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北征乌丸回到邺城后,开始在邺城挖了个玄武池练水军,到曹操南下征荆州刘表时,这批水军只训练了不到六个月,而且玄武池是个人工湖,与长江的条件完全不同,在玄武湖练水军跟在温室培养花朵是一样的,是经不起风浪的。

曹操南下荆州时,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曹操在占据荆州城池后,接收了大量的刘表水军。

曹操只准备了两个月,就于208年12月从江陵城(今湖北荆州)顺长江东下,去攻打刘备和孙权。

在出发前,曹操的谋士贾诩曾经劝谏曹操,待先安抚荆州民心,治理好荆州,再去攻打刘备和孙权,可是当时的曹操正在兴头上,不战而降收荆州,只要再进一步,离统一天下就不远了,曹操当时可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

那么曹操在东下打赤壁之战时前两个月在干什么?

曹操觉得自已在玄武池练的水军不靠谱,这两个月时间在安抚荆州水军,因为是投降过来的,对于曹操没有什么感情,曹操必须要拉拢、依靠这支荆州降军,还要准备物资补给,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战争过程,以便能和东吴水军分庭抗礼。

其实曹操乘刘备逃到夏口时,乘胜立马追击,不要等两个月,那样的话刘备可能还无法抵挡曹操大军,或者曹操晚个几个月,到第二年夏天再发兵攻打刘备和孙权的话,结果可能都不会像赤壁之战那样大败。

曹操兵力一直占优势为什么不一鼓作气直取江东,却给了周瑜做准备的时间?

个人觉得曹操此举是故意而为之,曹操是故意要选在冬天的12月来进攻,显然有他自已的理由。

一、冬天一般是枯水期,长江水流较小,不利于大的战舰航行,而东吴的水军一直都在长江上行动,战船高大坚固,荆州水军及曹操自已训练的水军战船都比不上东吴的战船高大坚固,因此曹操选在冬天的12月,这样东吴的战船不利于发挥作用。

二、冬天没有东南风。12月的冬天,按照常理来说,一般刮的是北风或者西北风,曹操的地盘在长江以北,如果选择进攻刘备和孙权,必须水陆并进,而且陆地上肯定是走长江北岸,冬天刮的一般是北风或者西北风,那么就是从北岸往南岸刮,这样的话,不利于东吴火攻,而有利曹操火攻,因为曹操在上风之处。

三、曹操军队有些士兵感染了瘟疫。曹操占领荆州时,已经是10月了,而且军中有不少士兵感染了瘟疫,而当时曹操志在必打,并且想速战速决,而古代的战争准备不像现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各种准备,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的,完全正常,但曹操不想拖延很长时间,只准备了两个月时间,并且在这两个时间里,安抚了大量的荆州降军中的水军,在12月就开始进攻了。

曹操也没有料到自已在两个月的准备时间中,无疑也给了周瑜准备时间,江东的同瑜也已经做好了各项战斗准备,并且差不多同时和曹操一起从各自的驻地出发,曹操从江陵城出发,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周瑜和刘备从夏口(今武汉)出发,沿长江逆江西进,双方在赤壁打了一战,曹军失利,于是退到北岸乌林驻扎,而周瑜率军退到长江南岸赤壁驻扎,接著不久,就发生震惊天下的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归。


泻药~看来确实有不少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从曹操战前的准备而言,你不得不佩服曹操为何是能成为三国第一大势力的人:

1.知道自己水军不占优势,要攻取东吴不得不跨越长江,所以在邺城修建玄武池,操练水军。

2.攻取东吴之前,明明意图很明显了,却还要写书信忽悠人,想调动战局获取优势。

这样一个「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的奸雄曹操,在手头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竟然不一鼓作气?那就一些资料浅作分析讨论一下:

1.情景:周瑜决定抗曹之后,大家曾迫不及待地有了「第一次」,结果曹操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败于周瑜的兵力劣势的水军。

分析:此战使曹操意识到,东吴水军厉害,兵力多未必胜算就绝对大,同时也使曹操意识到自己的水军操练还不够,还不到与东吴交战的程度。

对策:既然水军不如你,我就依托长江操练水军,等我水军练熟了之后,兵力优势将直接转化为胜算几率。

2.情景:曹操一生征战,刚以弱胜强战胜袁绍,又在荆州追得刘备四处跑,这样的作战高手深知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要找到对方的破绽才能赢,袁绍的例子,首战的失败。

分析:曹操这样的高手了解到了周瑜用兵的厉害,知道又到动脑筋的时候了。

对策:既然水战暂时不能取胜,那我就先找找你有什么破绽,如果有破绽那我也是会赢的。

3.情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军中多有瘟疫疾病,同时荆州刚收复,需要安顿民心,整理军队。

分析:鉴于军中瘟疫疾病以及荆州军的现状,曹操意识到现在自己的军队还未到可以交战的情况。

对策:既然暂时我还不能出击,那不妨先整理一下,调整到可以交战的情况再出战,反正论实力我是占优势的。

4.情景:刘备在江夏,一时难以攻取。

分析:曹操也在考虑,万一我攻取江东,战事一起不能骤解,万一江东没拿下,反而给刘备偷袭后方怎么办?

