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三是我的家乡南左泉逢山(庙会)的日子,恰值清明节放假期间,一大早就爬起来急急匆匆的往家赶,紧赶慢赶的,开车还是进不了村,只有把车停在村外走一段路了。老家人逛庙会叫“赶山”,上次赶山还是上个世纪的1994年,说起来已经过去了25年,当年的少年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真是慨叹时光流年,岁月蹉跎,记忆中的庙会同现实更有了些许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赶山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就看赶山的市场上人头攒动,人群熙熙攘攘,沸沸扬扬。

阳春三月的乡村庙会 社会 第1张

既然是庙会,顾名思义以前是有座庙的,小时候也经常听老人们讲在家东曾经有座庙,但是在破四旧的年代里被拆了,三月三是逛庙会的日子,四里八乡的人们在这一天会到庙里烧香祈福,既然人流量多了,自然就产生了市场效应,苏北、鲁南、鲁西等地方的商贾云集到此处参与此盛会。关于逢山的缘由也有很多种,有人从周朝、魏晋、唐朝等诗词里面考证是过上巳节,也有人说是修禊活动等不一而论。

阳春三月的乡村庙会 社会 第2张

逢山这一天就看那些赶山的人们: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喜气洋洋,以前逢山的时候都有一些扎戏台,唱大戏的好不热闹,也有不少“跑江湖”的马戏团或者杂技团等,他们一般都在三月三之前一周就驻扎到了南左泉,在我们这些老百姓看来,那些“江湖人”个个都身怀绝技,大小空翻,闪转腾挪都是真功夫,几个人挂在竹竿上面悠来悠去,让下面观看的人都为他们惊险的表演捏一把汗,很可惜,现在逢山这些表演已经看不到了。

阳春三月的乡村庙会 社会 第3张

现在逢山好像是城里的“购物节”,唯一的区别就是产品的档次差一些,卖菜的、卖儿童玩具的、卖小吃的、卖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的……其中卖吃的和卖玩具的占据了半壁江山。一般的商品价格也不贵,玩具都在十几块钱到几十块钱而已,所以逢山是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可以缠着大人给买几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琳琅满目的各种玩具,有电动带声音能活动的,有传统手工制作的,各种玩具枪和木刀、木剑、鬼脸等应有尽有。

阳春三月的乡村庙会 社会 第4张

三月三也是亲友相聚的日子,那些在南左泉有亲戚的人,赶山到了中午的时候,也挤累了,该买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买齐了,自然要到亲戚家开始喝酒吃饭。南左泉的人家在三月三这天都会早早的准备酒菜,热情款待那些来赶山的亲朋好友,如今还是讲究山东的那一些老规矩,老爷们一桌,妇女和小孩子一桌,大家各自坐在属于自己的桌前,一起说着赶山的趣事,当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之后,也就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了,微醺的客人同主人告别,待到来年再来赶山。

阳春三月的乡村庙会 社会 第5张

说起逛庙会,赶山,我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当下,更多的是一个放松心情的节日,物质丰富难挡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或许这就是很多人现在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是没有以前那么快乐的原因。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无论干什么都是急急忙忙,行色匆匆,唯恐一时的放松而被时代所抛弃,认真想来真是杞人忧天了,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你的岗位换了别人或许比你做的更好。难得趁着赶山的时候,何不放下所有工作,带着孩子买买买,同亲朋好友一醉方休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