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纵横来强势答一波,魏国吞并秦国后能不能统一天下,其实就看自己牙口好不好,如果能消化,自然是一统天下,如果消化不了,那自然不可能统一天下!

魏国有没有吞并秦国的实力

很多人都认为,魏国四战之地,根本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必要条件,并且也认为魏国吞并不了秦国。

其实,魏国不是没有灭秦的实力,而是没有灭秦动力。

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大国,任何一个国家其实都是吊打的,魏文侯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深入的变法,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文化的综合性质的改革,使魏国甚至超越以前的晋国。

在春秋时期也一直是晋国称霸,春秋五霸四出于晋,不是空穴来风,晋国作为中原大国,是超越一切的存在,到魏文侯变法后,实力更是进一步提升。

(这还不是魏国全盛时期,全盛的时候赵燕之间的中山国也被吞并)

在魏文侯的主持下,建立了堪称中国最早的职业重装甲兵——魏武卒,可以算作战国时期的特种兵了,这支军队厉害到什么程度,关于吴起伐秦打的秦军什么样不清楚,但是秦国最肥沃的土地河西之地是抢来了。

如果不是魏文侯去世,魏国的扩张开始转移到中原,或许早就没有秦国了。

魏国吞并秦国后会遭来各国的共同抵制吗?

很多人认为,战国七雄,少一个都破坏了均衡,因此,各方会极力帮助秦国,或者联手击败魏国。

战国七雄并不是战国时期的叫法,而是后期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总结并进行的定性,在战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管这段历史都叫「六国」,在苏洵的文章《六国论》中,也是直接称为六国,当时中原鄙秦,根本不当做大国看。

之所以,人们会认为秦国一直都很厉害,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六国的史书全烧了,人们看待历史的视角基本只能从秦国的视角来看。

战国称为兼并战争,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兼并他国来发展自己,兼并是常态,楚国和齐国在发展中大概各自兼并三四十个诸侯国,很多大国,包括称为「春秋五霸」(多种说法)中的宋国和越国,都是在战国时期被兼并的。魏国当时灭秦国,估计都不会有齐国灭宋国那样有影响力。

所以,秦被灭了,其实就和梁国被灭一样,梁国是哪个,其实我也不知道。

魏国吞并秦国会不会一统天下

(这个图得点开看的仔细一点)

战国趋向于统一是必然的,春秋时期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都被兼并了,到战国中期,基本就剩十个八个了,因为文化同宗同源,都是由西周分封出去的,统一是必然,但是谁统一都有可能,不一定非是秦国。

其实,战国初期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恰恰是魏国,然而,魏国灭了秦国依然没有用,毕竟当然的秦国不止一提,只是能增加魏国的战略纵深。

后来应该会形成齐、楚、魏、赵四国争霸的局面吧!或者还会杀出一个黑马也说不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那种游戏,就是几个国家,但是每个伺服器排名第一的国家都不固定,这就是战国,一个充满偶然与必然的时代。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大融合时期,统一也成必然趋势。

魏国是战国时期首先强大起来称霸的国家

,如果在战国时期魏国吞并了秦国,也许会一统天下。秦国统一六国是偶然中的必然,天下一定会统一这是必然的,统一的是秦国这是偶然的。

魏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也拥有了统一的实力。魏国它是最先进行变法改革的国家,李悝变法是的魏国开始国富民强了起来,使魏国呈现出一种蒸蒸向上的发展趋势。

魏国是可谓是人才型国家,并且魏国也任用了很多有作为的有才之士,如魏文侯时期就任用瞿璜为相改革弊政,任用李悝推行变法使魏有了物质基础,任用乐羊为将卫国拓疆。这些都为魏国的强大称霸奠定了基础。魏国的作战装备在当时来说可是比其他国家先进精良的。

魏国在当时还四处征战灭了不少国家,并且当时的秦国被魏国进攻的元气大伤。魏文侯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有著强烈的忧患意识,励精图治,任用贤才,自己也有文韬武略。

统一是必然的,那么统一者这个偶然可以是秦国也可以是魏国。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魏国就算吞并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也不会是魏国,只会是赵国。魏国与秦国百年世仇,秦人又悍不畏死,魏国就算形式上占领了秦国,也只是多了一个火药桶而已。君子之泽,三世而竭。魏国没有统一天下的法治基础与天命!

1、秦人好战,魏国消化秦国的风险太大

秦人是华夏各部族中最善战的一支,本身就是以武立国的一个善战之邦。当年周平王东迁,华夏诸侯莫敢相救,畏戎人之威也!秦人则全族成兵,以五万骑兵对抗八万戎人骑兵,战而胜之,杀的戎人只剩数万人逃回。之后周王室把戎人占领的西周故土分封给秦人,许其立国,秦人又在戎人的海洋中血战到底,终于立国成功,且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魏国虽强,但根基不足,元气未古,立国才四十余年。魏国能击败大秦,也能灭了大秦,但是却免不了长期跟秦人打游击战。秦国是老国大国,魏国是新国强国,二者相斗,魏国要花大力气消化秦国。如果魏国在灭秦化秦的过程中,楚国、韩国、赵国三国攻击魏国本土,那么魏国得不偿失!