对策:我要想个对策,一次性把刘备和孙权同时搞定,才能万无一失(实际上,马超韩遂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曹操是有这样的谋略的)。

5.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因素。

综上,其实当时最急的恰恰不是曹操,而是孙权和刘备这边,战争是一个找方法、找机会战胜对方的综合性比赛,战争双方都是要在自己占优势,对方变弱势的情况下战胜对方。

曹操水军操练不熟,北方人刚到南方多疾病,人心不稳,这是弱势。而孙刘水军精锐,遏制曹操两侧地形,本地主场作战,这是优势。

曹操占据大片土地,兵力资源多而广,这是优势。而孙刘土地不足,资源匮乏,这是弱势。

所以,只有在曹操水军还没操练,军中情况不稳,人心不定的时候,孙刘抓住时机找到机会出击,才能以弱胜强。

所以我认为,这是曹操当时没有一鼓作气的原因,认识不周,欢迎讨论指教,谢谢~


谢谢邀请!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是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为什么不一鼓作气灭掉江东,却给了周瑜准备的时间?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表面上看来,曹操是占据了兵力优势,可是他的兵力是北方兵马,并不熟悉水战。

当曹操的军队大军压境来到江边时,发现根本过不去。大部分曹操将士恐怕是一辈子都没游泳过,更别说打水战了。所以曹操军队给人的感觉就是:张飞扔鸡毛——有劲没处使!

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曹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督造战船,招募能工巧匠,准备造船器械和材料,等把战船做好再怎么说也要3-5个月的时间吧。

其次,战船做好以后需要训练水军,要训练一个骁勇善战的水上军团并不容易,没有个三五几年根本无法完成。如果急于发起进攻,曹操这些北方兵士在东吴这边看起来简直就是待宰羔羊。

曹操不会那么傻,他不可能打没有把握的仗。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可不能这么挥霍全落水淹死了。

于是曹操才想到用铁锁链把所有的战船连在一起,将士们甚至可以在战船上跑马冲刺练习,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北方将士不习水战的难题。

本来此时的曹操已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只要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就可以拿下东吴一统天下。

曹操万万没想到,在这滔滔江水之上,周瑜竟然会想到苦肉计诈降和火攻的计谋。成千上万的战船瞬间被付之一炬,数十万曹魏将士葬身火海和鱼腹。

此役过后,曹操仓皇逃回许昌,从此厉兵秣马修生养息,可是他再也无法实现一统天下的王霸之梦了。

总之,并不是曹操想给东吴足够的准备时间,而是曹操在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只能做出的无奈之举。

我是醉爱谈历史,分享有趣有料的原创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点评和关注。


感谢邀请,我是热爱历史的同学,荣幸作答。

操哥为嘛不立刻杀过去,原因如下:

其一,兵力优势明显,自信心十足。到了赤壁之战时,操哥先后干掉了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一系列诸侯。此时,已经是满肚子的成就感,看东吴小将们,一点不放在眼里。而且操哥收了各方人马,此时至少有二十多万大军来犯,东吴最多也就几万人马可以拿出来抵御。以前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打了很多,何况这次还这么明显的优势。

其二,北方军士,需时日勤加锻炼。操哥带的嫡系部队都是北方人,大多不会水,水上作战经验太少,还有晕船,各种水土不服的现象。虽然收了刘表的蔡中,蔡和,俩个水军大将。但是,大部队还是要练习水战的,主动权还是要放他的嫡系部队手里,他才放心点。

其三,缺乏对敌方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从未和东吴交手过。这次是名气超级大的周瑜大都督统帅,他不敢掉以轻心,符合他的一贯作风。双方前期都在试探对方主帅心思,派遣间谍打探敌情,都想要揣摩出敌方的作战意图,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其四,曹操多疑的个性就是如此。操哥一直很多疑,打仗也是小心的很,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他断然不愿意贸然出兵。当时,天时地利都不在曹军这边,身边众多谋士也没有稳妥信服的方案推荐,操哥自己就更不会上来就开干了。

欢迎讨论,感觉有理,麻烦点个赞,多谢!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以少胜多从而改变历史进程的战役,赤壁一战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传说,赤壁这个地方也一直让古今很多人把酒凭吊,苏轼《赤壁赋》有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时曹操刚统一北方携大胜之势,统大军南下,意欲「百万雄师过大江」以犁庭扫穴之势灭掉南方割据势力,从此一统天下。但是为什么又给了吴蜀连横的时间呢?主要有三点。

其一,粮草不足,众所周知北方只能种一季粮食,而且多年的征战导致农业生产被破坏,而曹操的大军更需要不少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征集粮草。

其二,水土不服,当时南方刚刚开发,人口不多,尚属「烟瘴之地」,而且水网密布,蚊虫也很多,曹操的大军多少北方人,不习水战,且蚊虫叮咬会传播疾病,导致大军战斗力严重降低,即便是收服了荆州水军,但是新附之军不可大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整肃大军。

