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明证下四法故。何谓为四。

一曰 一切万物皆归无常

二曰 一切诸有悉为苦毒

三曰 一切诸法皆无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于空无。为泥洹寂。


破灭的是「虚幻相」,不是「清净相」,佛法只说苦和苦的解脱,而不说断灭,在楞严经的五十阴魔里,你的这想法就是其中之一,焰摩迦比丘经也是说的类似范畴的东西。

再者,大乘说的是「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缘起力本身其实并无善恶之分,阿罗汉唯断了有漏,于无漏之力并未充分开发,所以说不究竟,也就是说阶位分别,是依于有为而说的,楞伽经说「十地差别,如空中鸟迹」,在无为层面上,是不立差别的。


阿罗汉不用知道自性是什么,没有违背,也没有用上自性,菩萨就是明白了自性就是佛经,佛经就是自性,一部一部大乘佛经去受持,去用上,也就是依据大乘佛经去修行,去护持弘扬,那么佛呢?就是明白了自性的全部,用上了自性的全部,得到了自性里面全部的能力。

何为不定聚,邪定聚,正定聚??

mp.weixin.qq.com图标

好问题!本来不应该讨论水平以外的境界,都是打妄语。只是这问题的确很困扰,所以说两句教科书式的吧。

阿罗汉的标准是「生已尽」的四句,是果位,这个没什么异议了吧。

佛陀,是教徒对瞿昙的十个称号之一,阿罗汉(应供)也是其中一个称号。就境界而言,《阿含》有提到阿罗汉的解脱和佛陀的解脱是一样的。所以,瞿昙悟道的时候,既是成阿罗汉,也是成佛陀。

「佛陀」是自觉者,即是没人教导,自己找到解脱方法的人。所以所有的佛弟子都只是「声闻弟子」,都不可能再拥有「佛陀」这个称号,果位最多也只能是阿罗汉了。菩萨什么的我不懂就不说了。

后人说阿罗汉是自了汉,不传法,那是没有依据的,传不传法不是区分佛陀和阿罗汉的分界线。相反,没证果位之前不传法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才真是误人子弟(此文亦是,别较真)。佛陀之下的大弟子都是阿罗汉才有资格外出独当一面地弘法,故称应供。

祝你安详自在。


不知道题主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佛说,人人都是未来佛,这句话可懂?

其深意又可懂?

为何人人都是未来佛?

因为这个世界并无他物,只有一个颠倒梦想。

如果断了虚妄心,就是阿罗汉,那断虚妄心的这个做法又是什么?

是否也是一个颠倒梦想?

既然有迹可循,那又怎么可以称得上是究竟法门呢?

再有,金刚经里也说了,如此度化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

为什么?

因为度化的都是自己的颠倒梦想,或者说,让自己的颠倒梦想归于最初。

也就是说,阿罗汉,度化的仅仅是自己的一部分。

而佛度化的确是完整无缺的自己。

而阿罗汉的境界,实在无法去继续度化其他的自己,所以比菩萨,佛要低一些。


也许是因为,只要圣者还在世间,有些心所还是会生起的,名色并没有彻底熄灭,甚至圣者一直依于慈悲喜舍长住定中,圣者有彻底进入般涅槃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修行者觉悟那一刻就会立刻进入般涅槃,圣者还是有慈悲心的。

佛就是第一阿罗汉,自力阿罗汉,佛陀和阿罗汉的般涅槃是没有区别的。比如你今天登上了喜马拉雅山,那么你和第一个登上喜马拉雅山的人到达的地方是一样的,高度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对于喜马拉雅山第一个登顶的人被称为登山者,先驱。而你只能被称为登山者,永远也无法成为先驱。而且你和先驱登顶的难度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先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你是学习了先驱的经验,踩著他成功的路线到达的。

至于你说的既然相由心生,那得到了阿罗汉的正觉后,烦恼心已断,那这虚幻的娑婆世界也已破灭,又何来的烦恼人需要救度。佛(第一觉悟者),菩萨(菩提萨埵,也就是修行者),阿罗汉(觉悟者)我猜这就是有部分人放弃所谓「大乘」想当「自了汉」的原因。


既然相由心生,那得到了阿罗汉的正觉后,烦恼心已断,那这虚幻的娑婆世界也已破灭,又何来的烦恼人需要佛来救度。

什么意思?阿罗汉没有心吗?判断他人有烦恼,意味著自己有烦恼吗?

