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的最终结局是下落不明。关于她兵败后的去向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化作道姑逃走并隐匿于民间,从此不知所踪。第二种则比较传奇,是说唐赛儿被抓后行刑时刀枪不入,后在狱中轻松逃走下落不明。

唐赛儿,生于山东蒲台,在贫寒的家境中练就了一身超群的武艺。据说唐赛儿领导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因朱棣即位后,开始徵调大量的山东地区民工进行修建,再加上山东连年的水灾以及百姓食不果腹和流离失所所致。

唐赛儿一家也是广大饥民的一份子,她在与丈夫向官府讨粮的过程中,丈夫被杀害。父亲也因此气急身亡,母亲也因病去世,这些突然的打击,将唐赛儿推向了绝境。她下定了反抗的决心,将以白莲教为掩护发动农民起义。

唐赛儿与白莲教之间还有一段传说,是说唐赛儿在丈夫突然去世后,久久不能释怀,她经常到坟前哭泣。有一次在去坟地的路上,唐赛儿在一个石缝里发现了白莲教的秘籍和宝剑。乡间开始盛传唐赛儿有剪纸为兵,驱使神鬼之能。

唐赛儿便借此号召民众起事,并自称是白莲教的「佛母」。唐赛儿自称佛母后,很快聚集了数千人的队伍,她以四面绝壁的石棚寨为根据地,开始起事。初战就打败了前来清缴的明军,并击毙明军将领高凤。

唐赛儿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朱棣决定招安唐赛儿,而唐赛儿不但不为之所动,还将劝降的使臣杀掉。这使朱棣极为愤怒,决定调集优势明军前去剿灭。最终唐赛儿起义军因寡不敌众而大败,唐赛儿逃走。

唐赛儿成功脱逃后,朱棣作为惩罚将起义军将领全部处死,并将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及起义各县的所有官吏全部处死。为了寻找潜逃的唐赛儿,朱棣下令将河北与山东境内的尼姑和女道士全部抓起来审问,结果还是不知所踪。

这次被审问的尼姑道士共有万余人,但并没有发现唐赛儿的踪迹。而在民间却流传著唐赛儿化妆成女尼姑逃走,并成功的隐匿在了茫茫人海之中。还有一说是唐赛儿兵败后被生擒,文献记载如下:

「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九朝野记》

这点话的大意是:唐赛儿被俘后,毫无惧色,在押赴法场临刑时,刽子手无法用刀砍死唐赛儿。官府无奈只好先关押起来,带著枷锁与脚镣的唐赛儿竟然能轻松的卸去刑具而逃,最后不知所踪。

民间则传的更是神乎其神,说唐赛儿在狱中轻轻一抖,身上戴的枷锁、脚镣则全部掉下来了,从此她便跑到大草原成了某个部落的首领。但无论如何,唐赛儿在兵败后确实是消失了,她的事迹在民间也是流传很广。


明朝明成祖朱棣为帝后,在他迁都时,大兴土木、乱用民力,从而百姓生活的颇为困苦,而相传唐赛尔曾经得到宝剑兵书,之后她就研究从而得以精通兵法,她以传白莲教为名,聚集百姓,后反对朝廷而起事。故而唐赛儿是明朝初年的农民起义军女首领、同时她还是一个白莲教女首领。

那白莲教女首领、农民起义军女首领唐赛儿最终结局如何呢?

唐赛儿是山东人,她曾经以白莲教的影响而聚集民众,她自号佛母,并且说她能预测未来。之后她就发动了农民起义,从而成为了农民军起义的女首领。

唐赛儿在刚开始起事时,曾有不小的胜利,那时起义军打败前来镇压的朝廷军队,从而名气大震而招来更多人的响应和参加。所以唐赛儿起义军的势力发展很快。

同样也因为起义军发展势力过大,故而受到了明朝廷的重视,这对明朝是构成了威胁,明成祖知道后,颇为震惊,于是就先以招安的办法招安唐赛儿,然而却遭到唐赛儿的拒绝,朱棣于是就派兵前去镇压,从而起义军被团团围住。

