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当官的没有不喜欢拍马屁的。乾隆也是如此。

另外别把电视剧当真,《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简直就是胡说八道。首先,和珅与纪晓岚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也就是说纪晓岚在和珅面前不够档次,纪晓岚想拍和珅的马屁都拍不上,更别说与和珅争宠抗衡了,真正能与和珅抗衡的也就是宰相刘罗锅还勉强够格。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把纪晓岚描写为一个正人君子,一直没有结婚,家中虽有个杜小月,但怕别人说他「老牛吃嫩草」,一直没好意思向杜小月表白,把杜小月搞的「主不主,仆不仆」的。

但实际中的纪晓岚可不是这样的。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中对纪晓岚的记载: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尝以编辑《四库全书》,值宿内庭,数日未御女,两睛暴赤,颧红如火。纯庙(注:指皇帝)偶见之,大惊,询问何疾,公以实对。上大笑,遂命宫女二名伴宿。编辑既竟,返宅休沐,上即以二宫女赐之。文达欣然,辄以此夸人,谓为「奉旨纳妾」云。 再看「昭梿」的《啸亭杂录》记载:纪晓岚,河北省河间人氏。今年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粒谷,真奇人也。 还有,采蘅子《虫鸣漫录》记载: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由以上可见,纪晓岚是何许人,想必读者都已明了。自称十全皇帝的乾隆也指著纪晓岚的鼻子说:「你知道朕为何不喜欢你吗?你除了穷酸就是迂腐,书呆子一个,除整理书籍外,无甚大用」!

和珅,满洲正红旗,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与皇帝成为儿女亲家。被皇帝封为: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和珅知识渊博,一表人才,诗词绘画无所不精,懂经济,会经商。他自家就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另外,和珅懂得多国语言,乾隆与外国使节打的很多交道,来往的公文,都是通过和珅来翻译的。

和珅很会给乾隆搞钱。 整治了亏空的内务府,使内务府的收入略大于支出。并从各省官员及商人手里搞来钱,供皇帝吃喝玩乐,以及作为三下江南的费用。

和珅做事非常合乾隆的心意。 和珅不但从小就学习模仿乾隆写字做诗的风格,培养和乾隆几乎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把皇帝的一言一行揣摩的十分清楚。据说在朝堂之上,只要乾隆向和珅眨巴一下眼,和珅即刻就能领会乾隆的意思。

另外,《清朝野史大观》以及《清宫秘史》书中记载,乾隆做太子时期,一次进宫,看见一个十分漂亮的美女正在梳头,乾隆情不自禁走到美女身后,用双手突然捂住了美女「马佳」的眼睛,雍正的妃子马佳一时受惊,回手用梳子打伤了乾隆的眉头,乾隆来到宫中,母后发现眉头的刮伤就问原因,乾隆自知理亏只好如实相告,母后不但不责罚乾隆反而冤枉马佳勾引乾隆,并赐死了马佳。乾隆无能为力,只好偷偷来到马佳的寝室悼念一番:乾隆咬破手指在马佳的脖子上点了一个红点,说:「都是因我而使你丧命,本人甚感不安,若你灵魂有知,20年后,咱俩再相见」。(乾隆也是刚进入青春期,与马佳年龄相仿,估计是对马佳一见钟情)。而据说和珅长的与马佳十分相似,且对乾隆十分体贴,乾隆偷看和珅脖子上也有一个「红痣」。从此对和珅宠爱有加,官职也不断升迁。

《清宫秘史》上还说: 「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了嬖幸。 」 也就是说,乾隆之所以宠信和珅,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同性恋。

从以上就可以得知,乾隆为何喜欢的是和珅而不是纪晓岚。


谢邀!

