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人就怕有弱点,一旦弱点被别人发现了,那这个人就好对付了。近些年,有不少身陷囹圄的贪官,都是倒在了自己的弱点上,有些人贪财,有些人贪色,有些人贪古玩字画,等等不一而足,正是所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得了人家的好处,就得为人家办事,受人家驱使,最终丧失党性,罔顾党纪国法,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只能让人感叹惋惜。

明朝末年的蓟辽总督洪承畴,松山大败,被清俘虏。当时的清太宗皇太极是个有大志上的人,一心想推翻明朝统一天下,非常希望能得到一位明朝高级将领,为其一统天下入关打先锋,而担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正是最好的人选,于是他就下决心要把他劝降。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1639年崇祯十二年转任蓟辽总督。松山大战,崇祯帝还以为洪承畴战死,亲自为其设祭,万没想到他会降清。其实洪承畴是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节。被俘之初,皇太极封官许愿,又送金钱美女,都没有打动洪承畴,他面壁而坐,不吃不喝,只求一死。那么洪承畴又是如何被说动投降了呢?这里不能不说清朝汉臣范文程的作用。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中淹的后人,此人很有韬略智谋,为大清入主中原立下了不世之功。他去见被囚的洪承畴,洪承畴本不理他,知道他要做说客。但范文程并没提劝他投降的话,只和他大谈儒家诗书典籍。洪承畴身陷囹圄,寂寞已极,这时竟能听到儒家典籍和一些中州趣事,耳目一新,慢慢的,他便和范文程巴山夜雨起来。谈话间,屋梁上掉下来一块燕泥,正好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边说话,一边轻轻地把燕泥掸调。这一动作让范文程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回去就奏报皇太极说:「洪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如此,况其身耶?」从这点小事,范文程就看出了洪承畴对生世的眷恋,没有必死之心,是可以劝降的。皇太极很赞同范文程的判断,就对洪承畴恩遇有加,再加范文程的多方劝说,帮其分析明朝形势已是岌岌可危,崇祯帝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冤杀大将袁崇焕,贬去孙传庭等,令人寒心,明朝政治腐败,人心离散,大明倾危,已是计日可待了,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你洪承畴正值壮年,正是跟明主大干一翻事业的时候,如此就死,岂不可惜。经过一翻说词,不能不让洪承畴心里的天枰倾斜。这时皇太极又亲自探望,诚恳的希望洪承畴为大清效力,看到洪承畴穿的衣服单薄,就脱下自己的貂裘给他披上,关切地嘘寒问暖,弄得洪承畴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愿意归降。也有的野史说,皇太极发现洪承畴好色的弱点,就默许孝庄皇后到洪承畴囚室,经过一翻美色攻击,洪承畴乖乖就降。此种说法是真是假,还有待专家们去考证。

好死不如赖活著。人都贪生畏死,也许这就是每个人的最大弱点,更何况是洪承畴了,就死什么都没了,投降可得高官美女,享受荣华富贵,又可激荡天下,不枉己志?因此,一个要想立名节于子孙,传大义于后世,在危亡之际,要当即立断,杀身成仁,不能有丝毫犹豫;否则,不能即死,被俘敌手,再想身不受辱,又想传美名于后世,那是不可能的。洪承畴的遭际就是很好的样板。


读书人哪受得了糖衣炮弹?哪受得了洪荒之力?


轻易谈不上,洪承畴已绝食几天了。洪承畴对清朝在统一中国中,减少历次改朝换代中的杀戳有贡献,也为清初民族瀜合有贡献。


孝庄亲换明宫妆夜探洪大人,后事脑补!自北方匈奴起就有匈奴贵妇以身招降汉将历史。对北方民族也没啥!而洪大人想后金王后亲委身劝降,可受宠了的!那孝庄有子,那夜乜不乏母子将来托付,后有重报等等承诺……洪一夜便降


现在表面上人人喊爱国,结果名流精英纷纷出国,一首诗可看清其鬼脸:横看成岭侧成峰,运近高低各不同。不识炉内火通明,半夜三更冻死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