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探讨文学词藻方面,不涉及哲学。脑残卫道士请自行右转?,不送。


先说明,以下列举的经文中,我标粗的字只是我让你更方便看,但不代表其它文字不优美,比如下面的《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他整本经我都觉得很优雅华美。

1.先说缥缈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度人经》

夫决疑朗惑,钦范灵德,曜龙文于苍渊,焕采云于川泽,濯天貌于兰玉,发金精于幽谷,乘大顺以御至象,游冥神以混五浊,虚澄九落,劳不止足,凝形泊中,提携荣辱,寔太上之曲教也。若其耽栖灵观,洞宴七觉,机芒飙末,测神尽奥,弘模潆停,虚迁幽间,神浪希夷,九音以悬,玄寂既忘,托寓华园,照照法标,明明功全,妙激重理,扉洞万千,舞景扇虚,乘空抱烟,盘纡七纪,箓首上缘,灵符曜散,敷陈隐篇,括致沉蒙,运转滞轮,综结五象,携领诸天,寔太上之化理,以视于群方也。若夫散教养形,赴救神炁,明立三宫,冲灵独泰,寥朗二顺,含元嘉会,遣撒杂思,忘累遣外,行洞幽虚,积妙成大,吐故受新,摄精逐秽,除邪念之纷交,藏真正之宝贵,漱晨华以招日皇,挹夜明以抱月珠。郁仪横运,焕启太无,结璘吸霄,双景合游,飞芝葩玄,灵若被岫,凤脑鼓翼于金历,鳞精奋耳以振躯,夜光焕乎五岳,晃朗垂条而结华,隐龙鸣云,琼子竦遘,于是灵瓜漫垄,紫捺郁丘,丹散千合,玉密悬嵎,蹀躞七元,登空驾浮,西灵浩浆,东建醴朱,酣丹琳可以迁九玄,味虎沫足以婴朽夫。爰有四蕊紫津,三华玄刚,青瓶漂芝,玄柯莹琅,素盈冲霄,绛生五英,挹玄渠之甘露,变白首而方童矣。若登峻岭,洪秀天和,育明弱罗,焕扇神柯,晨荣缥药,落林丹兰,敷灵嵉嵉,岩虚飞烟,奏香合谷,献葩芳液,凝形紫碧,绛云金条,艳精总根,太华吐纳,七冥六庆,挥慧八解,寄成略略,远畅飘飘,绝冥心泊节惔,以回孙婴也。于是定觉造信,明序等畴,玉真启晨,沐浴灵丘,清宾上朝,精心豁愉,蔚蔚三关,偶景以绸,寂幽内韵,含唱高柔,仗麾命仙,研神步元,历落九天,俨然整齐,七圣表梯,高风以标,明范既维,总运四浮也。将有静咏琼堂,愔玩大有,灵风散景,六云生牖,从容霄杪,俯眄崇阜,萧条万谷,总辔空亩,掷轮灵津,飞兽嗥旅,神童翼盖,西华宴石,芬雾绕襟,芳烟生乎,寥寥岳器,金藏玉薮,五象八廓,澄景合偶,游观隐奥,是以永久也。时复解带万流,日游月旋,招风扇羽,流荡九迁,明霞遂镜,暝暝重玄,云房含曜,采真理间,窈窕绝宅,神洞寥间,精晖内映,三馆洁鲜,千疴不兆,故有常痊。遂尔振策七圃,扬青建朱,腾空舞旌,驾景骋飙,徘徊八烟,盘桓空涂,仰簪日华,拾落月珠,摘绛林之琅实,饵玄河之紫蕖,偃蹇灵轩,领理帝书,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太真四告,中篇定模,六纪流盈,整炁摄虚。于焉抚空仰玄,吟唱而言曰:子欲为真,当存日中君,驾龙骖凤,乘天景云,东游希林,遂入帝门。