太,不跳廣場舞在一塊玩這個,

可見這就是堯帝時代最終主流的娛樂活動。

娛樂活動介紹完了,咱們接著講故事。

剛說到堯帝帶著一幫官員來到這個廣場了,

就在這圍觀老頭老太太擊壤。

這一圍觀不要緊

有個隨從官員覺得表功的機會來了

他也不去採訪採訪老頭老太太問問他們「你幸福嗎?」

直接自己讚歎起來了

「大哉。帝之德也。」

「多麼偉大啊,老人玩的這麼開心,都是我們的君主帝堯治國有方的表現哇!」

這一贊,擊壤的老頭老太太們不樂意了

你誰啊,CCTV嗎,就代表我們幸福起來了

有個叫壤父的老爺子性子特別直

這會剛好輪到他擊壌

他一邊擊,一邊就唱起來了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老子太陽升起的時候,就起來幹活。

太陽落下的時候,就回家睡覺。

用我的雙手,鑿井而飲

揮舞農具,靠種田養活自己。

帝堯算什麼,他的治理跟我有毛線的關係?

當然帝堯最後也沒怎麼壤父。

壤父自己發明的歌也代代流傳了下來。

並且被一代代的詩人引用

然後到了近現代,又成了無政府主義哲學的旗幟性宣言。

壤父玩的運動,也演變成了現代世界豐富多彩的各項體育運動。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4000多年前小廣場上農民的一場娛樂活動。

另外我再補充個國外農民的娛樂活動

知乎有很多人一講現代娛樂主義怎樣怎樣的觀點就愛拿《娛樂至死》這本書來說話,

娛樂至死這本書當然沒有那麼膚淺,但他確實講了很多令人驚奇的娛樂活動,比如19世紀的美國農民,他們的娛樂活動是什麼呢?

你肯定猜不到

他們去聽演講。

就像現在大學裡的學生去聽各種講座一樣

對今天的很多的大學生來說這都是負擔

但對1835年的美國農民來說,這是一項日常的娛樂活動。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寫道

」同時,他們還為另一個現象所嘆服,那就是演講廳的普及。。。1835 年前,在美國的 15 個州中有 3000多個演講廳,但大多數都在阿勒格尼山東部。到了1840 年,一些邊遠地區,如衣阿華州和明尼蘇達州,也出現了演講廳。

英國人阿爾弗雷德·巴恩在進行了一次長時間考察之後,於 1835 年寫了一份報告。「幾乎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演講廳,」他說,「在辛苦勞作了一天之後,年輕的工人、疲勞的工匠、倦怠的女工都不約而同地湧進擁擠的演講廳。」巴恩的同鄉約翰森在史密森學會聽過講座,他「發現演講廳裏通常有 1200 到1500 人」。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愛默生等都是演講廳的常客。馬克吐溫還提到過演講廳演講的報酬,鄉鎮演講250美元,城市400。

聽演講這項娛樂活動,後來漸漸演變成了聽政治辯論。

1858年8月21日開始的林肯和對手道格拉斯之間七場著名辯論就是在集市上舉行的。鄉村和城市來趕集的居民都會去聽。

更早之前林肯在1854年有場長達7小時的辯論。這些古代農民觀眾就跟著聽了7個小時,據說到下午5點的時候,林肯還建議大家回家先喫個飯。喫完飯之後,大家又來聽了4個小時。

當時的情景據說是這樣的:

「在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辯論過程中,常常有人大叫著來鼓勵其中一方(「告訴他,亞伯!」)或表示蔑視(「有本事你就快回答」)。如果聽到什麼精彩之處,他們常常情不自禁地鼓掌。在奧託瓦的第一次辯論中,道格拉斯以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引來的掌聲經久不息。」

而且農民聽演講並不僅僅只有林肯辯論這一個孤立事件,據尼爾·波茲曼描述:

「「樹墩」演講者在當時非常盛行,特別是在西部各州。在伐木之後的樹墩邊或任何一塊空地上,只要有演講者,他的周圍就會聚集起一羣人聽他說上兩三個小時。」

同時

「並不是所有的演講者都是男人,在斯普林菲爾德持續了幾天的一次集市上,「每天晚上都有一個女人在院子裏作關於『婦女在當今進步運動中的影響』的演講」。

所以你看這就是古代農民的娛樂方式。從遠古到近代,從國內到國外。普通勞動者身上洋溢著社會活力的光。並不是很多高贊答案說的那樣,古代農民的娛樂就是喫飽了沒事幹,曬著太陽,東家長西家短的傳播謠言和非議。

他們雖然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沒有NBA、沒有歐洲杯,但是一樣可以活的有聲有色,有力量,有智慧。並把這種力量與智慧一代代傳給了我們現代人,從而衍生出今天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古代不知道。四十年前,農民的娛樂活動估計跟古代還是差不多的,主要的是這麼幾種:

湊一堆人聊天瞎扯。神鬼妖狐鄉間八卦個人見聞經歷隨便吹。一些地區也有民間說唱,湊幾個好這個的吹拉彈唱,類似現在公園常見的那種。

年輕力壯的摔跤角力舉個石頭啥的。

賭博耍錢。

上山套野兔打野雞啥的。

補充一個,其實撿糞拾柴這種,也屬於半娛樂半勞動性質。

//看了下這問題下的答案,發現對古代農民生存狀況有誤解的人太多了哈。那就再大補一下吧,哈。

學而不思則罔啊!很多人,被讀的那點兒歷史給誤導得太深啦!

