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不大可能。

首先,北齊高氏,是渤海高氏的分支,渤海高氏是名門望族,支系龐雜。高歡的祖父時北遷至懷朔,開始與鮮卑有了交集,到高歡時權傾朝野,北魏分裂,東魏即是高歡扶持。高洋高長恭都是高歡的兒子。

大約三百年之後,高思繼開始在幽州的軍隊中嶄露頭角,其後被殺。高思繼的兒子叫高行周,仍舊在軍中活動,投靠過多個山頭。高行周的兒子就是高懷德,高懷德娶了趙匡胤的妹妹。高懷亮是高懷德的弟弟,但《宋史》中沒有這個人,或為小說虛構。


高儉,字士廉,渤海修人。其祖父高嶽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僕射、太尉。其父高勵,北齊樂安王,也曾任左僕射。

北齊被北周滅亡之後,不知何故竟樂安王高勵這一脈沒有隨著北齊後主高緯而被一起殺掉,這得感謝周武帝不知由來的慈悲。隋代北周後,高儉出仕,還先後任職過隋朝的肇州等四州刺史。

隋煬帝大業年間,高士廉的妹妹嫁給右驍衛大將軍長孫晟,生子長孫無忌和女長孫無憂(名實不詳)。長孫晟死後,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當他發現年輕的關隴貴族子弟李世民異於常人,就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給他,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文德皇后長孫氏。

隋煬帝大業後期,兵部尚書斛斯政逃亡高麗,高士廉素與他關係密切,受牽連被隋廷流放交趾。梁王蕭銑稱帝時,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隨之降梁。蕭銑被唐朝滅亡之後,高祖李淵因親家關係,命高士廉巡按嶺南諸州。後來升他為雍州治中,而當時他的外甥女婿恰好為雍州牧。

玄武門之變時,高士廉與外甥長孫無忌並無預謀,他自發的親率吏卒從監獄裡釋放囚犯,授以兵甲,組成臨時部隊馳援李世民,因此大受封賞,被提為納言。貞觀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

高士廉為人謹慎縝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律焚毀,不使左右知曉。貞觀二十一年病死,時年72歲。

當時太宗剛剛服飲「藥石」(類似「五石散」的東西,當時認為既「壯陽」又「保健」,實際上毒性很大的東西,多位貴族、皇帝因之而死),問訊馬上整裝親臨探視。高士廉外甥長孫無忌急忙策馬跪伏於半路迎接,痛哭陳說高士廉臨終前切言皇上不要親臨,加之「餌石臨喪」是醫家大忌,勸了半天才把藥性正發做的太宗皇帝勸回宮去。

高士廉死後,唐廷蹭司徒,陪葬昭陵,謚曰文獻。

高士廉一家三代均為宰相(僕射),子為尚書、駙馬,外甥為太尉,外甥女為皇后,真可謂是四朝顯榮(指北齊北周隋唐四朝)的豪門貴胄。

想想北齊皇族中那些不過四十就暴斃而亡的高家堂叔、堂兄弟門,高士廉這一支可謂是最好的。即時日後長孫無忌被誅,其子高履行也僅僅牽連貶官而已。不由印證了那句古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