——《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玄玄虚上,四灵敷篇,玉慧散魔,六度休陈,高会三元,朝宴九真,万灵受事,玉帝隐玄,九和百会,参乘法轮,流浪高轩,立景上元,道逵无方,体一凝神,冲化合变,七道齐分,保生玉清,逍遥虚津,阴察万兆,括领洞天,巍巍德宇,峨峨高尊,双景翼灵,四映二玄,五道交焕,万范流全,周落天度,七变九旋,观化太空,飞步玉宸,清波远镜,道悟上真,精微太虚,高唱绝玄,于是八素同期,俱朝玉清,檄命太微,征召万灵,三元奏简,五老会庭,高真森罗,金仙殊形,羽裙玉袂,锦帔流铃,绿霞被素,玉室发精,音响太和,万唱绝冥,灵光八晖,七气混生,公子合变,帝一凝形,妙咏神慧,玉道隐经,灵音琼散,玄响续呈,五皇命驾,高秀皇庭,玄上招仙,玉帝之旌,五岳神王,辅输四明,二道方涂,理会上仙,洞天高观,妙景云京,天扉廓散,灵禁开明,腾舞太无,七神常生,双宴空洞,游梦上清,精感远畅,道合无名,十绝交和,二象虚停,摄元理气,万化浑成,录简云房,宝籍高灵;澄神紫虚,命胡可倾。或乃神元妙接,逸观常流,四玄总映,飞光电幽,日华双运,紫庭照躯,道悟上真,七灵同符,神机颖速,八皇定书,名奏帝堂,羽籍太无,身宴录房,飞行玉虚,南宫受仙,七元反胎,寝映高琼,变升神衢,霄歌玄唱,帝宾同居,保兹玄归,丹皇运珠,上一赤子,凝天伯无,妙眇云景,郁郁云丘,手排金扉,身荷玉符,朱霄霞焕,八光仰投,体娇冥真,摄生万流,保景金晨,长宴玉州。于是罪灭三涂,灵吹九辰,纳真紫房,五皇携仙,保会绛宫,逸宅丹玄,十转五回,灵震万原,香风八披,恶魔绝烟,万万千千,来对帝前,仙皇告符,道逵三真,琼音上充,七世无间,令我飞仙,名迁玉门,三气缠绵,九魂已分,帝一变景,万化亦臻,七度上徊,三光映真,对灭五道,伐破胞根,双皇侠守,把符十玄,玉籍已明,福盈龙泉,陵梵履昌,五气合延,参乘太一,同升帝轩,并命公子,奉籍七神,黄录刻名,握节上迁,飞映玉华,焕落灵元,灭魔散祸,长闭帝宫,玄气四霏,大混虚冲,灵飞外辅,六丁注中,云行雨施,流布三宫,九皇下视,上策隐龙,月母同轩,徊盖帝墉,披朱巾羽,呜铃华峰,越出地户,泉曲之梁,五老合符,徊金帝乡,俱过水火,混一紫房,七开受仙,朝会玉堂,九曜同生,五华运光,八气庆合,十绝牢张,上帝欢熙,玄母常康,九灵同期,左弼右卿,太无结晖,万气混并,上登洞房,徊合玉清,神风扇扉,紫霞绿经,郁洞灵机,九和百明,神对金霄,逸羽龙京,景福万涂,七祖顺生,各保南仙,莫不胎婴,九合三离,素华绕形,福景日王,并羽月灵,太一召魔,九天校精,拔回死积,越度仙庭,司命奏籍,帝一混并,三元把符,七神虚营,秽气纷纷,血尸沉零,绝根反胎,万气以成,太素录图,金仙同??,大福缠绵,累支同荣,宝藏秀华,三关霄清,白气徘徊,凝郁珠琼,飞浪玉晨,长保劫龄,五晖缠曜,七门受明,神符散慧,理气摄灵,右徊洞阳,左携无英,公子奉籍,内守桃康,玄母抱图,五神黄宁,胞根八解,皇老刻名,九结披散,五毒摄精,拔出三界,反胎仙庭,七元解罗,累祖受生,宝录太无,俱济神营,六府焕爽,金书羽经,世为真仙,披落锦青,帝师缠绵,合景玉清,散香龙窗,玄合五城,足蹑景衢,手排四明,八晖九炼,飞步云京,领会六渊,刻名八琼,五通七合,三气乃并,万条重华,世保仙灵,把持玉符,身升羽庭,徊风合化,玉帝隐经,长契壹运,上愿必成,受帝之恩,上朝玉清。——《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