你在乾隆的位置,你也会更喜欢和珅。从乾隆的角度来看,和大人至少具备以下几条核心竞争力:

  1. 有天然的信任基础
  2. 智商、情商,双商在线
  3. 办公事,出成绩
  4. 办私事,有里有面

做个直观的类比,电视剧《潜伏》中如果余则成没有特殊身份,那么和珅之于乾隆,恰如余则成之于天津站站长吴敬中。


天然的信任基础

和珅是满人,这是天然优势。清宫戏里,满族大臣见到皇帝都自称「奴才」,而汉族大臣一般都自称「臣」。别看「奴才」这个称谓好像很跌份,还不是谁都可以用。称「臣」是公事公办的雇佣关系。称「奴才」则说明除了公事公办以外,还有一层私人关系。

满清是少数民族统治,皇帝家混不下去,所有人都得打铺盖回东北吃糠咽菜,所以满人是一个天然的命运共同体。皇室对满族大臣的信任也是天然的。和大人玩的再狠,主观意愿上也不会想玩到大清国散摊子,这不符合他的根本利益。

而以纪晓岚为代表的汉族大臣则不同,这帮人是「本地人」。老朱家开工资,他们给老朱家打工,爱新觉罗家开工资,他们给爱新觉罗家打工。大清国散摊子了,他们也不用跟著回关外喝西北风,换身马甲继续给新老板打工就是了,本质上没区别。

所谓信任,要么是有共同的信仰,要么是有共同的利益。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和大人发迹始于乾隆四十年。这一年,乾隆已经65岁,皇帝这份工作干了40年。天子是天下最大的孤家寡人,在朝中经营多年的重臣一旦分享最高决策权,势必引来大批依附者,从而形成朋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乾隆这样的精明人自然是拎得清。

但岁数摆在这里,精力各方面又不允许乾隆事必躬亲的掌握所有细节。既要保证自己大权独揽,又要保证帝国正常运转,乾隆急需一个这样的人:

  1. 没根基,没派系,也没什么资历。这样的人只能完全依附于皇帝,绝对忠于皇帝。

  2. 才华出众,脑子转的快,执行力强,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复杂繁琐的具体事务

这个时候和珅出现在乾隆的视野里。和大人时年26岁,刚刚混到干清门御前侍卫。这种年轻人自然符合乾隆的第一个标准,这一点也不稀奇。那第二个标准呢?

没两把刷子当不了贪官

和珅临死前回顾平生,写了这样一首诗: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世,怀才误此身。

说自己是「怀才误此身」,和珅绝无夸大。乾隆是个眼高于顶,恩威难测,而且精明到吓人的皇帝。和珅能把这样的老板伺候明白,还能给自己谋一份偌大的家业。甭管是台面上的能力还是台面下的能力,他确实都当的起「才华横溢」四个字。

和大人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经史典籍无不涉猎,文笔出众,并且弓马骑射也相当不错,是难得的文武全才。更难的是,和大人还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颇有诗名。大诗人袁枚就曾夸赞和珅道:

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

难能可贵的是,和大人不光智商在线,情商也同样在线。按当时人的说法:

(和珅)行止轻儇,不矜咸仪,言语便给,喜欢诙谐,然性机敏,过目辄能记诵。

在《啸亭杂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和相虽位极人臣,然殊乏大臣体度,好言市井谑语,以为嬉笑,尝于乾清宫演礼,诸王大臣多有俊雅者,和笑曰:今日如孙武子教演女儿兵矣。

能在这样的场合,当著大boss的面,开这样的玩笑,而没有引起大boss反感。固然有深受宠信的原因,其察言观色,研判现场气氛,准确拿捏尺度的本事,也著实不一般。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上午,和珅自尽前题绝命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能在临死前写出这样有禅意的诗,和珅这个人的思考深度、灵气悟性,甚至是定力,都绝非一般。其实以乾隆阅人无数的眼光,和珅如果是个只会拍马屁的平庸之辈,也不太可能留在身边这么多年。

工作能力突出

和珅的工作能力,尤其是政务处理能力,是相当突出的。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到云南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机敏果敢,办理得体,尚未返回京城就被升任户部尚书兼议政王大臣。回到北京以后,他面圣述职:

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并允行。

整件事情干的漂亮妥帖,获得了朝野上下一致认可。

乾隆五十三年镇压林爽文起义,和珅作为乾隆的机要秘书,提供了大量有价值建议。起义平定后,乾隆特意赐诗给和珅:

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惟明且断。平萨拉尔,尔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翰!

