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被农民起义颠覆的王朝比较常见,历朝历代都有规模不一的农民起义,比如秦朝、明朝、民国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汉朝、隋朝、清朝末期都有著名的农民起义。 但是反观西欧历史,似乎没有什么著名的农民起义。 (包括在16、17世纪,欧洲大陆开始普遍建立君主集权制度的这一时期)如果是因为题主孤陋寡闻造成的,请予以指正,感谢。


法国扎克雷起义

英国沃特·泰勒起义

德意志农民战争

俄国普加乔夫起义不要忘了「农民起义」这个词就是从欧洲传过来的
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自下而上都对皇帝负责,也比较容易产生大规模农民起义。

西方是领主制,起义很多时候只是针对封建领主而已,自然不容易产生大规模农民起义。


1、管理学上有个词儿「经营者与所有者矛盾」

分封制度下,领主自己负责管理领地,而且领地面积小,不需要代理人,也就是说管理成本低,没有职业官僚盘剥;领地是自己的,领主并不对国王富有赋税义务,多数情况下,封建义务以兵役形式体现,也就是说,国王不管你领地收入有多少,只关心你得派多少骑士与manatarm为他效劳,那么领地的收益就可以被理解为是领主自己的。。。所以领主很少逼反农民;

农民会逃亡,逃入城市成为手工业者,或者逃往其他名声好的领主麾下,而对方领主会很高兴自己领地新增劳动力。。

2、欧洲有农民暴动,但暴动的起因多半不是阶级矛盾,而是民族矛盾。

英国理查一世的弟弟约翰为王时曾发生农民杀入伦敦事件,起因是约翰屈服于教皇关于主教任命权的主张,引发领主与国人不满,谣言风起。。

3、小块领地,便于镇压

4、欧洲纬度高,封建战争,人口一直不多,加上鼠疫影响

中世纪,欧洲人均占有土地律很高,也就是说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高,根据英国史料合集《末日审判书》一个传统封建庄园的收入,除了种植放牧之外还包括林地、水域,野生动物,其中鹿归领主、林子里养的猪归农民,年景好的时候欧洲农民能吃上羊乳酪和猪肉脯、淡水鱼,能喝上淡啤酒、杂煮蔬菜粥,主食是石头面包。。。。伙食不错了。。。

年景不好的时候,领主都得喝荨麻汤。。。


因为西欧阶级固化十分严重,贵族天生就是贵族,农民天生就是农民。连拿破仑三世向西欧贵族求婚,都被嫌血统太低贱。

中国农民起义之后,农民领袖可以直接当皇帝。当时德国农民起义,闵采尔即使胜利了也不可能说自己成为神罗帝国皇帝,因为皇帝只能由贵族垄断。这一点与东欧、穆斯林、东亚完全不同,东罗马、阿拉伯帝国都有人篡权成为皇帝。

所以,闵采尔农民起义如果胜利,结果只有一个——更早实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也是马克思所盛赞的,这可以说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
胡斯战争


中国历代都是农耕社会,有大量的农民存在。
欧洲气候偏寒冷,农业种植规模不够大。最底层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的区域非常小,容易管理,容易了解其状况,很难发展到逼反农民的程度,因为情况恶化到这个程度,封建主自己受害最大。即使真出问题也就一小块领地的事,很难波及到其他地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