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绪是武则天的堂兄武惟良的儿子。

当武则天的外甥女贺兰氏成为她的威胁后,武则天就毒死了贺兰氏,然后把过错推到武惟良的身上,致使武惟良被处死。

这时的武攸绪尚是一个幼小的孩子。

家庭的变故往往会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

武攸绪自小就表现出恬淡寡欲的性格,对易经、庄子的书籍很感兴趣,悟得一门占卜算卦的本事。在长安市上改换姓名给人占卜,得到钱就丢弃而去。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就对武姓子弟大加封赏,武攸绪被封为安平王,历任多个部门的要职。

但是在武攸绪四十一岁这年随武则天嵩山封禅后,他就向武则天提出辞官归隐嵩山的请求。此后近三十年,一直到他去世,都是在嵩山静修,与世无争。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

武则天后,相继任职的中宗、睿宗、玄宗都对武攸绪尊重有加。据说,晚年的武攸绪肌肉削减,眼瞳出现紫光,白天能看见星星。

深受道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武攸绪远离世间纷扰,走上出世的道路是必然的。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不作为,武姓、李姓争夺皇权的斗争才没有波及到他。是以就算武则天退位了,武攸绪依旧可以安然地在嵩山的茅屋里得过且过,独善其身。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去了解一下武攸绪,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了解他的性情,从其中可以窥探一二。

武攸绪,是武则天的侄子,经历了从唐高宗到唐玄宗,经历了武则天建立的周王朝,享年69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武则天驾崩之后,武氏一族遭到极大的反击和报复,基本上被灭族,唯独武攸绪逃过一劫,还受后来李唐王朝的礼待。

我认为,这与武攸绪的性格有关,他年少时,恬淡寡欲,无心于官场,喜隐居。武则天掌权时封官封爵,也是极大风光。但是,当武承嗣、武三思和武懿宗等武氏家族掌权后,对于李唐子孙和不归附于己的大臣进行大规模迫害的时候,本无心官场的武攸绪为防盛满,避灾祸,便辞去所有官职,去嵩山隐居20余年,隐居时不用华饰物品,自己种田耕地,与一般百姓无异,达官贵族送过来的东西上都积满了灰尘。即使后来的李唐王朝请其出山做官,但是都拒绝了,一心在嵩山隐居。

时人评价如是说:「唯攸绪以隐居不予其社祸,时论美之 」,唐睿宗李旦继位,特别下敕书褒奖,说他「久厌簪绂.早暮林泉,守道不回,见几而作,兴言高尚,有足嘉称。」唐玄宗李隆基对隐居的武攸绪也很尊重,「令州县数加存问,不令外人侵扰」,受足尊重。与其他武氏家族人员的下场迥然不同。这就是武攸绪,逃脱一难的武攸绪。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给武家带来了荣华富贵,武家人有恃无恐,甚至打压李家的人和关陇贵族,李家和贵族们对他们是恨之入骨,李显继位后,武家人也过著风光的日子,只是被降官和降爵,一直到李旦继位,武家人倒了霉,被杀的七零八落,几乎没有了后代,而有一人却独善其身,没有诛杀,最后得病而死。此人就是武攸绪,他是武则天哥哥的儿子,武攸绪本来也在清除武家的名单之列,武则天称帝时,武攸绪只有三十多岁,后来他被封为了郡王,据说武攸绪小的时候,就不愿意跟著姑姑过著有权势的生活,20岁左右便随便给自己编了个名字在城里,给人算卦为生,只要赚了点钱就走,再往别的地方算卦,其实武攸绪早就知道武家人的气数不会长久,为了怕连累自己,早想辞官。有一次武攸绪和武则天去嵩山进行封禅礼,打了哪里后,看见武则天非常的高兴,便向武则天提出辞官,想在嵩山上过些清净的日子,武则天起初不相信,便没有当回事,可是武攸绪在嵩山上搭了一个棚子,就在哪里住了起来,后来武则天回去以后,让人请武攸绪回来,武攸绪已经被这清净隐居的生活所倾倒,便没有回去,武攸绪过著和当地百姓一样的生活,种地、读书、弹琴对世外之事毫不关心。后来中宗继位后,中宗把武攸绪请了回来,先是给武攸绪降了官阶,让武攸绪在宫里当官,但是武攸绪直接向中宗提出要回嵩山过清净的日子,中宗同意了,后来安乐公主出嫁,中宗又把武攸绪叫了回来,让他见妹妹一面,也打消中宗的顾虑,但是武攸绪还是向中宗提出回去,而且像哥老百姓一样,进了大殿见了官就拜,丝毫没有当王的架子,这才打消了中宗的顾虑,后来中宗多次送给武攸绪礼物,也被武攸绪拒收,只要求自己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后来武攸绪一直隐居在嵩山,一直到死去。


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等掌权以后,为巩固武氏权势,残酷打击和屠杀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大臣,更加深了李唐宗室和拥唐大臣对诸武的仇恨。自幼恬谈寡欲的武攸绪,防盛满,避灾祸,于万岁通天元年(695年)十月,放弃一切官爵,去嵩山过起隐居生活,时年41岁。

因为他隐居了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