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不发兵灭了匈奴和东南半岛。

首先,先是后面一个,我们打东南半岛图个什么。秦始皇时期,当时东南半岛还没有被人类给开发出来,那个地方全都是原始森林以及热带雨林气候,你进去了之后,人就别想出来了。想想当时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撤离缅甸的时候进入野人山那副惨状,当时的军队的那种卫生条件哦,那种生存手段,一旦进去了,我怕秦国进去多少,不对就得死多少部队。

这个时候,秦始皇派军队50万南下南越,是因为南越这地方还是有点儿人口的,如果打仗什么都不要,你直接稀里糊涂打了一仗,你拿什么东西去填补你因为打的这一仗而产生的经济空缺呢?整个国家的运行,整个军队的开拔,都是需要银子来支付的,没有这些东西,军队是要闹哗变的。

至于说匈奴的事情,秦始皇确实想过去打匈奴,但是当时的秦国确实是已经没有再多余的力气去对付匈奴了。30万秦军在那儿修长城,20万人得保关中太平,50万人南下南越。当时很多地方,女人和孩子都已经占到开始押运粮草了。

想想汉武帝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打到了匈奴的王庭,整个国家上下一心,经过汉景帝,汉文帝两代的治理,使得国库得到大量的充实,再利用外交手段,最后,在保证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以后也就是在平定诸侯之乱以后,汉武帝才只是达到了匈奴王庭也没有完全把匈奴给灭了,知道汉宣帝时期才彻底的评定了匈奴之乱。匈奴这是一支游牧部落,他们来去无踪,只要有草地,只要有生存的地方,这些游牧民族就像野火一样,烧不尽,你也杀不完,再说了,你如果把匈奴给灭了之后,空旷的草原又是一片无主之地,这个时候你突然再来一个鲜卑,毕竟这么大的草原,凭借著农耕文明的我们根本不可能长时间的去管理,或者是监视。

等于就是告诉你草原这个地方,你拿下来也没用。


秦军之所以没有直接灭了匈奴和中南半岛,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就四个字:综合国力。

我们试著分析一下。

第一,政治上需要以国内为主。在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秦军的主要任务是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对匈奴的政策是防御,所以修筑了长城。统一中国以后,秦朝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各地的融合,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以巩固大一统的局面。所以接著修铸长城,对匈奴仍然是以防御为主。至于中南半岛,并不是政府的关注重点。虽然天朝的领土已经达到了中南半岛,现在的越南就是咱们中国的领土。但是政府的统治中心是在黄河流域。

第二,军事上有先天的劣势。秦朝的军队战斗力虽然极其强悍,平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但是秦朝的军队是典型的农耕民族的军队,机动性比较低。当时秦朝军队里虽然有马,但是并不是纯粹骑兵,只能说是骑马的步兵。而匈奴人则是马背上的民族。骑兵的战斗力,机动性都超过秦朝军队。偏偏战场就是大草原,匈奴打不过可以跑,但是秦军就追不上啊。对于中南半岛,在那个地方打仗最大的敌人不是当地的土著,而是气候环境。北方的军队并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一不小心染上疾病,军队就会覆灭。

第三,交通尚不发达,虽然秦始皇修建了直道和驰道。但是到达匈奴所在的大草原仍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和超长时间的。更不要说中南半岛,当时为了连通南方,秦始皇让人修筑了灵渠,目的之一就是能够使军队快速的到达南方,平定南方的叛乱。有一定效果,但是需要的时间仍然很长。无论是南方和北方,时间长了,政府的财力是支持不住的。

第四,经济上无法支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国的人口数是2000万左右,成年男子400万左右。如果这400万成年男子都去种地发展小农经济,那么,中国政府的财力会大幅的增长。但是偏偏政府让一二百万的人服徭役。这就大大的减少了经济上的劳动力,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没有钱,没有财力的支持,怎么能够灭掉匈奴和中南半岛?

第五,人民不支持。无论是秦朝统一之前,还是秦朝统一之后,都是以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人民对于法家,法律的残酷是非常不满和反对的。再加上政府收取的赋税太沉重,2/3都要上交给国家。政府派下的徭役和兵役也太过于沉重。也就是说生活极不稳定,极其没有保障。而人民经过了战国时期的长时间战争以后想要过一个稳定的生活。也就说政府的政策与人民的意愿产生了强烈冲突,所以人民对于政府的行为支持力度是很小的。没有人民的支持,怎么能够灭掉匈奴和中南半岛?

综上所述,秦朝之所以不能灭掉匈奴和中南半岛是一系列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秦朝的综合国力并没有达到,能够完全灭掉匈奴和中南半岛的程度。所以给我们现代的启示就是要努力的加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只有综合国力强大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以上观点,请朋友们指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