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张

十六岁卜卜脆

大家好,我是大仙儿。

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有去影院二、三、四、五刷电影的习惯么?

我自己是有这个习惯的,只要碰到特别喜欢的电影,就一定会去电影再刷个几遍。

一般是三刷起,《刺客聂隐娘》四刷,《爱乐之城》三刷,《路边野餐》三刷,等等等等吧。

很意外的是,去年别说是三刷,连二刷都没有,挂零。

我就一直在想今年我会刷哪一部,再等了三个月之后,终于出现了。

《过春天》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2张

这三年,国内的少女题材电影实现了佳片三连,去年是《狗十三》,前年是《嘉年华》。

国产青春片终于有了该有的样子,不用从搀着狗血与矫情的怀旧里回望青春了。

在它里面,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个社会,《过春天》讲深港两地水客、《狗十三》讲原生家庭,《嘉年华》讲性侵。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3张

白雪,一个嫁人10年没拍片的新人导演;黄尧,一个再不火就要回老家的N线演员;孙阳,一个不愿继承家业想当演员的前潮店店员。

1+1+1>3,拍出一部好作品不需要太多的附加条件。

女主角佩佩是一名早熟的少女,当同龄人在为学业烦恼的时候,她早已一只脚迈进了大人的世界。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4张

首先她是来自一个“单非家庭”。

单非家庭一般指港人内地妻,丈夫是香港居民,而妻子是内地的居民。

片中他的父亲(廖启智)就是香港人,而母亲是一个深圳人。

父亲与的年龄差,再加上倪虹洁在片中的性格。

我很怀疑,母亲(倪虹洁)是不是为了获得一个香港居民身份,才与父亲(廖启智)结婚,之后再离婚。

无论是不是,佩佩都被判给了母亲,她开始了双城生活。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5张

从她选择加入走私团伙这个结果来倒推,因为有两个,一个是“被需要感”,一个“身份认同感”。

片中她与闺蜜闹翻,佩佩就去找父亲,发现父亲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

而回到了深圳的家里,母亲成天与一帮狐朋狗友打麻将,她很排斥她母亲。

在香港没有家,深圳的家又不是家,在哪里她都不“被需要”。

她每天要做的就是两地跑,深圳→香港→深圳,这就是她每天的行程。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6张

她要面对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她要如何的融入香港,不以单非的身份,而以一个“香港人”被这个城市接纳。

她与闺蜜计划圣诞节去日本玩。即便她没钱,她也要去,不去不行。

她需要一个人带着她融入这个城市,跟着闺蜜逃学也在所不惜。

因为她的闺蜜,是她与香港产生联系的唯一纽带。

她通过闺蜜认识阿豪,又通过阿豪进入了走私团伙。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7张

起初她是想通过走私手机赚机票钱,而赚够了钱,她也没有收手。

并不是说她不知道危险,而是她在走私团伙李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她觉得被人需要,稀释了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危险。

没有这份归属感,她就是一名过客。

她在香港出生,说一口纯正的香港话,有香港身份证,是香港的法定公民。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8张

这样,她就是一名“香港人”么?

并不是。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深港跨境学童”。

深港跨境学童,指居住在深圳,但就读于香港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香港籍儿童,可能是单非,但双非(父母都非香港籍)的情况也不少。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9张

2017年,往返深圳与香港两地的跨境学童人数差不多在3万左右。

2013年,双非父母在香港生子的政策取消,以及深圳出台的《深圳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这3万名跨境学童可能会成为历史。

在采访这些跨境学童,是更喜欢香港还是更喜欢深圳的时候,他们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因为身份的游离,造成了一种情感归属上的不确定。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0张

他们在融入香港的时候,会感到距离感,心里不愿意,身体就不会诚实。

出生在香港,根在深圳,居住在深圳,心在香港。

香港的社会资源让父母就算自己吃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香港人”。

在《过春天》里,佩佩真的喜欢香港么?,她不喜欢深圳,不见得她就会喜欢香港。

她不得不在往返于深港两地,她的香港身份,让母亲“有面子”。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1张