其三,后路不稳,经管曹操当时已经一统北方,但是地方割据势力割据多年,总会有一些忠心的属下和一些野心的人在挑事,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曹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整肃地方,安定了后路才能从容前进。

所以我们只看到了曹孟德横槊赋诗的慷慨激昂,其实他背后也有许多无奈,往事已矣,且已一壶清酒祭古今。


曹操征江东,曹军号称80万大军,而孙刘两家只有水陆两军3万,从军队数量上,曹军无疑占有巨大的优势。

曹操欲想取江东,必先过长江这道坎,曹操的军队人员组成主要是北方人为主,北方人不识水性。曹操不是不想一鼓作气拿下东吴,但,要想取得对东吴之战的成功,进攻前还有一些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曹操需要把他的军队,训练成熟悉水战的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也给了东吴准备时间。

赤壁之战,由于曹操的几次失误,在己方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仍然失败了。


感谢题主提问。东汉末年,在官渡之转战中击败了袁绍之后,曹操又用了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北方所有的诸侯,成为了天下,九州之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完成了,但是他并没有以此满足,在他眼前最大的障碍就是以长江天堑据守的孙氏政权,以及荆州的刘表势力。

刘表去世后,曹操很快就挥师南下20万大军号称80万,之所以这么做了,他是想凭借军力优势让对方很快的投降,放弃抵抗。何会他的战略目标就达到了一部分大,就是荆州方面选择了投降。这让一向自负的曹操是大笑不止,所以他料想江东方面也会投降。

但是这次他失算了,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并没有被他的80万大军吓的屁滚尿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刘备和孙权真的有很强的实力去抗拒曹操的80万大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备和孙权也是当世枭雄,他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投降曹操那么它们就只能将自己的向上人头交给曹操。就算是破釜沉舟,他们也会拼尽全力。更何况他们还有诸葛亮,周瑜,鲁肃这样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么按照常理来说呢,就跟题主说的一样,曹操大可以平切军力优势,一举消灭掉刘备和东吴,他为什么不选择这么做呢?因为曹操是非常明智的。善于用兵的,他深深的知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真正在作战的时候,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好看不?虽然兵多将广,但都是北方的兵将,水土不服,水战不行,如果贸然前进,只能是引火烧身,如果不能取胜,那么要退回北方,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他才选择陈兵江上,铁索连舟。

当然,最后他还是错了,当时的局势,他不应该直接出兵,而是应该先稳固后方发展经济训练水兵,先消灭刘备之后再灭东吴。一旦出兵,就注定会失败。


谢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题里面包含了很多问题,不管是曹操的心理,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都有内容。

首先,赤壁之战的发生,是曹操208年南征,一路下来先是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了荆州,而后从荆州出发,以从北方带来的军队加上荆州的几万军队共计大约20万大军进攻东吴。但是其实这20万大军里面,实实在在的水军却只有7万左右,其余的都是旱鸭子出生。并且,有十多万人都是跟随曹操很多年的北方军队,这些人一到了南方潮湿环境,立刻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别小看水土不服,小的长疮起泡,大的腹泻呕吐。而且南方多蚊虫,这可不是北方人受得了的,所以曹操的军队其实受了很大的地理困扰。到后期甚至发生了大面积的瘟疫。

同时,因为大部分是陆军,所以战船改造成了连体船,这也是要花时间的。

而我认为,最后曹操发动攻击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走到这一步,实在是不得不打。


错!这是历史瑕疵的地方,赤壁之战时,曹操在赤壁前线的兵力并没有比孙权跟刘备来得多。当时曹军屯兵乌林,总兵力五万人,分别是水军两万,陆军三万,这是从刘表一方投降过来的;而孙刘联军五万,分别是孙权三万,刘琦(刘备)两万,都是水军。所以,单单从水军角度来看,曹军是劣势的一方,曹军直接被压著打,所以也就不奇怪曹操为啥想要造连环战船了,这是北方连环战马的一种战术之一。

曹操真正的优势之处是在江陵城的15万马步骑兵。这是他从北方带来的真正的精锐部队。但是这支部队一到达江陵的时候就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得的是痢疾,全军拉得不要不要的。曹操本来的打算是让乌林的水军军队拖住赤壁的孙刘守军。然后让江陵城的15万部队从公安登陆武陵山地,攻长沙占领南荆州再向江西进军,这才是曹操的全战略,这样能够发挥曹军的陆军优势。所以曹操一直等,但是曹军却一直没法病愈,直到被周瑜火烧赤壁。在赤壁大战中,曹军损失了所有的战船,这使得曹军失去了登陆南岸的能力,曹操只能下令北撤。


原因有三点。

1曹操的兵马都是从兼并袁绍,兼并荆州而来,需要做短时间的调整,人心不稳不能打仗。

2曹操旧部跟袁绍部队都是北方人,打不了水战,并且正处在冬天,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多有生病现象,而荆州兵马曹操多疑,不敢随便派出。

3刘备在江夏,曹操的目的是先取刘备而非一举拿下江南,所以在外交上需要先做文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