歷史文獻歷史教材都不會過多落墨於平安無事的「常態」,而只會記錄「盛世」「亂世」這兩個極端。所以給很多人的印象,古代社會只有極少的盛世,大部分都是戰亂饑荒。

雖然從整個歷史上看,世界也好中國也好戰亂幾乎連綿不斷(全世界看,這幾年也總在打仗不是?),但是具體到一村一寨,陷於戰亂實際上是很少發生的事情。抗戰算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民族戰爭了吧?但是絕大部分村寨沒發生過實際戰鬥。就算戰爭期間那些發生過激烈爭奪的交通要衝戰略要地,也不是天天刀光劍影戰火紛飛(日本人佔領了安邱好幾年,鼎香樓裏不照樣天天有人喫驢肉火燒?《地下交通站》看一看!翻譯官下鄉不還是照樣有人路邊賣西瓜?《小兵張嘎》瞧一瞧!)。影響是影響,日子垓過還是要過的。

同樣,儘管古代食品匱乏災荒頻發,但是,大多數時間裡大部分地區都不過是最底層處於「不敷溫飽」的「半飢餓狀態」,大多數民眾「尚可過活」(阿Q正傳看過沒?阿Q那種二流子也沒餓死吧?)。如果發展到整個平民階層活命都難,那就要流民民變進入史書了,究竟這種情況有多少,可以看看歷史上因為災荒而引起的大範圍大規模農民起義發生的頻次。

所以,古代跟現代比,農民生活質量肯定是差多了。豈止農民,就算古代的公卿王侯比現在農民單說衣食住行也要完全被秒殺(三妻四妾佳麗三千那是另一回事兒哈哈)。但是,古代大多數時間大多數地方的大多數農民,也絕沒慘到很多人刻板印象裏那種衣食無著朝不保夕的程度,勉強還是能填飽肚子的。然後就是人性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能將就著填飽肚子而且有空閑時間,還是不會影響廣大人民羣眾要追求點兒精神享受找點兒樂子的。農民,農忙之餘,春種秋收夏鏟耥砍柴磨米之外,空閑時間還是比較多的,實際上甚至比996的現代人多得多了。

當然了,沒有電視電影朋友圈逼乎,也沒有戶外探險國外旅遊,古代農民的娛樂方式比起現代小資那是匱乏多了。大體上也就是我說的那幾種,加上趕集廟會看個什麼熱鬧之類的。

但是,其實人獲得快樂的多寡跟娛樂的形式內容是沒有太多關係的。想想你小時候撿個石子打個水漂都能高興得蹦蹦跳跳幾分鐘是不是?你賣了個腎拿到手了一部手機的滿足感也許不比富二代終於蒙老子恩准買了臺瑪莎拉蒂差多少信不信?

帝王富豪也不是從早到晚笑眯眯,貧民乞丐也不是每時每刻哭唧唧。


我老家是華北農村,祖上8輩貧農。

8輩貧農不是開玩笑的話,是真貧農,荒年家裡餓死人的那種。文革時我爺爺是我們村革委會主任,造反派頭子,天天帶人搞批鬥。

跟城市的巨大變遷不同,農村的生活從古到今變化不大。

每年大概驚蟄前後,春耕開始,一直忙到秋收,播完麥種,冬天到來,這一年算是差不多忙完。在農忙的間歇,農民的娛樂活動,最主要的是:

1.東家長西家短。

看到這個,很多人內心可能就開始生起現代社會的優越感了——東家長西家短也算娛樂?

這難道不算娛樂?現代人聊QQ,刷朋友圈,論壇灌水,刷知乎,不就是換了個方式的東家長西家短嗎?

范冰冰偷稅了,王健林不是首富了,特朗普又發推特了,這跟你的生活有幾毛錢關係?這跟農民討論村東老王兒子不是親生的,村西兒媳婦跟婆婆吵架了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討論範圍有大小,討論內容有新舊,討論方式不一樣,根本上還是在閑聊,扣上個關心時事的帽子就不是閑聊了?

2.趕集趕廟會。

農村是五天一集,一個鄉有一個廟會,有時候好幾個鄉有一個大廟會。人們在集上買東西,交換不常見的貨物,交流,打聽各種社會消息,在廟會上看戲,看雜耍,帶孩子見世面。這是很重要的社交活動。跟現在我們逛商場,逛淘寶,看電影,看演唱會,一個道理。

相對說起來,古代農民從同一個微觀事件上能獲得的快樂和幸福感,比現代人高得多。物質的匱乏讓人們尤其珍惜獲得的快樂。我小時候逛一次廟會,能開心一個月,因為這一年也不一定能逛一個廟會。廟會上看一個戲,買個好喫的,能記好幾年。魯迅是個大戶人家的孩子,看個社戲到老還忘不了,還專門寫篇正經文章回憶。這個事情說明,幸福感和物質豐富程度,並不是一定成正比的。

現在的人,商場淘寶隨時能逛,但過幾年之後,你還會念念不忘當年逛過的商場,淘寶上買到的好東西嗎?

3.過年過節。

年節即是重要的生活內容,也是重要的娛樂活動。在孩子,過年過節意味著平時喫不到的好喫的,平時穿不上的新衣服。在大人,年節是家庭團圓,拜訪親戚朋友,懷念祖先,享受倫理之樂的重要時期。平時忙於幹活兒,交流單調,過年過節的時候,交流內容就變得廣泛豐富起來。孩子們能聽到關於年節的故事,大人們坐在一起(這種機會平時不多),能夠獲得來自親友的久違的關懷和較遠的地方的最新消息。比如縣令調任別地了,某鄉地主家出什麼大事了,這些消息對於農民來說,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時事新聞」。古代的鐘錶走得慢,地主家娶媳婦過了是三個月傳到外鄉,仍然算是時事,值得熱烈討論。但這不意味著24小時可以瞭解國際時事的我們更高級,還是那句話,扣上個關心時事的帽子,事情的本質都是傳遞消息。

4.簡單的娛樂設施。

酒大概是最傳統的娛樂設施,陰雨天,晚飯時喝酒是男人的主要娛樂。

煙出現的晚一些,大概明朝以後,煙也是男人的主要娛樂之一。農民的煙草沒什麼工藝,就是自家地裏種植的煙葉子,曬乾揉成煙末,放在煙袋鍋裏抽。東北的煙草在清朝開始變得精緻,種類和也變得豐富。天然的煙草比現在的捲煙有一個好處:抽完嘴不臭。我回老家還能抽一點我媳婦爺爺自己種的煙葉子,辣,但是抽完嘴裡只有煙草味兒,沒有臭味兒。除了煙酒,男人的娛樂大概還有象棋、五子棋。

女人的娛樂比較少,她們的閑暇時間主要留給了孩子、鍋碗瓢盆、織布機、女紅。從我已經過世的姥姥這一輩的人身上可以看出來,娛樂對她們來說不可想像,看孩子的時候跟鄰居東家長西家短,做飯的時候嘮叨男人,妯娌們坐在一起做針線活兒時家長裏短,這就算是娛樂了。清朝以後,東北女人還能抽個煙袋,此前女人也沒有抽煙的,喝酒更不可想像。認真說起來,現在時代變化這麼大,農村裡的娛樂設施變多了嗎?還那樣,多了點健身設施,沒人玩。

5.做/愛做的事的娛樂。

這確實算是一種娛樂,沒人反對吧?

