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1928年建立,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领导是CC系的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它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负责对中共和汪伪政权的情报,主要针对党、政、教育、经济、文化、和一般民用工厂。

军统成立时间晚于中统,实际负责人是副局长戴笠,成立时间是1938年,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蒋介石为了防止两个情报组织内斗,给双方划分了职责范围:军统只负责军队相关的工作,例如,军队、军事院校、兵工厂以及直接属于后勤方面的军需用品工厂;中统负责和「党务」有关的工作,例如,国民党各级党组织,其他党派。总之,粗略划分就是,军统负责「军队」相关的事,中统负责「党派」相关工作。

由于抗战以后,对日工作转入重心。所以,军统的地位日益上升,而且势力也逐渐扩大。再加上,蒋介石对于军统更加信任,而中统方面相对独立,不让蒋介石插手。所以,军统头目戴笠更加受蒋介石重用。

两个特务机关虽然有矛盾,摩擦不断。但是,两统都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他们也算是同门,很多矛盾事情过去了,双方也是「既往不咎」。双方只是暗地里较劲,表面上还是互相礼让。双方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直到「赵理君和韦孝儒事件」以后才开始。

赵理君和韦孝儒事件

1941年,戴笠手下「四大杀手」之一的赵理君,指派手下督导团公然用枪支和日本人换鸦片。这事,被中统方面韦孝儒军队发现,韦孝儒当时任河南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员。韦孝儒不顾军统面子,处死了为首的几个贩卖鸦片的赵理君手下。

赵理君记恨在心,1942年3月,在河南省召开全省行政专员大会时,赵理君派杀手,将韦孝儒等6人扔到井里活埋了!韦孝儒和陈立夫关系特别好。当韦孝儒被杀以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让军统限期10天破案。

戴笠知道以后,也赶来询问此事。赵理君欺瞒戴笠,让这几个杀手躲了起来。但是,百密一疏,其中一个杀手出卖了赵理君。蒋鼎文知道是戴笠手下赵理君所为以后,赶紧汇报给了蒋介石。时任蒋介石委员长第三处处长的陈果夫,听说军统杀了他们CC系的人,并落井下石说赵理君是日本特务。最终蒋介石下达了「可杀」的命令!

赵理君被枪毙以后,戴笠当时就流眼泪了,将赵理君埋在成都军统公墓。从此,戴笠对中统的厌恶发展成为「仇恨」。

中统局勾结日本,贩卖伪钞案。

此后,戴笠的军统发展到四万多人,军统有实力可以和中统一争高下。刚好,中统和日伪勾结贩卖「伪钞」的事,被军统发现。

1943年,军统截获中统运往重庆的两船的私货,船里面都是新法币。原来,国民党有一块5元面额的印钞底板放在香港保存。香港沦陷后,日本得到了底板,经过仿造以后,开始印刷各种面额「伪钞」。中统竟然和日军交易,用真钞换来日本的「伪钞」,然后在国统区购买物资,牟取暴利!

戴笠马上组织情报,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知道中统在日本人那里买假钞,谋取私利,扰乱国统区经济以后,大发雷霆!所有假钞案经手人,都被抓了枪毙。蒋介石对中统负责人徐恩曾失望透顶。

同年7月,戴笠的军统得到了美国方面支持,创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军统依靠美国人支持的武器装备,开始培训高等特工。而且,军统在各地刺杀汪伪汉奸的任务,完成的也是非常出色。此时,军统地位占据了上风。

徐恩曾后来因为参与中印缅边境交通线走私案被免职,中统从此一落千仗。

(文|勇战王聊历史)


自从军统从中统中独立出来,军统和中统的明争暗斗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表面上是军统副局长戴笠和中统副局长徐恩曾之间的争宠,实际上是蒋介石与陈立夫陈果夫之间的较量。

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过:蒋家天下陈家党。蒋家,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陈家,说得就是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

说陈氏兄弟,要简单的说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三大政治派系:

