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保护嫂嫂,找不到刘备,被迫暂时投降曹操。曹操知道关羽威武,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封官许愿,赏赐豪宅,美女,百般感化。关羽心随刘备,虽然离开曹操,却感激不尽,恨无机缘,无从报答。

华容道上,曹操精疲力尽,姗姗来迟,狼狈不堪,低眉顺眼,哀告求饶。关羽久已不见,今日如此落魄,于心不忍,故意拨转马头,曹操会意,一溜烟跑过去了。

关羽奉令把守要道,立下军令状的,居然放弃职责,私当敌酋,罪在不赦。

赤壁之战,曹操败逃,华容道是必经之地,让关羽把守最后一关,曹操必定被擒。

然而,诸葛亮南阳隆中对,讲的明明白白。曹操据守北方,雄兵百万猛将千员,谋士如云,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完全不能相争。事实上,蜀国在西线,东吴在东线,连续多次北伐,从无胜绩,全都败退而归。

所以,曹操经营北方,是华夏之幸,也是蜀国之幸,东吴之幸。曹操是杀不得的。诚如曹操所言-

设若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显然,那将是军阀混战,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的惨状。

诸葛亮牢牢把握三国鼎立的局面,绝不会心血来潮,灭掉曹操的。故意派关羽把守华容道,就是看穿了关羽的内心深处,必然心软柔情,让他放走曹操吧,给曹操送个人情,关羽失职,无可辩驳,抓住其把柄,以后调遣使用,关羽不敢反抗,好用很多。④

后人看《三国》,总是意气用事,无法理喻关羽英雄盖世,却儿女情长,巴不得一刀斩了曹操,这样的认识,眼光短浅,意气用事,完全没有战略眼光。

试看现代《西安事变》,个中情节,比华容道更急迫。但是,蒋介石,也是杀不得的。当时的中国,一盘散沙,军阀割据,蒋介石鹤立鸡群,虽然没有完全把控各省,各地还是尊服其为首领的。一旦杀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局势更乱得不可收拾。高兴的只有亲日派何应钦,浑水摸鱼,高兴的只有日本鬼子,趁虚而入。所以,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放下国内战争的恩怨,周恩来亲赴西安,劝说东北军,西北军,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统一战线的形成,全国抗战,迎来全新局面。

这样类比,就容易理解父母了。华容道放曹操,关羽失职,只有诸葛亮,擒纵自如,权谋艺术,不露丝毫痕迹,死死的把控住关羽,确实是管理学的绝唱啊。


北斗星3557

41分钟前

赤壁之战,曹操兵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挡住,关羽为什么放走,曹操,因为关羽,在曹营,呆了13年,对,关羽不错,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所以,关羽讲义气,曹操,如果说狠话,关羽一定抓住他,可是曹操,声泪俱下,把当年往事说明,关羽才,放了曹操,也就是报答当年之情吧


历史上根本没有关羽华容道放曹操一事,就更不在杀不杀的假设了,你说历史会如何改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