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所谓的君子六艺,君子二字才是重点,君是爵位(比如信陵君,龙阳君之类),,子是封号尊称(老子,孔子,墨子孙子等等),,,感情儒家的意思是做官必须学会六艺。。。。。。历史上用儒家学说为华夏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有哪些?别整那些有的没的,历法还是道家的,水利工程是墨家的,耕地是农家的,等等。。。似乎除开儒家,诸子百家学说已经完全占据了社会上的各个方面。那么问题来了,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为何儒家不不把自己毒瘤方面的学说舍弃(比如:刑不上大夫)?


儒家不思进取,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

——可问题是,马克思他老人家也还没出生呢不是?


我看了看你的问题说明,看了看你说墨家不要皇帝,得出结论就是: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书读的太少想得太多。

你想说别家如何,好歹稍微读点书。

拿著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去吹,也只能在知乎找到共同语言。

譬如那荒木大师……

看了点《大秦帝国》觉得自己懂法家思想,看了点《秦时明月》觉得自己懂墨家思想,你们差得太远了。

怎么好多人讨厌儒家??

www.zhihu.com图标

因为历史上所有占据高位的人,除了秦始皇之外,都是傻子。要是把他们换成题主,中国人早就已经统治银河系了。而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外星人怕中国人崛起。你要是走出地球就会发现,银河民主共和国已经把嬴政死的那天定为国庆日了。

题主你可要保重啊,现在银河民主共和国的中央情报局已经把你列入重点监控对象了,千万不要再让别人发现你的聪明才智了。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宇宙真理你要慢点学,以前你要用半年学会,以后就要故意学一年,否则性命不保。


看来,题主还是被民国文人们误导了:

四大发明、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就是在「独尊儒术」后陆续出现的。当然,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未必与儒家有关系,或者说,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与儒家毫无关系,但至少能证明――在大部分时间里,儒家并不阻碍社会发展。

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从生产力角度看,是未能从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

但从管理者角度看,则是清朝统治阶层的错误导致的,其错误有三条:

一,是清朝的「骄傲自大」,不肯及时虚心学习西方,导致国家落后。

二,清朝「闭关锁国」,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广州十三行来做做样子,闭关锁国,令清朝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三,清朝尤其是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进步,更加进一步导致社会倒退。

在这里,就想问问:

一,孔子、孟子、荀子,乃至四书五经,哪一句话教你「骄傲自大」、不思进取的?

孔子怎么说?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尚且放下姿态,向儿童、下人请教!

请问清朝的「十全老人」(乾隆),面对英国使者带来的高科技产品,为啥不肯虚心向西方学习?还吹嘘大清朝「无所不有」。

再如,乾隆时期,清朝大将军福安康,参观西方的新式火枪演习后,居然还不屑一顾、骄傲自满,不肯学习!

清朝骄傲自大,造成后来在军事上落后挨打,请问这是孔子的错,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的错??

二,孔子孟子荀子,乃至人人唾骂的朱熹,哪句话说过要「闭关锁国」?就连意思相近的都没有。

孔子、孟子这俩老人家,自己都周游列国,经常远游,《论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可以远游,但要有正确的去处,结果这句话,被后世文人掐头去尾,「父母在,不远游」曲解成孔子「封闭保守」,可见近代文人是多么的无耻。

孔子说,要「修文德以来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搞好内政,吸引外国人才进驻本国,以增强本国实力。

至于孟子,更是强调君主要「行王道」,以吸引各国百姓来本国效力。

孔孟思想对待「外国」,是开放式的,与「闭关锁国」彻底相反。

三,至于「文字狱」,孔孟乃至朱熹,更是一句没提,儒家一向鼓励广开言路、虚怀纳谏,要学会容纳不同声音。

孔子、孟子、荀子,到人人唾骂的朱熹,再到四书五经,从来没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但这句话却被很多人栽赃到孔孟头上。

《论语》说了――「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儒家是说:只要你说的话是对的,哪怕我讨厌你,我也会听你的。

当然,后世文人无能,把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全赖到千年前的古人身上去,千错万错,都是古人的错,我们自己是没有错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1919年打倒儒家后,民国并没有立刻强大,相反,还衰弱了,满清末期,还能生产撑撑场面的军舰,但民国十年,居然连军舰都不会生产了,只会把商船改作军舰,或者买外国的垃圾军舰来充数,打倒儒家大约十多年后,民国还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受著新时代共和教育的南京百姓们,反抗精神还不如三百年前的明朝江南百姓,被儒家洗脑的江南百姓(八十日带发效忠),尚且敢血战拥有红衣大炮的清兵,甚至全城百姓战死,让清兵蒙受重大损失。

但可怜的南京百姓们,面对日军,却无人敢奋起反抗,或奋起逃脱,而是乖乖任由日军宰割,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痛心和悲愤,这难道也能赖到儒家头上?

