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教仁被刺杀这件事,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袁世凯贿赂不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大总统之位,而买凶杀人,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从后来的结果来说袁世凯并非是最后的受益者,反而是惹了一身骚,那么除了袁世凯谁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到底是谁派人刺杀的呢?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后来,凶手被抓到,是一个叫痞武士英流氓兵痞,牵涉出包括拥有中华国民共进会的会长和江苏驻沪巡查长头衔的青帮大佬应桂馨、内务府秘书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等人。他先供述受应桂馨指示,后又在法庭翻供称系个人所为,否认见过应桂馨。后来他更是暴毙上海狱中,应桂馨被刺杀身亡,迫于舆论压力,赵秉钧被迫辞去总理,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而洪述祖后被抓获,被判处绞刑。总之,关于宋教仁案可谓扑朔迷离,最后幕后的元凶成了一个谜。

袁世凯杀宋说,不符合袁世凯的利益。在当时,宋教仁一直主张南北议和,他与袁世凯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并且宋教仁虽然公开竞争总理,但一直明确主张总统要选袁世凯。而他死后,国民党内还有孙中山、黄兴这样威望远高于他的领袖,杀死宋教仁根本无济于事呀!只会激怒国民党和国会,得不偿失,不符合袁世凯的利益,因此说是袁世凯刺杀了宋教仁太不合理,特别是最后他并非是受益者,反而惹了一身骚,国民党趁机发动了「二次革命」。

赵秉钧杀宋说,很多矛头都直接指向了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说他担心宋教仁会夺了他的总理之位,但实际上当时的国务总理就是一个虚职,更是走马灯似地轮换,今天你做,明天可能他做,为此杀人,怎么能杀得过来。在从结果来看,他不仅迫于舆论压力辞职,后来更是暴毙在家中。如果是他刺杀宋教仁,他反而什么也没有得到,并且丢了自己的性命。

陈其美杀宋说,陈其美虽然与宋教仁是革命战友,但他们的政见却不同,陈其美主张北伐,宋教仁主张南北议和;陈主张实行美式总统制,宋主张法式责任内阁。并且陈其美是国民党内的激进派,陈其美可能趁孙访日之际,安排刺杀了宋教仁,可谓一箭双雕,不仅可以让自己更上一层楼,顺理成章地接孙的班,还远可以激发党人国人,发起反袁「二次革命」。同时,上海作为陈其美的大本营,黑白两道都熟,具备作案条件。

从宋教仁被杀后的结果来看,袁世凯并非最后的受益者,反而陈其美等国民党趁机发动「二次革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一切不禁使人开始怀疑上了陈其美。因此,袁世凯可能不是凶手,真正的凶手可能就是陈其美。各位,你们怎么看呢?


要你命的未必是敌人,也可能是同志。

咱们从一个饭局说起……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应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之请,再度北上。这个时候,宋教仁赢得竞选入主内阁已是板上钉钉。

临行之前,陈其美和应夔丞等党内同志为宋教仁设宴饯行。酒过三巡,

陈其美问宋教仁:倘若竞选成功,钝初你将如何组织内阁?

宋教仁回答:我只有大公无党一个办法。

应夔丞闻言大怒,骂道:宋教仁,你要是当了总理,居然要搞无党!你这是叛党!老子现在就杀了你这个叛徒!

言罢,应夔丞掏出手枪,当即对准宋教仁就要开枪。宴会中人忙不迭地扑过来,将应夔丞拉到一边,连连劝说。

宋教仁回应道:死无惧,志不可夺!

以上情节并非杜撰,由宋的秘书和宋的朋友北一辉提供。此二人均参加了这次不欢而散的践行宴。践行宴后,宋教仁在沪宁火车站遇刺身亡……

陈其美问宋教仁的问题是当时国民党人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事关路线。而路线问题从来都是政治生态中的首要问题。摆在国民党面前的路线有两条:

  • 通过二次革命,推翻现有政府,最终形成党外无党的党国。
  • 通过竞选手段,逐步获取权力,最终改良成多党共存的现代国家。

党外无党和大公无党,都是「无党」,但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宋教仁已经证明了竞选比暴力更容易接近权力,难道接下来放任他证明大公无党比党外无党更适合中国?相信一多半的国民党人不会听之任之。

宋教仁被刺杀,究竟谁真的受益?