  1. 黄埔系,出身黄埔军校的人员,天子门生,蒋介石的嫡系,基本把持著整个军界,代表人物为陈诚。
  2. cc系,中央俱乐部(center club),灵魂人物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基本把持著党务和政务。
  3. 政学系,以杨永泰为头,大体相当于蒋介石的智囊团吧。

因此,陈氏兄弟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极高,蒋介石对其兄弟也是忌惮三分,而中统,正是陈氏兄弟的势力范围。对于一心想要集权的蒋校长来说,陈氏兄弟并不是那么好的存在。但是陈氏兄弟的身份和特殊,他们是陈其美的侄子,而陈其美是蒋的结义大哥,年纪轻轻就死了,蒋对陈其美很敬重。

蒋介石明著不好动陈氏兄弟,但是可以玩阴的的,将军统独立出来正是这么一招妙棋。中统是陈氏兄弟的重要阵地,通过扶持戴笠的军统,打压陈氏兄弟的中统,从而打压陈氏兄弟的势力。


军统负责人戴笠不是党员,可以说军统算得上是蒋介石的私人势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统失势,其实是可以想像的。

再者,中统的负责人徐恩曾确实也是难泥扶不是墙,跟戴笠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徐曾恩干过几件事,件件都足以要他的命:

  1. 当年中统负责从武汉押运一批现金回重庆,徐曾恩假装现金被日军劫持,却暗地里把现金藏起来。后来徐派人把现金带回重庆准备洗钱,被军统查获。
  2. 徐曾恩一心只想赚钱,业务水平不高。甚至购买假钞投入市场,牟取暴利。还有一些资料说,徐曾恩本人假借职务之便,开设公司,从事毒品交易。
  3. 徐的前妻王素卿打著徐曾恩和军统的名头,四处放高利贷,大发国难财。

当这些事情被戴笠掌握之后,可以想像蒋介石的内心是既愤怒又开心,愤怒的是徐这么不要脸,开心的是可以趁机敲打一下陈氏兄弟。


戴笠从上海滩上的一个小混混,最后成为中国特务组织的最高负责人,的确是有其过人之处的。据传,在上海时,杜月笙初见戴笠,就认定戴笠日后必是飞黄腾达之人。

其实,年少时,戴笠也是一个顽皮的问题少年。在上海滩时,更是花天酒地、嫖赌淫乐、无所不为的。后去考黄埔,竟然落选,于是改了个名字,从此竟性情大变、不再好动、外向和活跃,开始内敛、沉稳、特别是对做事的专注,简直变了一个人。

国民党中将、曾任军统代局长的唐纵,在日记中就这样评介戴笠:「雨农成功有两点要诀:一是不放过一点机会,凡有机会,便不分昼夜,不顾一切,切实抓住去做;二是凡事有利,绝对不顾人情,绝对不为人情影响事功」(《唐纵日记》)。

在与国民党的另一大特务组织中统的争斗中,戴笠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手段极狠。1938年,国民党将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前军统)改组,原来负责党务的第一处,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而原来负责情报的第二处,则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

(国民党两大特务头子徐恩曾与戴笠)

这两个国民党的特务长期以来就矛盾重重、争斗剧烈。过去,中统因为前期根基较好,所以还是占了点上风的,所以戴笠一直不放过任何压过中统一头的机会。中统局与军统局的正式成立,正好就给了戴笠一个机会。

当时,虽然中统军统横行一时,但两局的正局长却都是蒋介石待从室的人当正局长。而且,蒋介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侍从室情报管理小组,即待从室第六小组。对于这个可以通天的小组负责人,中统与军统都暗中争夺。最后,军统出身的唐纵给当上了,于是戴笠百般拉笼讨好唐纵。戴笠就对手下的人说过:唐纵当了第六组组长后,就是军统局的「顶头上司」,大家对唐要特别尊重。

