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不仅喝过瓜片的人很少,甚至听说瓜片的人都寥寥无几,为啥瓜片不普及?


个人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1、是由于地域的劣势

这里我要用同为十大名茶的西湖龙井举例了。

西湖龙井的产地在哪里?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然和城市环境都很好的情况下旅游业也发展的很好。凡是来了杭州的人,基本都会带些西湖龙井回去(不管真假吧)

那么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在哪里呢?六(lu)安。别说去过了,大部分人连这个地方的名字都念不对。

传播途径上就差了很多。

2、当地政府和企业不够非常重视(或者业务能力不行)

同上,茶是需要炒的,需要营销的。所以才会有普洱的炒作和现在白茶的炒作!(想想几年前,知道白茶,会花大价钱买白茶的人有几个呢?)

需要企业和政府合作的行为。

3、制作工艺要求相对较高

这款茶的外形还蛮特别的,原料要求单叶,扁平似瓜片。

高的要求会增加推广难度。毕竟大家都是趋利的,成本工艺要求高的不会作为生意首选


作为一个安徽人,这个问题有一些个人的感言,其实不是从所谓知名度去回答,也不是从所谓的数据量化回答,毕竟这个没有人做专项调研,所感即所见。

我个人的片面认知时期

当我以前还是学生时期的时候,或多或少老师层面都会说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全世界有名。虽然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做茶叶,但是总认为黄山的茶叶全世界有名,肯定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甚至个人认为黄山茶叶就是「世界第一」的代名词。

认知怀疑时期

在我当时上学出去以后,我们因为从小喝茶的关系,虽然没有茶饮,也或多或少会带一点茶叶出来喝,并且也会有意识的送别人一些安徽茶叶。但是我得到的绝大部分反馈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黄山茶,黄山毛峰还稍微好一些,但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在那个时候,确实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重新认知时期

当我后来开始经营茶叶的时候,才会明白,茶叶的知名度,跟城市影响力,大型企业影响力,上层的推力等等都有关系,当然还跟产量,大的产业格局都有关系。安徽的茶叶整体目前在全国来看,影响力大的还是在华东地区。如果从全国范围看绿茶整体知名度不如龙井和安吉白,红茶不及以金骏眉,正山小种为代表性的武夷红茶。

所以这个问题我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是我只想说的是其实相对出不出名跟很多因素有关,其实天下那么大,喝瓜片的人已经很多了,只要真的质优价美也足够能够把一个茶做好,也足够有钱赚了。

其实最后说一点,我有很多的茶叶客户,但是他们永远不希望自己喜欢喝的好茶,小众茶名气变大,因为一旦真的弄到全国追捧的地步,真正好的那点货就不够分的了,客户的喝茶成本也大大提升。


实名反对某个回答者说奔著5000的价格去了。

开什么玩笑???

六安瓜片跟太平猴魁属于相同名气的茶,有各自的特色,在安徽本省名气一点不小。

而在19年太平猴魁原产地猴岗,最早一批茶叶价格是2000一斤

为什么会是2000?

旅游景区性质,猴岗上是2000一斤。猴坑村是1000一斤。去猴坑村路上是800一斤。太平茶叶交易市场是400多一斤。而 太平其他产区的茶农在太平茶叶市场的交易价格是50-400一斤。

但是品质参差不齐,不懂行可以买到便宜的,但是买不到好的。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

两款茶叶都有名,不存在不出名的情况。

最主要的是,人工非常便宜。

太平猴魁的制作方法是采摘茶叶后,一根一根的放在机器上压制。如下视频

太平猴魁制作方法

黄山太平非常穷,不然猴魁最低的茶农批发价格能有80一斤???

可以帮大家算比账。

鲜叶平均一天一人采10-15斤。

4-5斤做一斤干茶。

那么一天的出茶一个人是2-3斤。

最便宜茶农只能卖50一斤。一天也就100-150。

新茶结束就没了。

品质好的猴魁价格会高,批发价最高茶农直收的成本是300。

什么核心产区的价格从来不在商家的采购成本里,都是卖游客和散客的,也别指望茶叶真的就值2000多。

不见得就有茶农直收300多一斤的好。

更何况市面卖5000一斤的猴魁和瓜片了。

太平茶叶市场,茶农卖猴魁

看到了嘛,茶农卖的方式,茶商基本是这样去收的。量大的会跟茶场合作,量少的会直接从茶农手上收货。

安徽茶高于1000一斤溢价就很严重了。因为整个安徽的茶叶市场,所有的茶的成本都非常便宜。主要是人工成本低。

而像黄山毛峰这样的茶,达到600一斤已经就非常非常好了,除非你在外地买。在安徽茶叶店,黄山茶根本不贵。除非你是加盟店。

猴魁泡法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满满的兰花香,如果不是太平穷这个茶这么便宜能买到??

利益相关 开了30年的茶叶店,安徽本地


六安瓜片与太平猴魁是安徽的名绿双璧,名气已经够大了。如今核心产区的六安瓜片与太平猴魁价格都奔著五千以上去了,不输龙井碧螺春这些一线名绿。如果六安瓜片名气再大些,那价格岂不是更可怕?因为总有那么一些壕,喝茶是为了喝名气的。

安徽的名绿特别多。如果六安瓜片名气都不算大,那么周边产区的舒城兰花桐城小花休宁松萝岳西翠兰白梅花尖这些该往哪里摆啊。


也不算不出名吧,就是和其他名优绿茶在香气、滋味、形状上有差别,近年来发展的挺好,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也没有特别研究过,错了误怪:

1、采摘叶片,无梗无芽,与一般名优绿茶的芽多芽壮不一样;

2、六安瓜片与名人、景区的联系不够紧密,像西湖龙井有周恩来等、碧螺春有乾隆、黄山毛峰在黄山等;瓜片有叶挺将军和军区,不过流传度没那么广;

3、推广力度没有其他名优绿茶大;

4、采摘时间晚,没有明前茶的说法,谷雨前后才产;

5、味浓而醇,可能不够小清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