面对当时的危机,唐赛儿于是就诈降,明军将领信以为真,之后起义军突然对明军发动攻击,明军大乱,唐赛儿得以突围而去。

当然后来唐赛儿所带领的起义军因作战失利,最终是被镇压了。但是起义军首领唐赛儿却是安全的而没有被抓。

当然唐赛儿后来得以幸免于难逃脱,从而她的下落也不明,但是有关她的下落还是有说法的。

在起义军被镇压后,唐赛儿没有被擒,之后明朝军队搜索唐赛儿,也没有搜到,明成祖朱棣非常生气,而为了防止唐赛儿出家、和怀疑她藏在尼姑或是女道士中,于是就下令把山东境内的尼姑和女道士都抓了,然后查看,这一次明朝先后有一万多尼姑、女道士被抓。不过虽然如此,明朝庭还是没能抓到唐赛儿。故而她的下落也不知所终。


唐赛儿有「白莲教圣女」之称,是活跃在明永乐年间的白莲教领袖。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公元1420年,在蒲台县石棚寨领导了著名的白莲教农民起义而被后世所熟知。

(唐赛儿剧照)

相传,唐赛儿的父亲、丈夫都是白莲教徒,并在教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所以,唐赛儿和白莲教渊源很深。她从小随父亲习武,还未出嫁前就已是武艺高强的巾帼女子了。后来,她又习得幻化之术,能够喷云吐雾、幻化成形,因此在教中逐渐树立起了威信。

白莲教的教徒多是穷苦大众,明朝初年,战乱不断,山东地区是主战场,百姓深受战乱之苦。永乐年间,欲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工程,徵调山东劳役,加之山东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怨声载道。唐赛儿的父亲和丈夫在向官府讨粮时爆发冲突,不幸身亡,母亲也被饿死。一时间,悲愤交加的唐赛儿遂借助白莲教的势力,带领当地百姓在石棚寨发动起义。

(唐赛儿像)

唐赛儿领导的起义历时短暂,但却对山东地区的明朝官吏造成沉重打击。许多官员和士兵被杀。起义失败后,唐赛儿等主要白莲教领袖逃脱,这让明成祖朱棣十分震怒,连杀了山东地方数名官员,并下令搜捕唐赛儿。

关于唐赛儿的结局众说纷纭,野史君整理出四种答案。

其一,自投罗网,凌迟处死。

相传,唐赛儿逃脱后,鉴于明成祖的暴怒,当地官员大肆抓捕蒲台县百姓,并严刑逼问唐赛儿下落,许多无辜百姓因此丧命。

(朱棣剧照)

唐赛儿不愿百姓因此丧命,便主动投案自首。投案自首的唐赛儿被绑在木驴上,经受了惨无人道的木驴之刑。后来,下令将其凌迟处死。据说,凌迟进行了三天三夜,唐赛儿体无完皮,最终在凄惨中死去。

其二,神通广大,逃出生天。

据《九朝野记》记载,唐赛儿曾被生擒,被赤身裸体的绑缚到刑场,准备对她处斩。可是,刽子手连砍数刀竟然不能伤及她丝毫。最后,只得将其暂时收押。并将她五花大绑,身上背负三根粗木,手脚用铁锁链束缚。

不过,这并未能困住唐赛儿,她仍然逃脱了,从此再无踪迹。

其三,藏匿民间,隐姓埋名。

唐赛儿起义失败后,明政府曾下令捉拿山东、北京两地的尼姑、道士,以防止唐赛儿以尼姑、道士的身份藏匿起来。

(削发为尼)

古代,寺院、道观为清修之地,也是世外桃源,许多政治犯藏身其中,逃脱制裁。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一种说法认为他削发为僧。明末「闯王」李自成兵败后也不知所踪,有证据表明亦藏身寺庙。

古代,佛寺、道观似乎已成为失败者最后的退路。为了抓捕唐赛儿,山东、北京一带有上万名尼姑、道士被捕,但最终并未发展唐赛儿踪迹。

其四,逃往海外。

这一说法出现在月关的小说《锦衣夜行》中,虽是一种戏说,但明朝时海运发达,郑和七下西洋,为大航海时代的先声。

唐赛儿逃往海外并非不可能,当时,明朝的通缉犯确有逃亡海外,并自立为王的。这种猜想虽大胆了些,但也有一定道理。

(唐赛儿雕塑)

综上所言,是唐赛儿可能的结局。野史君认为,以上四种说法只有其三可信度高些,以当时白莲教遍布天下的教徒而言,要想藏匿一个唐赛儿也并非做不到。天下自有朝廷无法涉足的江湖势力,想必足能保护唐赛儿度过余生。

本文由野史著作郎原创,了解更多历史知识,欢迎关注!有不同观点,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就历史的功绩来看,明成祖朱棣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圣明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也渐渐走向强盛,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作「永乐盛世」。

不过,尽管朱棣即位后励精图治,但当时民间却依然爆发了农民起义运动。山东地区的唐赛儿,便是其中一位著名的女性起义首领。

(唐赛儿)

按理说,起义通常只会出现在皇帝昏庸,不顾百姓死活的朝代中,永乐一朝明明强盛繁荣,为何唐赛儿还要起义呢?

