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辽博的明朝《九边图》上绘制了明朝九边镇地区的建置、山川等地理内容,并且加以文字解读。与其他地区发现的类似的《九边图》不同的是,这幅《九边图》还有满文的翻译。

对此,有研究者称,在努尔哈赤起兵占领辽阳之后(也有研究者认为是在攻略辽西之后),得到了这幅珍贵的《九边图》。只是努尔哈赤不懂汉字,只能看图说话,不过他下面懂汉文的人才多啊,就命人将《九边图》上的一些重要地方标上满文的翻译,以便他做战时决策。再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后,便将这幅《九边图》带回了新建的皇宫里。再以后,九边都成了大清的地盘,这赶不上时代巨变的《九边图》自然不必再追随皇者进京了。

(图自网路 版权归作者)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大概是大明朝与其他王朝相比让人尊敬的地方了。但是明朝中期之后,确实也是危机四伏,「北虏南倭」的问题一直困扰著大明朝廷。

「元人北归,屡谋兴复」「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云。」所以当大明王朝为了加强北方边防,一面加紧修筑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另一面增加军事力量,并先后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蒙古铁骑围攻北京,从此之后明朝从洪武、永乐时期的进攻转入全面防御的态势。

边防的严峻性使得世人开始重视军事防务问题,而且士大夫间谈武之风兴起,这一点是因为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文人领兵。娶了名妓柳如是的钱谦益就在《牧斋初学集》中介绍了当时东林党人的举动,「海内士大夫自负才略,好谭兵事者,往集余邸中,相与清夜置酒,明灯促坐,扼腕奋臂,谈犁庭扫穴之举」。当然,这位钱大人在青史上并未留名。

向燕南在「明代边防史地撰述的勃兴」一文中指出,「士人对边防防务的历史和现状格外注意,研究边防史地的热潮应运而起,有关书籍图籍的撰述随之兴盛。」

王庸先生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图籍丛考》一书中就有《明代北方边防图籍录》《明代海防图籍录》两章,正、附录所著录的有关明朝南北边防图籍著作就达3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的著作是撰述于嘉靖、万历或稍后边防形势日益严峻的时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