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价值更大,朱熹真扭曲了儒家吗?

傅佩荣说《朱熹错了》,真的错了嘛?


觉得朱熹没错的人才是真正歪曲了朱熹的思想。

朱熹自己就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比如程朱理学中最被抨击的一段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段话本身是可以看作牢骚话的,回头看两宋本身就对女性很宽容,从柳永到李清照,司马光主张女性读书,范仲淹的《义庄田约》也说到了要给再嫁的寡妇多少钱。就是范仲淹自己,他母亲是再嫁的,然后他也让自己寡居的儿媳嫁给了自己的学生王陶。

再来看这句话的出处:「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可是要知道程颐本身也是把自己寡居的外甥女接回家中再改嫁他人的。

如果有人要知道他的这段牢骚话经过了时间的发酵害死了这么多人,一定会掂量掂量。

再来看看传播这段话的朱熹,要知道,程颐和朱熹,一个是北宋一个是南宋,而且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靖康之难,始终是当时士大夫心中的一大痛处。要知道当时那么多的大臣都选择了投降,皇家骨肉都被带到了北边,所以朱熹才会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出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以及」存天理,灭人欲「。可是本身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如果没有朱熹没有和学生讨论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或许还能理解说程朱理学杀人,可是朱熹自己都说了饿了吃饭是天理了,只是天没告诉我要想尽办法吃自己喜欢的美味,朱熹的意思更多的是讲的人有欲望是合理的,但是要有节制,这就是所谓的」何曾教我穷口腹之欲?「

还有其实所谓的朱熹学说被后来的官方定为正统本身就是一种误解。元朝以《四书集注》定为官方科考书的科举考试,其实仅仅一届,然后朱元璋看到了朱熹的注的《孟子》还把其中的内容给删去了,朱棣自己重新编了《四书大全》和《五经大全》。到了康熙朝也有自己编辑的《日讲四书讲义》更别提本身程朱理学就是被清代的学者所批判的一种学说。所以说在我看来朱熹本身就是给人背锅的。明清以来越来越讲究愚忠,不然就不会有《贰臣传》的出现了。

要知道本身对于忠的定义在唐朝还是有限的,到了明清就变成了愚忠,只是刚刚好朱熹提出来的有些话特别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口味,可以拿来用而已,他们并不会考虑朱熹究竟为什么说以及这段会为什么会存在,也不会告诉百姓朱熹的思想是要大家有怀疑精神,反正你就要知道朱子说过地球是圆的就对了。他说的话还不对?


宋元程朱儒学发展观当然是发展了孔孟主义,掌声。


并没有扭曲,相反儒学得到很好的总结。

也就是把后世儒学中人带入正路。朱子功不可没。

一个是单提礼记两本心法,给四书集注,作周易本义。可见朱子是从二程夫子那里得到了实惠。

至于后世诬陷朱子的,可能连大学序,中庸序都没有看过。

朱子曾点评大学,外有以其规模之大,内有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

就是把大学拿出来,也就可以千古了,更何况把中庸提出来,儒学正统从朱子笔下消失,但凡要学习儒学,必从他老人家提的心法而过。否则都是跳梁小丑。

朱子的理学与儒学是一脉相承。朱子自己也说过,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一个理,就是后世的理学。

对事物的穷理尽性,叫做穷理正心。也就是踏实一点。

所以儒学的践行次第,很多人都难熬,如果不是真喜欢儒学,就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啊。

如果真的喜欢儒学,方可成为儒学正统中人,成为举世瞩目的君子。

所以,贯穿这么多年,朱子以俟后之君子,给君子正威,把另外两家怼的只剩下沟里刨了。

所以朱子引用,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也。

充塞仁义者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

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

也就只有儒学正统一脉可以洞悉这乱世的祸害。

朱子的功劳很大,为后世君子准备了心法。为后世君子的内心打开了一道门,也就是破那两家的东西。

也就是另外两家的伎俩。

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纷然杂出乎其间。

呜呼,悲哉。

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

====================================

有人在答案里面点了在下。那么就要说说。此人的心思被谁蒙蔽了。

这人竟然公开叫嚣理学,这个人不懂絜矩之道?

不懂礼数。

平天下与儒学息息相关。这个平天下的事情,如果有机会呈现一次乱世。

也就一次足够。

如果到时没有儒学正统十级段位德位至出来。就全部玩完了吧。

所以朱子说的很明白了,就差掏心掏肺了。

听说过亡国与亡天下吗?

如果亡一次天下,别说你,就是你祖宗那一辈都承受不了后世子孙的殃及。

所以才有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你知道上一次不要传统文化的是那个时代吗?

礼崩乐坏的春秋。

也就是没有絜矩了,天下大乱。可惜夫子没有位至。德至一位。

否则天下皆平。

儒学大学对后世君子的期望不是零星半点。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也就是说要平天下,除了儒学别无它门。

很显然,后世很多不相信四书五经的地位。

你如果不能看远到世界洪荒的尽头,怎么能明白四书五经的地位。

记住,四书中的两本心法,是朱子提出来的。

真是无知者无畏。

儒学正统,保留其解释权。


我们在分的同时也要和。

两宋,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二次百家争鸣了,虽然没有春秋战国的强烈,但却同样承上启下,影响甚广。

北宋五子,其中没有一个不是以儒家作为核心思想的。

朱熹遵从五子,他是集大成者,类似于孔子的角色。

我们说孔子总结了三皇五帝夏商周两千多年的文化,而朱熹总结了孔子之后一千五百年的文化。

朱熹功不可没,你们别看现在骂朱熹骂得挺欢实,各个屎盆子往他老人家头上扣,但没了朱熹,中华文化能不能传承下去,倒真的不好说。

周敦颐是北宋儒学的开创者,他的经书都可以和孔子的十翼并肩了,特别是通书建议大家看看。

二程不了解,但善养浩然之气。

朱熹主要继承的是这三位大儒思想,可以说是很了不起了。

为什么了不起?

我们来看看,儒学没隔一段时间,就要正本清源,从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我一定要明白,自孔子老子二位圣人开创儒道两家后,自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周易后,后来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在补充和完善先贤的观点,而没有发展。

但自从佛老之学当道开始,最主要的儒学便开始衰落,这是没有办法的,兴盛之后就是衰落。

可如果再衰落下去,中华文化可能会断绝,那种述而不作的道统,可能要被埋没。

所以自唐以后,开始有了韩愈,柳宗元,一直到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集大成。

这才讲中华文化延续下来。

综上所述,其实都不如你按照程朱理学的方法去做,其中有很多宝藏,诸如朱子读书法,朱子语类等等,你要真的按照那个做了,不能说成圣吧,但也是贤人了。

张至顺道长说:「正道不是很复杂,正道最简单,最平常。」

我觉得应该可以拉出来给诸位参考看看。

中国的学问,都是在阐述道,和教人如何达道,道只有一个,却可演化千万个,如同明月只有一个,照在江河上有千万个一样。

一个道理,再怎么讲,也只是一个道理,中国人讲了七千年了,还要怎么讲出花来吗?

最后,扭曲儒学,是在清朝之后的,别扯上朱熹。


一个学说越发展,如果只是把经典拿出来修修补补,必然会走向绝对正确的死胡同。

倒不是说正确不好,而是理论正确,现实却很残酷。

而且,各家为了证明自家权威,会走向一种极端。

这种解读和受众也天然就具有倾向性。

包括现在解读经典的人,每个都说自己是正义,别人是伪学,似乎一有人拿出某种不同的观点,他就要跳出来说你这么解读是不对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