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和希特勒在欧洲历史上都曾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也都曾以战争为手段妄图消灭或吞并欧洲大陆上绝大多数的文明国家。在当时的世界,法国和德国有著顶尖的军事实力,可为什么在短短数年间就都落败了呢?

仔细梳理原因,不难发现他们落败的原因在宏观上都有著极高的相似度。除此之外,时代赋予的某些特殊条件,又在具体因素上出现显著的不同。这都使得征服欧洲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同的宏观因素

政治传统不同

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漫长时间里,分封制是欧洲各国普遍实行的制度。在近现代国家概念出现之前,维系各国君主统治领土的一直是武力和头衔。

长期的权力分散,是文艺复兴前欧洲政治的典型特征。土地归领主所有,领主得到宗主的册封成为封臣而享有合法性。每个封臣都在自己的土地上享有普遍的权力,就算宗主也无法进行具体的干涉。

站在领主最顶端的国王或者皇帝其直接统治的土地,也仅仅是数量有限的直辖领。所以,宗主对封臣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宗主对封臣的控制,除了法理上细若游丝的约束,最直接的保障只剩下强大的武力,但这种武力也仅限于维系宗主对封臣的控制而已。没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宗主集中权力,控制更多的领土,进行大规模的征服战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大革命后的法国在消灭封建贵族的同时,恰恰具备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条件,这成了法国进行征服战争的基础。然而,欧洲各国习惯了上千年的封土建国制度,对于突然冒出来要一统欧洲的异类,简直视作来自地狱的撒旦。

所以,征服者的出现是违背传统的,不具备普遍的支持。

地理因素制约

欧洲的山脉水系交错,将欧洲大陆分割成若干块相对封闭的土地。

比利牛斯山脉在欧洲最西部隔开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分隔开了亚平宁半岛,苏台德山脉自北向南横在西欧平原与波德平原中间,喀尔巴阡山脉在东北向西南又间隔开多瑙河平原与东欧平原。

仅仅在巴尔干半岛上,就错落分布著迪纳拉、品都斯、罗多彼三座山脉。

分散的地块,复杂的地形,都不利于大帝国的形成和统治。而且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都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这也成了一统欧洲的一大麻烦。

民族成分复杂

由于诸多原因,土地并不辽阔的欧洲形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民族,他们都有著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基于这个前提,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民族互相之间,在上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积攒了无数仇恨与偏见,都会成为一统欧洲的阻碍与麻烦。

宗教派系林立

罗马帝国崩溃以后,欧洲长期处于神权高于王权的情况之下。教会对欧洲各地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世俗权力,尤其在文艺复兴前后,基督教分裂出若干派系。这些派系的信众互相视对方为异端,世俗权力也不可避免的搅进来。由此甚至引发了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宗教战争。

16世纪40年代,法国的加尔文教派与胡格诺派矛盾就激化继而爆发战争,造成了法国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内战。还有1614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宗教改革开始以后,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同样教派林立,不同教派的诸侯之间爆发了混战,最终竟演变成了蔓延整个欧洲的大混战。

由此可见,宗教矛盾在民族主义觉醒前的欧洲,甚至是比民族矛盾更加难以调和的。

强大的外部敌人

无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在横扫欧洲的同时,身后都站著一个强大的敌人。前者是英国,后者是美国。当法国皇帝拿破仑疯狂入侵欧洲各国时,英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它凭借强大的战争潜力,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终将拿破仑击败于滑铁卢。

与拿破仑面临同样的尴尬,希特勒在欧洲大陆横行无忌的时,工业实力称霸全球的美国也站在他的身后。包括苏联能够成功挡住德军的进攻,也是因为美国源源不断的向其输送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不同的具体因素

资源的匮乏是希特勒的致命弱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一场比拼工业能力的战争,传统的战争条件已经不适用于此。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变成了工业资源,尤其是钢铁和石油。

其中钢铁产量以1942年为例,德国本土以及占领区的钢产量约3210万吨,美国7510万吨,英国1300万吨,苏联850万吨。盟军的钢产量接近两亿吨,德国与其相差悬殊,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劣势。

比起钢铁,希特勒更为致命弱点是石油。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德国的石油来源主要来自于美国、苏联和罗马尼亚。这期间,德国大概储备了240万吨左右的石油。以1940年为例,德国以及占领国的石油总产量为480万吨,德国的合成燃料总产量则为360万吨。

而德国每年的石油消耗量超过1000万吨,德国在开战之前储备的石油仅仅只够用三个月。这也是德国为什么频频发动闪击战的原因之一,为了省油。

随著战争的推进,石油消耗加剧,储备的石油消耗殆尽,生产的石油又无法弥补巨大的消耗缺口,德军庞大的装甲部队面临缺油的危机。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德军统帅部的决策,做出一系列不得已的错误决策,迅速占领苏联在高加索石油产地的计划最终破产。