原来,元末乱世争雄的混乱,使得百姓对战争深恶痛绝,好不容易朱元璋平定天下,百姓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但由于朱棣在朱元璋死后起兵靖难,明朝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中。尤其是作为主要战场的山东,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热。

后来朱棣做了皇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为了建设都城的配套设施,朱棣大兴土木,开挖运河,徭役十分繁重。再加上当时连年出现水旱灾害,山东百姓走投无路,最终只能被迫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说起来,唐赛儿只是个自幼习武的女子,本不会走上和朝廷斗争的道路。但随著她的父亲因劳役被抓,而她的丈夫林三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抢粮中被官兵杀死,唐赛儿悲愤之下,最终决心率众起义。

当时滨州地区白莲教盛行,饱受战乱的农民,多以白莲教为精神寄托。为了加强号召力,唐赛儿自称拥有白莲教的剑术和兵法,而她本人则是能够通晓未来的「白莲教佛母」。很快,唐赛儿顺利召集了数千民众,以卸石棚寨为基地,开始了起义生涯。

在唐赛儿的带领下,起义军首先攻克了军事重镇青州,成功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并且还开仓救济百姓。青州卫防御使高凤在收到消息后,亲自带领官兵一路追捕。不过唐赛儿却早有准备,她率领起义军埋伏在山峪中,发动奇袭,成功歼灭上千官兵,高凤也因此丧命。

起义军的胜利,给了山东百姓极大的鼓舞。宾鸿、董彦皋、丁谷刚等人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山东各地出现了数十支起义军队,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

(朱棣像)

由于起义军队在山东各地频频出现,山东地方官吏纷纷上书,请求朱棣出兵平乱。收到消息后,朱棣对此事高度重视,在了解到起义军频现的原因后,朱棣决定对攻克青州的唐赛儿进行招安,以此来动摇众多起义军的信心。

然而,唐赛儿不仅坚决拒绝招安,并且还斩杀了朱棣的使者。这让朱棣颇为恼火,最终,朱棣派遣安远侯柳升带领5000兵马,前往卸石棚寨平乱。

说起来,柳升一生南征北战,凭借战功封侯,也算是当时一位风云人物。但正是由于柳升一生战斗无数,因此他对于区区几千人的杂牌起义军颇为不屑,并没有对这场战斗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唐赛儿则完全利用了柳升狂妄自大的弱点,在卸石棚寨被官兵包围后,唐赛儿派人向柳升诈降,并且谎称寨内缺水缺粮,起义军准备在东寨进行突围。

尽管身边有人质疑情报的真实性,但柳升由于过于自大,并没有仔细思考就信以为真。他让大量兵力屯守东寨附近,准备彻底将起义军困死在山寨中。

趁著官兵布防出现问题,唐赛儿在夜晚率领起义军向官兵布防薄弱的地点,发动了突然袭击。一时间,官兵被杀得仓皇逃窜。等到柳升带兵赶来时,起义军早已经顺利突出重围。

(农民军起义)

不过,随著各地官兵的不断增多,山东地区的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带领众人起义的唐赛儿,也不知所踪。

为了抓捕唐赛儿,朱棣可谓是煞费苦心。由于唐赛儿曾经自称「白莲教佛母」,朱棣怀疑唐赛儿假冒尼姑逃命。于是他下令逮捕了山东和京城附近的几万名尼姑,但最终却仍然一无所获。

尽管正史中没有再记载唐赛儿的事迹,但野史《九朝野记》中却记载了唐赛儿的结局。书中提到,唐赛儿后来曾不幸被生擒,但她却刀枪不入,无法被处死。无奈之下,明朝官员只能用铁铐把她绑在监牢中。但后来铁铐却全部被解开,而唐赛儿也在监牢中消失了。

虽然这个故事明显是假的,但野史中能以神话的方式描述唐赛儿的结局,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民间百姓对于这位敢于斗争的女英雄的尊重。而唐赛儿的起义行为,对于后来明朝停止兵戈,注重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