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亭江炮臺,相信不少福州人都只聞其名,對其歷史事蹟卻不甚瞭解,在這裡我就簡單介紹下好了。

福州馬尾區的亭江炮臺始建於1658年,1884年曾遭到破壞,1885年修復,而後抗日戰爭中又被日軍毀壞,後重修,如今的亭江炮臺已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相關資料記載,亭江炮臺在歷史上經過了四次修復,僅有兩次是因戰事而修復,其中比較有名的一次,也是亭江炮臺唯一一次被記載的戰役,即光緒十年(1884)的中法馬江海戰。

特別找了下閩江口近代炮臺分佈圖,如上圖所示,馬尾亭江炮臺與長樂南岸炮臺隔江對峙,扼守閩江,是閩江口近代海防體系的第二道防線。

馬江海戰是清代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當時法國出兵臺海,想強迫清政府簽下不平等條約,而由於清統治者的腐朽,清軍主要將領逃亡,福建水師羣龍無首最終慘敗,致使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海峽海權淪陷於法軍。

如今,亭江炮臺遺址作為著名的抗法、抗日戰場,上面依舊保存著不少的重裝炮臺,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那走走,感受下曾經的歷史滄桑。

(海峽網 劉微)


亭江炮臺——雖然世界沒變, 中國卻已不再是那個中國

說到要去馬尾,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尾海戰。

那場慘敗,那段悲壯,也成為難以磨滅的記憶。

亭江炮臺,又稱北岸炮臺,始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有山巔主炮臺、山邊前沿炮臺、江邊岸炮臺,相互之間有溝通的隧道。

山巔主炮臺

江邊岸炮臺——紅夷大炮,弗朗機,神威大將軍,克虜伯大炮,四輪樞機磨盤炮車

前沿炮臺

從彈藥房到前沿炮臺躲避子彈的坑道,山巔營房,暗道

這裡還飄著大清的龍旗,低吟著那段歷史。

曾經,我們落後捱打,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而今,紅夷大炮對江而守的不再是侵略的敵軍,而是長達百年的悠悠歷史。

雖然世界沒變,中國卻已不再是那個中國。

作者:柒月梔。文筆時而溫暖,時而犀利。內心是個小公主,江湖留名梔子哥。

微信公眾號:魔都柒月


亭江北岸炮臺,又稱亭江炮臺或北岸炮臺,在閩江北岸亭江鎮南般村,與對岸的長樂縣象嶼村的南岸炮臺隔江相峙,扼守閩江下游的咽喉地帶,地勢十分險要,素有省城門戶之稱。

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政府為防止鄭成功再度進攻福州而建造南北岸炮臺。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為防備英軍進犯福州,數次乘船到閩安諸海口閱視形勢,極力主張設重兵於閩安至五虎門一帶,為此曾賦詩:「天險設虎門,大炮森相向。海口雖通商,當關資上將。脣亡恐齒寒,閩安孰保障?」林則徐迅即著手重修北岸炮臺。

光緒六年(1880年),閩督何璨再次重修。1884年7月, 法艦駛入福州馬尾港,逼近中國軍艦。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按照李鴻章的命令,不予戒備,還禁止軍艦移動,使福建水師處於敵艦監視之中。8月,法艦突然襲擊中國軍艦,福建水師的廣大愛國官兵英勇抵抗。福星艦沖入敵艦中猛擊孤拔座艦,後中彈,全體官兵壯烈犧牲。揚武、揚威兩艦在艦身下沉的危急時刻,還繼續開炮轟擊敵艦。海戰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法艦偷襲得逞。福建水師的慘敗,完全是清政府妥協投降路線造成的。這場戰爭,也暴露了敵我軍事技術的差距,法艦擁有當時先進的機關槍和魚雷裝備,而福建水師都沒有這些武器。而在這場中法馬江戰役期間,炮臺官兵曾同法國侵略軍進行殊死的戰鬥,後炮臺失守,被破壞。光緒十一年(1885年)修復。抗日戰爭期間又遭日軍破壞。


回答不易,喜歡的讀者朋友煩請點個贊,謝謝!另外可關注本人頭條號(ID:連陽標統)及微信公眾號(ID:架勢堂關防),我將帶給大家更精彩的內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