不過古代人沒有避孕意識,也沒有避孕設施,所以這種娛樂大概沒那麼普遍?不像現代人一樣毫無後顧之憂,沒有顧忌。這我也是猜測,雖然我家八輩兒貧農,這種事情我也只好猜一猜。畢竟在農村,這個話題你想找人調研也做不到。不知道說得詳細的那些答主是怎麼知道的?

6.有個答主把古代的農民描繪成了愚昧的骯髒的類似野獸一樣的狀態,這我不能同意。

中國的農民重視衛生和教育。這種重視,不分地域南北,是普遍的。《 白鹿原》裏的白嘉軒,特意讓姐夫朱先生給寫的門楣「耕讀傳家」,那是在陝西。我是河北人,見過很多祖傳的老房子,還掛著「耕讀傳家」的牌匾。古代農民可能很窮,但在兩千年的封建帝制時代,階層地位卻一直很高,他們有屬於自己的,超越階層的理想和追求。

日軍侵華是多麼黑暗的年代,我們鄉還有教書先生,周圍十里八村都有孩子跟著先生讀書。60年代大饑荒,一個村餓死三分之一的人,我媽每天喫不飽飯,只能用花生餅子(花生榨油剩下的渣)、棉油餅子(棉花榨油剩下的渣)充饑,但也沒忘了每天洗手洗臉穿乾淨衣服。

雖然古代的農民,生活的年代大部分不怎麼幸福,很多時間都在為生存奔波勞苦,但他們絕不是骯髒的不講衛生的,為了降低熱量拉屎在屋裡更不可想像。那是農民嗎?野獸都知道不在窩裡拉屎。我覺得這種回答,不是所謂的「揭示真相」,反倒接近污衊。可能有個別的偏遠落後的深山老林,還保留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的地區,會有那種情況。但既然不在中國大地上普遍存在,就不能說是真相,只是個例。這種個別的「真相」,會滿足某些喜歡「顛覆三觀」的人,他們就喜歡常識之外的個例。

中國能創造並且傳承五千年的文化,難道依靠的只是統治階級嗎?當然不是,依靠的主要仍然是廣大的平民階層,包括農民、商人、手工業者、乃至明清以後的軍戶、賤戶...

我不是黨員,也不是五毛,這是客觀的基本的事實。


古代農民的娛樂活動肯定要分階級地位、收入水平、年齡、性別和受教育程度。

古代只要收入沒有完全脫離土地,仍然居住在鄉村,沒有參加科舉獲得功名,社會身份就是一個農民。

農民的社會地位在封建王朝時期是很高的:士農工商。

士的最低一級是秀才,可以到縣衙領津貼,可以參加縣一級擔任文書之類的工作。有了「士」的身份就不是農民了,「士」不參與生產勞動,要穿長衫。也可以教書。

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相對來說娛樂活動就很多,主要是脫離了生產勞動。

琴棋書畫,鬥狗打鳥,調戲婦女等等。

富農、中農和地主不同的是自己有田產,但是收入有限,需要自己參加勞動,娛樂活動就有限了。要以生產勞動為主。

他們的娛樂主要集中在年節。所謂的趕集、看戲、琴棋書畫、參加宗教活動,宗族內組織的活動等等。

貧農土地有限,需要租佃一部分地主的土地,生活負擔大,年節也不能完全放鬆勞動,也就是喝點酒,打個牌什麼的。

貧僱農完全沒有土地,是佃戶、長工、短工,所有的時間要全部用於生產勞動,隨時服從僱主的安排,有時候喝酒喝多一點都會破產。

奴隸也就是家奴、童養媳以及市場上買來的丫頭、童工等,人身自由都沒有,娛樂為零。如果被主人發現偷偷耍錢喝酒,要被重罰。

古代各個年齡層和文化程度不同的娛樂方式有所不同,很多答主都說到了,就不必細說。

古代農村婦女的主要娛樂就是邊勞動邊聊天,聊天是最好的娛樂。

主要是古代農村婦女沒有接受過教育,婦女之間的語言交流是打發時間最好的方式。

比如說婦女一起結伴洗衣、編織、上山打柴,在庭院裏縫補納鞋等,手裡活計不停,嘴裡言語不停。

像小說《金瓶梅》裡面描寫的,那不是農民的生活。這些人已經脫離了土地,西門慶主要收入是商業收入,這些人居住在城市,像他們那樣經常聚眾飲酒逛窯子,這對於農村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古代農村的小孩,哪怕是上私塾讀書,空閑時間也出去撿拾柴火和收集糞便。娛樂時間極其有限。

問題的關鍵是古代生產勞動效率低下,土地收入不好。農業生產獲取的糧食和農副產品除了溫飽以外,還要交換工業品。比如農具、鹽、紡織品等等。而工業品因為不是大規模工業生產,主要是小作坊式生產,同樣受生產效率低下的影響,工業品價格高昂,這就使得農村的生活雪上加霜,必須要更加努力勞動,以避免破產。

如果是災年,土地無收,家無餘糧,那麼農民就只有加入白蓮教、袍哥幫喫大戶,搶糧食。如果當地地主武裝強悍,迫於無奈只有去當流民,找一找李自成。

所以說娛樂活動在古代對於農民來說是個害人的玩意,就算是偶爾娛樂一下,只要不是年節,被人看見就會被稱為「懶漢」被人鄙視。活下去纔是硬道理。哪怕是我們經常在書上看見的盛世,依然有喫不起飯活不下去的農民。

只有在大工業化時代來臨,生產效率極大提高,讓更多的人從簡單重複勞動中解脫出來,纔有真正意義上的娛樂活動。

對於中國人來說,今天我們在網上爭論這樣的話題,是因為我們身後的忠骨高聳入天。


古代人民三大娛樂活動:

造人

燈會

看殺頭


挖各種喫的,幾乎沒有什麼不能喫。

冬天盡量不動,減傷熱量消耗,拉屎就在屋裡,讓狗喫。

古代幾乎沒有一個農民家裡不打老婆孩子,家暴是必然活動。用暴力控制人來忍受痛苦,發泄痛苦。當然,不能打傷和經常打,容易讓自己和家人精神身體崩盤。

學會磕頭,和低頭躲避目光,這是生存必然法則。

無視和習慣疾病痛苦,比如佝僂病,腸胃病,繼續下地耕種,抓蟲,拔草。

習慣與牲畜共存,共屋。要經常光著膀子,減少布料消耗。

屎是必需品,學會搓揉和攪拌,用於灑肥,粉牆和屋頂。尿也是很好的去污劑,肥料,記得儲存和發酵。

習慣與寄生蟲為伍,你一生幾乎每分每秒都必須與蝨子共存,體內寄生蟲那更是人人必備,並且一輩子也是解決不了。

一定要習慣飢餓,古代農民最多七分飽,三成靠糧食,四成靠你的想方設法提取比如煮爛,發酵等方式來讓不能喫的東西里的澱粉和油脂被你吸收。

敢於讓自己累到死,來讓自己孫子輩獲得更多熱量活下去,不要相信孝道,那是上層的東西,你沒有這麼多條件,學不起。

當闖王之類的來的時候,記得舉起屠刀,殺掉那些搶劫你五成以上糧食的地主和文豪,這樣可以讓你的兒子輩獲得一個生存條件稍微好點的新生社會,畢竟地主文豪減少了,經歷血腥他們也不敢搶劫那麼多了。

—————————————————

不知道為啥就兩千贊了。。。說古代不好,其實有點偏頗,畢竟我們祖先是古代人,不好說他們,因為他們就生活在這種環境裏,習慣了而已。

可能還有一個殘酷真相,那就是我們基本上都是大族,豪族和皇族後裔。古代農民絕種,是常見現象,我們沒有繼承江山,是因為即使是豪族,大族,皇族,擴張太快太多,後代也成了賤民。

—————————

原始人平均壽命只有可憐的一十四,是的,你沒看錯,不要提什麼採集狩獵時代,更慘。古代包括原始社會,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值得榮譽的地方,唯一值得感到驕傲的,是人類艱苦的發展到現代文明。

農村怎麼樣,樂意明確的說,沒有幾家可以靠種田養活自己,都需要打工才能維持開支,所謂農村養活多少人,本身就是一個笑話,你讓農民工不打工試試。

——————

贊多的我頭皮發麻。。。古代也有好的地方,科舉沒有之前,家族會選幾個孩子培養,讓他們去給大族老爺當家丁,管家,幫工之類的,學習武力或者文化管理。科舉之後,會挑幾個孩子,重點培養,爭取讓他們考取功名,全族供養,獲得成就後,這些孩子也得回饋家族,古代驅逐出族比離婚更加恐怖。

家庭結婚,喪禮,新房,家族也會全族籌款,給予幫助,傳到現在,就是給禮金,本質上是家族之間互助,這種互助開支是很大的,當然幫助也很大。

祠堂和地主過年,需要幫工,很多人就會在冬天給地主過年打點短工,混個肚子和一些錢財。地主們也會給點肉白麪錢,這關係到一個地區的穩定,畢竟地主沒有三頭六臂,打不過這麼多泥腿子,需要施恩。

————————————————————

狗子在古代普通家庭,不是人類的朋友,而是人類的捕鼠器和肉食,狗肉一直是平民最重要肉類來源。

————————

攪拌後的牛屎,有纖維,比較凝固,古代絕大部分房頂,都是要糊牛屎的,瓦片普通人家是沒有的,而稻草又輕,容易被颳走和下雨容易吸水,所以需要用牛屎壓著,泥不行,容易被雨水沖走。牆壁也是糊屎,晾曬乾燥給房頂備用,當燃料。人屎我確實說錯了,人飲食是煮熟後消化吸收,所以有機最低,是最佳肥料,不需要放在田裡很久就能無機化被植物吸收,用手攪拌,是灑肥的時候,需要先在屎里加泥巴,混合曬乾打碎,然後一桶桶用手抓著捏碎灑在田裡,這樣施肥效果纔好。

—————————

我們可以做個模擬,以北方一個中等富農為藍本,以明朝初期休養生息為時期。一個家庭,有人口七到八口,自耕地十畝肥差地,十畝租耕地,二十畝耕地,菜地半畝。北方平均畝產,只算小麥,是平均一百斤,其他種植物雖然產量可能高,但是熱量而言,比不上小麥,算高點,一百五十斤,租地要交地租五成左右。這麼算下來,一年能有二千五百斤。再算納稅,三十稅一的國稅,十五比一的地稅,地稅指的是地方財政開支,總共還剩,二千二百斤。需要買鹽,一戶一年大概一兩多的開支,相當於二三百斤的開支,還剩兩千斤,再買,醋,醬油,茶,紅棗之類的必備營養品和節慶食品,還剩一千七百。鋤頭,犁,鐵鍋,碗,傢具打造和修補工具,還有其他生活必須要並且瑣碎物品,雖然不是年年買,但是平均下來,也需要去掉二百來斤。還剩一千五百斤,服勞役,苦役,比如跳堤修路,需要自備糧食或者提前交給官員,再去每天領喫的,每年需要一個月劇烈勞動,這種開支大概也要三百斤左右的糧食。家裡需要養雞,豬,狗,鴨牛之類的,他們雖然不喫糧食,但是必須要稍微喫點,尤其長膘,勞作的時候,去掉一百斤。就剩一千多斤。脫粒磨面後,一千斤麵粉頂天,七到八口人,一人一百斤多點。平均一天四兩不到。這還是沒有大事。這也是盛世富農,百分之八十農民羨慕的好日子,短暫的只有幾代,也不是農民都是富農。

————————

中國古代農民與全世界農民有何區別,主要看生產力,種植方面,我們同樣是惡性耕種,產量並不存在更本差異,種植方式並不存在更加有效的方式,只有古代農業紡織行業才過的好,種植紡織農民過的比糧食農民好,其他的不會有什麼區別,畢竟生產力決定生活狀態。


歲月有痕1 ,你已經心虛到把所有的反對評論全部刪除然後禁止評論了?你要是毫無農村生活經驗就不要瞎說潑髒水,懂個西瓜,知道個茄子,扯的都是些胡蘿蔔,污名化古代人污名化鄉下污名化農民讓你很優越是吧?(文最後我就是要全程高潮逐條扇臉)一羣人還「真實」「透徹」,看了踩臉爽文優越感得到了升華?說娛樂活動你在這寫一堆「搞笑痛苦」說這就是「鄉下娛樂」,你寫的和問題有半點關係?

