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八岁即位,二十一岁驾崩,在位仅十三年。

后元二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病不起。临终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加封金日䃅(jin mì dī)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

一年后,金日䃅逝世。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产生矛盾。

二人联合燕王刘旦,令人以燕王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霍光正检阅京都兵备,并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匈奴兵力,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为了防止奸臣作乱,要入朝宿卫。

上官桀趁霍光休沐,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没想到,昭帝扣下奏章,不予理睬。

次日,霍光已经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中,没有上朝。

昭帝没见到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

昭帝下诏召大将军。 霍光进宫后,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军请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昭帝说「将军去广明校阅郎官,是最近的事,选调校尉以来,也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呢!况且将军如要谋反,也用不著选调校尉。」

此时昭帝年仅十四岁。

后发现呈递这奏章的人果然逃亡,昭帝下令追捕。上官桀等人心中害怕,便对汉昭帝说:「区区小事,用不著穷追不放。」昭帝不听。

后来上官桀的同党中有人说霍光的坏话,昭帝立即怒斥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托付他辅佐我,谁再胆敢诬蔑大将军,就问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不敢再攻击霍光。

从这件事情来看,汉昭帝刘弗陵绝对是个聪颖明断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全面信任霍光,霍光也不负所托,延续武帝后期休养生息的政策,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为之后的宣帝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假如昭帝没有早逝,以他的聪明决断,必定也会带来汉室中兴。

然而,宣帝中兴之后,元帝继位,西汉就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说,西汉将来会怎样,并不会取决于昭帝,而是取决于昭帝的接班人。

而这,实在是个未知数。


我首先说一说汉昭帝。

汉昭帝,(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汉武帝少子。即位时仅八岁,他在位期间,重用霍光,金日䃅等臣下,改革制度,减轻赋税,使西汉的衰退趋势得以扭转,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因病驾崩。

题主的问题是说,如果汉昭帝这样的明君能多活几年,汉朝就不会亡国吧。

我看到过几个这样的问题,其实答案是相同的。

封建社会无论怎样的明君,也改变不了一个朝代的消亡。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社会是在发展的,旧的王朝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就必然由新的取代他。

其次,封建社会时期,国家的兴衰取决于皇帝一人,遇上明君还可以让国家发展,如果皇帝昏庸,带给国家的只有灾难。但世袭制不可能出现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

所以说汉昭帝即便是不早死,也改变不了汉朝灭亡的局面。早晚而已。

阅读更多精彩历史问答,请关注晨雨若宴,相信我,没错的。


谢谢邀请:这也是一个假设性命题。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公元前87年即位,公元前74年病逝,在位十三年,年仅21岁。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继续了汉武帝晚期在轮台罪己诏中与民休息的政策。无为而治。政事决于霍光,即使在霍光与其他两位辅政大臣桑弘羊和上官桀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仍然支持霍光。然而在汉昭帝去世后六年,霍光也去世,如果上天能给汉昭帝六年时间,汉昭帝能等到真正的君临天下,乾纲独断。然而历史没有假设,汉昭帝最终早逝。没有等到那一天。

小王解史,关注我,带您走进不一样的历史。

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所以这问题无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