而唐纵毕竟也是军统出身,所以也向著军统。所以,当中统与军统上递情报时,唐纵会选择性地向蒋介石汇报。比如,如果两局上递的情报是一样的,唐纵会先把军统的递交蒋介石;如果是中统独家的情报,唐纵又会暗中通风军统,让戴笠想法补救。结果,给蒋介石造成了一种错觉,军统的情报能力比中统强。得到蒋介石信任的戴笠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军统,先后掌握运输统计局监察处,财政部缉私署,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财政部货运管理局的大权及交通警备司令部几个团的兵力,与上万人的缉私武装,军统达到空前强盛。自此,军统就一直压著中统了。

(唐纵)

当然,这只是军统与中统暗中的斗法。在公开场合,军统与中统也曾试过大打出手,有好几次闹得蒋介石都不好收拾的。比如军统「四大杀手」之一的赵理君被枪毙一案,就让中统与军统斗得乌鸡眼似的。1942年,赵理君到洛阳,任第一战区少将编练专员兼洛阳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在任期间,赵理君把住黄河渡口,利用职权,公然走私鸦片,大发国难财。一次走私鸦片被河南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韦孝儒的军队查获扣押,赵理君竟然派人枪杀了韦孝儒等6人。结果中统一纸状书告到蒋介石那,蒋介石只好枪毙了赵理君。

(军统与美国合作训练特工)

而军统抓住中统头目徐因曾前妻走私军用物资一事,更是将徐恩曾彻底打翻在地。徐恩曾统领中统长达15年之久,抗战期间,其前妻打著徐的名号,利用军车在滇缅边境走私。戴笠知道后就派人秘密地搜集证据,告了徐恩曾一状。结果,本来就对中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的蒋介石大怒,颁下「撤去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的手谕。1945年1月30日手令下发,2月1日上午9时即办交接,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连想保他的张立夫、张果夫两兄弟都来不及反应。

这一仗,应该是戴笠与中统争斗中最快意的一仗。只是命运弄人,同年,戴笠竟飞机撞山不明不白的死于非命;而下台后的徐恩曾则经商发了财,得以寿终。


戴笠的一步登天,就是在1934年「南昌机场大火案」中以较强的侦破能力,还原事实真相,粉碎了中统希望接收邓文仪军委会「密查组」的阴谋,蒋介石一怒之下,将密查组近1000名专家和特工全部拨归戴笠的「复兴社特务处」指挥,军统的雏形一下子确立起来,自然,陈立夫和徐恩曾也恨之入骨。

由此,戴笠接任南昌行营调查科长,正式进军中枢。1935年初,戴笠的特务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非后来的军统),陈立夫时任局长,第一处徐恩曾,第二处戴笠,第三处丁默邨(后投日),因为第一和第三处都是中统班底,戴笠资历又浅,所以在局本部叫人掐的死去活来,戴笠经常找老蒋诉苦。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在武汉经蒋介石提议,调查局正式分家,陈立夫和徐恩曾另组「中统局」,戴笠第二处则继承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招牌,这才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真正意义上的「军统」。从1932年戴笠成立特务处到彻底分家,「戴老板」整受了六年的气,没办法,二陈在国民党内势力庞大。

同行是冤家,戴笠必然开始报复。

(中统创始人陈立夫)

戴副局长和徐副局长有个共同的爱好,美女。区别是戴笠财大气粗,徐恩曾囊中羞涩,所以徐恩曾经常动用中统组织为其捞钱,纵容前妻王素卿在成都大放高利贷,甚至是中统行动特工去讨债,闹出过人命。戴笠不动声色,派军统特务将一体材料整理汇总,逮住机会就上报蒋介石,老蒋把徐恩曾唤来大骂,已对其渐生不满,加派两名副局长削弱之。

岂料徐恩曾自以为是二陈表亲,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又开始走私贩私,甚至倒卖假币牟利。当时的「水陆统一检查处」和「财政部缉私局」全部由军统控制,徐恩曾此举,无异自投罗网。

中统第一次从武汉偷运法币事件,就是被军统检查站查获,是陈立夫出面保全了徐恩曾的位置;1944年底中统再次偷运日制假币回重庆,由于内鬼泄密,再次被戴笠手下截获,这次「勾结日伪,破坏经济」的罪名更大,陈立夫也不敢出头了。

1945年1月,蒋介石手谕:徐恩曾解除本兼各职,永不录用。


第一,戴笠是直属蒋介石的。徐恩曾则是CC的特工头目,二者完全不同。

即便CC是蒋的嫡系也不一样,蒋的奴才,蒋的奴才的奴才能一样吗?