自然古代我也沒生活經驗,但是二十多年前貧窮農村沒啥家用電器電子娛樂的狀態我是知道的,某高贊不過是秀優越的人上娃在扯淡而已,現在興這個?

~~~~~~~~~~~

你可以說網上搜的一些民國民俗照是外國人在城市、在貿易要道、在富裕農村旅遊拍的藝術照,但是以下我要貼的圖片就是晚清一小破農村的生活照,除了沒有被兵亂搶了以及教會勢力控制外,生活習俗,建築格式,人民風貌和其他廣大基層農村沒有區別。意思就是亂世的經濟水平和治世的治安水平共存。

難民的狀態。戰亂中尋求教會勢力庇護逃來的的外村難民。你看看難民是不是窮到沒褲子?

小破窮農村的民居。你看看是不是窮到把驢養到屋裡,會不會懶到屎拉在屋裡,用不用屎糊牆。那個趕集的場地現在是東呂小學的操場,最右上那個房子現在還有,沒人管的百年老屋村裡有的是,遠了不敢說,這個房子制式推到明代應該沒問題。這是老百姓的房子不是鄉紳老財纔有。臨近村莊這樣廢棄但是沒推的百年老房子多的是。

日常勞動,流汗下土的體力勞動都是穿家裡最破的那一身。推碾子的那個不是。對比一下,全家只有一套衣服的解釋一下?邋遢到個把月不洗蓬頭垢面渾身上下蝨子奇癢難忍也不洗的解釋一下男人幹活帶頭巾女人的髮型沒抓亂??

關於時代,亂世軍事經濟背景,治世治安。

某些人也就會說說:啊晚清是近代史不算古代。好的,1839年農民刀耕火種重男輕女,1840年農民開拖拉機重女輕男,1900年農民住的平房,1899年只會蓋茅草屋。

~~~~~~~~

舊式農村娛樂離不開古代社會核心任務,倆字:耕戰。具體到娛樂上就三個字:喫、力、巧。

就我知道的說說:

有關喫的方面:打獵設置陷阱,掘鼠兔,掏鳥,採野菜野果,捉肉蟲,等等我舉不過來。

關於戰的:小孩的鬥雞(單腿對撞那個玩鬧),模擬打仗(真打起來,不過有代表臨時認輸的關鍵詞的,喊了必須停手,一打起來)騎馬打仗(一個人騎在另一個人身上,和另一組攻打,模擬馬戰)等;大人的投石,摔跤,扔碾子(100多斤的石頭碾子比扔遠),這些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都還在農村流行。(大人專屬遊戲寫的少是因為等我長大了時代變了,傳承斷片了,不等於就這麼點。半工半娛遊戲並沒有年齡界限,你覺得是小孩的大人也在做,村夫不像社畜一樣要面子。)

關於鍛煉反應和技巧的:你們小時候都玩過的接石頭跳繩丟手絹磕錢泥塑(和尿泥。。。)。。。幾塊石頭,幾條樹葉梗,地上畫個圖,手裡拿個棍,一條小路,一片樹叢,一條河,一堵牆,一個土堆,幾隻草蟲身邊的萬事萬物都有無數的玩法。少年閏土窮佃戶出身,也能教給地主出身的迅哥兒無數種新奇遊戲玩法,這就是我們小時候。你現在放下手機和電腦腦子一片空,然後就臆測沒有手機和電腦的孩子活的多麼慘,真是不知道怎麼說你!你不要想像沒手機電腦的孩子有多麼悲慘,沒手機電腦孩子的快樂你根本想像不到!

純消遣的鬥雞鬥狗鬥蛐蛐更不必說。

還有節假日,趕集,廟會,大戶人家辦事說書唱戲,後來還有露天電影,這都是全村出動的大事。

你覺得土?不好玩?保你玩起來爽的要死樂此不疲,要是一天時限內晚上啪啪啪和白天一羣大漢摔一天只能選一個,多數人寧可選擇摔一天泥巴(當然你要說十天半個月不準啪啪那另說)。不信?你們拿著手機鍵盤每天擼擼刀塔農藥,做個假運動玩個平面爭鬥都跟打雞血一樣的時候你信沒信?

