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亭江炮台,相信不少福州人都只闻其名,对其历史事迹却不甚了解,在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下好了。

福州马尾区的亭江炮台始建于1658年,1884年曾遭到破坏,1885年修复,而后抗日战争中又被日军毁坏,后重修,如今的亭江炮台已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相关资料记载,亭江炮台在历史上经过了四次修复,仅有两次是因战事而修复,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次,也是亭江炮台唯一一次被记载的战役,即光绪十年(1884)的中法马江海战。

特别找了下闽江口近代炮台分布图,如上图所示,马尾亭江炮台与长乐南岸炮台隔江对峙,扼守闽江,是闽江口近代海防体系的第二道防线。

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当时法国出兵台海,想强迫清政府签下不平等条约,而由于清统治者的腐朽,清军主要将领逃亡,福建水师群龙无首最终惨败,致使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沦陷于法军。

如今,亭江炮台遗址作为著名的抗法、抗日战场,上面依旧保存著不少的重装炮台,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那走走,感受下曾经的历史沧桑。

(海峡网 刘微)


亭江炮台——虽然世界没变, 中国却已不再是那个中国

说到要去马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尾海战。

那场惨败,那段悲壮,也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

亭江炮台,又称北岸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有山巅主炮台、山边前沿炮台、江边岸炮台,相互之间有沟通的隧道。

山巅主炮台

江边岸炮台——红夷大炮,弗朗机,神威大将军,克虏伯大炮,四轮枢机磨盘炮车

前沿炮台

从弹药房到前沿炮台躲避子弹的坑道,山巅营房,暗道

这里还飘著大清的龙旗,低吟著那段历史。

曾经,我们落后挨打,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而今,红夷大炮对江而守的不再是侵略的敌军,而是长达百年的悠悠历史。

虽然世界没变,中国却已不再是那个中国。

作者:柒月栀。文笔时而温暖,时而犀利。内心是个小公主,江湖留名栀子哥。

微信公众号:魔都柒月


亭江北岸炮台,又称亭江炮台或北岸炮台,在闽江北岸亭江镇南般村,与对岸的长乐县象屿村的南岸炮台隔江相峙,扼守闽江下游的咽喉地带,地势十分险要,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政府为防止郑成功再度进攻福州而建造南北岸炮台。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为防备英军进犯福州,数次乘船到闽安诸海口阅视形势,极力主张设重兵于闽安至五虎门一带,为此曾赋诗:「天险设虎门,大炮森相向。海口虽通商,当关资上将。唇亡恐齿寒,闽安孰保障?」林则徐迅即著手重修北岸炮台。

光绪六年(1880年),闽督何璨再次重修。1884年7月, 法舰驶入福州马尾港,逼近中国军舰。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按照李鸿章的命令,不予戒备,还禁止军舰移动,使福建水师处于敌舰监视之中。8月,法舰突然袭击中国军舰,福建水师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抵抗。福星舰冲入敌舰中猛击孤拔座舰,后中弹,全体官兵壮烈牺牲。扬武、扬威两舰在舰身下沉的危急时刻,还继续开炮轰击敌舰。海战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法舰偷袭得逞。福建水师的惨败,完全是清政府妥协投降路线造成的。这场战争,也暴露了敌我军事技术的差距,法舰拥有当时先进的机关枪和鱼雷装备,而福建水师都没有这些武器。而在这场中法马江战役期间,炮台官兵曾同法国侵略军进行殊死的战斗,后炮台失守,被破坏。光绪十一年(1885年)修复。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军破坏。


回答不易,喜欢的读者朋友烦请点个赞,谢谢!另外可关注本人头条号(ID:连阳标统)及微信公众号(ID:架势堂关防),我将带给大家更精彩的内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