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大可能。

首先,北齐高氏,是渤海高氏的分支,渤海高氏是名门望族,支系庞杂。高欢的祖父时北迁至怀朔,开始与鲜卑有了交集,到高欢时权倾朝野,北魏分裂,东魏即是高欢扶持。高洋高长恭都是高欢的儿子。

大约三百年之后,高思继开始在幽州的军队中崭露头角,其后被杀。高思继的儿子叫高行周,仍旧在军中活动,投靠过多个山头。高行周的儿子就是高怀德,高怀德娶了赵匡胤的妹妹。高怀亮是高怀德的弟弟,但《宋史》中没有这个人,或为小说虚构。


高俭,字士廉,渤海修人。其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其父高励,北齐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

北齐被北周灭亡之后,不知何故竟乐安王高励这一脉没有随著北齐后主高纬而被一起杀掉,这得感谢周武帝不知由来的慈悲。隋代北周后,高俭出仕,还先后任职过隋朝的肇州等四州刺史。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的妹妹嫁给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生子长孙无忌和女长孙无忧(名实不详)。长孙晟死后,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当他发现年轻的关陇贵族子弟李世民异于常人,就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他,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文德皇后长孙氏。

隋炀帝大业后期,兵部尚书斛斯政逃亡高丽,高士廉素与他关系密切,受牵连被隋廷流放交趾。梁王萧铣称帝时,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随之降梁。萧铣被唐朝灭亡之后,高祖李渊因亲家关系,命高士廉巡按岭南诸州。后来升他为雍州治中,而当时他的外甥女婿恰好为雍州牧。

玄武门之变时,高士廉与外甥长孙无忌并无预谋,他自发的亲率吏卒从监狱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部队驰援李世民,因此大受封赏,被提为纳言。贞观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国公,拜尚书右仆射。

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律焚毁,不使左右知晓。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72岁。

当时太宗刚刚服饮「药石」(类似「五石散」的东西,当时认为既「壮阳」又「保健」,实际上毒性很大的东西,多位贵族、皇帝因之而死),问讯马上整装亲临探视。高士廉外甥长孙无忌急忙策马跪伏于半路迎接,痛哭陈说高士廉临终前切言皇上不要亲临,加之「饵石临丧」是医家大忌,劝了半天才把药性正发做的太宗皇帝劝回宫去。

高士廉死后,唐廷蹭司徒,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高士廉一家三代均为宰相(仆射),子为尚书、驸马,外甥为太尉,外甥女为皇后,真可谓是四朝显荣(指北齐北周隋唐四朝)的豪门贵胄。

想想北齐皇族中那些不过四十就暴毙而亡的高家堂叔、堂兄弟门,高士廉这一支可谓是最好的。即时日后长孙无忌被诛,其子高履行也仅仅牵连贬官而已。不由印证了那句古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