你想一下你也知道為什麼農村會流行這個,這些娛樂實際上都類似於軍訓性質,寓教於樂,看似在玩,實際上朝廷一徵兵,馬上就是殺人的基礎功底,朝廷一徵餉,馬上就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實用技術,大人一忙小孩放羊,自己解決看護問題。顯然有人會會故意教化民間一些遊戲,然後大家樂此不疲,流傳幾百輩子。說古代農村只會曬太陽打老婆啪啪啪的,你多大了?在缺乏電器的時代在農村呆過幾天????我老家冀中平原,就華北平原一部分,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最核心文明的地方的一角,爺爺奶奶健在,從舊社會過來的,列強踐踏亂民四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自然災害,20世紀中前期放到中國歷史上妥妥的亂世有木有???底層的農村村民妥妥的亂世草芥你承認不承認???老人們冬天在旱廁拉了一輩子,我在農村冬天去旱廁拉了20年,從沒聽過誰懶到冬天怕凍屁股在屋裡拉屎叫狗進來舔乾淨拿屎糊牆之事,一萬個人出這麼個懶人也不是沒可能,你張口就都這樣可以?屎粉牆刷屋頂?農民手裡屎是用來堆肥明年換糧食的ok?糞粉牆那是遊牧民族纔有的ok?而且得是植物纖維豐富的牛糞馬糞ok?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村裡百年老房子暴露的加固泥牆用的是秸稈和泥,用牛馬糞第一纖維不夠秸稈長和結實,第二,上哪找那麼多牛馬糞去????一堵牆好幾噸,整個村子的牲口一年拉的屎夠糊一面牆的嗎?他就是完全扯淡,遊牧民族沒有作物秸稈牛馬糞堆成山可以,中原農村這麼搞,多少牛馬?那得富成啥樣?與畜牲共存共屋?蓋不起房子那是沒錢,有牲口不給蓋牲口棚那是純粹懶,以前都不用批違建不違建,你院子裏你勤快就能蓋,山上樹林木頭老天爺的你用沒人管,為什麼和豬狗牛羊住一個屋?封建社會的農民是奴隸社會的奴隸?每分每秒與蝨子共存,簡直胡說八道,這情況基本只存在於冬天只有一件厚棉襖沒替換的窮人,冬天怕冷懶得洗頭的人倒是不少,一旦發現頭上有了白的蝨子卵馬上就得拿著篦子一天刮三回頭。除了冬天,誰還不知道癢癢了要洗澡的?癢癢不難受嗎?水河裡井裡老天爺的不要錢,你非得忍一個?根本沒有時間娛樂打理生活?把農業生產想的跟社畜上班一樣,你種過地嗎,固定節氣之外你也天天忙的腳不沾地忙生產顧不得打理生活你在忙些什麼呢?農忙節氣之外你都不打理生活你懶成啥樣啊?忙的腳後跟打屁股蛋子的農忙節氣才幾天?平常需要你雞叫幹到大半夜那麼苦?喫從垃圾裏爛出來的油?你覺得腐敗食品的原料都是廚餘垃圾?你做過醬嗎?榨過油嗎?把不能喫的硬是燉成能喫的柴是大風刮來的不需要砍不需要買一年秸稈囤貨夠燒嗎?有這功夫我拿著鎬刨幾個樹根摳出來倆知了猴他不香嗎??你用廚餘垃圾做一個,你喫一個,這是一鍋糖水,這是一斤砒霜,嘩全倒進去,哇,比狗s還要粘稠,這種東西你喫喫看?大人,你都不喫農民都是豬頭三嗎?

對比其他沾邊的最多200贊,這種胡編爽文3k多贊我這tm冰天雪地只穿內褲十米跳臺3600度俯衝託馬斯全旋落地大寫一個「服」!讓我想起來扶貧幹部懟「白晝流星」,有些觀眾是根本不在乎農村啥樣,你想看什麼導演就順著桿編,拍的越落後越好,最好是刻畫成非洲大猩猩部落纔有看點看著才帶勁才夠優越感是吧。

說我且問你抗日戰爭期間的農村夠不夠苦,日本鬼子進村掃蕩老百姓都是光著屁股出逃的嗎???????災年流民夠不夠窮,難民都是光著屁股逃難的嗎??????

你想了解古代農村什麼樣,其實有樣板,經濟閉塞,技術落後,上世紀建國至八十年代,中國廣大農村比古代並不強多少,現代農業技術和工業化基本沒有。農民有那個答主說的那樣?讓他自己問問他爺爺姥爺?我想知道他爺爺姥爺看了他的答案會不會拿起笤帚疙瘩打他屁股??

~~~~~

新中國的不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不行,那晚清的可以不????我老家東呂是一個普通的鄉下到不能更鄉下的一個華北農村,保定府根本輻射不到的地方。晚清時因天主教會軍與義和團在此戰鬥勝利而被封為第二個中國朝聖地(另一是上海佘山)。因此有幸很多外國神父在此地已經附近村落就拍下了很多街拍照片和詳細民風民俗記載,儼然可以當做拍照版的鄉村版的大型民俗清明上河圖。請大家注意那個時候中國被全世界掠奪按在地上摩擦朝廷腐敗拳民四起底層已經窮困潦倒了吧。現在的教會還有這些照片和文獻,並印製成掛曆以非常低廉的價格發售給村民,我家裡有好幾本,完全看不出高贊回答的那些狗皮玩意兒,你要覺得印掛曆的都是教會精心篩選過的,教會博物館裡面全套照片還多的是,清晰可見就算是下地幹臟活去每一個人都是有褲子穿的,就算街上推著獨輪車吭哧吭哧老賣苦力的腳夫也有從頭到腳一身完整的衣服,梳著整齊的辮子。被蝨子咬的整天抓頭能這樣不我問問。