儒家有落后的地方,对近代中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儒家却不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因,更不是根本原因。

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力,才是决定社会「思想」的根本原因,才是决定国家是否落后的根本原因。

所以,各位朋友,别过分高估思想、文化的「保守力」,所有思想文化,面对经济变动、社会生产变革的浪潮,都是不堪一击的。

儒家思想,也是如此。

哪怕愚昧、保守如晚清,晚清那帮食古不化的儒家老夫子们,经历鸦片战争的耻辱后,面对西方的船坚炮利,他们很快就放弃保守念头,扬言去「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就是一帮食古不化的儒家老夫子们搞起来的。

哪怕西方基督教也是如此,基督教在「政教合一」时,在西方的威望,比儒家在中国的影响力,还要高得多了。

但在社会变革、科技革命面前,基督教很快就放弃了「政教合一」的模式。

回到乾隆帝的问题,乾隆时期,世界变革浪潮,尚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远未波及到中国,所以,让清朝统治者有了「错误」的判断,从而制定错误的经济政策与国家大政,让中国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假使,这股变革浪潮足够大,乾隆帝哪怕再自大骄傲,也无法阻挡。就正如,再保守的儒家老夫子,也会跑去「师夷长技」一样。

但在变革潮流不够壮大时,专制统治国家里,一个独裁君王的政策,就远比思想文化的影响还要大,直到社会变革浪潮发育完成,才有可能轻松扭转。

就如上文提及的乾隆帝,他骄傲自大、大搞「闭关锁国」,就没受到儒家「满招损,谦受益」的影响。

但是,当世界潮流强大到影响清朝时,乾隆帝的封闭思维,在晚清就立刻一扫而空。

可见,思想文化的「保守力」,在独裁君王面前,在社会变革浪潮面前,其实都是不堪一击。

但近代文人们,却让儒家来背黑锅,无限夸大儒家的黑点和责任,这是思维幼稚的表现,更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至于民国落后的原因,与满清落后的原因,并不相同,民国落后,更不在儒家,因为民国初年开始,儒家已经没有任何市场(因为晚清把科举废除了,没有科举,干嘛还去读《论语》?)。

而民国文人们纷纷批判儒家(也有为儒家辩护的,但比例非常低,文化圈里的整体舆论,都在批判儒家),比如鲁迅、易白沙、胡适等文人,文学成就很高,这是要承认的,但在批判儒家这条路上,这些民国大师们,初期还有合理成分,但越到后面,就越走歪路。

民国落后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像样的工业,是以一个农业国,来对抗工业化的列强。

民国无论是批判儒家,还是支持儒家,如果没能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尤其是军事工业),那民国无论信仰哪种学说,也同样会被列强欺负!

一个国家没有像样的工业,哪怕你信西方基督教也一样被揍!菲律宾就是如此!南美各国就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民国打倒儒家十年后,不但没有立刻强大,居然还衰弱了,还被日本攻占「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

而且,工业化与儒家,并没有明显矛盾,孔子、孟子,到四书五经里,你很难找到「儒家反对技术进步」的言论(哪怕真的有,也极少极少)。

儒家更强调「格物致知」,这个「格物」,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意思,不但包括研究人伦问题,也包括研究自然问题(原文:格物之「物」,「物者,万物也」)。

人人唾骂的朱熹,他就研究过彩虹,他还正确解释了形成彩虹的原因,大儒王阳明,还研究过新农作物,哪怕古板如海瑞,也研究过治水工程,海瑞还成功治理了吴淞江的水患问题。

民国大师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没完没了、永无休止的骂儒家,而是应该放弃口水仗,立刻思考如何快速建立起民国的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这样,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

不然,哪怕你天天坐在家中把孔子、孟子骂一千遍、一万遍,你也没办法阻挡日军侵略的铁蹄。


开场白:(此处省略一万字脏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知乎上出现了大批如题主一样,没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却常常自以为是,借著提问题而大放厥词,让人看了感到很忧心。

类似的还有:

中国古代识字率低,儒家当负多少责任??