乾隆朝核心机要文书都是用满文写成的,因此乾隆前期唯一能参与最高机要的汉大臣只有张廷玉,因为他中进士后专门学习满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到了乾隆晚年,既能看懂满文,又有不错的汉文功底,还有靠谱的见解,满朝文武唯有和珅一人。乾隆五十六年平定廓尔喀后,乾隆又专门提及说:

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

能者多劳,劳到死。在乾隆朝后期,从财政到文化,从人事到外交,帝国大小的政事无一不是和大人主持操办。更厉害的是,工作繁重且跨度大,他居然干的还都像模像样。以文化为例,和珅同志以总裁的身份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和《大清一统志》等大型丛书。

捞钱是个硬指标

和大人贪腐归贪腐,但财商确实很高。天朝传统的财富观是静态的,但凡有点钱,就买房买地。而和大人的财富观却颇有现代意味,打一开始知道「现金为王」的道理。

和大人办事不收礼,收礼只收雪花银。乾隆五十七年,庄头许五德跟人打官司,托和大人出手帮忙,并许诺事后要么送地六十顷,要么送白银一万两。和大人听后明确表示,土地是不要的,要送就送真金白银。和大人之所以爱收现金,主要是拿来搞投资。

和大人投资的产业涵盖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等许多行业。仅以典当为例,光当铺和大人就投了十二座之多,其中永庆当、庆余当、恒兴当、恒聚当等,都是当时的典当业巨头。就算是投资那些不动产,和大人也尽可能用来出租。据抄家统计,和珅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三十五处,每年收取租银一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收取租钱高达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

应该说,和珅敛财,贪腐肯定是大头,但是他自己的投资收益也是很大的一块。

皇帝家也没有余粮

天子富有四海,天下都是皇帝的,按说皇帝是最不应该缺钱的。

可偏偏乾隆就很缺钱。按明清财政制度,皇帝用度不能直接从国库里出,只能花自己的小金库(内务府)。和珅掌管内务府以前,皇帝的小金库经常入不敷出,以至于:

本府(内务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

皇帝从国库拿钱贴补家用,虽然没有人敢当面提意见,但毕竟面子上不好看。尤其乾隆这种要脸的人,就更是挂不住。和珅出任内务府大臣以后,内务府立刻面貌一新,不但弥补了赤字,还出现了盈余。

这种能捞钱的小能手,自然是要重用。所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逐步归和珅一人把持,他先后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内务府大臣。

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贪腐制度创新

论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只能排第二,乾隆本人才是第一。

和珅创造性提出了「议罪银」制度,这简直是打开了皇帝敛财的新篇章,打开了官员向皇帝行贿的新思路。从此以后,乾隆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花了。

官员犯错而处以罚款,这事并不新鲜,被称为是「罚俸」。罚俸的决定权在吏部,款项由户部收取,最后交给国库,过程公开透明。这白花花的银子,皇帝只能看,不能拿。

而「议罪银」就不同了。全程由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负责,不纳入国家财政,归入皇帝的小金库,过程及数额都不公开。这可全都是皇帝的收入。在和珅的建议下,乾隆将议罪银制度化,并将范围大大扩展,从财政亏空到在奏折中写错别字,都可以罚款抵罪。

混迹官场的老江湖个个都是人精,很快就醒过味来。议罪银,名义上是罚款,实际就是给皇帝行贿的合法渠道。以小错而甘愿重罚,既说明对自己要求的严格,又为充实皇帝小金库不露声色的做贡献,这种一举两得的事,傻子才不干呢。

顷刻间,官员思想觉悟大幅度提高,犯了错误主动缴纳议罪银,没有错误,创造错误也要缴纳议罪银。而且在缴纳金额上,所有人绝不讨价还价,一水的高标准严要求。

举个哭笑不得的例子。河南巡抚何裕城不小心把香灰弄到了朱批奏折上。这种对皇帝陛下无限敬仰的忠臣自然是「惶惶不可终日」,主动要求罚银三万两。

何巡抚对自己这么高标准严要求,弄的乾隆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专门降旨安抚,这么个小事不至于的,加恩宽免二万两,交一万两上来就可以了。

