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賽兒的最終結局是下落不明。關於她兵敗後的去向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化作道姑逃走並隱匿於民間,從此不知所蹤。第二種則比較傳奇,是說唐賽兒被抓後行刑時刀槍不入,後在獄中輕鬆逃走下落不明。

唐賽兒,生於山東蒲臺,在貧寒的家境中練就了一身超羣的武藝。據說唐賽兒領導農民起義的原因是因朱棣即位後,開始徵調大量的山東地區民工進行修建,再加上山東連年的水災以及百姓食不果腹和流離失所所致。

唐賽兒一家也是廣大饑民的一份子,她在與丈夫向官府討糧的過程中,丈夫被殺害。父親也因此氣急身亡,母親也因病去世,這些突然的打擊,將唐賽兒推向了絕境。她下定了反抗的決心,將以白蓮教為掩護髮動農民起義。

唐賽兒與白蓮教之間還有一段傳說,是說唐賽兒在丈夫突然去世後,久久不能釋懷,她經常到墳前哭泣。有一次在去墳地的路上,唐賽兒在一個石縫裡發現了白蓮教的祕籍和寶劍。鄉間開始盛傳唐賽兒有剪紙為兵,驅使神鬼之能。

唐賽兒便藉此號召民眾起事,並自稱是白蓮教的「佛母」。唐賽兒自稱佛母后,很快聚集了數千人的隊伍,她以四面絕壁的石棚寨為根據地,開始起事。初戰就打敗了前來清繳的明軍,並擊斃明軍將領高鳳。

唐賽兒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的規模,朱棣決定招安唐賽兒,而唐賽兒不但不為之所動,還將勸降的使臣殺掉。這使朱棣極為憤怒,決定調集優勢明軍前去剿滅。最終唐賽兒起義軍因寡不敵眾而大敗,唐賽兒逃走。

唐賽兒成功脫逃後,朱棣作為懲罰將起義軍將領全部處死,並將山東按察使、布政使及起義各縣的所有官吏全部處死。為了尋找潛逃的唐賽兒,朱棣下令將河北與山東境內的尼姑和女道士全部抓起來審問,結果還是不知所蹤。

這次被審問的尼姑道士共有萬餘人,但並沒有發現唐賽兒的蹤跡。而在民間卻流傳著唐賽兒化妝成女尼姑逃走,並成功的隱匿在了茫茫人海之中。還有一說是唐賽兒兵敗後被生擒,文獻記載如下:

「既而捕得之,將伏法,恬然不懼。裸而縛之,詣市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復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足,俄皆自解脫,竟遁去,不知所終。」——《九朝野記》

這點話的大意是:唐賽兒被俘後,毫無懼色,在押赴法場臨刑時,劊子手無法用刀砍死唐賽兒。官府無奈只好先關押起來,帶著枷鎖與腳鐐的唐賽兒竟然能輕鬆的卸去刑具而逃,最後不知所蹤。

民間則傳的更是神乎其神,說唐賽兒在獄中輕輕一抖,身上戴的枷鎖、腳鐐則全部掉下來了,從此她便跑到大草原成了某個部落的首領。但無論如何,唐賽兒在兵敗後確實是消失了,她的事蹟在民間也是流傳很廣。


明朝明成祖朱棣為帝後,在他遷都時,大興土木、亂用民力,從而百姓生活的頗為困苦,而相傳唐賽爾曾經得到寶劍兵書,之後她就研究從而得以精通兵法,她以傳白蓮教為名,聚集百姓,後反對朝廷而起事。故而唐賽兒是明朝初年的農民起義軍女首領、同時她還是一個白蓮教女首領。

那白蓮教女首領、農民起義軍女首領唐賽兒最終結局如何呢?

唐賽兒是山東人,她曾經以白蓮教的影響而聚集民眾,她自號佛母,並且說她能預測未來。之後她就發動了農民起義,從而成為了農民軍起義的女首領。

唐賽兒在剛開始起事時,曾有不小的勝利,那時起義軍打敗前來鎮壓的朝廷軍隊,從而名氣大震而招來更多人的響應和參加。所以唐賽兒起義軍的勢力發展很快。

同樣也因為起義軍發展勢力過大,故而受到了明朝廷的重視,這對明朝是構成了威脅,明成祖知道後,頗為震驚,於是就先以招安的辦法招安唐賽兒,然而卻遭到唐賽兒的拒絕,朱棣於是就派兵前去鎮壓,從而起義軍被團團圍住。