~~~~~~

你要明白人是一種不甘寂寞的動物,不要以為沒有手機電腦的人就只會傻站著發愣,把人閑出屁來便必然會發明一些娛樂來滿足自己,就像有些答主閑的無聊就會出來編一些臆想的內容刷優越感滿足自己。

~~~~

你看那個贊天天漲的,新蜜蜂新蜜蜂,對,我嫉妒,我嫉妒,怎麼有人可以如此新蜜蜂而我就不行呢。我們根據晚清、民國、解放後推測更古代,他們說你們這些不夠古代你們又沒看見遠古不算數的。然後他們倆眼一閉毫無根據靠著一腔優越感異想天開的說的就跟他們親眼看到了古代一樣言之鑿鑿都是真的。把古往今來全世界各地最萬裏挑一的懶漢的做派拿出來言之鑿鑿強行代表整個古代史的全部農民階級,強還是他們強!!!!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孩童的遊戲:

抓子,規則略:

下棋,不是象棋,多是民間的土棋。用樹枝在地上畫棋盤,拿不同質地的石子當棋子。下圖為對角棋,或稱「蹲缸棋」,蹲缸是廁所的意思:

對角棋

下圖為豬棋,紅方為老虎,僅一子;黑方為豬,十子。豬只能圍困虎。虎能喫掉它緊鄰的豬身後的那頭豬,如果與虎相鄰的直線上兩個點上都有豬,兩豬都被喫掉,這叫「一擔挑」。

豬棋

對腿包子(膝蓋):

打麻將。不是真的打麻將牌,如圖的四人把腿盤結在一起,一起跳著轉圈,一邊拍手喊口令:「打麻將,喝燒酒;你一杯,我一杯;我在你頭上撒泡尿(讀sui,第四聲)!」:

交流各種順口溜,交流中創作,再傳播,比如:

顛倒話,話顛倒,

石榴樹上結櫻桃。

東西大路南北走,出門碰見人咬狗;

掂起狗頭去砸磚,布袋馱驢一道煙。

推開大天望望門,滿天月亮一個星,

扛著牛,牽著耙,記著不講顛倒話。

成人的娛樂

冬天烘火,在鍋臺後面挖一口火塘,燒一堆玉米芯、油茶籽殼、枯柴,大家圍坐烘火,場景可參考下圖:

老鍋臺可參考此圖。磚坯砌成,外糊石灰

烘火

夏日乘涼

夏夜納涼圖

烘火乘涼的時候,要吸曬黃煙。煙袋桿為竹製,我見過用戰場上撿來的子彈殼做的煙袋鍋。黃煙煙絲里加了菜籽油烘製過,是真的香:

油畫:拿煙袋的老人

一邊吸煙,一邊講古:一班相熟的農人團坐在一起,說往年事,說鬼,說精怪。也會單純鬥嘴,互相捉弄。我聽過農人口頭傳誦的西遊記故事,簡單粗陋,也別有味道。

看熱鬧:鄰近的富裕一點的村莊請人來唱戲,或者自己組織人舞獅子,舞龍燈,翻山越嶺的去看熱鬧。

可能要走十幾裏這樣的小路,才能看次熱鬧。

趕集。無集可趕的話,如有貨郎挑著外來寶貨到村裡,也是引發農人趣味的事:

清代油畫中的鄉村集市,有賣藝人在獻技表演

宋畫貨郎圖

鼓書,舊時有走村串鄉的說書人,常常是盲人,由一人牽著引路,背著一張胡琴,四處說書,收點米糧。說的是三國、嶽飛、隋唐、西遊一類,到精彩的地方拉一段胡琴,唱上一段。胡琴往往拉的喑啞滯澀,調子都跑到東洋大海里去了。

清代油畫中賣藝的鄉村樂手

清代盲人唱鼓書圖

農人看熱鬧,自己也會搞熱鬧,會唱,會耍獅子舞龍。他們唱的詞當然俚俗的很,可參照下圖中的抄本:

地方民歌《梁祝》手抄本

地方民歌《梁祝》手抄本

賭博。簡單的有猜銅錢,莊家將一枚銅錢轉起來,卡到大碗裏。下家猜銅錢落地後朝上的一面是光(無字或字少的一面)還是麻(有字或字多的一面),此種玩法稱「卡狗屌」。也有猜骰子的,還有玩牌,不是撲克牌,而是骨牌(通常是竹木做的)。規則略:

竹木製作的骨牌

喝酒:自釀的糯米酒,渾濁的酒液,米香撲鼻。不兌水的話,喝起來頗能醉人。輔以猜拳等遊戲,熱熱鬧鬧,喝到「田翁爛醉身如舞 兩個兒童策上船」,也是很有滋味的吧。

豐子愷畫作

附1張中國鄉村老照片:

過去富裕農家村落風景

《無名朝·趙大鬍子的一日》

俺是無名朝無名山無名鎮趙村人氏,因著扇圈般兒一部絡腮鬍,人順口叫做趙大鬍子。有個渾家,李氏。白日田裡做活,過陣兒等蠶吐絲了夜裡還得繼續幹。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田園四時雜興》)

從土炕上醒來,聽見社長敲門,尋思著不是才納過稅嗎?又要服兵役嗎?俺才結束了不久啊!哦,原來是說今日上面可能、或許、大概來村裡採風,因俺糧交的多,特點名採訪俺。這差使推脫不得,俺只得索應付,新刷來的頭巾,恰漿洗好的衣裳。讓俺媳婦兒預備下黃米飯蒸雞,再取渾酒出來,俺去做活,先喫個饃墊肚子。

村邊新來個漢子,自稱「五柳先生」,饒是不會幹活,告知他春種。見他每日早上出門耕田,到晚上月亮升起來才扛著鋤頭回來,結果地裏的野草比豆子還茂盛,就這還一天到晚樂呵呵滴,莫不是個讀書讀成了夯貨?

面朝地背朝天,腳踩熱土背淌汗。終於得空,輟耕到田壟歇一會兒,隔壁陳村的一個叫陳勝的碎娃,莫名其妙地,什麼「苟富貴 ,勿相忘」?什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你做甚麼,什麼小鳥大鳥,關俺膫兒事?啊呀,秦羅敷要來了,去去去,甭影響俺看村花。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

人忒多,都沒看很清楚。媳婦兒送飯來咧,雖比不得那大魚大肉,總比餓死強。困累滴很,上牀與鞋說個再見,下午還得參加村口專門為上面準備的拔河比賽,養足精神先。

不就拔個河嘛 ,看那瞎趙四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喔達還有個旗旗兒,一面旗雞學舞(鳳凰),一面旗蛇纏葫蘆(青龍),這都是個撒嘛?

拔河咋真累人的,又是不想幹活的一下午。喫一碗殘茶,去看看趙三他們鬥雞,鬥狗,鬥蛐蛐兒。賭博就算咧,剛交過糧,「兩鍾輸一斛」,沒錢!咦,這旁邊年輕娃們不採桑葉,圍成圈圈做啥咧?哦,原來是拉起手跳舞嘞,年輕真好,就是下腳輕點,剛耕的地。咋沒見俺家愛打鞦韆的大姐呢?

「也不唱韓元帥偷營劫寨,也不唱漢司馬陳言獻策,也不唱巫娥雲雨楚陽臺,也不唱梁山泊,也不唱祝英臺;只唱那娶小婦的長安李秀才。」(《貨郎擔第四折》)