长久以来,人们把希特勒在莫斯科的失败,归结于和拿破仑同样的理由,天气原因。实际上,德军攻打莫斯科时,石油储备已经不到100万吨,油料补给过慢,导致了德军大量的装甲部队无法展开突击。这是比天气更加致命的。

1943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遇失败,德国彻底失去了占领高加索油田的机会。德国的石油消耗远远无法弥补消耗的缺口,败亡已经注定。

民族主义觉醒的时代,希特勒推行种族主义的倒行逆施。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开始觉醒,四分五裂的德国、义大利也籍此机会先后统一。这以后再进行兼土并国的战争就会激起名族主义强烈的反弹,即便勉强吞下主流文化圈以外的领土也会难以消化,甚至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

奥匈帝国就是民族主义催生下的悲剧产物。奥地利帝国(区别于奥匈帝国)在19世纪中期遭遇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失去了所有在义大利的领土,又败于普鲁士。帝国境内的匈牙利受民族主义影响对奥地利人的统治日渐不满,甚至一度爆发革命。为了维系帝国的存在,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做出妥协,将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一个二元帝国,即奥匈帝国。匈牙利由此成为奥匈帝国境内的国中之国,也为日后奥匈帝国被肢解埋下了隐患。

再如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更是频频出现动乱,甚至连赶去视察的皇储都被被当地人刺杀。

奥匈帝国不断的妥协尚且如此,被折腾的焦头烂额,希特勒实行的极端种族主义政策倒行逆施,更会激起民族主义强烈的反抗,这一点同样注定了他的失败。

拿破仑面对著王权代表的旧制度最后反扑

法国大革命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闪耀的明星,拿破仑接管了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以此作为横扫欧洲的资本。彻底消灭封建贵族后的法国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西班牙、义大利、普鲁士先后被纳入囊中,就连欧洲最古老的的奥地利帝国都被打的惨叫求饶,哈布斯堡家族被迫解散了延续九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在拿破仑最得意的时期,整个欧洲都匍匐在他脚下瑟瑟发抖,正是基于这种狂妄和自得意满,他决定彻底征服素有欧洲宪兵之称的沙俄。

在他远征沙俄之前,隐患就已经频频暴露。欧洲各国君主害怕法国式的大革命像瘟疫一样蔓延到自己的领地内,先后组建反法同盟,以期遏制其蔓延。这本质上是代表王权的旧制度在彻底消亡前进行最后的反扑。

拿破仑以一己之力已然无法与之抗衡。终于,在莫斯科惨败之后,各路反扑势力气势汹汹,这位横扫欧洲的皇帝最终彻底惨败于滑铁卢。

结语

不论何时,征服战争对人类都是一场灾难,尤其人类在步入近现代之后,各国人民先后觉醒,征服者不再是故纸堆中称颂的英雄。他们有了新的名字,叫做「侵略者」,人们再不会麻木的任由侵略者占领自己的家乡,杀死自己的同袍,抢走自己财产。他们会愤怒,会反抗,会武装起来进行战斗,直到赶跑侵略者为止。


拿破仑的失败,多与主观因素有关,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比起其他国家的封建专制主义更为先进,不仅综合国力更加优越,而且对世界历史潮流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军事上的失误,登基称帝恢复专制,以及拿破仑个人思想的滑坡也是导致他和他的国家落寞的重要原因。

而希特勒却与之完全相反,大兴种族主义和种族屠杀,完全恢复专制,为垄断资本家卖命,肆意侵略,屠杀战俘和平民,制造恐怖,注定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必然失败的。这与拿破仑保护非法兰西民族的合法利益,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设立宪兵约束军队,传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文化思想完全背道而驰。

至于欧洲会不会实现统一,这个不好回答。两方面,一种是通过武力军事实现一统,之前就目前来看,欧洲各大国实力均衡,实现军事统治不现实,但是如果多少年后,形式突变,有一个国家突然崛起,进而实现统一也不是不可能;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和平方式,最大的组织基础就是「欧盟」!经济军事货币交通外交等等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却又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哪个国家的人来当欧洲领袖」「使用哪种语言」等,加上盟国离心,美国挑唆,实现真正的统一的可能性不大。


要统一,就必须经过战争的洗礼,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想要通过战争来实现一统欧洲,或者说是一统世界的梦想,但他们的梦想还没有打出欧洲就破灭了,他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败在了俄国的手上(希特勒是败给苏联),而且是冬日的俄国。