太极真人徐来勒之,诸天大圣会蓬莱。稽首道前,太上道君坐宝花之上,左右仙童玉女数万。道君佩九色离罗之披,飞森霜球之袍,须史万变之冠,带晨冠日铃之剑。玄唱四振,鹏翩一抚,曜龙文于沧渊,焕朱此于川泽,翟天貌于兰玉,发金精于幽谷,乘大顺以御至象,游清神以混五浊,虚发九落,洞宴九觉,舞景扇虚,乘空把烟。精修十行,以诸灯炬。照于邪暗,游趣王城。兴大法云雨,一乘甘露,法牙生道。一味雨十,二二法印,定我法门。不死之宫南极宋陵之官。作人之大法,为世之良医。灵宝初门,德行之阶梯。得其门,则道室可究;行梯立,则功业日高。往古来今真一自然之道。极微、极妙、极玄、极奥,非有、非无、非凡、非圣,智慧为舟航,摆除十缠。登常存之岸,雨天妙花,骞林之花。鼓天妓乐,天钓之乐。——《上清道宝经》

方诸宫东华房灵妃歌曲

  紫桂植瑶园,朱华声凄凄。 月宫生药渊,日中有琼池。

  左拔员灵曜,右掣丹霞晖。 流金焕绛庭,八景绝烟回。  绿盖浮明朗,控节命太微。 凤精童华颜,琳腴充长饥。  控晨挹太素,乘欻翔玉墀。 吐纳六虚气,玉嫔挹巾随。  弹征南云扇,香风鼓锦披。 叩商百兽舞,六天摄神威。  鲦欻亿万椿,龄纪郁巍巍。 小鲜未烹鼎,言我岩下悲。太虚真人常吟咏  观神载形时,亦如车从马。 车败马奔亡,牵连一时假。  哀世但识此,但是惜风火。 种罪天纲上,受毒地狱下。双礼珠弹云璈而答歌

  玉清出九天,神绾飞霞外。 霄台焕嵯峨,灵夏秀蔚翳。

  五云兴翠华,八风扇绿气。 仰吟消魔咏,俯研智与慧。  万真启晨景,唱期绛房会。 挺颖德音子,神映乃拂沛。  天岳凌空棣,沿台深幽邃。 游海悟井隘,履真觉世秽。  舞轮宴重空,筌鱼自然废。 回我大椿罗,长谢朝生世。玉皇授欻大洞三十九章与登龙台歌  飙飙三霞领,徊刚七无盖。 八景入太元,飞洒九天外。  琼扉生景云,灵烟绝幽蔼。 西宫咏洞玄,清唱扶桑际。  守雌森峰间,玄吟五老会。 欻生有心哉,与尔结中带。——《无上秘要.诸真歌颂》

难道不缥缈吗?仙气不足吗?

2.再说天尊出场的情景描写

太微天帝君,闲居于明霞之上,琼阙之内金华之房,合变冥枢萧朗上契曲寝瑶室,时宴龙山,清斋三年,乃命太素三元上皇五贤之宾,檄落万灵,理召千真,九天齐陈,八帝停轮,披朱见于玉户,阴甲列于琼门。爰有九皇上真上元禁君,超玉虚之天,启五真之房,带逸录之符,乘三素之??,上诣玉清太微天帝君,显灵盖而后乘焉。是时玄始映朗,天元敷陈,河海静波,八风散烟,庆云接于龙轩,景浮扬于九玄,金仙秉钺,大师伏幡,天丁前驱,高锋厉天,九灵启路,四明扶输,飞旌万涂,罗骑亿千,踯躅于琼阙之下,扬华于明霞之巅,灵仪阐备,莫不毕陈。

