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样的问题问老茶客,肯定会反问,「好龙井怎么会淡,明明滋味丰富,汤感有厚度啊!」

一般人所指的「浓淡」是针对茶叶本身的苦涩味而言,有些茶苦涩味重,好多人以为著就是「口味很浓」!

那好龙井为什么会让有的人觉得「淡」呢?

为什么同样的龙井,老茶客会觉得「丰富饱满」?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茶汤的「饱满度」「浓淡感」

饱满度

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内含物质含量丰富且各成分比例协调,可以品尝到鲜、爽、甘、甜、醇等非常丰富的感觉。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多种滋味物质,它们的组合构成了茶叶的滋味。

其中起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水溶性果胶等;当这类物质含量较高,且各成分比例协调时,有利于茶汤滋味「饱满感」的提升。这种情况一般是出现在嫩度较高的龙井茶中,早期的春茶经过冬季休眠期的物质积累,水分适宜,微域气候好,形成滋味丰富又协调的特征。

当然,除了自然环境以外,也需要有好的制作工艺,将嫩叶中的内含物质激发出来。

就算是好的原料,但却没有遇上好的制茶工艺。如,摊放不到位,也无法获得协调的滋味品质;后期再用高火杀青,有可能展现的「鲜爽甘甜」感就会被掩盖!

这种太可惜了!!!

这就是我们追求好龙井的原因,我们品尝的是龙井茶中鲜、爽、甘、甜、醇的感觉,每种滋味清爽雅致,如同「君子之交」,但却丰富饱满,一口饮下,满嘴清香,饮后回味甘甜,十分有趣。

值得一口一口饮,慢慢回味。

浓淡感

首先浓和淡是相较而言的,「浓」代表「多而强」,「淡」则代表「少而弱」。对茶汤滋味来说,一口下去,能迅速、强烈地刺激到我们的味觉是浓茶,相反则是淡茶。

随著温度升高,多酚类含量高,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含量下降,制成的茶苦涩味增加,协调感也下降了,鲜甜感也会减少。越后期的茶,喝起来鲜爽味越少,越觉得只有茶味,而茶味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会觉得茶味浓郁。这就是茶汤的「浓淡感」。

这种就是「重口味」,大口大口喝下,只觉茶味浓郁,喝完口腔还有点紧紧的感觉。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含量「多」或「少」都是相较而言,这些滋味物质本身在茶叶中的含量就比较少,当他们的含量达到一定比率时,某一物质的滋味就会成为主导;就比如茶芽中的咖啡碱含量很高,但同时氨基酸含量也高,氨基酸的鲜爽味就会中和掉咖啡碱的苦味。

茶叶的滋味受滋味物质的共同影响,各种物质在适当的加工和冲泡技巧下会形成的独特滋味,个人感官评价的不同也会导致对同款茶的滋味都有所差异。

「喝好茶,喝淡茶」是喝茶的智慧。

希望喝茶的人能从一杯茶中体会到自然的幽香,茶人们的妙手仁心,寻找到喝茶的乐趣!

转自《西湖龙冠》微信公众号,讲的是龙井茶,有些方面觉得还不错,转发到知乎给大家看看,如有侵权,请通知我!


先定义「淡」——传统意义的淡也就是说茶味较淡,鲜醇一些。也就是说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

国内的绿茶氨基酸含量高的茶当属黄金芽茶、安吉白茶等,这些都是基因变异类的茶,这类茶的特点就是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注意:一定要买「变异期」采摘的原料做成的绿茶。

至于龙井、碧螺春等传统知名绿茶,鲜醇度和黄金芽、安吉白茶相比,就是渣渣。


题主说的淡应该不是水味的那种吧,如果要淡茶少水多就好,题主说的应该是鲜甜,没有苦涩味的那种?也并不是鲜醇,鲜醇的要求比较高。

要说淡、鲜甜的还是早期的白叶一号(安吉白茶)。就是白化的绿茶。

鲜醇,并不是单以氨基酸来定义的,氨基酸含量高,确实鲜,但醇不见得,鲜醇也不是所有绿茶都会有的,我开的评茶课里也常有学员在评测绿茶时因为不知其究竟给一些茶叶冠上了鲜醇的名号,我问他们这个词从哪儿听来的,他们说是百度听来的,我想想也是,如今网路信息良莠不齐,刚入门的朋友很容易受其影响。

那么鲜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茶叶中茶基酸代表的是鲜甜的口感,而茶多酚等代表的则是相对的醇苦,这只是简单的列出两种物质来说而已,这两种物质有一种偏高都不可能达到「鲜醇」的口感。

只有早期嫩度较好的茶叶中所含的茶氨酸、咖啡碱都是非常高,可溶性的糖以及水溶性果胶等含量也较高,且各成分比例协调,其中茶氨酸的鲜爽味于咖啡碱的苦味均衡的融合,而且有醇厚感,又融合了果胶可溶性糖的甜味,所以造成了鲜醇的口感,而并非氨基酸含量高就是鲜醇的。


谢邀!

和学生们一起做过比较多的,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绿茶的对比,大家基本上都感觉龙井茶属于闻起来很香,喝起来比较淡雅的绿茶,很适合平时不太喝茶的人群。


1、过期绿茶味道比较淡

2、茶渣再加工绿茶味道比较淡

3、泡淡的绿茶味道比较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