看来最受益,心里妈卖批

赵秉钧,时任内阁总理。宋教仁北上就是要拿下赵秉钧现在的位子。宋死了,赵秉钧守住总理宝座,怎么看老赵都是受益人。

老赵长期从事警务工作,自然明白「谁获利谁有嫌疑」这个道理。当宋教仁被刺的消息传来之时,老赵想死的心都有了,这特么裤裆里落黄泥,不是屎也是屎。

老赵立时成了祥林嫂,逢人便说:人若说我打死宋教仁,岂不是我卖友,哪能算人?

那么老赵跟宋教仁到底是不是朋友呢?还真是朋友。老赵奉老袁之命加入同盟会,原本是卧底的干活,结果跟老宋一见如故,俩人结成了同志感情。因此宋北上之时,就住在老赵的家中。

而且内阁这个摊子太烂了,为了不跳内阁总理这个坑,唐绍仪颠儿了,陆征祥躲了,老赵实在是没办法,才硬著头皮顶上,勉强操持起这个局面。眼瞅著老宋来接班,立马就能跳出火坑,咔嚓一下人没了。

没能脱离苦海,还惹一身骚,你说老赵能不上火么。

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赵秉钧其实用不著自证清白,因为压根就没人搭理他。接下来这位,没怎么受益,却被所有人认为受益了。这个冤大头就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

收到宋教仁遇刺的消息,老袁认为凶手十有八九是黄兴。理由很简单,宋教仁要坐内阁总理的位子,而黄兴对此也志在必得。按照黄兴这种老派革命党人的风格,干掉宋教仁是必然的选择。

而且老袁进一步分析:黄兴杀宋教仁,标志著国民党内部两种路线彻底决裂,很快国民党就会发生激烈内乱。

老袁之所以分析的头头是道,是由于他压根没想过自己会背上嫌疑。因为里外里算,宋教仁遇刺,对他都没啥好处。

原因很简单,如果宋教仁不来收拾内阁这个烂摊子,中国民国很可能关门大吉。而且宋这样的温和派当总理,明显要好过黄兴这种激进派上位。

但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更关键的是查宋教仁遇刺案,主办人是陈其美。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人授予陈其美查案追凶的权力。奈何老陈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再加上国民党错综复杂的派系制衡,最终老陈成了客观的第三方,办起了遇刺案。

但宋教仁遇刺,老陈就不是受益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践行宴上,如果不是大家反应得快及时拦住了应夔丞,宋教仁压根都没机会走到火车站。

而且杀掉宋教仁,其实是最符合陈其美等人利益的。与其让宋成为内阁总理之后,再与目前的激进派为敌,那不如乘著他上位以前早点儿杀掉为好。

接下来发生的事,既正常,又不正常。正在日本的孙文发布指示:

闻钝初死,极悼!望党人合力查此事原因,以谋昭雪。

于是全体国民党成员,全都放下手中的大事小情,热情似火的加入到了追查凶手的浩荡人流之中。

说正常,同志出事了,大家一起撸胳膊挽袖子查凶手,无可厚非。说不正常,是因为陈其美查出一笔糊涂账,而这笔糊涂账经过国民党不遗余力的宣传,反转成了老袁买凶杀人逆行倒施的铁案。

所以,宋教仁遇刺,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国民党内的激进派,以陈其美为代表,以孙文为幕后支持。


宋教仁殁年才3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当日被打了两颗子弹,虽然不是非常要害的部位,但子弹是有毒的,脏腑器官被毒素感染,所以人也没有坚持多久,在意识还清醒的时候他给袁世凯写了封信,简述了遇害经过并敦劝袁要善待民国保障民权。这里有两个要点,子弹带毒说明杀手必欲治宋于死地。宋给袁写信,字里行间并无责备之言,对袁没有一丝怀疑态度。

