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丛林之类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就不提了。举例的话就好像唐和渤海时的辽东,渤海与新罗之间的高句丽故都平壤,原本都能说城池密集但却在这些特殊时期被弃置,沦为荒芜之地。


今天的乌克兰大粮仓,在18世纪之前被称呼为「乌克兰原野(Дике Поле)「

」乌克兰原野「是黄色部分,中间宽广的河流是第聂伯河,下游的扎波罗热是个哥萨克老巢。

东欧黑土地范围,和上图的」原野「范围基本重叠。

这片黑土地虽然异常肥沃,但由于原始植被是草原,且地势非常平坦,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作战的天堂。罗马时期是斯基泰人的天下,后来一直被各种突厥部落占据。斯拉夫农民不仅无法在此广泛耕种,在更靠北的森林里开荒都不安全。

在15世纪末,奥斯曼开始繁荣后,嗅到」商机「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每年都会北上打草谷,将捕获的斯拉夫奴隶带到卡法城贩卖。仅在1769年,就有大约20,000罗斯人被掠为奴,有人甚至估算15-18世纪间共有200万东欧人被劫走,许蕾姆就是这样来到苏丹后宫的。此类活动直到1782年,克里米亚汗国灭亡才结束。

莫斯科公国边防哨兵,从背景可以看出」黑土地粮仓「在当时是什么景象

这里其实也有斯拉夫人,但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和克里米亚鞑靼人一样,副业是农牧,主业是抢劫的哥萨克人。他们擅长航行,一言不合就袭击奥斯曼黑海沿岸,甚至三次到君堡外郊大肆烧杀抢掠,苏丹在自己宫里都能看到烟火。于是就有了穆罕默德四世与哥萨克的那次「亲切」的信件往来。

此处省略粗鄙之语若干字

直到18世纪开始,俄国对游牧民族有了彻底的军事优势后,农民才开始缓慢地向南扩张,才有了现在的黑土地粮仓。克里米亚汗国在1782年被吞并后,凯瑟琳大帝在「原野」的最南端建立了新俄罗斯省(Новоросси?й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这片土地就此称为斯拉夫人的天下。

凯瑟琳沙皇的新俄罗斯省

唐朝中期和吐蕃之间存在缓冲区——「闲田」。

图中绿色的是唐朝,土黄色是吐蕃,两国边界北部白色的地区就是两不管的「闲田」。

「闲田」周边放大图。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唐朝与吐蕃在清水会盟,暂时结束了两国长年的战争。盟约规定了两国的边界:

「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尽大河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

唐朝通过此次会盟,放弃了吐蕃从安史之乱以来占领的唐朝国土,但妥协换不来和平,不久之后双方又重新开战。


政权之间非天然的荒芜隙地,其产生原因多为敌对双方的互相掠夺与焦土政策。双方的战略均势持续越久,则此荒芜隙地的存在越明显、越具有影响力。而只要均势破裂,形成了明显的强弱、攻受之分,存在于双方之间的荒芜隙地很快就会被强势攻方占据,成为前线基地与绞死受方的上吊绳。

举三国为例,当时曾出现过三大片荒芜隙地:

①淮南:

赤壁之战后孙权袭扰淮南郡县,曹操意图将淮南居民北迁,令孙权攻无所获,浪费粮食。结果谣言疯传,淮南百姓基本逃往江南投靠孙权,曹氏力量的最南端——皖城成为了一座孤城,并被放弃。孙曹之间隔淮南对峙,谁想出兵打对方都得先过无人区,导致四十年间双方谁出兵进攻谁就会迎来失败。

②汉南:

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这块区间,肥沃是很肥沃。但208年刘表横死,曹操南下,曹、刘、孙三方四股(还有一股荆州土人)力量把当地搅得乌七八糟,当地百姓大都南迁到长江南岸居住。而自208年至222年间,此区域内战事频繁、疾病流行,居民数量大幅下降。黄初四年时其地已近乎无人区,魏军守在襄阳,吴军守在汉水与长江的岸边,其余地方双方都无法染指。同样导致了谁出兵攻击对方,谁就一定会失败的窘迫现实。

③汉中:

刘备坚壁清野,曹操把饭吃完了,吃鸡肋,只能裹挟著汉中大部分百姓撤军这样。其后魏国不攻汉中,而只恃险守备。诸葛丞相在汉中努力加强军事屯田,亦是因为当地民力不足以支撑大军也。

三处荒地都由于北方魏晋势力增长而最终消失。

淮南自满宠屯田,最终成为了三叛名胜之地;

汉南因为羊祜筑城,最终成为了破吴取胜之门;

汉中差点耗死了钟会,可惜邓艾成功,这里变成了晋朝内地,无所谓政权之间的隙地也。

之后晋朝崩坏,八王、五胡,祸乱宇内,但各方势力消长迅速,荒芜隙地体现地不是很明显。即使长期作为前线的汉中,据史籍也没有出现那种谁出兵进攻就一定会失败的中间空地。

等到南朝刘宋义嘉之乱后,北魏骑脸,南北对峙的前线基本循秦岭-淮河而波动,持续超过一百年,才再度明显出现了荒芜隙地。

这条隙地带,基本自牛耳山至桐柏山直到大别山附近,包含今平顶山市区、驻马店市区以及信阳市区,往东沿淮河两岸不均匀分布。视局势变化,淮河两岸的隙地会发生极大的波动,但山区的隙地很稳定——因为山里形成了独立于南北朝之外的政治势力。

后来萧衍北进,将战线往北推到中原膏腴之地几近十年,这隙地便开始受到严重侵蚀。而后梁朝崩溃,东西魏一同南下,这些隙地也就分别成为了他们的「内地」,最终被北朝势力消化。

