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睡觉,床单,床。(图/unsplash)

▲北京大学研究出,价值决策能在睡眠中被影响。(图/unsplash)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北京大学的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合作,于日前研究发现,在人类睡眠途中,可以借由「选择性调控」而被改变个人偏好,影响醒来后的价值决策行为。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导,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时杰课题组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朱露莎课题组合作,完成「午睡中改变简单经济学决策中的主观偏好」研究,并在近日于学术期刊《eLife》发表。

该研究指出,透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及计算建模等研究方法,发现在浅睡眠期无干扰地轻声播放某些零食名称,可以选择性地改变人们对这些零食的偏好,使得他们醒来后愿意多付近一成的价钱购买这些零食。

▲睡眠,睡觉,休息。(图/unsplash)

▲北京大学研究出,价值决策能在睡眠中被影响。(图/unsplash)

时杰教授表示,研究首次证明选择性调控睡眠中的记忆处理过程,可以改变价值决策行为。他指出,价值决策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学决策类型,在日常生活中,大到购买股票、基金,小到吃苹果还是橘子,都属于价值决策的范畴,而价值决策通常被用来研究价值奖赏,即事物的价值产生的奖赏效应在大脑中的表征和处理。

时杰表示,该研究在临床医学领域出现一种「新的干预可能」,即为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健康状况,可透过在睡眠中进行轻微的、无干扰的刺激,来改善烟酒成瘾者与暴饮暴食者的情况,为在睡眠这种无意识状态下应用心理学范式治疗精神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过,这一改变仅能发生在睡眠状态下,如果对清醒的个体播放同样的声音,偏好并不会发生变化。透过脑电监测技术,研究者发现睡眠状态下播放零食名称所诱发的「低频脑电震荡活动」,可以有效地预测清醒后偏好改变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