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又称三保太监下西洋。1405年(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2.7万多人、240多艘海船,从南京出发,至福州闽江口太平港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是在国外显耀中国富强和兵力及大明朝威德,招徕各国称臣纳贡,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构建大中华文化圈;二是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招揽海外诸国称藩纳贡;三是与南海(今马六甲海峡)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发展海外贸易。

还有一说,朱棣怀疑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没有死,逃亡海外,便去秘密寻找。

1435年(宣德十年),郑和结束最后一次航行。老后7次历经29年,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都是空前的。郑和率领的明朝海军在舰队规模、航海技术和组织协调水平诸方面,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这是公认的事实。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80年以后,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原来郑和行驶过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比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要早百年左右,他是东方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更比马汉提出海权论早五百年,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网路图片)

[资料源于网路,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郑和下西洋发生于中国明朝初期第三位皇帝明成朱棣在位期间,共计28年,历经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朝,是明朝永乐盛世及其仁宣之治的巅峰时期成果之一。

郑和下西洋属于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拜访了数十个国家,宣扬了明朝国威,稳固了明庭的宗主国地位,目前已知确定最远到达过非洲。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航行,甚至有人认为美洲、南极洲、澳洲都是郑和最早发现的,不过没有有力的资料证明。

宦官是中国古代王朝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形象多是负面,早在秦朝就有赵高指鹿为马乱政的典故,近有明之魏忠贤臭名昭著,而郑和是古代宦官中少有的拥有美名之人,更是因为下西洋而名垂青史。

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初年,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

郑和下西洋是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的。分别是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他们是明朝第三到第五位皇帝。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