再往后,由于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分裂均势对峙出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基本就没有成规模的荒芜隙地啦。

宋金之时两淮荒芜了不少,不过人还是蛮多的。


顺带一提,前面说到了山区产生的「独立于南北朝之外的政治势力」,此势力便是「蛮人」。这些蛮人大部分是古越人的后裔,有些被秦汉迁到今商洛市一带的山区居住,大部分则是被两汉朝廷压抑于汉荆州的群山之中。

由于南北朝对立明显,上述山区隙地内,能供养朝廷的汉人基本没有,汉人都以大族坞堡聚居的模式苟延残喘。蛮人则由于失去了两汉政府那样明显的打压,人口暴涨。又因为他们有了人,南北朝都开始讨好他们的头领,以求蛮人攻击对立的朝廷。蛮人的势力,就这样越来越大。

另外,别看南北朝的地图画成这样:

里头水分大著呢。北朝我不说,免得有人编排我这个江南生人歧视今日之北方。南朝我自黑,总没人挑刺了吧?

梁朝——其实宋齐也差不多——从图中的南郡江陵县,向长江上游追溯,到正式进入超级大平地的图中泸州为止,政府能控制的不过是江岸而已,其余山中谷中,那都是土豪与蛮人的天下。

这就导致了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发生——在纯粹汉人统治的南朝领土内,旧日勉强还散布著一些汉人的四川盆地,居然日渐被越人的后裔——獠蛮占据。等到唐朝混一天下时,隋旧蜀郡以外的四川盆地里,居然是獠人比汉人多的景象。此处提到的地理与人口关系,详见以下文章:

毛于久:制约与争夺——唐朝四川盆地西部行政区划?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直到宋神宗大搞团练,宋徽宗大搞山蛮,四川盆地里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汉人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成分比例。南宋末期,虽然蒙古人屠杀平原汉人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然而宋军进山修山城抗战,进一步将汉民的生存空间拓展、獠人的生存空间挤压。等到钓鱼城和平投降,荆湖、两江、陕汉的各色人等涌入四川盆地后,这个四川盆地内就基本不存在獠人了。

正可谓荒芜隙地到处有,何止在于两国间。战乱年代,出了城市辐射区,离开交通要道后,那都是荒芜隙地也。

【奉狗州吁】


伊尔汗国和罗姆苏丹国边境的「塞尔柱屏障」,只要你和鞑靼将军朱藩没关系,哪怕带著几百头牛羊来,过两年就要饿死。

暴政+饥荒+盗匪+军阀,锡瓦斯都人相食。

罗姆官军要收税,鞑靼将军要借你脑袋(耳朵)领个军功,突厥领主更是无时无刻在剥削你的剩余价值,大维齐尔增派的三饷让你卖儿卖女也交不起,再加上埃及人的入侵和强盗的掠夺,甚至如同丧尸一般,由饥民组成的食人集团,我佬不觉得这里还能有多少活人。


北魏末年到隋朝的六镇故地,夹在北周、北齐、隋和柔然、突厥之间,长期人烟稀少。

北魏早年为了拱卫故都平城而设六镇,驻扎重兵屯垦放牧,防备柔然入侵,长期是「国之肺腑」。到了北魏末年由于朝廷高层汉化而轻视、虐待边民,523年破六韩拔陵起事,北魏故都平城在战火中沦为废墟。北魏无力镇压,招柔然阿那瓌可汗出兵南北夹击,六镇战败,破六韩拔陵战死,余部20万人被北魏俘虏,安置内地。由于生计无著,余部在葛荣等人带领下再度起事,部众号称百万,葛荣部属以反汉化为旗帜,部下多半都是六镇流民和北魏降军,可见六镇镇户趁著局势混乱大举南迁,后来成为北齐政权的支柱。北周和北齐长年征战,因此中原王朝很难重新经营河套一带。

昔日的草原霸主柔然汗国后来就被突厥打败灭亡,部众被杀或者被突厥收编。突厥汗国早期和北周关系亲密,齐亡以前没有入侵北周;北齐前期武功强盛,突厥帮助北周入侵北齐,攻打晋阳失败,损失惨重,突厥人叹曰「齐人眼中亦有铁」,此后长期不敢轻易南下。当时的突厥可汗本部人马游牧于今天的蒙古国杭爱山到戈壁阿尔泰山之间。从六镇起事以后,原先为北魏戍边的镇户大举南迁中原,昔日繁华的北魏故都平城也是人烟稀少,而柔然和突厥也没有就此南下填补空白,从此成为了真空地带。

北齐文宣帝筑长城,从幽州北夏口(居庸关附近),西至恒州(平城),共九百余里,长城以北的地方自然是放弃了。北齐文宣帝曾经大败契丹,契丹人也长期不敢大举南下。

隋朝初年,突厥五可汗大举攻打隋朝边境,突厥大队人马直接就越过阴山、河套,打到了延安、安定、上郡一带。

《隋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五原郡(585年设置)和榆林郡(隋文帝后期设置),人口都只有两千余户,定襄郡(为安置启民可汗部众设置)人口四百余户,马邑郡四千余户,除了几个军事据点以外,人口寥寥无几。数据统计于隋炀帝初年,北方边境已经长期没有战事,而隋朝非常重视户口清查工作,数据可信程度在清朝以前是相当高的,周齐和隋初人口更少。

后来隋文帝对突厥汗国内部进行各种打击分化,东突厥与西突厥成为仇敌,585年沙钵略可汗战败,寄居阴山以南的白道川,599年隋文帝又扶持东突厥内乱中战败势弱的启民可汗,允许其部落定居阴山之下,并帮助启民可汗打败了都蓝可汗。东突厥汗国在隋朝的保护下招揽部众休养生息,到了儿子始毕可汗的时候,趁著隋末大乱,再次称雄塞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