我们在网上看宋躺在椅子上的照片有没有发现反常的地方呢?细心人的会发现,宋的眼是闭著,照像还闭眼?的确,这是因为照片是在他死后拍的,宋临终在侧陪护的国民党要人有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在给宋拍摄遗照之前,于右任还提议拍一张赤裸上半身把伤口露出来的遗照,昭示宋死的惨状并控诉对凶手的愤怒。

宋案是民初一桩公案,案情看似简单,其实扑朔迷离,疑点众多。

疑点主要指向两个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袁世凯。

孙和宋有矛盾,而且还很多,比如在孙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关于采取总统制和内阁制的问题上,孙当然不愿做个摆设,而宋则主张采取责任内阁制,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这里面的意思,我打个比方,普京、奥巴马、马克龙就是总统制的总统,在国内说了算。日本的首相、泰国的总理、英国的首相这就是责任内阁制的总理,在国内虽然上面还有什么女王天皇啥的,但是具体还是总理说的算。可以这么理解,虽然实际上解释起来,再用一万字也不一定说清楚。

孙要当有实权的总统,宋教仁要实行责任内阁,这不明摆著给孙上眼药吗?孙能高兴吗?于是孙的第一任内阁里,宋榜上无名,虽然孙提议由宋来担任内务部长,但没有获得通过,其他阁员基本毫无异议就被通过,更有人认为宋想自己当阁揆揽实权。然而尴尬的还在后面,袁继任临时大总统前,孙及身边重要干部均认为袁应在南京就职,目的是可以调虎离山,南京方面革命军队还很雄厚,便于就近监视,这里面还闹出个乌龙事件,南京临时参议院在定都南京与北京并无定见,意见不统一,给袁发的咨文交到孙手里签字盖章的时候,孙勃然大怒,认为议会没有领会到领袖意志,于是又有专人去疏通议会,最后才统一了意见,要袁来南京就职。此时宋的意见是在北京定都,让袁在北京就任。这就不太和谐了,说轻点是又给孙上了点眼药,严重点就是忤逆领袖。虽然此事以袁的灵活手腕化解掉了,最终还是定都北京,但宋的种种行为已经使孙感到非常不快了。更尴尬的是,为了给袁上个紧箍咒,南京方面决定把已经议定好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具体落实就需要一部宪法,但临时参议院是无权制定宪法的,于是宋一夜之间草就那部著名的《天坛宪草》,这部宪草也是袁继孙之后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采用的宪法草案,在此以后的很多年里,围绕著这部宪法,南北两政府的护法运动以及这部宪草背后的议员身份问题,大打笔墨官司,甚至兵戎相见。

为什么要由宋来执笔呢?因为纵观同盟会会员,除了宋,没有人能够担当此任,宋在日留学期间精研各国宪法,深得责任内阁精髓,著述颇丰,是个水平很高的宪政学者,既然又要改成责任内阁制,所以这个任务就非宋莫属了,尴尬的氛围是,宋当初坚持责任内阁,孙不同意,要把位子让出去了,又要改行责任内阁制,到底什么意思吗?不信任袁是肯定的,但早干嘛去了?明显是看人下菜碟嘛,人家宋好歹也是华兴会元老之一嘛。