www.zhihu.com图标儒家思想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吗??

www.zhihu.com图标

现在本著正本清源的目的,为题主、这个问题下的某些答主、或因盲目无知而蠢蠢欲动的市井小民们,以及其他抱著兴趣愿意多了解历史的知友做一些科普工作。

以下正文:

  1.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要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首先要明白中国的政治传统和历代的政治文化。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但是历朝历代都依靠知识分子管理国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政治传统和士大夫文化。但知识分子和儒家思想并不是天然的结合在一起,由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后来的墨、法、儒、道再到最后的三教合流,逐渐成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主流思想。然而儒家思想不是安利也不是传销,其所依靠的是知识分子积极地改良创新,俾使儒家思想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发展,最终成为了历史的选择。因此,不是哪朝哪代重用儒家,而是儒家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又在竞争中积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通过创新和发展,最终证明了自己的作用,得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拥护,并与统治者在治国理念上真正达成共识。

2. 儒家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a) 三代之治开创了一个理想政治蓝图。不要单纯认为三代之治只是古代知识分子为了宣扬德治而幻想出来的乌托邦,其意义和价值远超于此。三代之治的可贵之处在于提供了一个超脱功利观察政治得失的窗口,突出了政治道德的必要,这方面朱熹说的很明白:

若以其能建立国家,传世久远,便谓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败论是非,但取其获禽之多。而不羞其诡遇之不出于正也。

意思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得失,不在于其成败,而在于是否有公心是否合天理(政治道德)。放眼世界,这种思想是极为先进和超前的。知乎的政治小清新千万不要把善良、仁君当成是天经地义,暴政其实才是历史的日常,换句话说,没有儒家思想和君权斗争,限制君权,并不断给统治者洗脑,你生在历朝历代大概率是穷兵黩武,奢靡衰颓的社会,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割你鼻子,剜你眼睛都不是事,一言不合抓你当奴隶。还有人提倡法家,那就等著提前体验法西斯主义吧。至于天赋人权?等洛克吧,不对,等西化,先挨上数百年的种族灭绝再说。

b)华夷之辨确立了中国传统基干的稳定性。用夏变夷就不用说了,不懂用夏变夷,你现在绝对吃不上这么多便宜又好吃的哈密瓜、葡萄、香蕉、荔枝…… 然而华夷之辨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扩张,而是其超强的包容性,因此在中国强盛的时期凭借超强的文化辐射为吸收了大量的人才(科技、艺术、经济的进步),而在中国衰败的时期又提供了超强的凝聚力,要么迫使让少数民族政权改弦易辙,接受华夏礼教(孝文汉化);要么很快使外族政权崩溃,然后迅速拨乱反正(明朝代元)。反过来我们看看同样曾是盛极一时的罗马,因为没有儒家思想,缺少华夷大防的观念,在帝国后期军事收缩后,英、法等地留守的罗马人与当地蛮夷结合,丧失了罗马优秀的传统,导致一度繁华的城市迅速衰败,四五十年后再没有罗马的样子;波斯、印度这些更惨,这里就不多说了。没有儒家思想,没有华夷大防的意识,题主能不能说汉语都难说,说不定那个平行时空的历史学生要学五门不同语言才能弄清本国历史的典籍。

c)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传统提供了相对宽容友善的学术环境。反对儒家的人一提起儒家思想,则必要说儒家思想禁锢了人的思维,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对此我只想讲一句(脏话)。首先,儒家不是宗教,因此不涉及玄学,而且是积极入世的一门哲学;其次,儒家思想关注的重点始终放在仁、礼两端,说的朴素一点就是希望国家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样子,人民有一个各安其位的生活,这就叫做礼乐风景。述而不作,述的是仁义礼乐,除了这些别的一概不管;信而好古,讲的是三代道统,文王之教,除了这些其他任意发挥。因此,无论你研究什么,只要不宣扬一些违背核心价值观(比如纵欲、乱伦之类的),就不会遭到什么干涉,你不会因为发表了一篇新论文就被绑起来烧死,你也不会因为信仰别的宗教就被送到培训班里强制学习,这还不知足吗?没有儒家思想,你宗教上就得选边站,民变已经够多了,还再加上教乱,你觉得中国能发展的比今天好?一叶障目。

3. 结语

儒家思想虽然也不是多好,但是凑凑合合,让中国苟了两千多年没灭亡,也算是可以了。我衷心地希望读者研究历史的时候对过去的人物和思想少一点苛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我代古人谢谢你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