她不得不在香港找一个朋友,不管是“好”朋友,还是“坏”朋友。

这样的生活,逼她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

虽然情况略有不同,《过春天》里的佩佩,让我想起了身边的另外一个群体。

我曾经认识一个同事,他每天往返于北京与天津之间。

上班来北京,100公里;下班回天津,100公里。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2张

一天有200公里,是在G字头、C字头的高铁、城际列车上度过的。

我看了一下,每天从北京南站到天津(包括天津站、天津南站、天津西站)的总车有165次。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3张

G字头+C字头的列车,每趟间隔5-10分钟不等。

从6点零2分的C2551一直到晚上10点46分的C2669,从这125次就对于天津与北京之间往返人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每天就有这么多的人在进行着双城生活。

看一下票价,一张C字头的二等座是54.5元,一天就是109元,一个月按22天计算一共2398元。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4张

当然还可以办一张京津同城卡,充卡还能打折。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这样的一种生活,北京与天津两地的薪酬水平、房价、落户都是造成这种群体的原因。

北京去年的房价59914元 /㎡,天津去年的房价22762元 /㎡。

看看这差了2.6倍的房价,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通勤与北京天津。

这些人每天就按照一张列车时刻表上班、下班,早上几点起床去赶那趟车,下班之后再去赶回家的车。

我问过那个同事,每天这样两头跑,累不累。

他说累,一开始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

说到他,北京有另外一个群体,京郊通勤族,燕郊的郊。

如果说天津还是一个城市的话,燕郊只是由楼盘搭成的一个区。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5张

燕郊,地处河北,三河市的西市区。

说它是河北,但居民的几乎都是北京打拚的人,大街上都是北京牌照的车。

燕郊离北京多远?36.4公里。

离着北京非常近,再近,也不是北京。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燕郊排队老爹梁耀军。

为什么叫他排队老爹,因为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去替女儿去排公交车。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6张

即便到现在,还有很多老人为了自己儿女可以多睡一会,大早上就拿着马扎,去排第一趟公交车。

第一趟车,走得早,路上不堵车,一个小时就能到郎家园、八王坟。

如果在大望路上班,下班的手,每天都会在这两站,看到一长溜的人排队等车。

要是加班,那就只能跟别人拼车回家,因为没有公交车了。

除了公交车,还有火车,比如K7782次列车。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7张

2015年,燕郊到北京开通了动车组,可是没过多久就停运了。

等地铁平谷线竣工,也得是明年的事了。

生活在燕郊的这些通勤族,这样的生活方式,还是因为房子。

其实,相比于前几年,现在燕郊的房子,一平米也要一万多,但这也比北京市区的房价要低很多。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8张

也有很多人在这里租房,在市区组一个单间的价格,在燕郊可以租一套。

在燕郊,一套3室2厅142平米的房子,整租一个月也不到3千块钱;在市区里,也不过是20多平米的一个单间而已。

这样再跟别人合租,每月的工资就可以省下不少钱。

在燕郊生活,在网上买东西,地址填“北京东燕郊”,要比填“河北三河”还要快。

这个“不是北京的北京”魔幻生活到现在还在继续着。

说完了北京,就该说上海了。

作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每天都有数万人在家与上海之间往返着。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19张

苏州占了这些人的80%,其中昆山就占了很大部分。

很多在上海工作的人,都选择在昆山买房。

每天从昆山站上海的总车有132次。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20张

高铁一共96车次,而且昆山到上海,比天津到北京时间还短,21分钟。

地铁也是可以的,上海地铁11号店直接通到昆山,离着花桥站近的,高铁都不用坐了。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21张

昆山到上海与天津到北京,其实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一个生活成本的问题。

想留在帝都、魔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过高的房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负担的起的。

双城生活看着魔幻,每天往返于京郊、京津、苏沪,其实都是无奈之举。

都是为了生存,为了奋斗,身上的房贷、车贷压着,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虽然看着《过春天》里的佩佩与这些通勤族不一样。

「过春天」里的双城生活,多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会 第22张

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一样,为什么佩佩在出生在香港,就是因为她母亲想让她有一个香港人的身份,以后可以生活得更好。

通勤族们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以后过上好日子。

其实我们都一样,来北漂、沪漂、广漂的人,不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将来么?

虽然《过春天》里的过春天指的是走私的人顺利出关,我希望我们可以像它的字面意思一样,人生都可以过春天。

- FIN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