众所周知的是,同盟会由孙发起的兴中会以及黄兴、陈天华、章士钊、刘揆一等人发起的华兴会以及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发起的光复会三会合一的反清同盟会,这里面,三会之间的矛盾狠多,光复会早早就退出了,陶成章甚至还派人在南洋一带断兴中会募捐的财路,所以被陈其美的小弟蒋志清(常凯申)及杀手暗杀了。华兴会由于宽仁大度的黄兴从中转寰,虽然也与兴中会矛盾重重,但终究还是一体。孙黄二人之间纠葛也见诸于史,由于主旨相去有点远,所以到此打住。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后,宋终于可以施展政治抱负了,由于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后,党派概念已经淡化了,政府内有很多原来的君主立宪派分子,宋有感于此,又加对章士钊的毁党造党之论深以为然,决心要在国会内造成第一大党优势,于是在他的游说下,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国民党问世了,而国会参、众两院,国民党人数均占优。这里面包括孙嫡系的丙辰俱乐部派、吴景濂的益友社系(中间派,吴也被称为猪仔议员领袖)、谷钟秀、张耀曾的老政学系(与孙对著干),还有其他的什么韬园系、这个系那个系的,总归在国民党这个大党下,由孙出任理事长(不叫总理了),宋任代理理事长。此前孙黄已明确表示不任总理,不竞选总统,所以国会第一大党党魁(虽是代理)的宋,担任总理就呼之欲出了。于是孙的一些铁杆粉丝就有些不快了,比如号称杨梅大都督的陈其美(患梅毒,无法生育,其侄果夫、立夫,被常凯申一路提携,一直干成立公、果老)就有这个动机(或许还是受人指使)和能力(在他的地盘上海)把宋干掉。

宋是个组织能力很强的人,同时也很雄辩,口才很好,理论水平也是出类拔萃,《天坛宪草》虽然对袁世凯有颇多限制,袁此人,千不好,万不好,有一点是很可贵的,爱才。宋这样的人杰,袁当然要笼络一下,于是,一本50万元的支票本送给他作活动经费,让他随意取用,宋只是略支取了一点点就送还了。袁大吃一惊,一个不贪权、不被金钱所动只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人是多么可怕,要知道袁笼络人的手段那是相当厉害,不少老同盟会都被他延揽了过去,比如魏宸组,刘揆一,孙毓筠。袁笼络人的特点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让人无法拒绝。袁是否起了杀心?可能有,有没有动机呢?当然有。但是下命令了吗?未必。袁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会顾及后果,他不可能一出手就把自己搞臭。但他手下的人就不这么想了,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这一向是中国幕僚的传统,于是,证据链完整的赵秉钧、洪述祖、应夔丞、武士英谋害宋教仁的案情就大白天下了。虽然疑窦很多,但这几乎是主流看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看一看,这里不再赘述了。有趣的一幕是上海法庭票传总理赵秉钧问询宋案,然后北京法庭票传黄兴质询铁血暗杀团一案以为抵制,最后黄兴说随传随到,赵秉钧直接下台不干总理了。

题主问谁受益大,意思就是想让答题者分析下谁嫌疑最大,据我看,孙、袁二人都有受益,因为宋对二人都有威胁。宋上位了,以党魁出任总理,孙是否该退居二线了?宋倡导的责任内阁制,以宋的能力,必然会坐实,像袁那样视权力为生命的人,岂容宋翻云覆雨。但袁是直接受益者,孙是间接受益者,袁因此事被臭了一把,孙因此事跟袁闹翻,发动了二次革命,还没打过袁,逃到日本去了,最终还是袁受益了。但这里面的偶然因素太多,笔者不学,实在难以分清孰是孰非。历史的真相只能无限接近,其实这也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众说纷纭的背后是探寻历史的乐趣使然。


谁刺杀了宋教仁?

与暗杀时代黑帮出身国民党时期制造的很多无头暗杀悬案一样,宋教仁被刺杀一百多年后今天,仍是一桩争论不休悬案。

为争权而恐怖暗杀,是同盟会国民党近一个世纪的暗杀宗旨,从蔡元培吴樾恐怖暗团1905年,暗杀出洋考察立宪进步五大臣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蒋三世在美国暗杀反对法西斯蒋家王朝作家江南结束,一部黑帮国民党历史,就是一部为争夺权力,不惜外部暗怖暗杀,和黑帮内部自相残杀史!