在和珅的操作下,议罪银为乾隆的钱包注入大量现金。从现存的《密记档》统计,短短十三年中,重大议罪银案件就有六十八件,平均每年五件。其中,光是督抚认罚议罪银就有三十七人次,即全国平均不到三个督抚中就有一个人认议罪罚银。罚议罪银少则万两,多则三四万两,最多一次高达三十八万四千两。

按乾隆的说法,议罪银制度是:

以督抚等禄入丰腴,而所获之咎,法所难宥,是以酌量议罪,用示薄惩。

我们都知道,议罪银制度实际是危害极大的一项恶政。但在乾隆看起来,于国体无损,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又滋润了自己的钱包,还警诫了各级官员,真是一举多得。搞出这项制度创新的和大人,能不得到乾隆的喜爱么?


是人都喜欢听好话,皇帝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成年人,特别是成年皇帝,必须懂得兼听则明,才不至于陷入自己人性的弱点之中,犯各种幼稚的错误。

乾隆晚年昏聩,喜欢报喜不喜欢报忧,手下大臣无不投其所好,阿谀之徒满朝,历史上的纪晓岚,就比和珅还要无耻,是一个一个谄媚邀宠的弄臣。可奴才多了,就连好话都要挑拣著听,要在众多好奴才里面寻找最贴心的奴才,所以乾隆才选中和珅。

论口才机辩,十个和珅也比不上纪晓岚,可要论实心办事,一百个纪晓岚都比不上和珅。和珅不仅是个贪官,也是经国安邦,理财行政的一把好手,几十年屹立不倒,除了因为他对乾隆忠心耿耿,能够上体圣意,还因为和珅能够上下其手,为乾隆摆平许多棘手之事,称得上是乾隆朝的韦小宝。和珅虽无纪昀之才,却也通满蒙藏汉多种语言,能写一手漂亮的应用文,朝野皆称其能,这样的人才,换到哪个时代都能发出光来。至于说和珅贪污成当时世界首富,毫无疑问是乾隆皇帝默许的,甚至还体恤下情,主动为和珅创造各种条件,完事后帮助和珅打圆场。只因为绝顶聪明的乾隆明白,和珅不可能移民,他家那点财富,迟早还是我们爱新觉罗家的,既然如此,让他贪点又何妨?领导喜欢那种他可以看透,又犯过小错误的人,这种人用著放心,收拾的时候也好收拾。反观纪晓岚那种书生,没什么治国之才,一天天在皇帝面前抖机灵,自以为是,屁股底下没什么屎,以后要收拾他可能会背一个不怜才子的骂名,这就不好玩了。

当官的人都喜欢溜须拍马,如果当你生气时,你是愿意听纪晓岚一本正经的和你讲道理,还是喜欢和珅一开口就让你火气消了一半。乾隆还批评过纪晓岚读书不明事理。


纪晓岚是清朝第一大才子,他是顶聪明的一个人,他看一件事情或者解决一件国事,他的见解比皇帝还要深刻。任何事情他都能够看的透彻,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而且他还不会装糊涂,总是直来直往不懂的委婉些。因为他是大清第一才子,他的书法诗词都是首屈一指的,乾隆自认为是十全皇帝,自然经常与纪晓岚吟诗作对,纪晓岚有时做的比皇帝好,皇上自然不高兴。纪大学士读的都是圣贤书,他的思想多少更偏向与书生之气。

和珅出身御前侍卫,在读书方面不及纪晓岚,他在侍卫熬到一品大员,肯定是对皇帝溜须拍马上位的。和珅也是绝顶聪明的人,他特别会察言观色揣摩皇帝的心思。每次出宫游玩和珅想的点子都能哄的皇帝很开心。

不仅皇帝喜欢他,太后也特别喜欢换他。和珅是贪官乾隆当然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和珅收取那些官员的贿赂也是为国家积累财富。和珅在办事当面比纪晓岚灵活的多,在这方面和珅略胜一筹。


这个其实更简单,和珅当时可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再说纪晓岚真的很丑,在清朝时期非常注重外表,尤其是乾隆皇帝!而且和珅还那么会溜须拍马,当然会更喜欢和珅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