面對當時的危機,唐賽兒於是就詐降,明軍將領信以為真,之後起義軍突然對明軍發動攻擊,明軍大亂,唐賽兒得以突圍而去。

當然後來唐賽兒所帶領的起義軍因作戰失利,最終是被鎮壓了。但是起義軍首領唐賽兒卻是安全的而沒有被抓。

當然唐賽兒後來得以倖免於難逃脫,從而她的下落也不明,但是有關她的下落還是有說法的。

在起義軍被鎮壓後,唐賽兒沒有被擒,之後明朝軍隊搜索唐賽兒,也沒有搜到,明成祖朱棣非常生氣,而為了防止唐賽兒出家、和懷疑她藏在尼姑或是女道士中,於是就下令把山東境內的尼姑和女道士都抓了,然後查看,這一次明朝先後有一萬多尼姑、女道士被抓。不過雖然如此,明朝庭還是沒能抓到唐賽兒。故而她的下落也不知所終。


唐賽兒有「白蓮教聖女」之稱,是活躍在明永樂年間的白蓮教領袖。唐賽兒是山東蒲臺縣人,公元1420年,在蒲臺縣石棚寨領導了著名的白蓮教農民起義而被後世所熟知。

(唐賽兒劇照)

相傳,唐賽兒的父親、丈夫都是白蓮教徒,並在教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所以,唐賽兒和白蓮教淵源很深。她從小隨父親習武,還未出嫁前就已是武藝高強的巾幗女子了。後來,她又習得幻化之術,能夠噴雲吐霧、幻化成形,因此在教中逐漸樹立起了威信。

白蓮教的教徒多是窮苦大眾,明朝初年,戰亂不斷,山東地區是主戰場,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永樂年間,欲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工程,徵調山東勞役,加之山東大旱,百姓顆粒無收,怨聲載道。唐賽兒的父親和丈夫在向官府討糧時爆發衝突,不幸身亡,母親也被餓死。一時間,悲憤交加的唐賽兒遂藉助白蓮教的勢力,帶領當地百姓在石棚寨發動起義。

(唐賽兒像)

唐賽兒領導的起義歷時短暫,但卻對山東地區的明朝官吏造成沉重打擊。許多官員和士兵被殺。起義失敗後,唐賽兒等主要白蓮教領袖逃脫,這讓明成祖朱棣十分震怒,連殺了山東地方數名官員,並下令搜捕唐賽兒。

關於唐賽兒的結局眾說紛紜,野史君整理出四種答案。

其一,自投羅網,凌遲處死。

相傳,唐賽兒逃脫後,鑒於明成祖的暴怒,當地官員大肆抓捕蒲臺縣百姓,並嚴刑逼問唐賽兒下落,許多無辜百姓因此喪命。

(朱棣劇照)

唐賽兒不願百姓因此喪命,便主動投案自首。投案自首的唐賽兒被綁在木驢上,經受了慘無人道的木驢之刑。後來,下令將其凌遲處死。據說,凌遲進行了三天三夜,唐賽兒體無完皮,最終在悽慘中死去。

其二,神通廣大,逃出生天。

據《九朝野記》記載,唐賽兒曾被生擒,被赤身裸體的綁縛到刑場,準備對她處斬。可是,劊子手連砍數刀竟然不能傷及她絲毫。最後,只得將其暫時收押。並將她五花大綁,身上背負三根粗木,手腳用鐵鎖鏈束縛。

不過,這並未能困住唐賽兒,她仍然逃脫了,從此再無蹤跡。

其三,藏匿民間,隱姓埋名。

唐賽兒起義失敗後,明政府曾下令捉拿山東、北京兩地的尼姑、道士,以防止唐賽兒以尼姑、道士的身份藏匿起來。

(削髮為尼)

古代,寺院、道觀為清修之地,也是世外桃源,許多政治犯藏身其中,逃脫制裁。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一種說法認為他削髮為僧。明末「闖王」李自成兵敗後也不知所蹤,有證據表明亦藏身寺廟。

古代,佛寺、道觀似乎已成為失敗者最後的退路。為了抓捕唐賽兒,山東、北京一帶有上萬名尼姑、道士被捕,但最終並未發展唐賽兒蹤跡。

其四,逃往海外。

這一說法出現在月關的小說《錦衣夜行》中,雖是一種戲說,但明朝時海運發達,鄭和七下西洋,為大航海時代的先聲。

唐賽兒逃往海外並非不可能,當時,明朝的通緝犯確有逃亡海外,並自立為王的。這種猜想雖大膽了些,但也有一定道理。

(唐賽兒雕塑)

綜上所言,是唐賽兒可能的結局。野史君認為,以上四種說法只有其三可信度高些,以當時白蓮教遍佈天下的教徒而言,要想藏匿一個唐賽兒也並非做不到。天下自有朝廷無法涉足的江湖勢力,想必足能保護唐賽兒度過餘生。

本文由野史著作郎原創,瞭解更多歷史知識,歡迎關注!有不同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就歷史的功績來看,明成祖朱棣絕對算得上是一位聖明的君主。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文化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也漸漸走向強盛,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作「永樂盛世」。

不過,儘管朱棣即位後勵精圖治,但當時民間卻依然爆發了農民起義運動。山東地區的唐賽兒,便是其中一位著名的女性起義首領。

(唐賽兒)

按理說,起義通常只會出現在皇帝昏庸,不顧百姓死活的朝代中,永樂一朝明明強盛繁榮,為何唐賽兒還要起義呢?