1904陶成章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光复会,同年黄兴宋教仁成立的湖南华兴会,等多个反清排满组织,1905被曰本侵华黑龙会内田良平撮合为同盟会,并指定粤系铁杆汉奸孙文为同盟会名义上的帮主,内田良平为核心领导和精神领袖。

由于孙文的贪污和品质等问题,引起宋教仁和陶成章等人上街抗议,要求罢免孙文名义领导职务未果,后来陶成章被陈其美蒋介石暗杀在医院里,宋教仁幸免。

在所谓武装起义革命问题上,孙文与宋教仁水火不容,孙文坚持在皇帝鞭长莫及边疆地区起义,而宋教仁极力主张中部长江流域起义,互不妥协。

1912孙文16票南京政府政立后,宋教仁与孙文正面开展激烈争夺权力交锋,宋教仁要用内阁制限制孙文总统权力,孙文坚持总统制,以孙文取胜告终。

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及其它党派整合成立国民党,不但夺了孙文党权,窥视国家最高权力,企图以政党控制国家实权,用内阁制实行党国家天下的国民党内阁独裁制,架空总统袁世凯,彻底抛弁孙文,而且到处宣扬孙文是不适应时代的废弁人物。

往日宋教仁于孙文的尖锐对立,和此时宋教仁的野心膨胀和猖狂,不但是权力欲更强的孙文接受不了,更让紧跟曰本主子的孙文粤帮系也接受不了,他们和孙文一样,面临著被宋教仁边缘化和抛出权力中心的危险。

孙文此时,和每一次失败潜逃日本一样,在日本独自舔伤和寻找主子势力,另作打算。

而此时和孙文一路的陈其美,再起灭掉宋教仁杀机,彻底结束一贯与孙文作对的死敌,扫除孙文通向最高权力宝座障碍,正当其时,不可再拖。

宋教仁的被杀,心中有鬼的孙文马上抛弁宋教仁的国民党,害怕再次失去权力的孙文,成立宣誓效忠自已的中华革命党,比宋教仁党国家天下更为极权的走向纳粹化。

陈其美刺宋后,当时最大受损失的是湘系黄兴,不但痛失结义盟友,军事地位也受到后起的蒋介石挑战,最后不得不自已识趣离开孙文粤系,远远漂流美国,成为孙党抛弁边缘人。受益最大者先是孙文,而最终受益者是蒋家王朝岛始帝蒋介石,蒋一世岛主收获全部成果。


最近十几年,网路各种为汉奸国贼翻案,民族英雄各种被黑,网路黑手为哪般?阴谋论者讨论最多的就是认为孙中山是幕后黑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宋教仁遇刺案,当时的所有媒体针对的都是袁世凯,赵秉钧,黄兴,陈其美四人,没有任何人去怀疑孙中山,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宋教仁的权利完全是孙中山自愿转移给他的,孙中山已经退出政治核心,他要搞事完全没有必要让宋教仁站到前台再搞事把宋教仁干掉,那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现在的人把宋教仁捧得太高了,说什么影响力碾压孙中山,真是可笑,无知至极。再说宋教仁被刺杀案,完全没必要搞这么多猜想,各种阴谋论,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从应桂馨家里搜查出的几十份和洪述祖之间的电报已经很明确证明应桂馨提出杀掉宋教仁,让洪述祖向上级报告,洪述祖私自同意(或者代表上级同意)刺杀计划,那么洪述祖的上级是谁,赵秉钧也,凶手是他吗?根据文献资料,赵秉钧在知道宋教仁被刺杀后,还没死,应桂馨也没被抓,赵秉钧第二天就向袁世凯提出辞职,袁世凯没有批准,后来赵秉钧多次提出辞职,这就几乎排除了赵秉钧的嫌疑。那么洪述祖的上级还有谁?是他自己私自决定还是某个上级同意的?

