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0505-6.jpg
Aki-0505-6.jpg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每年一到五月,「孝亲」这两个字,总是会无悬念地再度登上年度热搜榜成为热门的关键字。不仅百工百业爱用它来行销各项产品,就连平常不那么孝顺的孩子们,也不免俗地要「被过母亲节」来证明一下自己很爱妈妈、麻咪、阿母,我老娘…之以下省略。

但今天不是要长篇大论的赞颂父母恩到底多伟大,今天来聊聊,关于「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责任教养。

可能许多父母都会普遍地认为,女孩比男孩好教吧(?)在父母心中,也许女儿在行为及思想的养成与约束上确实比儿子来得容易些,但对女儿的记挂、担心却绝对比儿子大上许多。

「教养子女是艺术,不是科学」,在日新月异的今日世界,我们接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教养讯息;同时,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养环境,身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说服自己体认,父母不是只有「养育」的责任,不能迳自把「教育」丢给学校及社会。我们要明白,陪伴儿女一起与社会建立起正确的连结,是身为一个好父母的标配,也是让心爱的宝贝们能培养出真正自我的关键。

Aki-0505-3.jpg
Aki-0505-3.jpg

一、 网路泡泡

在网路世代几乎等于全世界的现在,我们应该要先让孩子们理解「自己应该在哪里」的归属感。

他们必须知道,他们来自何处、现在在哪里,要往哪里去?长期陷在网路泡泡中的青少年会发现,他们很难得到那个「归属感」。他们总想把自己的形象包装得很酷、很流行,而不是回家做真正的自己。

这些对一个正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都发生得太早了。为了防止这些病态的执迷,身为父母的你,必须清楚地了解她们在电脑前是什么身分。

二、 心智

「早」等于「好」吗?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父母都会陷入一种「别让我的小孩输在起跑点」上的迷思,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无论公托或私托,早在一个四五岁大的娃儿课表中,就安排许多了学习「读和写」的课程。

这不是指书本对幼儿教育不好,而是问题在于,太早让孩子在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学习阅读与书写,真的好吗?

举例芬兰(芬兰为学生素养能力国际评量计划PISA中第一名的国家),芬兰的孩子七岁才能上学,七岁前的孩子不是在家里,就是上幼儿园玩游戏、在户外玩、躺在草地上看云…就是不学读和写。

在对的时间才做对的事,也是一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 心灵

亲爱的父母,我们必须有一个体认,「你的女儿不是你的复制品」,就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同义词。

虽说青春期中的孩子常常都会让父母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很多既有的认知与观念也会在一夕之间改变,但这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必须共同陪伴他们经历的重要过程,就有如当一个小女孩要长成一位少女时,会面临到的心灵特质:「阳刚和阴柔」。

我们每个人都有阳刚和阴柔的一面,虽然在几十年前,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阳刚与阴柔是对立的;但随著社会结构与型态的演化及改变,我们渐渐了解与接受,每个我们,都可以非常阳刚,也可以非常阴柔,它并不是一种单面向、「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当一个女孩开始转变成女人时,我们要适时的提醒她、引导她,阳刚与阴柔是一个双面向的「兼和关系」,两者并不相斥;让她找出自己内在的阳刚面和阴柔面,然后保持平衡,完整地发展自我,这是她「转大人」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关键。

Aki-0505-4.jpg
Aki-0505-4.jpg

亲爱的把拔麻麻,让自己的宝贝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并肯定「自己是谁」,永远比「我看起来怎样」来得重要许多;生孩子不难、养孩子也不难,但如何教育好小孩,让她或他们在每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用成熟及尊重的态度分享与陪伴,是我们与孩子们必须共学的课题。

-本文参自《棉花糖女孩》,利奥纳德.萨克斯著-远流出版

原文连结:

身为父母不能忽视的「责任教养」!这3个重要关键,决定孩子未来的性格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