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一生贫困潦倒,靠卖字画为生。唐伯虎早年参加考试,却倒霉,遇上了科场舞弊,虽然他没有考试作弊,但是也受到了牵连。后来朝廷给了他小官儿做,他嫌丢人不愿意去。所以终生贫困潦倒,秋香比她大20多岁,根本不可能跟她发生什么故事。他也娶不起九个媳妇儿。祝枝山,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六指。文征明,听说他六岁才能说话,启蒙很晚,但是却凭著自己好学勤劳和毅力,成就很高。看过他孙子文震亨的长物志。至于周文宾,查无此人,纯属虚构。


唐伯虎,也就是唐寅,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吴门四家之一(另外三家是文征明,沈周和仇英)。唐寅,擅长写诗作画,也工书法。《桃花庵歌》是他的诗歌代表作,书法学的是赵孟𫖯和李邕(李北海),但是稍微偏软,画作主要是山水和人物,成就很高。

文征(征)明 是江南四大才子和吴门画派中活的岁数最大的一个。其诗书画都很精通,书法楷行草隶篆无一不通(尤其是行书和小楷更是绝伦),绘画花鸟人物山水也是无一不通(尤其是山水)。值得注意的是,文的行书有两种风格,一种是长枪大戟的黄庭坚风格,一种是温文尔雅的二王风格。小楷特别精到,是今人学习小楷不能错过的好范本。

祝枝山(祝允明),枝山是其号,因为右手有一个枝生手指,也就是六指,所以就自号枝山。祝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以草书和小楷见长,功力极其深厚。草书更是狂放不羁,功力在明朝是数一数二的,小楷温文尔雅,直接学的晋人,所以格调很高。

最后一个周文宾,其实是杜撰出来的,至少在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有此人。而真正的只有一个徐昌谷(也就是徐祯卿),徐昌谷与前三人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尤其擅长诗歌,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因其不通书画,所以后来的人们更相信有周文宾这个人,徐昌谷一生很短,三十三岁就去世了。


江南四大才子,在历史上也称为「吴门四才子」。同周星驰电影中《唐伯虎点秋香》中不同,历史上是没有周文宾此人的,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四大才子的是「吴中诗冠」徐祯卿。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实际上是当时文人的创作的小说故事——三笑姻缘。因为唐伯虎遇到秋香后,秋香对他笑了三次,因此得名。最早源自元代元代乔吉的戏曲《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明代则经多次加工,冯梦龙《警世通言》中,《唐解元一笑姻缘》,故事则基本成型。吴中四大才子,和唐寅交从甚密,故而也被写入了故事之中。

唐伯虎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和影视剧里的人生赢家很不相同。唐寅家族世代经商,虽然早年得中解元,但是仕途并不顺利,参加会试时被人诬陷泄题作弊,自此息仕途之心。后任宁王朱宸濠幕僚时,为避免受谋反牵连而装疯。虽然诗画盛名一时,但是人生并不安逸,甚至可以说比较潦倒。

在此主要介绍一下祝枝山和文征明。祝枝山,就是影视剧里肥头大耳天天赌钱的这位,他和唐寅一样,仕途也不太顺利,但是草书水平很高。祝允明号枝山,祖父是进士,外祖则是官至内阁首辅的徐有贞。他在中举后屡试不第,最高官职仅为应天府通判。仕途不顺,但文学和书法之路却很好,书法师从岳父李应桢和外祖父徐有贞,博采众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他进入三笑故事是被好友唐伯虎成为主人公而牵连的,并逐渐形成了见善不欺,见凶不怕」的形象。

文壁,字征明,他是继赵孟𫖯之后又一个篆、隶、真、行、草各体皆通的大书法家,七十余年习作书法。而且,有些学者认为,他与祝允明、唐寅、王宠等人的交游切磋不仅使其审美情趣趋近相似,也在切磋中提高了书画水平,许多作品都是在交游中诞生的。另外,文征明也因其人品端方、才气纵横被推举为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对吴门书派的事例壮大和人才承继都做了很大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所以,影视剧中的江南四大才子,和历史上的他们还是差距很大的。

参考文献:

向彬《文征明与吴门书派》

王博施《祝枝山形象研究》

黄晓琳《文征明书法艺术》

维基百科


港片《金装四大才子》一剧中,说在明朝的江南,曾有四个年轻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被人称为「江南四大才子」。这四人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宾。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在明朝的江南,并没有「江南四大才子」的称号,而且这个周文宾也是虚构人物,史书上并无记载此人。

不过,史书上确记载著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四人之中,又以唐伯虎和祝枝山最为突出,唐伯虎特别擅长画画,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栩栩如生;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花鸟画方面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当时权贵争相抢之。

祝枝山擅长书法,尤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后世一直流传著「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文征明是个全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人称为「四绝」的全才。

徐祯卿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世人称誉,有「吴中诗冠」美誉。

祝枝山与唐伯虎情性相投,遭际与共,在民间流传著很多趣事,借此宝地,给大家说上一段。

一日,祝枝山去唐府拜会唐伯虎。

刚一进门,唐伯虎就满面春风地迎上出来,拱拱手,说道 :「祝兄来得好,我刚刚想了一个好谜,你若能猜得出来,我方才接待你。」

祝枝山闻言后,笑了笑,说道:「其他的我还不敢说,不过猜谜可是我的拿手好戏,你有什么好谜,尽管说来,今日我倒要好好领教领教。」

「那你可听好了,」唐伯虎缓缓地说道,「言说青山青又青,二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祝枝山听完后,仔细一想,便猜出了谜语,于是径直走进大厅,坐在太师椅上,笑著说道 :「唐老弟,那你还不快上茶?」

唐伯虎闻言后,知道祝枝山已经猜中了谜语,于是恭恭敬敬地奉上一杯茶,笑著说道:「祝兄果然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作为商人家庭出身的唐伯虎,自幼聪明伶俐,20岁时家中遭逢变故,29岁参加应天府举行的考试,随得第一,进入官场,而后因为官场考试作弊被牵连降成官吏,之后远离官场以卖画为生;祝枝山,因六只手得名,其多才多艺,而后,长大为人,官至应天府,诗词与绘画皆通,为人聪慧好学,且谦虚,他的书法以气势浑宏且独到写法的狂草为名,画意亦有一番风味;以长形书和小楷闻名的字法独步楷书界,对此两种书法有很深的成就,以较为儒雅的文风和大器晚成的心性,成为了吴门画派的领袖之一;研习道教,以养生为出发地点的徐祯卿,在研习过程中,有更为出色的发展。而周文宾,遍阅古籍也没有找到其半点解释,反倒成为令人所思的一个现象,所以古人的四大才子除了周文宾,其他的都对得上号。


女儿山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