于是太微天帝君方复曲宴琼室,重诵洞章,歌紫虚之灵辞,琅微音于七玄。于时乃命太微上真,𠡠使群灵整甲齐锋,乃登八琼玉辇,驾玄景之晖,太霞部灵,引日侠月,七晨合明,上星驱除,火甲扬精,八素启舆,元刚卫兵,羽盖停空,万骑相倾,毒龙翼轩,飞烟绕??,戴玄上之华幡,焕流金之火铃,五霞陈曜,六度休明,抚九华之呜钟,打碧鼓之玄英,撞金折玉,叩璈拍琼,龙吟虎啸,鸾舞凤呜,八音同和,万律齐声,云璈绝玄,天女罗筝,法响时奏,续节上呈,天钧四陈,广乐虚庭,神虎仰号,天兽罗兵,逆鳞四喉,振豪奋形,衔刀割魔,挥剑捕灵,伺六天之凶夫,斩山岳之邪精,羽骑浮空,神锋曜明,挥轮玉字,扬华上清,望云景而徊辈,逐倾盖于霞城。既至良久,于是上皇玉帝君,乃命玄羽玉郎太保真人,出迎太微天帝君,徐引使前,遂盻于琼房焉。——《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

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元始天尊,悬座空浮于五色狮子之上。——《度人经》

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舆,三素飞云,琼轮羽盖,五色华光,神风玄鼓,迥舞旖盖,琼林振响,玉支激籁,云歌空奏,凤鸣玄唱,天钧洞响,众音乱会,神妃合唱,群仙容裔。又命西华金灵上宫飞玄玉女,景皇真人,弹五合之琴,景龙云璈,吹九凤之箫,鼓神州之笙,诸天各奏神龙伎乐,无鞅数众。——《洞玄空洞灵章》

其道高妙,众经之尊,总统万真,匡御群仙,玄符流映,洞明紫晨,秘于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金辉紫殿玉宝琼房。铸金为简,以撰灵文,刻玉丹书,以明其篇,流光奕奕,辉焕太空,日月侠照,五晨翼灵。命金华之女、玉晨之童各三千人,侍卫玉文,玉妃典香,灵风扬烟,巨龙毒兽,备守玉阙,琼凤抚翼,神鸾荫玄,众真宴礼,万圣朝轩,玉陛骋盖于霄庭,太帝屈节于几前,玉皇改度以推运,璇玑命斗以回神,唱神州以齐景,变七转以舞天,历三五于神化,散轨度于九玄,策五行以招魂,御豁落以威灵,命八景以登空,摄天魔于金真,披隐书于寂室,咏妙章于无间,理万帝于上上,总群下于生生。是时建炁之始,九天丈人坐命灵都,携契玉仙,五老上真、三十九帝、上皇先生、万始道君、高圣大神、太上大道君、扶桑大帝旸谷神王、南极上元、紫素三元君、西龟王母、太素三元君,上登上上上紫琼宫玉宝台七映朱房,施檄五帝四方司官,灵都神兵,辅卫上元。命上仙太和玉女,施金真招灵摄魔之符,置于五方。太极四真人,诵太空之章,妙唱朗彻,八景齐真,玉光焕霄,豁落洞明,三晨停晖,八风回旌,玄鼓云盖,九炁映灵,三五翼赞,六六合并,蓊蔼玄玄之上,焕赫郁乎太冥,飞香绕日,流电激精,华光交洒,神烛合明,流缅千劫,得妙忘旋。于是九天丈人即临玄台之上,命左仙侍郎李羽非、监灵使者邓元生,执九色之麾,琼文帝章,告盟四明,启付众真,太上大道君八景飞经金真玉光豁落七元,位登至上,洞游玉清,金仙辅翼,五帝卫灵,启命事悉,云轮骋盖,飞虬整驾,龙超霄际,倏顷之间,亿仙立会,琼轮碧辇,流精蓊蔼,众吹云歌,凤鸣鸾迈,交烟互集,徘徊玄太,萧萧非太霞之上,放浪于无涯之外,各返玉虚之馆,豁若灵风之运炁。——《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这些不大威大圣,清净庄严,宝相光明吗?

