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緒是武則天的堂兄武惟良的兒子。

當武則天的外甥女賀蘭氏成為她的威脅後,武則天就毒死了賀蘭氏,然後把過錯推到武惟良的身上,致使武惟良被處死。

這時的武攸緒尚是一個幼小的孩子。

家庭的變故往往會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

武攸緒自小就表現出恬淡寡慾的性格,對易經、莊子的書籍很感興趣,悟得一門占卜算卦的本事。在長安市上改換姓名給人占卜,得到錢就丟棄而去。

武則天稱帝後,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就對武姓子弟大加封賞,武攸緒被封為安平王,歷任多個部門的要職。

但是在武攸緒四十一歲這年隨武則天嵩山封禪後,他就向武則天提出辭官歸隱嵩山的請求。此後近三十年,一直到他去世,都是在嵩山靜修,與世無爭。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

武則天后,相繼任職的中宗、睿宗、玄宗都對武攸緒尊重有加。據說,晚年的武攸緒肌肉削減,眼瞳出現紫光,白天能看見星星。

深受道家「天人合一」、「清靜無為」思想的影響,武攸緒遠離世間紛擾,走上出世的道路是必然的。正是因為他的這種不作為,武姓、李姓爭奪皇權的鬥爭才沒有波及到他。是以就算武則天退位了,武攸緒依舊可以安然地在嵩山的茅屋裡得過且過,獨善其身。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去了解一下武攸緒,瞭解他的為人處世,瞭解他的性情,從其中可以窺探一二。

武攸緒,是武則天的侄子,經歷了從唐高宗到唐玄宗,經歷了武則天建立的周王朝,享年69歲,也算是壽終正寢。

武則天駕崩之後,武氏一族遭到極大的反擊和報復,基本上被滅族,唯獨武攸緒逃過一劫,還受後來李唐王朝的禮待。

我認為,這與武攸緒的性格有關,他年少時,恬淡寡慾,無心於官場,喜隱居。武則天掌權時封官封爵,也是極大風光。但是,當武承嗣、武三思和武懿宗等武氏家族掌權後,對於李唐子孫和不歸附於己的大臣進行大規模迫害的時候,本無心官場的武攸緒為防盛滿,避災禍,便辭去所有官職,去嵩山隱居20餘年,隱居時不用華飾物品,自己種田耕地,與一般百姓無異,達官貴族送過來的東西上都積滿了灰塵。即使後來的李唐王朝請其出山做官,但是都拒絕了,一心在嵩山隱居。

時人評價如是說:「唯攸緒以隱居不予其社禍,時論美之 」,唐睿宗李旦繼位,特別下敕書褒獎,說他「久厭簪紱.早暮林泉,守道不回,見幾而作,興言高尚,有足嘉稱。」唐玄宗李隆基對隱居的武攸緒也很尊重,「令州縣數加存問,不令外人侵擾」,受足尊重。與其他武氏家族人員的下場迥然不同。這就是武攸緒,逃脫一難的武攸緒。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給武家帶來了榮華富貴,武家人有恃無恐,甚至打壓李家的人和關隴貴族,李家和貴族們對他們是恨之入骨,李顯繼位後,武家人也過著風光的日子,只是被降官和降爵,一直到李旦繼位,武家人倒了黴,被殺的七零八落,幾乎沒有了後代,而有一人卻獨善其身,沒有誅殺,最後得病而死。此人就是武攸緒,他是武則天哥哥的兒子,武攸緒本來也在清除武家的名單之列,武則天稱帝時,武攸緒只有三十多歲,後來他被封為了郡王,據說武攸緒小的時候,就不願意跟著姑姑過著有權勢的生活,20歲左右便隨便給自己編了個名字在城裡,給人算卦為生,只要賺了點錢就走,再往別的地方算卦,其實武攸緒早就知道武家人的氣數不會長久,為了怕連累自己,早想辭官。有一次武攸緒和武則天去嵩山進行封禪禮,打了哪裡後,看見武則天非常的高興,便向武則天提出辭官,想在嵩山上過些清凈的日子,武則天起初不相信,便沒有當回事,可是武攸緒在嵩山上搭了一個棚子,就在哪裡住了起來,後來武則天回去以後,讓人請武攸緒回來,武攸緒已經被這清凈隱居的生活所傾倒,便沒有回去,武攸緒過著和當地百姓一樣的生活,種地、讀書、彈琴對世外之事毫不關心。後來中宗繼位後,中宗把武攸緒請了回來,先是給武攸緒降了官階,讓武攸緒在宮裡當官,但是武攸緒直接向中宗提出要回嵩山過清凈的日子,中宗同意了,後來安樂公主出嫁,中宗又把武攸緒叫了回來,讓他見妹妹一面,也打消中宗的顧慮,但是武攸緒還是向中宗提出回去,而且像哥老百姓一樣,進了大殿見了官就拜,絲毫沒有當王的架子,這纔打消了中宗的顧慮,後來中宗多次送給武攸緒禮物,也被武攸緒拒收,只要求自己去過閑雲野鶴的生活,後來武攸緒一直隱居在嵩山,一直到死去。


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等掌權以後,為鞏固武氏權勢,殘酷打擊和屠殺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大臣,更加深了李唐宗室和擁唐大臣對諸武的仇恨。自幼恬談寡慾的武攸緒,防盛滿,避災禍,於萬歲通天元年(695年)十月,放棄一切官爵,去嵩山過起隱居生活,時年41歲。

因為他隱居了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