还有的人认为陈其美是凶手,或者陈其美是按照孙中山的指使策划刺杀宋教仁,这也是荒谬的,刺杀案几天后,北京赵秉钧办公处收到一份应桂馨实名寄出的讨伐檄文,说自己发现了这个反动宣传资料,所以寄给赵秉钧看看,和从应桂馨家里搜查到的檄文是一样的,檄文有十几份,收信地址已经写好,是准备寄给全国各大媒体的,檄文里把民国南北十多个知名政治人物孙中山袁世凯黄兴赵秉钧之人都批判了一顿,然后经过「法院」批准,决定诛杀宋教仁,檄文骂了很多人,就漏了一个,那就是陈其美,这里面可是暗藏杀机啊,后来大家就认为陈其美嫌疑很大,但是要知道应桂馨曾经做过陈其美的部下,后来因为违法被陈其美扫地出门了,应桂馨恨陈其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应桂馨只能去投奔袁世凯,经过现代某个学者的考证,这个檄文的作者100%就是应桂馨本人,所谓「法院」的副审判长和检察官的名字正是应桂馨几个亲戚和他的姓名组合而来。因此,这是否属于故意陷害呢?再说宋教仁被刺杀后,孙中山回到中国,认为袁世凯是凶手,坚决要求二次革命,北伐袁世凯,但是陈其美多次公开反对孙中山的意见,反对北伐,这说明两人之间并无默契,不存在孙中山主使陈其美刺杀宋教仁。

好多阴谋论者说孙中山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简直可笑,南北谈判的时候孙中山大公无私让了总统之位给袁世凯,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想通过战争打败北洋军几乎没有可能,这才没多久呢,很多人都主张通过法律解决这个事件,但是孙中山吃了枪药了,立刻力主兴兵二次革命去讨伐袁世凯,这是孙中山自己找死吗,事实是他确实找死,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了,大家一起慌忙溃逃日本,这他妈叫做获利最大?瞎了狗眼了吧。后来孙中山几番沉沦,要不是苏联支持,哪里还有翻身的机会。


虽然在刑侦学上有说法是——谁受益,谁有嫌疑。但我们似乎也不能以此作为推理的全部依据。本文只讨论宋案的后果,不讨论真凶是谁。

一:袁世凯不是受益人

可以肯定的是,袁世凯,以及国务总理赵秉钧,都不是刺宋案的受益人。

有朋友说了,袁世凯怎么不是受益人?宋教仁死了,没有人跟袁世凯争权了呀!

这是完全的胡说,因为宋教仁虽然不能以国务总理的身份跟袁世凯争权了,但刺宋案引起的轩然大波直接引发了二次革命,国民党和袁世凯彻底翻脸,发动了覆盖半个中国的内战。这个后果,比宋教仁活著严重的多!

宋教仁身系国家重任,对于他的行动,任何人都不可能想不到这点。袁世凯在宋案之后不仅没有捞到好处,甚至连总统大位都差点不保。

而且在宋案之前,袁世凯对宋真是百般拉拢,送钱送官说好话,宋教仁对袁世凯也并不反感。甚至连他的遗书,都是写给袁世凯而不是孙中山,可见他完全不相信袁世凯是杀他的凶手。

二:孙中山、陈其美等人——极大受益

宋教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宋教仁一辈子最擅长的,除了法律之外,就是搞组织。

可以说,孙中山搞的同盟会,本质上就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黑社会,既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规定章程,也没有严密的运营方式,战略战术,同盟会组织松散,一团江湖气。

而这样的组织,是肯定适应不了辛亥革命后的形势的。所以宋教仁出面整党,搞组织,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了诸多的地方实力派和其他政治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国民党。

虽然孙中山是国民党的精神领袖,但实际上国民党的成立,完全依赖于宋教仁,他是真正的党魁。而且宋教仁精于宪政,对搞议会政治很有一套,所以最终由他担任国民党代表赢得了选举,即将出任国务总理。

然后他死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宋教仁出任总理——实权派国务总理+国民党党魁。孙中山往哪放?

而且,孙中山和他的马仔陈其美,对议会和民主政治的理解与宋教仁多有不同,二者在政见上并不一致。后来证明,指使凶手武士英的人叫应桂馨,而应是上海青帮的头面人物。而上海青帮的老大是陈其美。

三:地方军阀、外国势力——受益

前头说了,宋教仁搞组织很有一套。当时各省的势力,多被吸纳入国民党。

辛亥革命初期的全国形势,由于袁世凯的存在,在地方上虽然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但敢闹事的却没有,中央的权威依然很高。而由于军阀不掌握地方的全部权力,地方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云集北京,想要在中央政府和议会中占住位置。