3.再说对于道场以及各种神物的描写

高上神霄,去地百万。神霄之境,碧空为徒。不知碧空,是土所居。况此真土,无为无形。不有不无,万化之门。积云成霄,刚气所持。履之如绵,万钧可支。玉台千劫,宏楼八披。梵气所乘,虽高不巍。内有真土,神力固维。太一元精,世不能知。——《度人经》

不思议山,名大福堂,出离生死,国土清浄,非是二乘所能睹见。过去、未来三世天尊之所集会,一微尘土容八万众,不可思议,宫殿床榻、百味甘香、衣服卧具、花果林木、通身浴池,皆是七宝。若有所须,应念而至。福德之土,不可思议。非我今日言所能尽。十方国土、三千世界,一切微尘无鞅数众、真人集会,皆是上士,纯一无二,智慧圆明,了诸法性,于无量劫,植众德本。故于今日遇值光明而得集会。——《大乘妙林经》

俱在西那玉国郁察山中浮罗之岳。此为净土方所,即玉京之妙境,碧虚之上界。亦言此土之人,纯浄洁白,或如白玉,乍等严霜,因此立名称玉国。又更山名郁察,岳号浮罗,林有长桑,便为题目。此说经之处,乃具而言之。犹如孔子定书,老君说经于函谷。向来既标说经之圣人,并显说法之处所,更显所居之处,有何珍异。

  敷黄金荐地,白玉缘阶,七宝琳琅,光明焕日,黄云四缠,紫霞三匝,香光缠苍,冲溢虚空。  释曰:此是天尊所居之处,即是第三,述国土庄严,并表祥瑞。敷者,布也。言其说法之所,悉以黄金遍布,其地阶之边,并用白玉而为缘钫。七宝者,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琴、玛碯之类。琳琅者,即玉之别名也。天尊所居之处,众宝珍奇,庄严妙丽,光彩焕烂,朗彻十方,照耀诸天,明于日月,故云光明焕日。黄云四缠,紫霞三匝者,此是表诸祥瑞。黄即中方之色也。复有正色呈祥,喜云显瑞,一时俱合,四面而来。蓊蔚??阗,周旋围逵。——《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太上曰:夫玄都玉京山,即说辞也。冠八方者,山有四面四维四垂,故有八方也。是天地境界,住处有列世界。比地形有上中下三玄都,山名亦日三大环山。大环即冠,罗盖八方,诸天周尽在内。初下小玄都,即八方比世界八天下,为一世界,一环山笼裹之,重迭上数至一千,即为一小千世界,即四方安之。又一笼笼之,即为一中世界,重上数至千,即为一中千世界,又四方安之。更一笼笼之,即为一大千世界。重上数至千,即一冠笼山。总望中下,名为三千大千世界是也。此即冠八方法罗天。以七宝为体,亦名宝聚,故日玉京。此以寄相,明解美之高妙,以目灵宝法体,周观洞虚,故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说山名,非树说也,以树为体,亦名道树。唯一株枝叶罗覆,敷布皆周,故云法罗天也。即大道君治化行坐之处,法界处,道场处,安神处,说法处。非离真而立,处处即真也。遍世问无有一处是空闲,三毒四到,灵津法海,六情五阴。玉京山高仙之玄都,万圣同会,亦大道君圣也。今万物以为己体者,其唯圣人乎。故云法大圣。天尊帝王、高仙上真,各持斋奉法,宗太上于此也。斋者,洗心日斋。日,时也。亦以心净觉照为日时也。并我净则无所不净也。夫号太上玄都,即其义也。烧自然旗旃檀,反生灵香,即神香也。境界,净也。飞仙散华,一切法为华也。旋绕周歌空洞灵章也。诸天奏百千众音乱会也。此盖妙说,皆灵觉法体中事,但凭文自了。