第一、先从共同点说起吧,俄国不论是在拿破仑时期,还是希特勒时期,其国土面积都是巨大的,而且人口也是非常庞大的,其发动军队的能力可以说在任何时期都是欧洲小国无法比拟的,再就是战略纵深,拿破仑打到莫斯科城时,因当时俄皇实行坚壁清野,莫斯科空空荡荡,荒无人烟,他的军队的后勤补给跟不上,导致军人饿死,冻死的不在少数,从此元气大伤;希特勒以闪电战成名,但是遇到斯大林格勒时,面对巷战,面对过量的消耗,再加上寒冬至,坦克无法发动,以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了二战的转折点,也使得希特勒元气大伤。

第二、分别说一下当时的大背景,拿破仑时期欧洲教皇的实力非常强大,拿破仑不仅要面对外部反法同盟的压力,还要面对国内保皇派的压力,其本人也成为了一名独裁者,再加上穷兵黩武,失去了占领区人民的民心,随著滑铁卢的到来,颠覆了拿破仑王朝,也没能使欧洲实现统一。希特勒时期正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灾难的时期,一场经济危机的来临,让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其宣扬的日耳曼民族为优秀民族,对其他民族进行压迫,这种行为不可能不激起各国人民的反抗,这种反抗到诺曼底登陆后决定了其帝国的覆灭,没能实现欧洲的统一。

第三、早在15世纪,法国人马日尼就倡议建立欧洲基督教联盟,随著18世纪到来的启蒙运动,洗去了欧洲的宗教色彩,法国科学家提出建立了欧洲联邦的思想,进入20世纪后又发起「泛欧运动」,直到1991年欧共体马斯特里赫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欧盟正式诞生,才算在欧洲统一的道路上又近了一步,但其28个会员国,24种官方语言,再加上民族,宗教,文化的不同,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统一这一目的。


从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帝国开始,紧接著是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时代,再是公元3世纪的伊朗波斯人控制了世界,七世纪以来进入了阿拉伯帝国时代,直到12世纪蒙古帝国时代横跨欧洲大陆,20世纪初沙俄又开始土地扩张。最近才是海洋帝国的兴起,西班牙葡萄牙帝国,大英帝国和美国。欧洲大陆的纷争也从来都没有停息过。

如果欧洲大陆一旦实现了统一,不论是俄罗斯帝国还是西欧列强占据统治地位,那么世界也就跟著发生改变!

首先,靠近地中海沿海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及以北地区就会被欧洲最先纳入版图;再通过英国、德国、法国区域的大西洋沿海优势,就会从南非等地进入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这样整个非洲就会被吸进了欧洲版图。

其次,俄罗斯地区开始下沉,中东、阿富汗地区、以及蒙古地区也会亚历山大。最后也会经不起时间的折磨,进入欧洲也是迟早之事。

最后,在欧亚非大陆上的印度和我国也是一点点被消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必须向欧亚非大陆靠拢。最终会走向欧亚非大陆的统一。

这就意味著欧洲的统一会走向欧亚非大陆的统一,世界就会围著欧亚非大陆转。美国就会被边缘化,世界老大美国一定会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作为环太平洋、大西洋沿海地区的核心地位的美国,把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以及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纳入阵营。形成了如今的东西方两大区域格局。

至于,当年的拿破仑时代,还远未达到欧洲的统一,甚至连英国都没有征服。最终还在与大英帝国的争夺中失败;可希特勒和日本的联手,从东西两边分别嵌入欧亚地区,这是一个想控制整个世界的节奏,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世界的格局在这里,只要美国还是那样的强大无比,就不可能让欧洲统一。美国要通过夹持太平洋沿海和大西洋沿岸来控制世界。欧洲的统一势必会消弱美国的主导作用,日本和英国因隔开欧亚大陆也会被边缘化。在这个海洋时代,一个强大的美、日、英、澳联盟就会来阻碍欧亚大陆的统一。欧洲的统一也只能是一种梦想!离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

这个问题,说实话拿去当博士论文写都可以了哟……

我本身水平有限,只能大概讲一讲个人看法。


首先是地理因素。

中国地形显然是以华北平原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的地理格局。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在此,最先进最发达的生产力也在此,所以只要这片文明核心区在,中国始终是一个中心辐射四境的格局。

而欧洲的中心区域——如果在古代,那就是地中海沿岸,以破碎的群岛和山地地形为主。希腊诸城邦在爱琴海一带,后来的罗马帝国从义大利起家,其核心区是多山地而少平原。

而等到文明扩散开去以后,今天的法国德国地区,得益于广阔的平原地形和丰富的水资源,在生产力上迅速发展,导致了欧洲文明呈现多核心的局面——另一方面,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比利牛斯山脉,苏台德山脉,将欧洲地形分割成了许多小部分,使得各个地区的文明都能相对独立地发展。