其次,戴笠被胡宗南推荐给蒋介石,又是黄埔学生,这在先天上就更得蒋信任。

再次,戴笠军统只在军队、涉日、涉共三条上做文章,比CC控制邮政,掌握党部,四处插手好看得多。对蓝党内部派别,黄埔高级将领则都不怎么牵涉,这些人对军统更能接受些。

再次,抗战时期一切以军事为先。以政治工作为主的中统当然就是次要地位,各种资源相对优先于投入军统,所以军统功劳自然更多,中统对蒋的影响力肯定是逐步缩小。

最后,徐恩曾多次阴谋运输日军制造的伪钞谋取私利,这当然属严重罪行,二陈都不敢保他了,所以1945年1月,蒋下令撤消徐恩曾的职务,永不录用。


文史野趣/颍州小史官

徐恩曾十分好色,最终失败也是失败在女人手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徐恩曾最终把自己断送在一个色字上。

对于军统和中统的争权夺利,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我就来讲讲我说知道的,戴笠如何使徐恩曾失败的。

徐恩曾可谓是万花丛中过,寸草不生!他一生玩弄的女人有很多,是个十足的情种。早年,徐恩曾早年接受包办婚姻,娶了一个没文化的妻子,但是后来随著自己地位的上升,越发对妻子不感兴趣,但是有了孩子他也没办法,虽然没有离婚,但是很少回家,只是定期给妻子生活费而已,而他的糟糠之妻也没有办法,只能任由他在外面胡来。

后来,徐恩曾平步青云,成了中统大佬,胆子越来越大,于是,在遇到一个喜欢的女子之后,他便和原配离婚了。说到他和第二任妻子的逸事,真的是不太道德。王素卿是个大学生,她的妹妹在徐恩曾的部门里上班,一次,王素卿来看望妹妹,此时徐恩曾已经拿下了她的妹妹,于是就请姐姐吃饭,但是色心骤起的徐恩曾,看上了女友的姐姐,于是下药迷倒了姐妹俩,后来的事大家自己想吧!

无奈之下,王素卿从了徐恩曾,后来徐恩曾抛开一切娶了她。然而两人并不幸福,没多久就离婚了,王素卿贪财,在徐恩曾又娶了一个女人之后,她依旧利用徐恩曾的关系网谋取不法之利。

徐恩曾也许是贪恋旧情,对王素卿的各种出格手段听之任之,然而,活在梦里的徐恩曾,并没有意识到此时的戴笠正在时刻关注著他,同时也在关注著王素卿!

后来,戴笠感觉到了出手的时刻,于是,列出四大罪名:

滥用职权罪、

走私战略物资罪、

纵容手下杀人罪、

扰乱市场秩序罪。

这些大多都是王素卿做的,蒋介石知道后大怒,下令罢免了徐恩曾,昔日风云一时的中统大佬就这样倒台了。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补充交流!

【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其实也不能说是什么特殊手段,可以用九个字概括「壮自身、等时机、抓把柄」。

一、中统和军统都是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中统管党内,军统管军中,一内一外,分工明确。

但两组织之间却是一直明争暗斗,势同水火,或许是想争做第一,毕竟没人会甘愿居于人后,又或许是蒋为了制衡、权衡而鼓励他们竞争。总之,军统和中统之间一直都是矛盾重重,暗地里经常火拚,就如同电视剧里的黑帮一样,震惊一时的「鲁东行辕事件」就是这两组织火拚的结果。

