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被農民起義顛覆的王朝比較常見,歷朝歷代都有規模不一的農民起義,比如秦朝、明朝、民國都是被農民起義推翻,漢朝、隋朝、清朝末期都有著名的農民起義。 但是反觀西歐歷史,似乎沒有什麼著名的農民起義。 (包括在16、17世紀,歐洲大陸開始普遍建立君主集權制度的這一時期)如果是因為題主孤陋寡聞造成的,請予以指正,感謝。


法國扎克雷起義

英國沃特·泰勒起義

德意志農民戰爭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不要忘了「農民起義」這個詞就是從歐洲傳過來的
中國是中央集權制,自下而上都對皇帝負責,也比較容易產生大規模農民起義。

西方是領主制,起義很多時候只是針對封建領主而已,自然不容易產生大規模農民起義。


1、管理學上有個詞兒「經營者與所有者矛盾」

分封制度下,領主自己負責管理領地,而且領地面積小,不需要代理人,也就是說管理成本低,沒有職業官僚盤剝;領地是自己的,領主並不對國王富有賦稅義務,多數情況下,封建義務以兵役形式體現,也就是說,國王不管你領地收入有多少,只關心你得派多少騎士與manatarm為他效勞,那麼領地的收益就可以被理解為是領主自己的。。。所以領主很少逼反農民;

農民會逃亡,逃入城市成為手工業者,或者逃往其他名聲好的領主麾下,而對方領主會很高興自己領地新增勞動力。。

2、歐洲有農民暴動,但暴動的起因多半不是階級矛盾,而是民族矛盾。

英國理查一世的弟弟約翰為王時曾發生農民殺入倫敦事件,起因是約翰屈服於教皇關於主教任命權的主張,引發領主與國人不滿,謠言風起。。

3、小塊領地,便於鎮壓

4、歐洲緯度高,封建戰爭,人口一直不多,加上鼠疫影響

中世紀,歐洲人均佔有土地律很高,也就是說農民抵禦風險的能力高,根據英國史料合集《末日審判書》一個傳統封建莊園的收入,除了種植放牧之外還包括林地、水域,野生動物,其中鹿歸領主、林子裏養的豬歸農民,年景好的時候歐洲農民能喫上羊乳酪和豬肉脯、淡水魚,能喝上淡啤酒、雜煮蔬菜粥,主食是石頭麵包。。。。伙食不錯了。。。

年景不好的時候,領主都得喝蕁麻湯。。。


因為西歐階級固化十分嚴重,貴族天生就是貴族,農民天生就是農民。連拿破崙三世向西歐貴族求婚,都被嫌血統太低賤。

中國農民起義之後,農民領袖可以直接當皇帝。當時德國農民起義,閔採爾即使勝利了也不可能說自己成為神羅帝國皇帝,因為皇帝只能由貴族壟斷。這一點與東歐、穆斯林、東亞完全不同,東羅馬、阿拉伯帝國都有人篡權成為皇帝。

所以,閔採爾農民起義如果勝利,結果只有一個——更早實現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這也是馬克思所盛讚的,這可以說是無產階級的第一次嘗試。
胡斯戰爭


中國歷代都是農耕社會,有大量的農民存在。
歐洲氣候偏寒冷,農業種植規模不夠大。最底層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的區域非常小,容易管理,容易瞭解其狀況,很難發展到逼反農民的程度,因為情況惡化到這個程度,封建主自己受害最大。即使真出問題也就一小塊領地的事,很難波及到其他地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