而宋教仁,给了他们最好的平台。对于落后的中国统治阶级而言,大家并不知道民主宪政为何物,但宋教仁懂。所以宋教仁把他们通通吸纳进国民党,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

如果按照宪法的设想,宋教仁管行政,袁世凯当总统,那么北洋的军权结合团结了全国知识阶层的国民党,民国的中央政府一定能够建立起来,也就没有后来袁世凯称帝,全国分崩离析的事情了。

而宋教仁死后,天下大乱,民国的框架不在了,地方文人势力也就没有了在中央参政的机会,这时候,军阀的机会来了。

后来袁世凯死后,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的手下,大量的幕僚、文官,以及帮助他们的地主阶级代表,很多都是从北京政府「回流」过来的,宋教仁不死,岂容他们如此?

至于外国势力,主要指的是日本。

对于中国的民主化改革,英美各国是比较欢迎的。因为民主宪政的国家代表著团结与稳定,能够让英美踏踏实实的薅中国的羊毛。

而日本则不然,日本希望中国乱,希望中国一盘散沙。中国不乱,日本哪有机会呢?一个成熟,有威望的民国中央政府,是日本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宋教仁之死对日本的帮助是巨大的。宋案的发生标志著中国宪政的曙光刚刚诞生就消失了,辛苦取得的和平化为泡影。很快,中国又回到了「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民国短暂的统一结束了……


很多人回答民国宋教仁被刺,过后谁受益都答错了方向。大家要注意的是,问题的重是放在受益上。

我的答案是:孙中山、黄兴等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人受益,而袁世凯则受难。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其实这个刺宋的案件,和清末刺马的案件是一样的。清末刺马案作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起因就是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猛的一看貌似刺杀行为是曾国藩的湘军集团要马新贻死,但按照历史事件的变化,我们发现刺马案之后,湘军集团的三百多名官员被贬,曾国藩也不得不裁撤兵员,以至于有刺马案后湘军自断臂膀之说。

返回头看刺宋案,袁世凯和曾国藩处境基本是一样的,宋教仁一死,二次革命立刻来到。袁世凯别说皇帝梦了,差点闹一个身死族灭。直到现在袁世凯后人子孙都名声不彰。而孙中山等人则趁机推行自己的改组方案,继续按照自己理念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完全摒弃了宋教仁的三权分立,继续推行他们的五权宪法主张。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当时宋教仁之所以会出现在上海火车站,是因为要北上组阁,所谓组阁和现在的英法等国的责任内阁相似,说白了就是当个首相。

而宋教仁之所以能认为自己当上首相,是因为在国会选举中,彼时的国民党已然是第一大党派;而组阁的前提条件就是能以优势票数控制国会。

那么问题就来了,宋教仁宣传鼓动国会选举,一旦借此再成为内阁总理,党派首领加实权总理之下,孙中山等人往哪里搁?

而且谋刺宋教仁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记。

第一、让袁世凯无论如何无法摆脱嫌疑;迫使他接受孙中山等人提出的主张。

第二、让时任内阁总理赵秉钧无法摆脱嫌疑,甚至因为他是宋教仁密友,导致他背上卖友骂名;从而得到袁世凯以下、法律上最为重要的总理职位。

第三:遏制沪军都督陈其美,要知道陈其美也是同盟会大佬,而且他与宋教仁共同活动来很长时间,一旦宋教仁死亡,陈其美也必然要寻求庇佑,那么他能投向谁呢?自然是孙中山了。从而得到一个根据地。

因此,最终结果就是宋教仁遇刺,孙中山最为收益。


一、宋教仁遇刺前孙中山为何避而不见?

在宋教仁的精心策划下,国民党才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第一次国会选举。眼看宋教仁即将成为内阁总理,成为一颗政治新星,而志向远大而又落落寡欢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又会做何想法呢?毕竟,宋教仁当时才三十出头,太年轻了! ???

二、【宋教仁案】

所有人都以为宋教仁的死是一种政治暗杀,他是死于政治权力斗争的不光彩一面,可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宋教仁遗书中的一句话:

」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

「调和南北」——这才是宋教仁真正的死因!