结果就是,欧洲没有一个稳定的核心文明区,而是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分化成许多独立的区域,拥有独立的民族、文化、语言……


其次是文化。

中国也不是天然统一的,中国从早期的部落联盟到分封再到郡县,统一也是经历了漫长历史进程的。在秦始皇以前,中国分裂算是常态。(夏商周的天子只能对京城周边实行有效控制,再远就属于各地部落/诸侯的地盘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首次开创中国统一的历史,并且完成了文字、律法、度量衡的统一,这样的壮举其实对于中国的国家认同有著非常重大的意义。「统一」这个概念才算真正出现在中国人脑海之中,从此之后中国无论如何内战,各方心中想的也总是「四海一统」。(即便是常常被人黑的宋朝也一样)

而罗马时代,核心统治区域在义大利,主要控制范围在地中海,后来发展强盛的德国法国英国在当年算是蛮荒之地,属于被「征服」的地区。因此在欧洲人心中,「征服」的概念远远大于「统一」。

没有相关的历史传统,也就没有促进欧洲统一的内在动力。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首先得要人们心中有著」合「的概念。连想法都没有,自然不可能有行动。

比如拿破仑希特勒的军事行动,其扩张目的明显大于统合目的,人家就不是冲著」统一「去的,人家是去」征服「的。

查理曼大帝可能是最有希望统一的一个,然而……年代太晚了,此时欧洲各个地理区域的文化、经济能力都很强了,查理曼一死,帝国顿时分裂。


最后是搅屎棍。

没错,说的就是你英国,乖乖站好。

英国游离欧洲大陆之外却又与欧洲大陆只间隔一条「浅浅的」海峡,这条可谓狭窄的英吉利海峡短到人游泳都能从法国游到英国去……

因此英国在立国以后,长期对于欧洲大陆事物抱有强烈的干涉冲动——简而言之,谁要统一我打谁……╮(╯_╰)╭

毕竟如果欧陆统一,英国势必不能独存,所以英国外交的核心思路之一就是确保欧洲的分裂状态……

嗯,顺便说一句——

威灵顿NB!

(强者的眼神)


金十七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欧洲的差异性远远大于共同性。从政治上看,欧洲分裂的时代远远长于统一的时代。在罗马帝国时期,西欧完成了统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四分五裂的时代。到公元800年左右,查理大帝短暂统一过欧洲。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将帝国一分为三,这三部分分别发展成为德意志、义大利和法兰西。与此同时,伊比利亚半岛被阿拉伯人占领。100多年后,斯拉夫人在东欧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欧洲开始沿著彼此不同的道路发展下去,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大。

从文化上看,罗马帝国分裂,使得欧洲在文化上分成东正教区域和天主教区域。宗教改革以后,天主教区域又分出了若干新教派,信奉加尔文教的尼德兰地区,天主教与新教混合的法国地区,天主教的西班牙,英国则诞生了英国国教和清教。

从地理上看,欧洲各地区高山和河流相互阻隔,更进一步塑造了欧洲各地的差异。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这些差异,使得欧洲再建立罗马式的统一已经变得不可能。

二、在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时代,统一欧洲不过是这些政治强人个人的梦想,不是欧洲的主流民意。拿破仑通过他的惊人的军事才干,曾经短暂地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征服。这种征服并不能算作统一,首先,所有征服的地区并不是纳入法国统一管理的。拿破仑只是把当地的统治者换成了自己的家人。例如他的弟弟路易做了荷兰国王,另一个弟弟热罗姆做了巴伐利亚国王,哥哥约瑟夫做了西班牙国王,等等,他的家人做了国王之后,也不是对拿破仑就俯首听命的。拿破仑的战争,不仅没有促进欧洲的统一,反而加强了欧洲的分裂。因为拿破仑的战争,唤醒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认知,欧洲人开始认识到,我是荷兰人,你是德国人等等。这种民族主义正是后来在欧洲发生一战的原因之一。

希特勒的时代,统一欧洲更加是不可能的。经过一战,欧洲各国之间彼此的仇恨与猜忌,更加紧张,希特勒发动二战,正是这种仇恨与猜忌发展的结果。他依靠军事力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历史上较持久的统一都不仅仅是依靠军事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未来也不可能有。所以,几年间希特勒就失败了。

(1942年的欧洲)

三、二战之后,由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欧洲各国的共同利益增多了,欧洲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联合。由于种种现实的上述的历史原因,这种联合发展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仍然是任重道远。


1.欧洲历来种族林立,信念不一,从未有过大一统的集权政治,想要统一难上加难。

2.两者皆是以战而统,不注重文化上的统治,想要大一统更难。


《枪炮病菌与钢铁》里讲过欧洲的地形河流阻碍其军事统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