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先说刘璋他爸爸刘焉,《三国演义》比刘备都早的出场人,桃源三结义投奔的第一??个人,幽州太守。本来想领交州牧避祸的刘焉因为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于是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被封为阳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刘焉上任后,任命贾龙为校尉,将他迁到绵竹居住。刘焉安抚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极力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但内心别有图谋。他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天下诸侯讨伐权臣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

但是,「董卓使司徒赵谦将兵向州,说校尉贾龙,使引兵还击焉,焉出青羌与战,故能破杀。岐、龙等皆蜀郡人。」你不打他,他打你!董卓打来了,好在刘焉有青羌兵,战斗力极强!挫败了贾龙并斩杀之,赵谦看没有内应就撤军了。刘焉逃过一劫。这里需要说一下青羌兵,就是诸葛的后《出师表》中提到的再过几年就死光了的突击部队,应该是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战士,英勇善战。刘焉不出兵自然就是保州自守。

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孙坚是讨伐董卓的先锋!刘表是董卓的嫡系,董卓让刘表去荆州就是看著孙坚的,果然,孙坚死于刘表之手。刘表怎么能去讨伐董卓呢?!

刘度这个人只有在刘备下荆州的时候,出场过,当时是零陵太守,投降刘备了。20多年前,他是不是太守都不知道,他如果当时就在零陵,也是刘表的人,不可能讨伐董卓的。

《三国演义》原文: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曹操说是何进乱天下?曹操可能不知道是谁给何进出的这个馊主意!

我今天就把这个幕后元凶给找出来!《后汉书》:詈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袁绍!!!这个人就是袁绍!董卓乱政的首恶就是袁绍。本来一个狱吏就可以办到的事,非得把董卓招来,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被请来了…,何进不但没诛杀太监,袁绍也被撵走了……于是天下大乱。


董卓乱政的时候,那些刘姓的地方势力(比如刘表、刘焉、刘度等)根本不够实力与董卓抗衡。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我们今天主要探讨一下「乱汉首恶」是谁?

乱汉首恶是谁:是祸乱长安城的李郭二人吗?是献此奇谋的贾诩吗?是残暴的董卓吗?是招董卓入京的何进吗?是出馊主意的袁绍吗?是干政弄权的宦官吗?是只为利益的士族吗?是造反起义的黄巾军吗?

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到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就是一个人在商场摔倒了,然后这个人就开始告别人,告这个告那个、怪著怪那的.....遇事不检讨自己,首先把锅甩出去【就好像下路崩盘,怪辅助不给力、怪打野不帮、挂上路不T、怪中路不支援。就是不检讨一下自己】

先说黄巾起义:

农民朋友们为什么造反?饿,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不去了。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不外乎就是天灾人祸。

天灾没话说!谁也不想的。但人祸就不同了,朝廷赈灾不利、士族贪污腐败、外戚结党营私、宦官干政弄权---说到底就是皇帝没本事。

我们再看撑起东汉王朝这个大鼎的三只脚:外戚、宦官、士族

只要有婚姻就会有外戚,为了抑制外戚独大,所以皇帝培养出来宦官,以平衡外戚势力。又由于东汉时期实施的察举制又衍生出了士族势力。

外戚和宦官的权利都来源于皇帝,所以他们都十分依赖皇权。但是士族不同,士族遍布天下,因为察举制有举荐的权利,所以让士族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一条独有的利益链,正是这条利益链使得中央到地方的士族门同气连枝,形成了士族阶级【士族阶级逐渐的掌握了全国大部分资源、舆论、人脉以及做官的权利】

就这样,外戚、宦官、士族撑起了大汉王朝。一旦出现不平衡,或者断了条腿,东汉这座大鼎将瞬间倒掉。

东汉后期连续出现弱帝、幼帝也导致了各阶级势力间争权夺利越来越强。在争权夺利中外戚和宦官因为没有了皇权的威严支持,很快就倒下了,虽然让董卓捡了漏,但不可否认的是,主宰天下走势的还是士族阶级。