原來,元末亂世爭雄的混亂,使得百姓對戰爭深惡痛絕,好不容易朱元璋平定天下,百姓終於過上了太平日子。但由於朱棣在朱元璋死後起兵靖難,明朝再次陷入了戰爭的漩渦中。尤其是作為主要戰場的山東,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熱。

後來朱棣做了皇帝,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為了建設都城的配套設施,朱棣大興土木,開挖運河,徭役十分繁重。再加上當時連年出現水旱災害,山東百姓走投無路,最終只能被迫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說起來,唐賽兒只是個自幼習武的女子,本不會走上和朝廷鬥爭的道路。但隨著她的父親因勞役被抓,而她的丈夫林三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搶糧中被官兵殺死,唐賽兒悲憤之下,最終決心率眾起義。

當時濱州地區白蓮教盛行,飽受戰亂的農民,多以白蓮教為精神寄託。為了加強號召力,唐賽兒自稱擁有白蓮教的劍術和兵法,而她本人則是能夠通曉未來的「白蓮教佛母」。很快,唐賽兒順利召集了數千民眾,以卸石棚寨為基地,開始了起義生涯。

在唐賽兒的帶領下,起義軍首先攻克了軍事重鎮青州,成功獲得了大量武器裝備,並且還開倉救濟百姓。青州衛防禦使高鳳在收到消息後,親自帶領官兵一路追捕。不過唐賽兒卻早有準備,她率領起義軍埋伏在山峪中,發動奇襲,成功殲滅上千官兵,高鳳也因此喪命。

起義軍的勝利,給了山東百姓極大的鼓舞。賓鴻、董彥皋、丁谷剛等人紛紛起兵響應。一時間,山東各地出現了數十支起義軍隊,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勢。

(朱棣像)

由於起義軍隊在山東各地頻頻出現,山東地方官吏紛紛上書,請求朱棣出兵平亂。收到消息後,朱棣對此事高度重視,在瞭解到起義軍頻現的原因後,朱棣決定對攻克青州的唐賽兒進行招安,以此來動搖眾多起義軍的信心。

然而,唐賽兒不僅堅決拒絕招安,並且還斬殺了朱棣的使者。這讓朱棣頗為惱火,最終,朱棣派遣安遠侯柳升帶領5000兵馬,前往卸石棚寨平亂。

說起來,柳升一生南征北戰,憑藉戰功封侯,也算是當時一位風雲人物。但正是由於柳升一生戰鬥無數,因此他對於區區幾千人的雜牌起義軍頗為不屑,並沒有對這場戰鬥引起足夠的重視。

而唐賽兒則完全利用了柳升狂妄自大的弱點,在卸石棚寨被官兵包圍後,唐賽兒派人向柳升詐降,並且謊稱寨內缺水缺糧,起義軍準備在東寨進行突圍。

儘管身邊有人質疑情報的真實性,但柳升由於過於自大,並沒有仔細思考就信以為真。他讓大量兵力屯守東寨附近,準備徹底將起義軍困死在山寨中。

趁著官兵佈防出現問題,唐賽兒在夜晚率領起義軍向官兵佈防薄弱的地點,發動了突然襲擊。一時間,官兵被殺得倉皇逃竄。等到柳升帶兵趕來時,起義軍早已經順利突出重圍。

(農民軍起義)

不過,隨著各地官兵的不斷增多,山東地區的起義,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而帶領眾人起義的唐賽兒,也不知所蹤。

為了抓捕唐賽兒,朱棣可謂是煞費苦心。由於唐賽兒曾經自稱「白蓮教佛母」,朱棣懷疑唐賽兒假冒尼姑逃命。於是他下令逮捕了山東和京城附近的幾萬名尼姑,但最終卻仍然一無所獲。

儘管正史中沒有再記載唐賽兒的事蹟,但野史《九朝野記》中卻記載了唐賽兒的結局。書中提到,唐賽兒後來曾不幸被生擒,但她卻刀槍不入,無法被處死。無奈之下,明朝官員只能用鐵銬把她綁在監牢中。但後來鐵銬卻全部被解開,而唐賽兒也在監牢中消失了。

雖然這個故事明顯是假的,但野史中能以神話的方式描述唐賽兒的結局,卻實實在在地體現了民間百姓對於這位敢於鬥爭的女英雄的尊重。而唐賽兒的起義行為,對於後來明朝停止兵戈,注重發展,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