這聲音,看來賣貨的小販又挑著擔打著板踩著點唱著詞兒來了,大姐準是去挑脂粉買針線零碎咧,其實省點錢,鐵杵也能成針啊!這一陣都忙著閉門養蠶,如今相遇定少不了一番敘(ba)舊(gua)。

「三旬蠶忌閉門中,鄰曲都無步往蹤。猶是曉晴風露下,採桑時節暫相逢。」(《田園四時雜興》)

這不是趙大家賣炭那老漢麼?聽他說原來是去年冬天城裡沃幫「傻屌」(《半夜雷轟薦福碑》)強搶了他的炭,真是把人能氣日塌,咱鄉下人就這麼好欺負?等著俺到時候一併告知上面來採訪的。

四點多咧,該喫飯。今天真是個好日子,隔壁村有人舉行「昏禮」,但是俺還有個採訪,回屋去。

等了許久,社長滿面紅光告訴俺說採訪的已經來過了,說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木板上畫了幾個符掛在村口,帶了一些雞鴨羊魚和新釀酒就匆忙走咧,說是菊花開了再來。天馬上黑咧,也不知道他們大包小包方便走的出這重山復水不。誒,俺狀還沒告。

算咧,去村頭聽「陶真」。據說江南村裡只正月裏纔有,今天專門酬以錢米從南方請來的,晚了就搶不到好地方咧。

「唱崖詞只引子弟,聽陶真儘是村人。」(《西湖老人繁盛錄》)

「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的,滿村聽說蔡中郎。」(《小舟遊近村三首》)

南方方言聽不懂,字字還挺押韻。感覺這老漢說唱還挺地道的,和俺們白天唱的山歌差不多,得勁,有內味兒了。

「自從盤古開天地, 幾朝天子幾朝臣?幾朝君王多有道, 幾朝無道帝王君?太祖太宗真宗帝, 四帝仁宗有道君。四十二年真命主, 佛補天差有道君。」(《包龍圖斷白虎精傳》)

「秀才便買一瓶酒,買酒仔細看較真。他們買得清如水,我酒如何恁得渾?當時便把坊官罵,如何欺負外方人。賣酒坊官呵聲打,叵耐功書秀士身。」(《包龍圖陳州糶米記》)

今日真箇盡興了也, 除則個莫須有採訪的。後日渾家去廟會祈禱,俺預計進城趕集,看看《竇娥冤》。渾家又提到俺夢中奇怪的囈語了,喊著「死肥老鼠你甭動俺糧!」、「土、水、蟲蟲兒、野草該幹啥幹啥,別影響俺莊稼!」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詩經·碩鼠》)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蜡祭》)

捋了捋大鬍子,作為無名朝的三好莊稼漢,俺不僅尋思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呢?」


我童年期,咱們國家還沒有工業化,又生活在農村,跟古代的環境非常類似。農村由於季節性很強,所以,娛樂活動集中在農閑,或者夜晚。當然,好多人,夜晚或者農閑也沒有時間娛樂,比如,女人要在燈下紡棉花織布,裁衣服做鞋,有心氣兒的男人會讀書識字,找會認字的人教一教,大家一起切磋一下。

大部分娛樂屬於孩子,少部分是男人的,成年女人的娛樂活動,少之又少。

小孩兒的玩具,都是自家做的,取材方便,有什麼用什麼。木頭刀槍,樹葉頭盔,滾鐵環,抓子兒,毽子,沙包,杏核,小石頭,小草棍,各種花朵,席篾,……

伏天是晚上,晚飯後,大家洗澡後,婦女們在家洗衣服,老人孩子男人都到大街上乘涼,聊天。女人們洗好衣服,開始用蒿草燻蚊子,然後招呼大家回去睡覺。天太熱的時候,男人,老人,小孩兒,可能睡在大街上,房頂上。

冬天冷,不出去,男人們打撲克,下象棋,幾個草節和幾個坷垃塊兒,作為對壘的雙方,下一種棋(沒學會,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形容,類似於五子棋吧),……

老頭兒們吹嗩吶,拉二胡,下棋,找個陽光明媚的牆角曬太陽,有的識點兒字,能夠半通不通地看看三國水滸什麼的,也會給別人講講。老太太們除了幫著兒媳婦管管孫子孫女,還可以東家長西家短的串門聊天。

過年是狂熱的高峯,二人轉,踩高蹺,唱戲,或者看戲,還有振奮人心的大鼓,敲得震天響,當然有配套的鑼鑔等打擊樂器。敲大鼓的人,雪地裏光著膀子,滿頭冒白氣兒。

還有各種各樣的儀式,習俗,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比如,正月十七,半大小子打著火把,送老鼠,這個村往那個村送,那個村往這個村送。如果兩夥人碰面了,必不可少地打一架,沒有碰面,繞行一週,將火把扔到對方村口,回家睡覺。

還有許多,想起來更。


我也寫一點我的所見所聞。

古代青磚確實很貴,地主家才捨得用磚蓋幾間房,縣城的城牆都是土壘的,城門那兒纔有一塊兒用青磚。

我媽祖上是地主,牆是用青磚壘的,有一年發大水,別家房子都倒了就他們家沒倒,大夥就躲在他們家逃了一命。

窮人家就用泥壘房,現在不多見了,我小時候見過人蓋這種房子種蘑菇。

這玩意用泥很講究的,不是隨便找點土就行。

蓋房子的時候泥裏會加乾草增加強度。牆應該被夯實過,並不怕下雨,但是怕洪水,泡時間太長會垮。

房頂應該是有梁,鋪上草再抹泥防水。這玩意確實怕水,多修補就可以啦,但除非一連下十幾天的雨,不然不會漏,最多有幾個小口子。抹屎這個確實前所未聞,主要這玩意兒也不比泥好用,也可能是我們沒發展出來這種高端材料。

至於休閑,春耕秋收,農閑可以去打短工啊,冬天確實沒事兒幹在家織織布打點東西啥的,以前很多人算半個手藝人,自給自足,並不是糧食夠喫就行。

我見過勉強算得上玩具可能就是弓,弓體是榆木或者是桑樹做的,麻繩為弦,和成年人指頭差不多粗,應該是打獵的工具。


晚上潛入寡婦家。


小明問爺爺:「爺爺,你們年輕時也沒有電,也沒有手機,還沒有電腦,靠什麼娛樂呀?」

爺爺:「別一天凈整沒用的,快去叫你十三叔喫飯!」


鬥地主


就說近代吧,我奶奶小的時候娛樂活動全是圍繞喫來展開的。上樹掏鳥蛋,下河抓魚。去樹上摘果子,和摘能喫的的樹葉。畢竟那時連飯都喫不飽,能喫飽就很快樂了。對了我奶奶是32年生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