2、魏国法治松懈,人才流失

魏国第三代国君魏惠王是个花花公子,虽非昏君,但绝不是明君。如果魏惠王全力支持庞涓,倾魏国全力,灭秦不是难事!难在之后化秦入魏。

魏国尽管最先变法,但是在第三代国君时贪腐已经严重,阶级固化已经形成,人才很难获得重用。国政不修,吏治不严,虽强必衰;法治不固,人才不用,虽兴必亡。因此魏国没有统一天下的法治根基与人才基础,化秦入魏可能会进一步削弱魏国实力!

3、姬姓以衰,嬴姓当兴

魏国是姬姓魏氏,说起来算是周王室的旁系支脉。周朝国运衰微,从天命角度看,姬姓已经不得上天保佑,当兴的是嬴姓。舜帝赐给伯益嬴姓的时候曾说「嬴姓后裔当大出于天下」。因此从冥冥天意中可知,如果魏灭秦,则赵国有统一天下的天命所在,因为赵国是嬴姓!

当然第三点是不科学的,有前两点足以判定魏国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与实力?


如果魏国吞并了秦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魏国人(河南)挺涨本事,还想吞并秦国,不知道井盖服不服?

魏国虽然文侯武侯两代经营走向全盛,但从没有在对秦战争中获得绝对优势。

出于《大秦帝国》小说和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认为秦国在商鞅变法前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情况和甲午战争后的清廷一样。

事实上,当时的魏国根本没有灭亡秦国的实力,更没有灭亡秦国的计划!

秦魏之争主要发生在河西之地,那丹水君给你介绍一五次河西之战。

河西,指的是晋陕大峡谷以西的土地。

1,第一次河西之战。魏军主力稳扎稳打,吞并河西,建立西河郡。

当时的秦国,内乱不断,而魏国的魏文侯任用吴起,李悝,西门豹等人,成为中原强国。

强大的国力加正确的战略,面对拉肚子的对手,魏国毫无悬念的碾压秦国。

2,第二次河西之战。秦国50万大军,面对魏国西河郡5万兵,被杀得大败。

秦国能聚集50万大军攻打魏国西河郡,可见春秋时期的四大强国不是吹出来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秦国,始终是另六国侧目的庞然大物。

魏国西河郡,就是秦国的河西故地,吴起几年的治理,让河西成了魏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实名不虚传。

3,第三次河西之战。秦国三战三捷,尤其是石门之战,斩首八万魏军。而石门,距离魏国首都安邑,已经很近了。

秦孝公父亲秦献公,稳定秦国局势,秦国国力上升,谋求东进,收复河西。名将章蛟,石门之战青史留名。

石门之战后,庞涓率领主力军杀入秦国腹地,威胁秦都栎阳,尤其是秦献公突然死去,秦国只好归还土地,罢兵求和。

《大秦帝国》以这样的局面开头,秦献公被黑的太惨了。

魏国此时如果乘胜追击,要灭亡秦国,也不难,只是魏国不可能承受齐楚等国的合理一击。

4,第四次河西之战。秦军趁齐魏桂陵之战之际,攻破魏都安邑,然而魏军主力回归后,秦军再一次被揍得满地找牙。

这一次发生在商鞅变法期间,秦军主将是商鞅。《大秦帝国》第一部说商鞅一战而收复河西,纯属意淫。

5,第五次河西之战。马陵之战,魏国霸权陨落。商鞅假意议和,诱捕公子卬,然而没什么卵用。秦惠文王杀商鞅,重用公孙衍,用9年时间,终于收复河西之地。

商鞅在这一次战争中,表现乏善可陈,诱捕公子卬这种事,实在做的太恶心。难怪魏国人讨厌他。

金边银角草地皮,魏国四战之地,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先天条件,对上秦国这样不死不休的对手,本来就是凶多吉少。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不请自来。首先,这是个假设性问题。正常情况下,魏国根本吞并不了秦国,没有那个实力。但如果假设魏国吞并了秦国的情况下,想要一统天下,魏国需要具备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战略纵深。这个可说是一统天下的先决条件。魏国,可以说是最可怜的国家,位于四战之地,腹背受敌。但如果吞并秦国,魏国就有了地理优势,西面为高山,有了依托和战略纵深,有了周旋之地。

第二,政治稳定,法制完备。从历史上的魏国来说,政治波动较大,贤明的君主不多。所以需要保证君主的强大,励精图治,这样才会将统一条件优势扩大。其次,法度要完备。有一套严格的系统管理国家,不至于生变生乱。

第三,一统天下的决心和毅力。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国家和君主没有一统天下的大志向,谈何强大。比较秦国和六国就可以发现。秦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为的就是一统天下。而六国只想著争权夺利,守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换句话说,当时的天下,统一已经在所难免,是大势所趋。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具备这样的条件,都有可能一统天下!

以上就是小编的一些见解,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评论。


不会,那时候虽然是魏国独大,但是楚国也不是吃素的。魏国如果吞并了秦国,必然会元气大伤,那么楚国肯定不能坐等魏国喘气,毕竟当时魏国有庞涓,楚国还有孙膑呢,七国并存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接受的局面,任何一国忽然做大都会引起其他几国的忌惮,秦国也不是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的,经历了商鞅变法强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了嬴政一统天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