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八路军还常用破袭战。

破袭战主要是通过破坏交通线及其他设施起到歼敌效果的战法。八路军在华北和日军作战特别善于破坏铁路,时不时就把路轨扒了,或者袭击车站、停车场这类「软」目标,沦陷时期正太、同蒲路几乎就没正常通过车。不但如此,八路军还把铁路上的铁轨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用在水腰子兵工厂造掷弹筒,让日军修也不是,不修也不是。1938年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连续发出破袭同蒲、平汉、正太等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的作战命令。遵照总部命令,晋察冀军区部队出击平汉路北段,先后袭击保定以南铁路沿线之望都、定县和新乐等主要车站,使敌铁路交通一度陷于瘫痪。第120师以主力4个团,于同蒲路忻县、阳曲间,先后袭击平社、豆罗等车站,使敌同蒲路北段交通中断。第129师首先袭击正太路上的旧关,并于长生口伏击歼敌一部;尔后,师主力于邯长公路上展开破袭战。3月16日,于神头岭伏击歼敌1500余人;31日,千响堂铺歼敌一部,击毁敌汽车180辆。八路军各部的积极作战有效地钳制和打击了敌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友军作战。日军称此战为「支那第一流游击战术」「八路军典型游击战」。

八路军破袭战效果显著,国民党也开始学扒铁路,搞破袭战。1938年底开始,军统局领导的「忠义救国军」,曾广泛在江南地区袭击日军铁路系统。从「忠义救国军」成立后,戴笠多次组织特工培训班,其中重要的训练课目就包括爆炸和交通破袭。1938年底,戴陆续派出这些经过培训的武装特务充实「忠义救国军」,这些特务骨干随即组织该部对日军展开了一定规模的破袭作战。仅仅12月下旬,在京沪铁路沿线的昆山、太仓、常熟、嘉定4县境内,忠义救国军即连续向日军发动破袭战,战报称「毙伤敌数百人,打死日军大佐支队长1人」。


山西有些地方多麻雀,特别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无所不至。这种现象显然给八路军指战员留下了很深印象,刘伯承有一次作报告时,便把用零星兵力袭扰日军的战术命名为「麻雀战」。

麻雀战的主要战法是「昼伏夜动,声东击西,有意暴露,及时隐蔽」。实施麻雀战之后,日军的机动部队只要一出动,不是这里传来一阵枪声,就是那里遭到一顿火力袭击,他们被弄得晕头转向的同时,还搞不清楚子弹到底是从哪里射来的。即便有时发现了游击小组的踪迹,等日军辛辛苦苦从这座山头追到那座山沟,人也早就不见了。正愣著神呢,侧面又会打来一阵枪,只好掉转头再追,结果是来回奔忙,却一无所获。

地雷战顾名思义,就是用地雷袭击日军。需要指出的是,八路军在地雷战中所使用的地雷,并不都是土造地雷,比如一二九师用的就是「洋地雷」,即用美国流行的军工技术生产出来的地雷,又称「广雷」。「广雷」的威力较大,爆炸之后,可以将日军炸死炸伤一大堆。实施地雷战的结果,日军要么不出据点的门,只要出了门,在路边、沟旁、草堆,甚至是周围房子里的锅碗瓢盆旁边,随时都可能不小心触发地雷。

地道战主要被八路军和游击队使用于冀中平原地区,经过改造的地道不但能藏人,还有水喝、有饭吃,既能生存,又能战斗。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构建以坑道为骨干的阵地防御体系,就部分汲取了抗战中地道战的一些经验。


所谓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只是表项,归根结底是游击战,而游击战的精膸是在广阔的乡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实施全民抗战,有了全民的觉悟,群众的力量,就会创造各种名样斗争形式,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上的斗争,有了全民的抗战,是任何敌人所战胜不了的,这就是游击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