  山有十号,号法体。既有十名,一义耳。  一名盖天首山。其山法性真空,罗于今古,为万物之元首也,故曰天首。  二名弥玄上山。其山无边可寻,无上无下可至,故日弥玄。

  三名罗玄洞虚山。其山无所不在,所在皆无,故日罗玄。

  四名高上真元山。其山为万圣宗,故曰高上。  五名众宝幽劫刃山。其山法法是宝,探浅并见,故曰众宝。  六名无色大觉山。其山妙觉无相,故曰无色。  七名周观洞玄山。其山大明无际,故曰周观。  八名景华太真山。其山一体,华光液液,故曰景华。  九名不思议山。其山真空,非思虑所到,故日不思议。  十名太玄都玉京太上山。其山人法不二,以净为体,故日太玄。  山者,身也,亦太上身也。然知此名下旨,自与法同,名体俱合,故入仙录也。  七宝华叶山树境界,枝条茎叶,土石台观,皆是七宝,华叶皆是上清三洞道德等经,文字章解,俱三十六部经。兆能餐食,自成金华仙人。劝令咽味灵宝清觞,境随心爽,大地犹成七宝玄经。山林草石,皆有智慧,能宣宝法,何处应非玉京。洞玄步虚咏,此题下即味七宝华叶法也。心通玄道,神咏步虚,游履经法。学者神悟,曰经也,观随声游,故曰咏也。稽首礼者,稽首有三,如常解。今此中既是咽味吟咏之旨,宜从心叶解释也。——《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

于是,元始天尊告苍帝君曰:此一国土,学仙不乎?有何奇方,颇知宿命因缘不乎?苍帝君稽首上白天尊:自入此境九百九十万劫,初无学仙之人,皆自然不死。是国皆有种种奇妙,有青林之树,树叶并生自然紫书。风吹树动,其树声音皆作洞章,灵音灿烂,朗彻太空。其上恒有九色凤鸟,其鸟鸣时,一国男女皆稽首礼音。鸟落一羽,有得其羽,皆即飞行。是国男女无有衰老,无有哀忧,不履苦毒,不经愁恼,唯乐为生,不知因缘所从而来。生值今世,真为宿因。

  元始天尊告苍帝君曰:昔龙汉之年,灵宝真文于此国土出法度人,高上大圣时撰出妙经,以紫笔书于空青之林,故风吹此树,其声成音。九色之鸟恒食树叶,身生文章,故人得其羽,即能飞行。当是其时,皆得道真。——《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这些不浪漫不美吗?

4.论说法

造福田章第三十一

天尊曰:人生一世间,譬如电光速,婴儿化老耄,倏忽春梦中。勇猛进于善,自己悲不及,处世无福田,瞑目何所恃。勉行章第四十九  妙行真人问曰:学道甚苦,如负重登山,可厌而止?天尊曰:子勉于前,既登绝顶,其苦亦息,俯视一切,皆微眇也。——《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唯灭动心,不灭静心;但凝空心,不凝有心——《定观经》

香花妓乐,洞映法身——《本际经》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西升经》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玉枢宝经》

心为祸本,心为道宗。——《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灵台无物为之清,一念不起为之静。——《太上老君说日用经》

以大道力,汲上善水,采无为香,调智慧汤,居清净室,为诸众生,除根叶秽,洗虚妄尘,令入玄门——《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

诸如此类 数不胜数,我也尚未能复制出百分之一,君又何谈不如沙门的文字优美呢?


来看两段经文。

「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

「时景通法王,在大秦国那萨罗城和明宫宝法云座,将与二见,了决真源。应乐咸通,七方云集。有诸明净士,一切神天,等妙法王,无量觉众,及三百六十五种异见中民。如是族类,无边无极,自嗟空昧,久失真源。罄集明宫,普心至仰。时景通法王,端严进念,上观空皇,亲承印旨,告诸众曰:善来法众,至至无来。今柯通常,唘生灭死。各图其分,静谛我宗。如了无元,碍当随散。」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语言风格颇有相类之处?