虽然士族军阀的袁绍、袁术等相继被灭,虽然董卓、曹操、孙权、刘备这些瓜分天下的都不是士族名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必须依靠士族阶级。

董卓入京后积极笼络地方士族阶级。

孙权完全信任并重用和依靠地方士族。

曹操这么厉害的角色对士族阶级也只是采取的怀柔政策。

刘备入主西川全靠地方士族支持。

曹丕要称帝无奈打压宗亲大幅让利给士族以获得支持。

蜀汉后期大力打压士族引起了国内士族阶级不满和不配合,最早推出历史舞台。

曹爽大力打压士族阶级而遭到集体反对,最后曹魏江山拱手让人。

士族阶级代表人物司马家最后统一全国【士族阶级有个通病,就是贪,只认利益。士族当家,家族腐败,士族当政国家腐败。国家的腐败也就让外族趁虚而入.....中国在士族阶级的领导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

但是士族的形成终究是东汉朝廷政策引起的。怪不得别人,要怪还是只怪皇帝无能。


首先回答汉乱首恶这个问题。

个人觉得,汉乱首恶当属张角。东汉末年,时逢大旱,张角率领灾民暴动,这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可是它却彻底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各地方实力派割据一方,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董卓乱政,大家自然是有目共睹。是否勤王,不是取决于道义,而是利益。汉室宗亲,尤其地方实力派,他们无需勤王,因为有兵、有钱、有地盘。董卓还要安抚他们。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无非是想捞取一点政治资本而已。别说讨伐董卓,华雄一人,就已经难住了十八路诸侯。更和况还有三国第一名将吕布。所以勤王与否,是利益问题,而非道义问题。


问这个问题,小篇根本不懂三国。讨伐董卓是在191年,刘度在北方被袁绍公孙瓒在玩弄于股掌之间,手下根本无兵无将,空有名号。刘表是在董卓之乱时191年才被任命的荆州刺史,前刺史被长沙太守孙坚攻杀,开创了太守攻杀刺史的先例。讨伐董卓时,刘表还没有在荆州站稳脚跟,凭什么说刘表是地方实力派?刘表刚站住脚,参加讨董的孙坚过境回长沙,竟然没有去拜访上官,因此刘表毫不犹豫地击杀有不臣之心的孙坚。因此,当时如果刘表真的拥有荆州,轮不到孙坚讨董。孙坚只能做刘表麾下参战。再说刘焉,刘焉189年入川,入川时,随从仪仗都被汉中张鲁夺去,刘焉只身携印入川,经过四年的努力才摆平益州各方势力。191讨董他根本没有能力参加,就算他想去,张鲁绝对不会让他带兵出川。乱世之始张角,乱政之始董卓,诸侯割据混战之始孙坚。


如果把他看成一个众合博弈,就好理解了。

大家都出兵,消耗一样多,胜利了,光复汉室,大家一起本本分分,领取奖励;失败了,大家损失一样多,你打不了我,我打不了你,我们还是好朋友。

你出兵,我不出兵。能胜利了,我跟著出,一起享受劳动成果;失败了,你没兵了吧,哪把你的地给我吧,谢谢。

你不出兵,我不出兵。问责大家一起来,有兵有地又有什么损失吗?而且大家实力相互制衡,我们都是好朋友。

一起出兵很难达成共识,先出兵的会优先损失利益。因为这些藩王都是本身占用资源的,而不想失去资源的,是可以自己立国的。这样的话,在零和这点来看,大家都不作为是应该的。

乱汉首恶,汉灵帝执行的乱国之策。


公元188年汉灵帝驾崩,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再次出现。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的弟弟陈留王刘协,然而失败。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何进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谁料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两千多人。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从以上看出董卓之乱首恶是外戚何进与宦官,那皇室实为派为何不勤王?乱世之秋,谁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好的就是希望别人去拼杀,自己保存实力,乱世的时候,有军队就是地盘,谁实力弱就将被强者吞并,所以,都不愿出兵勤王。


当时他们几个都各怀鬼胎,想为自己多捞点好处,他们自知打不过董卓,所以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