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佛,菩萨,阿罗汉三个层次又何必存在呢?有层次不就是不相等了。有了正觉岂会不正等,有了正觉岂会还有更上觉?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前边有两个修饰语「无上」与「正等」。


阿罗汉证得的灭尽定又叫做灭受想定,只不过是把受阴和想阴断灭了而已,还有行阴、想阴没有断灭,也就是还有无始无明在。要等到这些个也断灭了,才能证无余依涅盘。


佛言:「佛子!欲成斯道当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然即所问,悉可得入一切佛教,为菩萨者得佛不久。必谛受学四十二贤圣名门决定了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共同说一而无二。

佛子!所谓留伽度(秦言发心住)、留谛迦度(秦言治地住)、留罗伽(秦言修行住)、。。。中略

鸠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须阿伽一波(秦言道琉璃离垢地)、须那迦(秦言流照明地)、须陀洹(秦言观明炎地)、斯陀含(秦言度障难胜地)、阿那含(秦言薄流现前地)、阿罗汉(秦言过三有远行地)、阿尼罗汉(秦言变化生不动地)、阿那诃(秦言慧光妙善地)、阿诃罗弗(秦言明行足法云地)、摩诃一和沙(秦言无相无垢地)、娑伽婆伽婆佛陀(秦言妙觉者无上地)。--------《菩萨璎珞本业经》

根据大乘的《菩萨璎珞本业经》,修菩萨乘从发心开始,到圆满成佛。有四十二个贤圣阶段。而最后十二个阶段,就是菩萨十地 阶位加等觉妙觉阶位。妙觉无上地才是佛位。

那么你看在十二个阶位,从欢喜地到第七远行地。远行地的梵语就叫阿罗汉。远行地又叫不退转位,证得此位的菩萨,其实就是见到了奢摩他,毗婆舍那观的佛心。所谓的下品无生忍。到第八地不动地中品无生忍的菩萨,就了分段生死。死了可以不用投胎,变化一下就可以直接复生了。但是即使八地不动地菩萨也只是了,分段生死,生死可以变化。但是变化的变易生死没有了。而如上第十二个妙觉无上地,则已经成佛,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已经了了。永生不死了。

所以综上所说,无论小乘的阿罗汉还是大乘的阿罗汉,都没有彻底的证得佛位。


正所谓, 长得丑不是你的错. 出来吓唬人就不对了.


第一义中无分别,于世俗谛中各各分明。


阿罗汉境界:有法可依,有法可修,有法可证。粗妄已断,所做已办不受后有。佛菩萨境界:无法可依,无法可修,无法可证,无法可得。释迦牟尼佛受成佛记时,若有一法可修,可证,可得,燃灯佛则不于受记。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阿罗汉回心向大,也可渡人。


因地不同。


如何破解阿罗汉与佛的悖论?

既然相由心生,那得到了阿罗汉的正觉后,烦恼心已断,那这虚幻的娑婆世界也已破灭,又何来的烦恼人需要佛来救度。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佛,菩萨,阿罗汉三个层次又何必存在呢?有层次不就是不相等了。有了正觉岂会不正等,有了正觉岂会还有更上觉?

南无阿弥陀佛!

唯有「佛」才可谓「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的觉悟」,佛,菩萨,阿罗汉当然是三个不同的层次,觉悟的程度不同、层次就不同,阿罗汉是觉悟的起点,菩萨是更进一步的觉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