二、军统和中统矛盾尖锐,自然而然就会有想搞垮对方的想法。

而军统随著战争的爆发,掌管军中情报的军统逐渐越来越强大,甚至军中之人都是谈军统色变,加上蒋的偏爱,军统在后来在综合实力上应该是超过中统的。

在抗战时期,中统和军统的暗斗,军统是占据攻势的,但戴笠没有选择主动出击,而是继续积累实力。慢慢的,戴笠掌握的硬实力有:运输统制局监察处、财政部缉私署、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财政部货运管理局大权,甚至还有交通警备司令部的九个团和上万人的缉私武装。

三、实力够雄厚了,戴笠就是等待时机了,他依然不主动大规模出击,而是耐心等待,等待中统出错,从而抓住中统的把柄。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军统还是中统,没有哪个敢说自己是干净的。

戴笠的苦等没有白费,1943年,军统利用自己在运输监察处的资源,截获了中统一辆满载钞票的专车。那一车钞票从敌区运入重庆,不可能是干净的,而且极有可能是假钞,于是戴笠立即报告给了蒋。

后查清,这一笔钞票虽不是假钞,但是已经被注销了,中统想到把它运到重庆发一笔横财。当时的蒋大怒,立马治了中统的罪,中统大佬徐恩曾则甩锅给手下逃过一劫,但他在蒋心目中形象一落千丈。

而戴笠并没有停止下来,而是趁热打铁继续抓中统把柄,并在1943年年底,发现从杭州来的两艘商船满载私货,是中统运往重庆的新法币,而且还是从日本方面买的。

戴笠查明后立马上报给蒋,蒋当时想著:「娘希匹!私运法币就算了,还和日本人有关系。」于是立马对中统和徐恩曾失去信心,对他们降至冰点。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中统的形象和地位一落千丈,最终被军统比下去了。

而纵观戴笠在两方之间的夺利,可以发现他善于壮大自己,慢慢抓住人的弱点,把柄,从而将对手打倒。


军统和中统是国民党的两大特务机构,但是二者却是水火不相容,长期处于内斗之中。身为军统老板的戴笠和中统的陈立夫、徐恩曾内斗先败后胜,最终导致徐恩曾走向失败。

抓住陈立夫把柄。

1935年国民党召开了五届全国代表大会,身为中统老板的陈立夫暗中操控选举,结果选票居然比蒋介石多出了5票(一个正)。陈立夫赶紧将这个「正」字擦掉,这一切正好被时任特务处长的戴笠知道了。戴笠将这一切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得知后立即扣押了陈立夫,好在陈其美的妻子,也就是陈立夫的婶子出面说请才逃过一劫,但陈立夫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

斗垮徐恩曾

1941年之前中统徐恩曾的特务工作开展得不错,但是1941年之后,中统的特务工作远远落后于戴笠的军统。徐恩曾被任命为交通部次长后,蒋介石接见时说「派你担任交通部次长,目的是要你在全国范围内在交通布置一个完整的调查网」。蒋介石此举的目的是想让徐恩曾利用交通部次长的便利,强化中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渗透。但是留学美国的徐恩曾不甘心做特务工作,他想借助中统的势力往上爬。徐恩曾当上交通部次长以后,竟然把这个职务当成了主业和晋升的筹码,导致中统的工作错漏百出。蒋介石早就想撤掉了徐恩曾,但是一直没有借口。

蒋介石下令撤职徐恩曾的导火索是因徐参与了中印缅边境的交通走私,并放纵他的前妻利用特权借抗战运输物资大发国难财。中统的死对头是军统,军统的戴笠为了斗垮徐恩曾一直在暗中收集证据。戴笠将徐恩曾多次的走私活动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极为震怒,最终撤了徐恩曾的职。戴笠终于斗垮了徐恩曾。


这个问题无需长篇大论,道理很简单,虽然中统和军统都以蒋介石马首是瞻。但中统是党派特工,而军统是军方特工。那个年代党棍与军棍谁更厉害。就如国民党元老无法与将总司令争权夺利一样。没有军方的支持,中统当然无法与军统争权夺利,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最厉害的还是中共,在隐蔽战线上,无论是对付日本的梅机关、特高课还是对付国民党的中统、军统通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