第一段经文相信有不少人很熟悉,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第二段生僻一些,出自景教经典《宣元至本经》,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夷教经典,且都翻译于唐代。换言之,那时候流行这种翻译风格。

经文是给人看的,所以随著时代变迁和受众变化,所采用的的语言也会不同。

好比「心悦君兮君不知」和「我爱你,你不知道」,意思完全一样,但前者要文艺得多。

汉语佛经文辞优美,历代的优秀翻译家们功不可没。

不过,语言风格是一方面,但也要看具体写了什么东西,这方面,佛经是有可诟病之处的。

「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玛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玛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华严经》

呃,就这段文字,优不优美倒先不说,俗是真的俗。有言道,「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但我读了这个,实在感受不到富贵气,穷酸味倒是闻到了。

顺带一提《青箱杂记》里晏殊的典故: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所以说啊,佛经里这种堆金砌玉,只能说是格调不高。所谓「贫儿乍富,摆阔之态令人侧目」,说得更难听些,就是乞丐没见过真富贵,满脑子「皇帝家的金粪篓

不过这么说可能有点冤枉僧人们了,佛经之所以这么写,当然是有理由的。人都爱发财,你说再多性空的大道理人们也听不进去,一说起金山银山倒是都来了精神,为了弘扬佛法,俗就俗吧,买椟还珠也比卖不出货强啊。

而且这似乎也和梵文的特色有关,梵语是曲折语,在词干重复的基础上,词性、时态、句法等可以做出种种变化,这与汉语思维极为不同。因此养成了天竺人崇尚繁复的语言习惯,佛经每说一义,恒从正反两面以同一辞句反复诠释。

虽然很多佛经在翻译中已经被译者有意识地简化过了,但还是难免水土不服,颠三倒四地说车轱辘话不符合中国崇尚简约的文学审美。

相比较之下,道教毕竟是本土宗教,在「经文优美」方面有天然优势。

有些人说,《易经》、《道德经》和《南华经》在道教成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不能算道教经文,这我是不同意的。《旧约》原本是犹太人的经文,成书于基督教之前,难道《旧约》就不是基督教的经文?

无非是这几部书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太特殊了,对汉语文学的影响太大了,如果加入赛道就会形成降维打击,所以想方设法地提前将之排除罢了。

而且中国有「以道解经」的传统,所有外来宗教,无论是佛教、基督教还是回教,来华之初都必须借助道家思想阐释自家教义。外来宗教中国化的程度,几乎可以用其教义与道家的契合度来判断。这方面的典范是禅宗,禅学是佛道交流的成果,《道德经》是参禅的必修课,很多禅师都对《道德经》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不过,即使不算这些成书在教派之前的经典,道教亦有的是优美的文字。

来看一段在道教经典中久负盛名的《抱朴子》,为东晋葛洪所著。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电驰。或倏烁而景逝,或飘滭而星流,或滉漾于渊澄,或氛霏而云浮。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沦大幽而下沈,凌辰极而上游。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方而不矩,圆而不规。来焉莫见,往焉莫追。干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

唔......风格和我最开头列举的佛教及景教经文截然不同,对不对?

这种汪洋恣肆之感,在由外语翻译而来的佛经中是见不到的,反倒是在历代辞赋大家的笔下常常见到。

再来看一段唐代的《坐妄论》,作者是司马承祯,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然则璧耀连城之彩,卞和致刖;言开保国之效,伍子从诛。斯乃形器著而心绪迷,理事萌而情思忽。况至道超于色味,真性隔于可欲,而能闻希微以悬信,听罔象而不惑者哉。如人闻坐忘之言,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

如何,当得起文理优长四个字么?

所以说,「佛经比道经优美」,根本就是预设立场下的偏见。

我也不是说,道经就比佛经优美。而是想说,差不多得了,诋毁他人没意思,下流的人才干这种事呢。


各有千秋吧,不过是两种文风。


因为那都是中国古代有文化的人写的,文字才会这么华丽优美


因为你信佛不信道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