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跑步,有时候跑长一点脚不舒服(脚掌、脚底、膝盖这些地方),不知道是一个适应过程,还是跑步姿势等方面的错误造成的,想知道正常的话,跑完脚和腿是什么感觉,求分享。


第一次跑马,赛后,大小腿都痛,拉伸完小腿稍微好一点。

回家用凉水洗腿洗了10分钟,中午在外面吃了顿饭,本来想午休的,因为前一天晚上太兴奋,到12点才睡著。但是又躺床上看手机,看到晚上。

再下楼的时候,步履蹒跚。

第2天清早起来,大腿还是痛。走路还是有点不爽,特别像第1次减肥跑步次日起床那种感觉。

第3天走路没问题了,下午5点就跑了个10公里玩,不讲究配速,刚开始跑的时候,大腿还是酸痛,2公里之后就舒服多了,所以肌肉轻微损伤,不要一直躺尸,多运动一下反而好的快。

第5天跑16公里。

第7天跑了个半马,意外地pb了。

我当初锻炼的时候,髋关节以下的所有部位都痛过,十个脚趾甲九个都掉过,有的还不止一次。无他,肌肉力量不够造成(姿势不正确,归根结底还是力量问题)。平时锻炼不要太拼,量一点点增加,耐力增长的同时,也要重视力量锻炼。肌肉力量上来了,才能更好的保护关节。


跑完之后谁还管脚啊,早都不是自己的了... 美美的补充一下碳水,提升多巴胺分泌才是正事!


记得第一次跑完马拉松,脚底板疼得扎心,大脚趾也磨出血泡,走路疼到难以落脚,一瘸一拐的。反正就是各种难受。花了一周时间才回到正常。

现在,随著跑量增加,长距离也跑得多,跑完全马后身体也没有太多反应,休息一天差不多就好了。

告诉你如何区分正常酸痛和伤病信号:

如果跑完身体两侧疼痛、痛点在肌肉、热身后好转、整体的、不影响身体姿态、日见好转、发生在训练强度或训练时间增加之后,这种酸痛是正常的反应。

如果疼痛在身体一侧、痛点在关节、每天都有、持续疼痛、跑步时更疼、局部的,那么就是受伤的征兆。

想要了解更多跑步内容,可以关注本人公众号:跑步研究所。


首先来说说自己第一次完成全马的感受,在参赛之前训练过程中,完成的最远距离是27公里,本来打算来场35公里的训练,奈何水在公园里的亭子被「偷」,所以提前终止。而大概一个月后,我就参加了这次11月3日在四川广安举行的全马,最后是3:35的成绩完成了比赛,差那么一丢丢就首马破330。

来说说比赛当天的一系列感觉和过程吧!

5:00——起床,洗漱完毕后,原地小跳,为什么小跳?为了把屎抖下去,等稍微有点便意,就赶紧去排空他,你才能身轻如燕。

5:20——泡了一碗泡面,这次到时把盐包全倒进去了,不是因为自己口重,而是为后面的比赛储存盐分。然后又吃了半包(大概6片)奥利奥,甜食让生活真美好。

5:30——穿上自己最熟悉的战袍,踏上我的七彩祥云(耐克飞马36),由于早上天气有点凉,所以穿了见外套,带上我的后勤总管(女朋友)出门了。

6:00——达到比赛现场的起点(也是全马的终点),音乐、欢呼,热情似火,伴随著激动人心的音乐,我开始找个角落做热身运动了,拉拉腿什么的。你说没地方扶著?那是你,我有女朋友肩膀。多说一句,平常跑前怎么热身,现在就怎么热身。

6:20——突然一阵便意喷薄而来,搞不好是早上没拉干净,也可能是昨晚吃多了,赶紧找厕所解决一下。于是排队,解决,真浪费时间,身体都凉了。

6:50——喝了一罐红牛,继续一套热身,让自己兴奋起来。

7:00——在腰包塞上两包能量胶,4颗盐丸,手机准备好激动人心的音乐,戴上蓝牙耳机,检查手环晶元是否佩带好,著急忙慌检录入场,起点排队。

7:10——主办方磨叽

7:20——群魔乱舞版的热身

7:30——鸣枪,开跑。

跑步过程中,最前面10公里就跟闹著玩一样easy,保持自己最舒适的配速,也没吃任何补给,从13公里开始,一遇到补给就吃喝。

有点偏题了,现在说说跑完后的感受:

1.跑完的第一时间当然是给在终点苦苦等待的媳妇一个大大的拥抱(虽然被嫌弃一身臭汗),然后就是拉伸。

2.拉伸完了,喝了两盒牛奶。由于比赛封路,就又和媳妇走了两公里去外面坐车,当时最大的感受不是腿酸疼,腿的感觉不明显,明显酸疼的是手臂,那种赶紧就像是好久不运动了,突然心血来潮去健身房举哑铃轰炸手臂后第二天的那种酸爽。

3.下午回到酒店,躺下放松了一下,突然起来走两步,就这两步,我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大腿、小腿、屁股臀大肌乃至脚踝的酸爽与疼痛,于是我就随即又拉伸了一次,其间从旁边不断传来一阵鄙夷的眼光。拉伸完了,明显感觉又要好点。

4.躺下,让媳妇赶紧给我做全身拍打放松,媳妇学医的,跑前一直担心我跑挂了,还给我普及什么热射病、横纹肌溶解等等,跑完后一直观察我的呼吸脉搏和尿尿的颜色,对于手臂的酸痛,她解释可能是长时间跑步弯曲手臂,血液不畅造成的。

5.反正那天就前前后后拉伸了5-6次,直到第二天起床。

6.第二天起床,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艰难的迈出每一步的样子,尤其是上下楼梯,每一个肌肉细胞都在向我抗议,当然,还是要拉伸,然后放松肌肉,只是相比前一天,今天的拉伸与拍打,显得就像上刑。


没有大的统计数据,只能说说个人经历。

跑完以后脚的感受与完赛时间、完赛方式有很大相关性。

2015年第1次跑,走走跑跑,大约4小时40分完赛。感觉脚掌像没肉了,好比骨头直接踩在地上一样。

2016年第2次跑,大约3小时50分完赛,也走了一小段。脚的感受仍然很不舒服,但比上一次好多了。

2017年9月北马3小时11分完赛,2017年11月上马3小时04分完赛,这2次都是全程「跑」,没有走。脚的感受不太难受,当然黑指甲、起泡什么的难免。

2018年没有全马比赛。

2019年2月冲绳马拉松,走走跑跑,约4小时完赛。脚不舒服,就像2016年似的。

2019年3月无锡马拉松,全程跑,约3小时20分完赛。脚不太难受,不影响正常活动。

2019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走走跑跑,约4小时完赛。脚不舒服。

事实上,走走跑跑完赛后浑身都不舒服。而正常全程「跑」,不走,完赛后身体的感受都很好(相对来说),赛后的正常活动都没问题。

建议比赛时不要走,坚持跑起来,哪怕越来越慢。走路虽然很爽,但比赛以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哪哪都不爽。


脚还好点,难受的是小腿肌肉 巨酸痛 难以描述 自己跑一次就明白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