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不發兵滅了匈奴和東南半島。

首先,先是後面一個,我們打東南半島圖個什麼。秦始皇時期,當時東南半島還沒有被人類給開發出來,那個地方全都是原始森林以及熱帶雨林氣候,你進去了之後,人就別想出來了。想想當時杜聿明率領中國遠徵軍撤離緬甸的時候進入野人山那副慘狀,當時的軍隊的那種衛生條件哦,那種生存手段,一旦進去了,我怕秦國進去多少,不對就得死多少部隊。

這個時候,秦始皇派軍隊50萬南下南越,是因為南越這地方還是有點兒人口的,如果打仗什麼都不要,你直接稀里糊塗打了一仗,你拿什麼東西去填補你因為打的這一仗而產生的經濟空缺呢?整個國家的運行,整個軍隊的開拔,都是需要銀子來支付的,沒有這些東西,軍隊是要鬧嘩變的。

至於說匈奴的事情,秦始皇確實想過去打匈奴,但是當時的秦國確實是已經沒有再多餘的力氣去對付匈奴了。30萬秦軍在那兒修長城,20萬人得保關中太平,50萬人南下南越。當時很多地方,女人和孩子都已經佔到開始押運糧草了。

想想漢武帝是在什麼情況下才打到了匈奴的王庭,整個國家上下一心,經過漢景帝,漢文帝兩代的治理,使得國庫得到大量的充實,再利用外交手段,最後,在保證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以後也就是在平定諸侯之亂以後,漢武帝才只是達到了匈奴王庭也沒有完全把匈奴給滅了,知道漢宣帝時期才徹底的評定了匈奴之亂。匈奴這是一支遊牧部落,他們來去無蹤,只要有草地,只要有生存的地方,這些遊牧民族就像野火一樣,燒不盡,你也殺不完,再說了,你如果把匈奴給滅了之後,空曠的草原又是一片無主之地,這個時候你突然再來一個鮮卑,畢竟這麼大的草原,憑藉著農耕文明的我們根本不可能長時間的去管理,或者是監視。

等於就是告訴你草原這個地方,你拿下來也沒用。


秦軍之所以沒有直接滅了匈奴和中南半島,原因有很多。歸根到底就四個字:綜合國力。

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第一,政治上需要以國內為主。在秦始皇沒有統一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秦軍的主要任務是滅六國,統一中國之後對匈奴的政策是防禦,所以修築了長城。統一中國以後,秦朝政府的主要任務是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各地的融合,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以鞏固大一統的局面。所以接著修鑄長城,對匈奴仍然是以防禦為主。至於中南半島,並不是政府的關注重點。雖然天朝的領土已經達到了中南半島,現在的越南就是咱們中國的領土。但是政府的統治中心是在黃河流域。

第二,軍事上有先天的劣勢。秦朝的軍隊戰鬥力雖然極其強悍,平滅六國,統一了中國。但是秦朝的軍隊是典型的農耕民族的軍隊,機動性比較低。當時秦朝軍隊裏雖然有馬,但是並不是純粹騎兵,只能說是騎馬的步兵。而匈奴人則是馬背上的民族。騎兵的戰鬥力,機動性都超過秦朝軍隊。偏偏戰場就是大草原,匈奴打不過可以跑,但是秦軍就追不上啊。對於中南半島,在那個地方打仗最大的敵人不是當地的土著,而是氣候環境。北方的軍隊並不適應南方的氣候,一不小心染上疾病,軍隊就會覆滅。

第三,交通尚不發達,雖然秦始皇修建了直道和馳道。但是到達匈奴所在的大草原仍然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和超長時間的。更不要說中南半島,當時為了連通南方,秦始皇讓人修築了靈渠,目的之一就是能夠使軍隊快速的到達南方,平定南方的叛亂。有一定效果,但是需要的時間仍然很長。無論是南方和北方,時間長了,政府的財力是支持不住的。

第四,經濟上無法支持。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中國的人口數是2000萬左右,成年男子400萬左右。如果這400萬成年男子都去種地發展小農經濟,那麼,中國政府的財力會大幅的增長。但是偏偏政府讓一二百萬的人服徭役。這就大大的減少了經濟上的勞動力,減少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沒有錢,沒有財力的支持,怎麼能夠滅掉匈奴和中南半島?

第五,人民不支持。無論是秦朝統一之前,還是秦朝統一之後,都是以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人民對於法家,法律的殘酷是非常不滿和反對的。再加上政府收取的賦稅太沉重,2/3都要上交給國家。政府派下的徭役和兵役也太過於沉重。也就是說生活極不穩定,極其沒有保障。而人民經過了戰國時期的長時間戰爭以後想要過一個穩定的生活。也就說政府的政策與人民的意願產生了強烈衝突,所以人民對於政府的行為支持力度是很小的。沒有人民的支持,怎麼能夠滅掉匈奴和中南半島?

綜上所述,秦朝之所以不能滅掉匈奴和中南半島是一系列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秦朝的綜合國力並沒有達到,能夠完全滅掉匈奴和中南半島的程度。所以給我們現代的啟示就是要努力的加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只有綜合國力強大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獨立。

以上觀點,請朋友們指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