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说在翻译时把长句拆开成几个短句会切断原文的逻辑关系。我觉得言过其实了。


从我个人的哲学思考看这是由于表音语系的语言结构强调语法对语意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但哲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形而上的概括性,对这种概括性最明确的表达就是语意的结构化,包括相关、分散、因果、对比等等结构关系,所以要全面阐述一个概念词的整体性就好像对每个词画张思维导图,那么没有思维导图的时代自然要通过从句来完整概念的结构了。


是的,我也认为是。句子当然可以拆开,但拆开了原意也就变了。关于这一点读读马克思的关于费易巴哈的提纲对照著恩格斯修改后的版本应该是不难体会的。但是否绝对就是必需的,觉得这个似乎也很难说。但必须清楚一点,就是哲学家们说话是由他们的思维或意识的脉落走向所决定了的。且我认为一定意义上讲即使是哲学家本人假如不是依著自我意识的脉落发展如果要完整的将思想做一个完全的表达或许也不是没有困难的。我想这或许就是哲学这门学问之所以深澳难懂的原故吧。


个人浅见,任何表达都不应该是唯一的,都参杂了作者的写作风格。

另有一说是,说到深处,哲学创作和文学创作没有区别。


1、恒等律a=a同一律,

2、自然语言-英a=a汉-逻辑语言,的确不需要切断;

3、即使切断,原来的语序或单词的顺序也不能打乱;

4、单一自然语言的理解或翻译,为了语句通顺原文常常被切得零七八碎,也因此远离了原来的意思!

注:即使不切断,邓老师也未必如鄙人所云那样的翻译吧?


应该是源于德语的语法,德语和英语同属日耳曼语种,一个句子可以带上很长很长的从句,可以联想到在论证逻辑的时候和汉语会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觉得有道理

语句,尤其是不同的语句蕴含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