谁最不希望南北调和?

袁世凯?那他早就动手消灭国民党了,因为他确实有那个实力,还有效忠自己的北洋军,完全不用承认选举结果,何必邀请宋教仁北上组阁,更不用让国民党有时间司法解决宋案;

孙中山?如果他不想让南北和解,他何必放弃公权力,安心铁路民生,答应不涉政,此外孙先生不会不知道当时国民党实力如何,岂会做这种自杀式的袭击?

所以,凶手是一个不希望南北调和的人,谁最希望孙中山和袁世凯打个你死我活?

所以凶手只有一个:满清遗老!

章太炎在其《自订年谱》中明确证明:他亲眼看见徐世昌受满清遗老命令暗中接洽国民党,表示如果孙中山愿意让载沣做大总统,他们就能让冯国璋、张勋调转枪口消灭袁世凯,是孙中山先生严词拒绝了这个条件,才导致二次革命失败的。

评:宋教仁案是个谜,傍观者只有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敢百分之百确定,刺杀他的人肯定是袁世凯派出去的。

宋教仁的政策对于袁世凯的杀伤是最大的,所以袁世凯是最希望他死的那个,在这之前我写过一些问答。详细介绍了宋教仁,他的政策为什么对于袁世凯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宋教仁是什么样的一种政策呢?就是国家就是一口大锅子,政府的作用就是将里面的饭平分给全国各个地区的人,袁世凯的意思就是无论什么饭,全是我的,我全要了。

孙中山稍微仁慈一点儿,他说我们先把这个饭根据种类,稍微分一下,分成不同的饭以后,然后在任由懂得这一个领域的人去把这些饭再给分一下。

宋教仁是最激进的那个,他要求饭不能够一个人说了算,也别把它分成几个种类了,这样烦,我们大家社会上的精英坐在一起把这个饭给分一下。

事实上,宋教仁的这个说法最引起大家的共鸣,尤其是社会上那些精英人士,这些人早些年的时候,或者留过南阳或者去其他国家留过学,总之带著先进的知识和文化进入祖国创建了自己的财富,以后很想把这些财富转化成权利。

但是如果按照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意思,他们是没有办法参与到这种权力分配里面的,我如果按照宋教仁的意思我就可以。参与到权力的分配之中,大家都有饭吃,大家都有分配饭的权利,所以我认为,袁世凯不可靠我全心全意支持你宋教仁。

宋教仁可以说得到当时社会上层一大堆精英的支持,这些人代表什么,这些人就代表社会上的财富底下的人埋头苦干,小农经济,但是这些人是真真实实在创造财富的人,而且很多人都有国外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宋教仁把这一批人集合在自己手里,这个权利,这个团体对于整个中国政治影响有多大。我相信不言而喻。

对于孙中山还说他没什么事情。这无论怎么发展都是国民党蓬勃生长的一个时期,而且孙中山已经功成名就了无论国民党如何发展,孙中山稳居国父的位置,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况且对于袁世凯从她手里把大总统的位置给抢走这一点,孙中山也是感到不爽的,能够让袁世凯吃瘪,孙中山心里也是挺开心的。

对于袁世凯来说,他是最不想要这种情况诞生的人,皇帝的服装我都已经准备好了,你这个时候告诉我你要把这一切全部收回去,这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同意这种事情发生,如果我同意了,我这大半辈子奋斗的一切,将一化为乌有,我怎么可能甘心?

所以袁世凯比起孙中山来说,想要杀宋教仁的心。可以化为实质,如果眼神能够杀人,袁世凯见到宋教仁的那一刻就已经把他杀死千百回了。

所以宋教仁意识袁世凯的收益最大,孙中山反而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损失,这一点对于孙中山来说,他如果真的怕人去杀宋教仁就是自己傻了。但是事实证明,孙中山不傻,在利益的问题上面,孙中山从来都没有糊涂过,所以他怎么可能去刺杀宋教仁。唯一能够刺杀宋教仁或者说有动机去刺杀宋教仁的,就是袁世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