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关注呗:古今烽火台,探秘中国历史故事和文化

华夏传承五千年,各种典故、文化流传至今,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也包括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皇帝和百官的称谓有哪些?这一期小编要跟看官总结下皇帝和百官的称谓。

一分钟看懂:皇帝和百官的称谓总结,谥号只是其一

称庙号

封建皇帝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子孙会为其追尊一个名号,这个名号就是庙号。开国的皇帝一般称祖,后继者则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第二代皇帝赵光义称太宗。但也有些朝代前几个皇帝都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又如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称尊号

尊号由为皇帝加的各种尊崇褒奖之词组成。有的出生前就有了,有的在死后才追加。追加的也可叫做谥号。如唐玄宗曾受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曾受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一分钟看懂:皇帝和百官的称谓总结,谥号只是其一

称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在我国,一般开国建立第一个年号的行为叫“建元”,往后每个新君即位时,都必须改变年号,叫改元。明朝以前,若是执政期间遇到军国大事、重大祥瑞或灾异时,封建皇帝往往会改元。但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清代,每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不论在位时间有多长。所以,明清两朝的皇帝大都可以用年号来指称。如明嘉靖帝、崇祯帝,清康熙帝、乾隆帝等。

称谥号

古代的帝王、高级官吏等死后常常被追加某个称号,称为谥号。谥号往往带有对死者生平进行评价的意味。对皇帝的谥号如“文”、“武”、“明”、“康”“景”等,基本算是好谥号,如周文王、汉武帝等,都是圣主明君。面“厉”、“灵”、“炀”等谥号则含有否定的意思,如周厉王、汉灵帝、隋炀帝等,都是有名的暴君、昏君。“思”、“哀”等谥号含有同情的意味,专给那些命运不济的皇帝,如唐哀帝、明思宗(崇祯)等。而“末”、“献”、“顺”等谥号通常是新朝给前朝末代皇帝追加的,含有嘲讽的意味,如东汉末的汉献帝,元末的元顺帝等。

给王公大臣的谥号通常由两个字组成,如文正、文忠、文襄、忠毅、忠肃等。南宋好臣秦桧谥号为“缪丑”,是一种恶谥。由于中国人有“为死者讳”的习惯,所以恶谥很少出现,一般都为美谥或平谥。

一分钟看懂:皇帝和百官的称谓总结,谥号只是其一

称官名

在古代经常有人将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如东晋大书法家王义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维曾担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担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也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担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苏轼曾担任端明殿翰林学士,世称苏学士。

称官地

如果某人在某地为官,人们就会用此地的地名来称呼他。如西汉时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东汉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担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三国时刘备曾担任豫州刺史,世称刘豫州;唐朝时柳宗元曾担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一分钟看懂:皇帝和百官的称谓总结,谥号只是其一

称爵号

古人经常以某人的爵位来称呼其人。如三国时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唐朝名将郭子仪因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而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名相寇准封爵莱国公,世称寇莱公;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以史为鉴,可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小编带大家探秘中国历史,分享历史知识和故事,传承民族文化。如果你觉得文章有价值,希望你能关注、分享、收藏、评论,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历史和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